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分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下午的會議,雖然跟李二海本人沒關係,卻和溫定縣幾十萬人分不開。

  沈培拋出一個龐大的造城計劃,不是沒有道理,只是現在時機合不合適的問題。

  現在東部沿海地區很多地方大搞建設,那簡直是日新月異。

  可萬事不能生搬硬套,都要因地制宜,才能恰到好處。

  拋開與沈培的個人感情不談,李二海也覺得這事比較麻煩,這事自己明顯是反對的,會上怎麼反對?反對到什麼程度?這都是個問題。

  一時間有點心煩意亂起來。

  轉念一想,遇到事,先處理情緒,後處理事情,情緒處理不好,事情會更糟。

  這樣想了,心才靜下來。

  休息了一會兒,起身,騎上小電驢直奔縣大院。

  經過海妍服裝城的時候,李二海特意放慢了車速,向那邊看了幾眼。

  自家的店,老婆一個人管著,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自己又沒時間幫上一點兒忙,李二海覺得很對不起王妍。

  王妍這個店在溫定是最大的服裝店,員工就三十多人,管理起來也不是那麼輕鬆的事。現在她又在重清開了分店,經常來回奔波,實屬不易。

  真沒想到,李二海心中的一個柔弱女子,現在竟然撐起一片天地。

  進了縣大院,碰面的人都和他打招呼。

  「李主任好。」

  「李縣長好。」

  ……

  如今仍然有很多人習慣地稱李二海為縣長,他們覺得喊他為縣長更為親切。

  進了會議室,裡面已經坐好了十多個人。

  現在的溫定縣縣委常委一共九人,趙愷,沈培,副書記朱偉、闕三品,副縣長祁浩、黃德培,紀高官吉前進,高官胡元柳,武裝部長錢大軍。

  所有人都對李二海點了點頭,算是打了招呼。

  因為是擴大會議,其他副書記副縣長以及兩個副縣級鄉鎮主要領導也參加了會議。他們都坐在旁邊靠牆的地方。

  李二海一看,中間正桌上面不好坐,便也到旁邊靠牆的位置隨便找個椅子坐了下來。

  趙愷趕緊說:「李主任,這邊給你留了位置,請你過來坐吧。」

  沈培也說道:「李主任,你是人大的,還是坐到中間吧。」

  李二海趕緊站起來,說:「各位領導,不合規矩,我就坐這裡,一樣能聽到的。」

  見李二海堅持,他們也就算了。

  李二海感覺今天的會場有點怪怪的,氣氛有點不對,大家臉上基本沒有什麼表情。坐在中間的常委們,有的正襟危坐,如同打禪,有的假意翻看筆記本,讓人看出明顯的漫不經心,有人不時端起茶杯來喝兩口,似乎掩飾著一種莫名其妙的情緒。

  旁邊那些被擴大進來的與會代表,不時相互交換一下似是而非的眼神。

  秘書小陳坐在李二海對面的牆邊,右手習慣性飛快地玩弄著水筆,不時拿眼光瞟著李二海,心情複雜。

  當年李二海做縣長時,小陳就是他的秘書。後來李二海被免職,還關心過小陳的出路問題,當時小陳也是非常感激。

  沒想到,沈培來了之後,不知什麼原因竟然沒有換秘書,繼續用了小陳。

  過了不久,小陳的態度就發生了改變,對李二海有點愛理不理的。

  現在看到李二海做了縣級景區管委會主任,馬上又兼任了縣裡的人大主任,更有傳言,李二海會接替趙愷的位置,小陳的心裡七上八下的,覺得自己有點不地道,現在都不好意思面對李二海了。

  「現在開會,今天召集這個會議,只有一個專題,就是新城市中心建設這個問題。」

  沒等趙愷說話,沈培就率先開了口。

  雖然他是這個會議的召集人,但一般情況下,一把手不開腔,其他人哪個敢先作聲?

  這裡也不是沈培看趙愷要挪窩子的情況,而是他很迫切地想把自己的意見拋出來。

  沈培雖然有不少缺點,但幹事業的雄心還是有的,熱情也很高。到縣長任上,已經開展了幾次調研,基本摸清了溫定全縣的情況,他在前妻謝珊面前丟了面子,總想找個機會證明一下自己給她看。

  眼前就有個機會,就是新城市中心建設這個宏偉藍圖。


  這個計劃,沈培準備了很久,他經常想像著計劃實現以後的樣子,他引領著省市縣領導徜徉在寬闊的馬路上,仰望著雄偉的縣政府大樓,踏步在門前巨大的廣場上,那一刻,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何等壯哉?

  「因為這個議題比較大,影響深遠,經請示趙書記,召開了本次常委擴大會議,集思廣益,以期取得順利通過並得以實施。」

  「各位,我們從報紙電視上經常看到沿海地區的大開發,非常壯觀。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就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地方經濟嘛。都說山溝里能引來金鳳凰,那只是一種理想,在我看來,純屬扯淡,難道那金鳳凰頭腦有毛病,竟然嫌富愛貧?」

  「一座落後的城市,灰頭土臉的,看上去沒一點精氣神,有什麼吸引力?能有多大作為?這一點,人家沿海地區的思想就是比我們先進,總是走在我們的前面。正因為他們看得清,看得准,他們才敢於闊步前進,甩開膀子加油干。」

  「大家想想,難道他們錯了嗎?如果說哪一個地方這樣干錯了,為什麼他們那麼多地方都在這樣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已經有他們在前面為我們實踐了,而且成功了,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學習,不用再摸著石頭過河了,大家說對吧?」

  黃德培、吉前進、錢大軍他們頻頻點頭,表示贊同。

  金鎖鎮鎮長劉建伍也很贊同沈縣長的意見,還鼓起掌來。

  看到已經有了氣氛,沈培順勢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小陳走到前邊,打開了投影。

  「下面我和大家一起來研究一下有關情況。首先,我們政府辦牽頭制定了《溫定縣新城市中心發展綱要》,對溫定縣城市發展進行了宏觀上的展望和微觀上的規劃。」

  「大家請看幻燈片,這是我們一年多來的辛苦和汗水換來的結果。我們不打無準備之仗,更不參與沒有必勝把握的戰爭。所以,前期工作就非常重要。」

  「這個項目意義重大,投入巨大,只有舉全縣之力,才能完成。所以,牽扯麵肯定非常廣,需要配合的地方肯定會非常多,給我們工作上帶來的難處肯定不會少。」

  「但為了發展經濟,為了造福地方,我們不可以因循守舊,必須乘勢而上,機會是留給積極爭取的人的,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等靠要的懶惰思想,只會拖了地方經濟發展的後腿。」

  「這個事情,我們也非常慎重,多次邀請省里甚至是北都的專家學者來考察認證,大家請看投影,現在播放的這些,都是著名的大學教授,都是傑出的經濟學家,他們對項目的肯定,就是我們敢於挑戰的動力。」

  應該說,沈培帶領縣政府一班人是下了功夫的,確實做了不少前期工作,整個方案也非常有說服力,感染力也很強,確實得到了一些與會者的認同。

  「當然,我也不會指望一次會議就能通過方案,畢竟滋事體大,今天就請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目的便是把事辦成,將事辦好。」

  「趙書記,還請您作指示。」

  趙愷掃視了一下會場,目光在李二海的臉上停留了一下。

  「剛才看了規劃藍圖,這個方案確實做得很好啊。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全國是大發展,大改變啊。我們地處中部地區,但也是落後地區,跟沿海發達地區相比,跟人家後面給人家提草鞋人家也不願意啊。」

  趙愷頓了頓,再次掃視了所有人,順便喝了一口茶。

  「實踐證明,發展好的地方,就是思想活躍的地方,他們都會打個提前量,總是走在我們前面。成功的經驗還是要借鑑的,至少會讓我們少走彎路,事半功倍。」

  看他始終不表態,沈培有點著急,但又無可奈何。

  「這個事沈縣長說得好,不一定要一次會議就通過,還是要大家議議,小心駛得萬年船,好事要辦好,對吧?下面請大家好好思考,踴躍發言。」

  沈培心裡非常不快。自己說不一定要一次通過,那是面子上的話,可趙愷現在重複了一下這句話,就意味深長了,很直觀地看,就是投了反對票。

  他馬上掃了一眼黃德培、吉前進、錢大軍他們三人。

  黃德培立即站了起來。

  「趙書記,沈縣長,各位,我來談談個人的想法。目前我們溫定縣已經取得了不錯的發展,脫掉了倒數的帽子,在全省也能排到中遊了,短短几年發展成這樣,可以說是成績巨大。」

  「不過,我們也不能躺在功勞簿上休息啊,要想縣裡經濟有個大發展更上一層樓的話,必須尋找新的動力。就目前全國情況而言,房地產已經成了地方經濟的發動機,可以帶動若干個行業的蓬勃發展,整個經濟鏈都能運轉起來,這一點,相信大家沒有異議吧。我支持方案的通過,它一定會為溫定帶來一個春天。」

  會場上有人在心裡開始嘀咕:「這幾年的大發展,怎麼發展的?還不是李二海任上的大作為才有的。你黃德培剛才的講話,似乎有意無意地在否定什麼呀。」

  吉前進、錢大軍也附和地說了一番,但只是泛泛而談,沒什麼實質性的東西。

  小陳意外地過來給李二海續了一杯茶,但沒有和李二海有目光接觸。

  大家心裡都跟明鏡兒似的,今天這會場上只有李二海是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雖然李二海現在連常委都不是,但對於溫定的發展,他是最有發言權的。

  李二海清了清嗓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