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鎮的兩年(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一次不在家睡覺,四個人擠在一張床上,感覺很不習慣,我從小就有入睡難的問題,所以那天晚上不知道過了多久才睡著。第二天起床很早,很快速的洗臉刷牙後,背上書包就出發,因為我們需要走三公里路去上學,沿著馬路遇到很多去學校的同學。

  到教室後,我找了個沒人的桌子坐下來,陸陸續續的很多同學都來了,很多同學都開始大聲的交流,詢問暑假作業的情況,陌生的我一個人坐在那邊靜靜的盯著課本。後面班主任開始講作業以及這學期的計劃、班級紀律的事情,同時也介紹了我這位班級的新同學。

  下課後班裡的同學就出去玩了,身處陌生環境,我依舊一個人靜靜的坐在座位上看課本。我後桌有個很可愛的小男生,很熱情和善,聊了聊之後就喊著我一起出去轉轉,那一刻我真的非常感動,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到很溫暖,後來他也成為了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因為這處校園屬於舊址,只有五六年級的學生和語文數學老師在這邊,所以我們每天上的課就是語文和數學。語文老師也是班主任,是個很隨和的青年,上課啥風格,記不起來了。數學老師說話很幽默風趣,上課我覺得很有意思,另一方面可能我對數學比較喜歡吧。還有一點不適應的是,每天下午六點放學後,數學老師會布置兩黑板數學運算題,然後第二天早上來交,這也是我第一次了解到每天晚上放學還要寫作業,因為在家鄉小學作業在學校就寫完了。

  第一周很快過去了,慢慢的開始適應這裡的生活,父親給我的五十元生活費,我剩了大概三十元,每天兩頓飯共四元,其餘不怎麼花錢。一來我覺得家裡很拮据,花錢不能大手大腳;二來覺得花錢太多會很對不起父母。周五下午上三節課就放假,五點半父親如期的來接我和哥哥,忘了說了,我哥哥也在這座小鎮的初級中學上初二,因為平時上學忙,也很少見面。見到父親、哥哥和摩托車,我就很開心,穿過馬路到山溝土路,最終遠遠的看到熟悉的小山村,更加開心,可能這就是近鄉情切吧。回家開心的和奶奶、母親和妹妹打招呼,晚上吃飯的時候開心的分享我在學校的事情,似乎那個時候我還是很開朗的。

  因為我和哥哥在外邊上學,很多家務活就落到了妹妹身上,所以當時我覺得很愧疚。於是在周末我會很積極的幫父母幹活,不讓妹妹幹活,除了做飯洗鍋、因為這個我不太會。另外,我還得抽出一些時間來寫作業,因為現在周末我也有作業了。

  周天下午我會重返小鎮,母親會為我準備一些饃饃和家裡種的蘋果,這樣我帶上可以當早餐晚餐吃,不至於晚上很餓。一般都是母親和妹妹去放羊,父親騎摩托車把我和哥哥送到小鎮上,回家的路上我興高采烈,離家的路上我無限悲傷,當時覺得心上很沉重,尤其看到那個宿舍,覺得喘不上氣。

  不過本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想法,我到宿舍就檢查下周末作業,複習上周所學、預習下周所講,當然我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很棒,因為我旁邊的三位都在瘋狂補作業,其實我很喜歡自己寫完作業、看別人補作業的感覺,雖然有點惡趣味。周日晚上我們一般不吃飯,可以吃點家裡帶的乾糧,能省則省,小山村出來的孩子都很懂事。

  進入到第二周,和那位同學成為了好朋友,課間交流的比較多,哪幾位學習成績好、屬於尖子生,哪幾位的哥哥姐姐很厲害、考到了縣城重點初中,哪幾位的哥哥是街溜子、不要惹……總之,慢慢的記住了不少同班同學的名字,了解了不少「風雲人物」。我在班裡面比較沉默寡言,平時都在座位上一動不動,除了後桌的好朋友外,幾乎很少和其他同學交流,算是班級里的「小透明」。

  第二周數學老師上強度,每天上完課會讓課代表在黑板上抄兩黑板數學運算題,要求晚上做完,第二天早自習來對答案,錯一道題三板子。大概每天有五十多到題,要求寫運算過程和結果,所以我每天做完,都和同住的小夥伴一起對答案,答案不一樣的重新算,直到確認正確答案,之後我們還會相互檢查,以防粗心寫錯。因為老師真的會打,而且打的很重,要是下面運算過程對,抄答案的時候錯了,打的更狠。每天早自習,數學老師總會打很多同學,最慘的一位會打二十多板子,打的那我同學在教室裡面跑,看著就覺得很怕。我每次都對,沒有挨過板子,漸漸的我周圍的同學發現了這個事,所以每天早上來他們幾個會拿我的作業來對答案,趕老師收作業前把錯題改過來,這樣避免了不少板子。我覺得這也算一種隱形的交換,這樣我和周圍的同學都慢慢熟絡起來,不至於顯得我很不合群。

  另外,相比之下語文老師就很隨和,感覺屬於年輕文藝青年,不打人不罵人,上課挺輕鬆。在小鎮學校上學,最難受的就是作業多,可能我以前沒有這種經歷,晚上經常會做作業到很晚,有時候也會有點煩躁。但總體來說還不錯,慢慢的融入到了這個班級,雖然我在班裡面沉默寡言,每天像一個殭屍一樣在座位一坐就是半天,但路上和熟悉的朋友聊天時會很活躍、滔滔不絕,遇點頭之交的同學也會打聲招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