第十五章 下山
此時,三人正沿著蜿蜒的山路下山。山路崎嶇,兩側是茂密的山林,偶爾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敢問兄台怎麼稱呼?」辛夷打破了沉默,看向身旁的李執問道。
辛夷溫和地笑了笑,說道:「我叫辛夷,這是我師妹澤蘭。」
「在下李執,見過辛夷師兄,見過澤蘭師姐。」李執恭敬地拱手行禮。
辛夷和澤蘭也連忙拱手回禮,動作行雲流水,盡顯杏林峰弟子的風範。
李執抬眼望向漫長的階梯,心中疑惑叢生,忍不住問道:「在下有一疑惑,為何我上山之際是乘白鶴,而下山是走這階梯。」
辛夷只是笑了笑,並未作答。澤蘭則眨了眨靈動的眼睛,輕聲問道:「上山前海棠可曾給過你一蓮花符頭?」
李執微微一怔,隨即點了點頭。
「給我看看。」辛夷伸出手,目光中帶著一絲探究。
李執剛要遞出符頭,腦海中突然浮現出海棠鄭重的囑咐,心中一緊,又將符頭收了回來,說道:「等到了醫館再給二位仁兄看吧。」
辛夷和澤蘭對視一眼,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神色,似乎在思索著什麼。短暫的沉默後,辛夷打破僵局,說道:「李公子小心謹慎,實乃好事。這符頭關乎諸多隱秘,確實不可輕易示人。」
澤蘭也在一旁附和:「師兄所言極是,只是這符頭與你上山乘坐白鶴之事息息相關。」
李執心中愈發好奇,但見兩人不願多言,也不便再問。三人繼續沿著階梯下山,腳步聲在山林間迴蕩。
隨著一步步靠近京城,李執心中疑惑如烏雲般越聚越厚。他敏銳感覺到,辛夷和澤蘭之間似乎在謀劃著名什麼,可具體是什麼,卻毫無頭緒。不過,李執深知,當務之急是儘快趕回京城,拯救疫病中受苦的百姓。至於心中疑惑,他決定等見到海棠,再尋求答案。
在京師的朝堂上,皇帝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得可怕,眼中滿是焦慮與疲憊。下方的大臣們也是個個神色凝重,朝堂上一片壓抑的氣氛。
「諸位愛卿,長公主和小皇子失蹤一事,究竟查得如何了?」皇帝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在空曠的朝堂上迴蕩。
吏部尚書出列,躬身道:「陛下,臣等已加派人手在京師內外四處搜尋,目前尚未有確切消息。但臣等推測,長公主與小皇子應是被人蓄意擄走,只是不知對方目的何在。」
「混帳!」皇帝猛地一拍桌子,「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竟然讓長公主和小皇子失蹤了,你們都是幹什麼吃的?」
刑部尚書趕忙上前,戰戰兢兢地說:「陛下息怒,臣等已將京城各門封鎖,盤查進出人員,定當竭盡全力找回長公主和小皇子。只是如今疫病橫行,人心惶惶,搜尋工作難度頗大。」
這時,禮部侍郎站了出來:「陛下,依臣之見,此事或許與疫病有關。會不會是有人趁亂而為,想要以此來要挾陛下,或者擾亂我朝局勢?」
皇帝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道:「不管是何原因,務必儘快將長公主和小皇子找回。還有,疫病之事也不能耽擱,太醫院那邊可有新的進展?」
太醫院院使急忙出列:「陛下,微臣等日夜鑽研,目前已研製出了一個新的藥方,正在臨床試驗階段,若效果良好,便可大規模熬製湯藥,分發給百姓。」
「好,一定要加快進度。若能早日控制住疫病,朕定有重賞。」皇帝稍稍鬆了口氣,但臉上的憂慮仍未消散。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近乎窒息,大臣們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出。就在這時,一名信使慌慌張張地沖了進來,「撲通」一聲跪地,聲音顫抖地稟報:「陛下,南方傳來急訊!因疫病肆虐,大片土地無人耕種,百姓食不果腹,竟已到了賣妻賣女的地步。如今,已有亂民聚眾造反,請求朝廷速速派兵鎮壓!」
皇帝原本就因諸多棘手之事心煩意亂,聽聞此言,頓時怒目圓睜,額頭上青筋暴起,狠狠皺了皺眉頭,勃然大怒:「造反?哼,朕早料到會有這一天!朝廷派發的賑災糧食,不是早就送下去了嗎?怎麼還會有百姓被逼到賣妻賣女的絕境?」
朝堂上一片死寂,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閃躲,支支吾吾,竟無一人敢站出來回應。皇帝環視著眼前這群平日裡巧言令色、屈與委蛇的官員,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躥到了頂點。他猛地站起身,將手中的奏摺用力摔在地上,奏摺「啪」的一聲散開,紙張在冰冷的地面上散落。
「一群廢物!」皇帝的聲音響徹大殿,滿是失望與憤怒,「朕平日裡待你們不薄,國家有難,你們卻只會推諉扯皮,毫無作為。看似心繫國家大事,實則一個個都在暗中盤算著如何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看看這朝堂,都成了什麼樣子,烏煙瘴氣!」
皇帝越說越激動,只覺一股氣血直衝腦門,頓感頭暈目眩,眼前的景象開始模糊。他踉蹌了一下,伸手想要扶住身旁的龍椅,卻撲了個空。緊接著,眼前一黑,整個人向後倒去。
「陛下!」「皇上駕崩了!」大臣們見狀,頓時亂作一團,驚恐地呼喊著。
「太醫!快傳太醫!」總管王福聲音尖銳,劃破朝堂的慌亂。他滿臉焦急,雙手用力地給皇帝掐著人中,額頭豆大的汗珠滾落,嘴裡不停嘟囔,仿佛這般便能喚醒昏迷的皇帝。周圍太監們見狀,立刻行動起來,迅速將朝堂圍得水泄不通,嚴禁其他人窺探太醫為皇帝診治的情況。
皇帝在朝堂上暈倒的消息,如一陣迅猛的疾風,瞬間傳遍了整個後宮。一時間,謠言四起,人心惶惶。有的宮女驚恐地說疫病已經悄然潛入宮中,不祥的陰影籠罩著每一個角落;還有的說這是上天對王朝的警示,各種說法甚囂塵上。
好在,經過太醫們緊張的救治,皇帝悠悠轉醒。他面色蒼白如紙,眼神中還殘留著眩暈後的混沌,但一恢復意識,便強撐著虛弱的身體,在太監們小心翼翼的攙扶下,匆匆返回寢宮。
「快去!快去把李稷騫給朕喊來,朕有要事同他商議。」皇帝聲音微弱,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諾。」一名太監領命後,如同離弦之箭,馬不停蹄地奔向將軍府。此時的李稷騫,因擔憂京城局勢,徹夜未眠,剛剛脫下衣服準備稍作休息,便被這突如其來的傳喚打亂了節奏。他不敢有絲毫耽擱,迅速穿戴整齊,跟隨太監進宮。
與此同時,聽聞陛下暈倒的消息,拓跋盼歸心急如焚。她深知疫病對王朝的巨大威脅,心中暗自盤算,唯有重啟「肆祭」之法,或許才能拯救蒼生,平息這場災禍。於是,她火急火燎地趕往宮中,試圖勸說皇后娘娘,讓陛下下旨重啟「肆祭」。
拓跋盼歸踏入後宮,腳步匆匆,神色凝重。見到皇后,她急忙跪地行禮,隨後懇切地說道:「皇后娘娘,如今陛下龍體欠安,疫病又在京城內外肆虐,百姓苦不堪言。臣妾聽聞有一種名為『肆祭』的古法,或許能治癒疫病,懇請娘娘勸說陛下下旨重啟,以解百姓於水火之中。」
皇后坐在鳳椅上,秀眉微蹙,眼中閃過一絲猶豫。她深知此事重大,關乎王朝興衰,但又擔心貿然行事會引發諸多變數。沉思片刻後,皇后說道:「此事非同小可,本宮需與陛下商議後再做定奪。你且先退下,待本宮與陛下商討後,自會給你答覆。」
拓跋盼歸無奈,只得退下。而另一邊,李稷騫已經來到了皇帝的寢宮。他跪地行禮,聲音洪亮:「陛下,臣李稷騫前來覲見。」
皇帝靠在龍榻上,擺了擺手,示意他起身,隨後疲憊地說道:「李愛卿,如今局勢危急,南方叛亂,疫病橫行,朝堂之上又人心不齊。朕實在憂心吶。你可有良策,能助朕度過這重重難關?」
辛夷溫和地笑了笑,說道:「我叫辛夷,這是我師妹澤蘭。」
「在下李執,見過辛夷師兄,見過澤蘭師姐。」李執恭敬地拱手行禮。
辛夷和澤蘭也連忙拱手回禮,動作行雲流水,盡顯杏林峰弟子的風範。
李執抬眼望向漫長的階梯,心中疑惑叢生,忍不住問道:「在下有一疑惑,為何我上山之際是乘白鶴,而下山是走這階梯。」
辛夷只是笑了笑,並未作答。澤蘭則眨了眨靈動的眼睛,輕聲問道:「上山前海棠可曾給過你一蓮花符頭?」
李執微微一怔,隨即點了點頭。
「給我看看。」辛夷伸出手,目光中帶著一絲探究。
李執剛要遞出符頭,腦海中突然浮現出海棠鄭重的囑咐,心中一緊,又將符頭收了回來,說道:「等到了醫館再給二位仁兄看吧。」
辛夷和澤蘭對視一眼,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神色,似乎在思索著什麼。短暫的沉默後,辛夷打破僵局,說道:「李公子小心謹慎,實乃好事。這符頭關乎諸多隱秘,確實不可輕易示人。」
澤蘭也在一旁附和:「師兄所言極是,只是這符頭與你上山乘坐白鶴之事息息相關。」
李執心中愈發好奇,但見兩人不願多言,也不便再問。三人繼續沿著階梯下山,腳步聲在山林間迴蕩。
隨著一步步靠近京城,李執心中疑惑如烏雲般越聚越厚。他敏銳感覺到,辛夷和澤蘭之間似乎在謀劃著名什麼,可具體是什麼,卻毫無頭緒。不過,李執深知,當務之急是儘快趕回京城,拯救疫病中受苦的百姓。至於心中疑惑,他決定等見到海棠,再尋求答案。
在京師的朝堂上,皇帝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得可怕,眼中滿是焦慮與疲憊。下方的大臣們也是個個神色凝重,朝堂上一片壓抑的氣氛。
「諸位愛卿,長公主和小皇子失蹤一事,究竟查得如何了?」皇帝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在空曠的朝堂上迴蕩。
吏部尚書出列,躬身道:「陛下,臣等已加派人手在京師內外四處搜尋,目前尚未有確切消息。但臣等推測,長公主與小皇子應是被人蓄意擄走,只是不知對方目的何在。」
「混帳!」皇帝猛地一拍桌子,「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竟然讓長公主和小皇子失蹤了,你們都是幹什麼吃的?」
刑部尚書趕忙上前,戰戰兢兢地說:「陛下息怒,臣等已將京城各門封鎖,盤查進出人員,定當竭盡全力找回長公主和小皇子。只是如今疫病橫行,人心惶惶,搜尋工作難度頗大。」
這時,禮部侍郎站了出來:「陛下,依臣之見,此事或許與疫病有關。會不會是有人趁亂而為,想要以此來要挾陛下,或者擾亂我朝局勢?」
皇帝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道:「不管是何原因,務必儘快將長公主和小皇子找回。還有,疫病之事也不能耽擱,太醫院那邊可有新的進展?」
太醫院院使急忙出列:「陛下,微臣等日夜鑽研,目前已研製出了一個新的藥方,正在臨床試驗階段,若效果良好,便可大規模熬製湯藥,分發給百姓。」
「好,一定要加快進度。若能早日控制住疫病,朕定有重賞。」皇帝稍稍鬆了口氣,但臉上的憂慮仍未消散。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近乎窒息,大臣們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出。就在這時,一名信使慌慌張張地沖了進來,「撲通」一聲跪地,聲音顫抖地稟報:「陛下,南方傳來急訊!因疫病肆虐,大片土地無人耕種,百姓食不果腹,竟已到了賣妻賣女的地步。如今,已有亂民聚眾造反,請求朝廷速速派兵鎮壓!」
皇帝原本就因諸多棘手之事心煩意亂,聽聞此言,頓時怒目圓睜,額頭上青筋暴起,狠狠皺了皺眉頭,勃然大怒:「造反?哼,朕早料到會有這一天!朝廷派發的賑災糧食,不是早就送下去了嗎?怎麼還會有百姓被逼到賣妻賣女的絕境?」
朝堂上一片死寂,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閃躲,支支吾吾,竟無一人敢站出來回應。皇帝環視著眼前這群平日裡巧言令色、屈與委蛇的官員,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躥到了頂點。他猛地站起身,將手中的奏摺用力摔在地上,奏摺「啪」的一聲散開,紙張在冰冷的地面上散落。
「一群廢物!」皇帝的聲音響徹大殿,滿是失望與憤怒,「朕平日裡待你們不薄,國家有難,你們卻只會推諉扯皮,毫無作為。看似心繫國家大事,實則一個個都在暗中盤算著如何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看看這朝堂,都成了什麼樣子,烏煙瘴氣!」
皇帝越說越激動,只覺一股氣血直衝腦門,頓感頭暈目眩,眼前的景象開始模糊。他踉蹌了一下,伸手想要扶住身旁的龍椅,卻撲了個空。緊接著,眼前一黑,整個人向後倒去。
「陛下!」「皇上駕崩了!」大臣們見狀,頓時亂作一團,驚恐地呼喊著。
「太醫!快傳太醫!」總管王福聲音尖銳,劃破朝堂的慌亂。他滿臉焦急,雙手用力地給皇帝掐著人中,額頭豆大的汗珠滾落,嘴裡不停嘟囔,仿佛這般便能喚醒昏迷的皇帝。周圍太監們見狀,立刻行動起來,迅速將朝堂圍得水泄不通,嚴禁其他人窺探太醫為皇帝診治的情況。
皇帝在朝堂上暈倒的消息,如一陣迅猛的疾風,瞬間傳遍了整個後宮。一時間,謠言四起,人心惶惶。有的宮女驚恐地說疫病已經悄然潛入宮中,不祥的陰影籠罩著每一個角落;還有的說這是上天對王朝的警示,各種說法甚囂塵上。
好在,經過太醫們緊張的救治,皇帝悠悠轉醒。他面色蒼白如紙,眼神中還殘留著眩暈後的混沌,但一恢復意識,便強撐著虛弱的身體,在太監們小心翼翼的攙扶下,匆匆返回寢宮。
「快去!快去把李稷騫給朕喊來,朕有要事同他商議。」皇帝聲音微弱,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諾。」一名太監領命後,如同離弦之箭,馬不停蹄地奔向將軍府。此時的李稷騫,因擔憂京城局勢,徹夜未眠,剛剛脫下衣服準備稍作休息,便被這突如其來的傳喚打亂了節奏。他不敢有絲毫耽擱,迅速穿戴整齊,跟隨太監進宮。
與此同時,聽聞陛下暈倒的消息,拓跋盼歸心急如焚。她深知疫病對王朝的巨大威脅,心中暗自盤算,唯有重啟「肆祭」之法,或許才能拯救蒼生,平息這場災禍。於是,她火急火燎地趕往宮中,試圖勸說皇后娘娘,讓陛下下旨重啟「肆祭」。
拓跋盼歸踏入後宮,腳步匆匆,神色凝重。見到皇后,她急忙跪地行禮,隨後懇切地說道:「皇后娘娘,如今陛下龍體欠安,疫病又在京城內外肆虐,百姓苦不堪言。臣妾聽聞有一種名為『肆祭』的古法,或許能治癒疫病,懇請娘娘勸說陛下下旨重啟,以解百姓於水火之中。」
皇后坐在鳳椅上,秀眉微蹙,眼中閃過一絲猶豫。她深知此事重大,關乎王朝興衰,但又擔心貿然行事會引發諸多變數。沉思片刻後,皇后說道:「此事非同小可,本宮需與陛下商議後再做定奪。你且先退下,待本宮與陛下商討後,自會給你答覆。」
拓跋盼歸無奈,只得退下。而另一邊,李稷騫已經來到了皇帝的寢宮。他跪地行禮,聲音洪亮:「陛下,臣李稷騫前來覲見。」
皇帝靠在龍榻上,擺了擺手,示意他起身,隨後疲憊地說道:「李愛卿,如今局勢危急,南方叛亂,疫病橫行,朝堂之上又人心不齊。朕實在憂心吶。你可有良策,能助朕度過這重重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