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萬物有靈
姬青陽輕輕拍了拍他:「這便讓我來與你講吧。」
「萬物有靈,人之軀殼中,亦寄宿著自身的魂靈。此魂靈由內而外,可分作四層。最內一層,乃是天魂,乃生靈之靈性所在。天魂之外,便是神魂,神魂如同天魂之屏障,亦是天魂與外界溝通之橋樑,與天地大道相連。神魂與生靈之意志、情緒息息相關,可謂魂靈之顯化。」
「神魂之外,乃是心智,此乃生靈思維之所寄,掌管記憶、推理與判斷。心智之外,便是靈體,便是我此前與你提及的靈視所能觀察之物。靈體乃生機與身體狀態之顯現,如同軀殼之鏡像,映照出身體的健康與衰敗。」
溫蘭仙子補充了一句:「道門所擅長的卜卦之術,乃是借神魂之力與天地溝通,窺探天機,推演命數。而三十三重天那位合道者於燕京城中布下的規則之力,亦是直接作用於神魂。實則,世間大多修者的術法,皆是以神魂為根基,或借神魂發動,或直接作用於神魂之上。因而修行者談論神魂時多,談論天魂時少。」
周明瑞點了一下頭,心中簡單總結:天魂為體,神魂為用。
溫蘭仙子微微一笑,帶著幾分歉意聲音輕柔地說:「真是抱歉,反倒因為我的診療讓你頭疼發作了。這副調理氣血的藥劑,便當作是我的賠禮,還望你不要推辭。」
周明瑞聞言,心中頓時一陣糾結。他本想客氣地推辭幾句,說「那怎麼使得」,可轉念一想,若非如此,這藥費多半也是由姬青陽來付。若是推辭,反倒顯得自己矯情;若是接受,又覺得有些過意不去。一時間,他竟不知該如何回應,只覺得臉上都微微發燙起來。
他抿了抿唇,略低下頭,目光游移不定,手指不自覺地捏了捏衣角,一副極不好意思的模樣。他的喉嚨動了動,似乎想說些什麼,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最終只是低聲囁嚅道:「這……這怎麼好意思……」
溫蘭仙子見狀,眼中閃過一絲瞭然,笑意更濃了幾分:「周公子不必介懷,此事本就是我考慮不周,這藥劑權當是我的一點心意。你若再推辭,反倒讓我過意不去了。」
周明瑞也是很會借坡下驢,聽她一再堅持,也便抬起頭,語帶感激地說道:「那便多謝溫蘭仙子了。」
溫蘭仙子微微頷首,轉身從案几上取出一隻細長的玉管,玉質溫潤剔透,隱隱透著一絲瑩白的光澤。她指尖輕點,翠綠色的光華自她掌心流轉而出,帶著一股清新的草木氣息,如同涓涓細流,緩緩注入玉管之中。她將玉管遞到周明瑞手中:「此乃歸元凝露,每日清晨飯前,取一滴服用一次,便可緩解你那頭疼症引起的體虛。若有什麼不適,便讓姬青陽與我寫信。」
周明瑞接過玉管,觸手溫涼,還帶著一絲淡淡的藥香,他正欲開口道謝,卻聽一旁的姬青陽「嘖」了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調侃:「剛見面時還一口一個『姬道長』來著,怎麼此時又喊上哥哥我的大名了?」
溫蘭仙子聞言,似笑非笑地瞥了姬青陽一眼,語氣中帶著幾分揶揄:「怎麼,姬道長嫌我不夠恭敬?」
姬青陽故作無奈地攤了攤手:「豈敢。」
溫蘭仙子溫柔一笑:「你明明是家中么子,卻總想做那大哥,若就那麼想聽人叫你『青陽哥哥』,我看周公子便能滿足你。」
她說著,目光轉向周明瑞,笑意盈盈地說道:「小周公子,你說是也不是?」
周明瑞目光在姬青陽與溫蘭仙子之間游移片刻,心中早已明了:這兩人顯然關係匪淺,是可以隨意打趣的友人,雖然一個是羅教中人,一個是道門弟子——不如說,按這兩人的地位,本也該是聯繫頗多的同道中人。這幾日的相處他也看得出,姬青陽雖已是二十五六的青年,舉手投足間也頗有成熟穩重的氣質,可骨子裡那幾分孩子氣的幼稚卻是根深蒂固。而溫蘭仙子此時,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故意用姬青陽的幼稚來逗弄他這個看上去年紀輕輕的少年。
於是,他索性順著她,像個真正的十六七少年一般,微微低下頭,臉上浮現出一抹赧然的笑容,語帶感激地說:「青陽哥確實待我如兄長一般好。」
姬青陽聞言,頓時咳嗽了兩聲,臉上是掩飾不住的得意笑容。他故作正經地擺了擺手,語氣很是愉悅:「小周也是極為乖巧可愛的,我這做兄長的,自然要多關照些。」
正在此時,竹簾外傳來一陣輕盈的腳步聲,緊接著,帘子被一隻纖細的手輕輕掀起。一名身著素色長裙的女子走了進來,神情恭敬地捧著一封以硃砂封口的信箋,信箋上隱隱透著一絲淡淡的草藥香。
女子微微欠身,向溫蘭仙子行了一禮,聲音輕柔:「蘭姐姐,主母的信送到了。」
溫蘭仙子聞言,神色微微一凝。她伸手接過信箋,指尖輕輕撫過那硃砂封口,低聲問道:「母親可有其他吩咐?」
女子搖了搖頭,語氣恭敬:「主母只說,此信需蘭姐姐親啟,其餘並未多言。」
溫蘭仙子點了點頭,目光落在信箋上,神情中帶著幾分思索。她轉頭看向姬青陽與周明瑞,語氣中帶著一絲歉意:「二位,母親來信,我需先行處理,恐怕不能多陪了。」
姬青陽聞言,擺了擺手:「無妨,正事要緊。我們這便告辭了。」
周明瑞也連忙起身行禮:「溫蘭仙子請便,多謝您的藥劑與指點。」
溫蘭仙子微微一笑,語氣溫和:「周公子不必客氣。」
說罷,她轉身對那名羅教女子吩咐道:「替我送送二位。」
女子點頭應下,側身讓開一條路,恭敬地說道:「二位請隨我來。」
姬青陽與周明瑞對視一眼,隨即跟隨女子向外走去。臨出門前,周明瑞回頭看了一眼,只見溫蘭仙子坐在案幾前,手中捧著那封信箋,並未啟封,神情卻很是凝重。
「萬物有靈,人之軀殼中,亦寄宿著自身的魂靈。此魂靈由內而外,可分作四層。最內一層,乃是天魂,乃生靈之靈性所在。天魂之外,便是神魂,神魂如同天魂之屏障,亦是天魂與外界溝通之橋樑,與天地大道相連。神魂與生靈之意志、情緒息息相關,可謂魂靈之顯化。」
「神魂之外,乃是心智,此乃生靈思維之所寄,掌管記憶、推理與判斷。心智之外,便是靈體,便是我此前與你提及的靈視所能觀察之物。靈體乃生機與身體狀態之顯現,如同軀殼之鏡像,映照出身體的健康與衰敗。」
溫蘭仙子補充了一句:「道門所擅長的卜卦之術,乃是借神魂之力與天地溝通,窺探天機,推演命數。而三十三重天那位合道者於燕京城中布下的規則之力,亦是直接作用於神魂。實則,世間大多修者的術法,皆是以神魂為根基,或借神魂發動,或直接作用於神魂之上。因而修行者談論神魂時多,談論天魂時少。」
周明瑞點了一下頭,心中簡單總結:天魂為體,神魂為用。
溫蘭仙子微微一笑,帶著幾分歉意聲音輕柔地說:「真是抱歉,反倒因為我的診療讓你頭疼發作了。這副調理氣血的藥劑,便當作是我的賠禮,還望你不要推辭。」
周明瑞聞言,心中頓時一陣糾結。他本想客氣地推辭幾句,說「那怎麼使得」,可轉念一想,若非如此,這藥費多半也是由姬青陽來付。若是推辭,反倒顯得自己矯情;若是接受,又覺得有些過意不去。一時間,他竟不知該如何回應,只覺得臉上都微微發燙起來。
他抿了抿唇,略低下頭,目光游移不定,手指不自覺地捏了捏衣角,一副極不好意思的模樣。他的喉嚨動了動,似乎想說些什麼,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最終只是低聲囁嚅道:「這……這怎麼好意思……」
溫蘭仙子見狀,眼中閃過一絲瞭然,笑意更濃了幾分:「周公子不必介懷,此事本就是我考慮不周,這藥劑權當是我的一點心意。你若再推辭,反倒讓我過意不去了。」
周明瑞也是很會借坡下驢,聽她一再堅持,也便抬起頭,語帶感激地說道:「那便多謝溫蘭仙子了。」
溫蘭仙子微微頷首,轉身從案几上取出一隻細長的玉管,玉質溫潤剔透,隱隱透著一絲瑩白的光澤。她指尖輕點,翠綠色的光華自她掌心流轉而出,帶著一股清新的草木氣息,如同涓涓細流,緩緩注入玉管之中。她將玉管遞到周明瑞手中:「此乃歸元凝露,每日清晨飯前,取一滴服用一次,便可緩解你那頭疼症引起的體虛。若有什麼不適,便讓姬青陽與我寫信。」
周明瑞接過玉管,觸手溫涼,還帶著一絲淡淡的藥香,他正欲開口道謝,卻聽一旁的姬青陽「嘖」了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調侃:「剛見面時還一口一個『姬道長』來著,怎麼此時又喊上哥哥我的大名了?」
溫蘭仙子聞言,似笑非笑地瞥了姬青陽一眼,語氣中帶著幾分揶揄:「怎麼,姬道長嫌我不夠恭敬?」
姬青陽故作無奈地攤了攤手:「豈敢。」
溫蘭仙子溫柔一笑:「你明明是家中么子,卻總想做那大哥,若就那麼想聽人叫你『青陽哥哥』,我看周公子便能滿足你。」
她說著,目光轉向周明瑞,笑意盈盈地說道:「小周公子,你說是也不是?」
周明瑞目光在姬青陽與溫蘭仙子之間游移片刻,心中早已明了:這兩人顯然關係匪淺,是可以隨意打趣的友人,雖然一個是羅教中人,一個是道門弟子——不如說,按這兩人的地位,本也該是聯繫頗多的同道中人。這幾日的相處他也看得出,姬青陽雖已是二十五六的青年,舉手投足間也頗有成熟穩重的氣質,可骨子裡那幾分孩子氣的幼稚卻是根深蒂固。而溫蘭仙子此時,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故意用姬青陽的幼稚來逗弄他這個看上去年紀輕輕的少年。
於是,他索性順著她,像個真正的十六七少年一般,微微低下頭,臉上浮現出一抹赧然的笑容,語帶感激地說:「青陽哥確實待我如兄長一般好。」
姬青陽聞言,頓時咳嗽了兩聲,臉上是掩飾不住的得意笑容。他故作正經地擺了擺手,語氣很是愉悅:「小周也是極為乖巧可愛的,我這做兄長的,自然要多關照些。」
正在此時,竹簾外傳來一陣輕盈的腳步聲,緊接著,帘子被一隻纖細的手輕輕掀起。一名身著素色長裙的女子走了進來,神情恭敬地捧著一封以硃砂封口的信箋,信箋上隱隱透著一絲淡淡的草藥香。
女子微微欠身,向溫蘭仙子行了一禮,聲音輕柔:「蘭姐姐,主母的信送到了。」
溫蘭仙子聞言,神色微微一凝。她伸手接過信箋,指尖輕輕撫過那硃砂封口,低聲問道:「母親可有其他吩咐?」
女子搖了搖頭,語氣恭敬:「主母只說,此信需蘭姐姐親啟,其餘並未多言。」
溫蘭仙子點了點頭,目光落在信箋上,神情中帶著幾分思索。她轉頭看向姬青陽與周明瑞,語氣中帶著一絲歉意:「二位,母親來信,我需先行處理,恐怕不能多陪了。」
姬青陽聞言,擺了擺手:「無妨,正事要緊。我們這便告辭了。」
周明瑞也連忙起身行禮:「溫蘭仙子請便,多謝您的藥劑與指點。」
溫蘭仙子微微一笑,語氣溫和:「周公子不必客氣。」
說罷,她轉身對那名羅教女子吩咐道:「替我送送二位。」
女子點頭應下,側身讓開一條路,恭敬地說道:「二位請隨我來。」
姬青陽與周明瑞對視一眼,隨即跟隨女子向外走去。臨出門前,周明瑞回頭看了一眼,只見溫蘭仙子坐在案幾前,手中捧著那封信箋,並未啟封,神情卻很是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