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9章:申時行VS王錫爵,狀元與榜眼的打架日常
九月的京師,秋高氣爽。
內外城中,車馬喧囂,人流如織。
酒肆茶館、書坊青樓、布莊錢莊、胭脂鋪、香料行等鱗次櫛比,小攤販的叫賣聲不絕於耳。
當下大明的權貴富商們,皆樂於享受。
狎妓聽曲已非惡邪,而被文人墨客譽為風流雅事。
有錢而好聲色者,今日住花街,明日醉柳巷,窮奢極侈。
更有錢者。
便在宅內養戲子二三十人、女妓十餘人,隨叫隨到。
為官者大多也不能免俗。
有人好養婢,有人好精舍,有人好梨園,有人好古董,有人好花鳥……
許多生員考中進士後,第一要事便是納妾。
放衙之後,進了私宅、脫去官服,那就是另外一種生活。
此等奢靡之風,興於嘉靖,盛於隆慶。
當年的隆慶皇帝,在日常所用的碗碟上都要畫上「春宮」,高拱、張居正也只能無奈嘆息。
正所謂:上行下效,相習成風。
世風日下,享樂至上,就是這樣形成的。
文人們還美其名曰:名利不如閒!
名利,即仕途。
而這個閒,就是:宅有宮室之美,家有妻妾之奉,遊走於歌舞之場,高談天下大事,諷議當權者無能!
當然。
京師也有諸多貧苦且忙碌者。
比如那些年近四旬、五旬還未考上舉人的生員。
租蝸廬,睡草蓆,夏夜少燈油,冬日缺炭柴,時不時還要借錢投拜帖靠門戶。
有人鬍子花白,父母雙亡,尚未婚配,仍埋頭苦讀,不願找個其它生計。
究其緣由。
是因他明白,一旦中舉,便會有富人找其聯姻,有美女爭做小妾,瞬間便能置身雲端。
這就是當官的誘惑。
哪怕機率再低,也要搏一搏,沒準兒「老頭」就變成「老爺」了。
……
相對於其他衙門一些官員的豪奢糜爛,翰林院諸官的私生活還是較為檢點的。
有些人是真君子。
比如翰林檢討趙用賢,那真是一心學杜工部,想要致君堯舜上。
也有些人,可能是在忍或在裝。
待居於高位後,或許就變成了另一種模樣。
至於沈念。
家有嬌妻,他已經非常滿足了,閒暇之時,也就喜歡把玩一些古書籍。
作為一個後世之人,他自不會用儒家那套禮法約束自己。
他也有理想。
他的政治抱負是:擁有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的權勢。
近日。
沈念為記錄起居注,翻閱了諸多奏疏。
他發現,張居正看似權力甚大,其實也有諸多無奈之處。
比如:他可能是與馮達成了某種默契,無論司禮監做出任何逾矩違法之事,一律不究。
比如:他欲破格提拔山東郯城縣與費縣的兩名吏員擔任正官知縣,與地方巡撫去信外加與吏部堂官解釋數次,才算成行。
……
沈念覺得,張居正的權勢還不夠大。
他的剛直。
其實建立在一定程度的圓滑與妥協之上。
在此等情況下,他即使孤注一擲,中興大明的效果可能仍舊是微乎其微。
故而。
沈念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有朝一日入內閣,定要積累起超越張居正的權勢。
他已看透了當下官場。
無論你是好是壞,做些什麼或什麼都不做,都會被人罵的,不如就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
九月初十,午後,翰林院檢討廳。
沈念整理出一份翰林院侍讀學士申時行讓其檢閱校對的文書,起身為其送去。
其實,他可以喚文吏遞送,但沈念想要運動運動。
長期伏案,極易體弱。
沈念若想完成心中理想,首先就要有一個好身體。
沈念走出檢討廳,大步朝前走去。
他繞過一個小花園,過前廳,再穿過一個走廊,便來到申時行的公房前。
房門緊閉。
正當沈念以為裡面沒人時,忽然聽到裡面傳來一陣「砰砰砰砰」的聲音。
似乎是有人打鬥。
沈念大驚,以為有人行刺申時行,當即肩膀一沉,朝著房門撞去。
「砰!」
房門應聲而開。
然後,沈念就看到翰林院侍讀學士申時行與國子監祭酒王錫爵正扭打在一起。
後者騎在前者的腰上,前者掐住了後者的脖頸。
官袍甚是凌亂。
申時行的一隻靴子都掉了。
沈念若不是見二人都臉色鐵青,瞪著眼睛,還以為二人在做什麼不恥之事呢!
二人也被撞門而入的沈念嚇了一跳,連忙鬆開對方,起身整理衣發。
「申學士、王祭酒,下官不知你們在忙,下官稍後再來!」沈念當即就要退去。
作為下官,這二人無論幹什麼,沈念都不應問。
王錫爵瞪眼道:「什麼在忙?我倆在打架,你既然看到了,就過來評評理,將門關上,不能讓別人看到我們打架,真是有辱斯文!」
「你還知有辱斯文?跑到翰林院來欺負我!」申時行一臉怒氣。
「王錫爵,我告訴你,子珩絕對是站在我這邊的,子珩,快過來!他若再敢動手,咱們一起揍他!」申時行挺著胸膛,氣勢十足。
他說話如此囂張,顯然是剛才打架時吃了大虧。
沈念無奈,只得走了過去。
沈念對申時行和王錫爵都是有所了解的。
這二人同是嘉靖四十一年的進士。
年齡相差只有一歲。
申時行是一甲頭名,即狀元;王錫爵是一甲二名,即榜眼。
這二人的貫籍同屬南直隸,勉強算個老鄉,最初又都在翰林院任職,一個是修撰,一個是編修,乃老相識。
平時關係還是不錯的。
當下,翰林院侍讀學士申時行,還是禮部右侍郎,官居正三品。
王錫爵要差一些。
國子監祭酒只是個從四品,且國子監的地位明顯低於翰林院。
王錫爵之所以在仕途上落後申時行一大截,不是能力不行,才學不足,而是脾氣臭。
他本在隆慶四年就任北京國子監司業,但因得罪了高拱,被貶到南京任職,小萬曆登基後才回京。
先是任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而後升為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
多轉了一大圈,故而比申時行足足低了一級半。
不過,王錫爵在北京國子監盡職盡責,這兩年做的非常不錯,有望擢升。
這兩個四十來歲的正三品與從四品打架,沈念著實不理解。
隨即。
二人一人一句地講述起了打架的緣由。
沈念聽了足足有一刻多鐘,終於搞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今日上午,王錫爵前往內閣,被張居正批評了一頓。
張居正稱國子監雖然在整飭學風後,學官們不再狂言妄語,但裡面的監生還是過於懶散,必須要整治一番,讓王錫爵拿出一套策略。
張居正曾任國子監司業,看不得國子監越來越差勁,故而甚是嚴苛。
王錫爵想了想,覺得國子監的監生們缺乏上進心和家國情懷教育。
而這種教育,翰林院的官員是最精通的。
故而他來尋老熟人申時行,想先打個招呼,讓其舉薦幾人為國子監的監生們講課,而後再匯稟內閣。
然後,申時行就在王錫爵面前擺了擺譜,開始分析(王錫爵稱擺譜,申時行稱此乃官場正常儀態)。
最後,申時行稱:國子監監生懶散,不在監生,而在教習,是教習自甘墮落,沒有鴻鵠之志。
他建議,讓翰林院的修撰或編修去為國子監的一眾典簿、監丞、博士、六堂助教講課。
此話一下子就惹惱了本就憋著氣的王錫爵。
國子監的一眾教習雖然官職不高,但也都是進士出身,有的資格甚至比翰林院的修撰、編修還要老。
若做他們的學生,那將是國子監的奇恥大辱。
隨即,二人就打起來了,然後,沈念撞門而入。
「子珩,你評評理,我說的是不是事實?我好心幫其解決問題,他王錫爵不但不領情,反而拳腳相向,作為國子監祭酒,實在粗鄙!」申時行撇嘴說道。
「我粗鄙?是你侮辱人在先,申時行,我長你一歲,你竟直呼我的名字,實在無禮!」
「年長又如何?我正三品你從四品,我是狀元,你不過是區區一個榜眼!」
聽到狀元榜眼兩個詞,王錫爵的火氣就大了。
他對申時行比他官大不在乎。
但當年禮部會試他是第一,到了廷試才變成了第二。
心裡一直都不服氣。
「申時行,我……我弄死你!」王錫爵捋了捋袖子,又想動手。
沈念連忙抱住他的腰,將其拉了回來。
此刻的他,只想發笑。
這兩人在朝堂之上,表情是一個比一個莊嚴肅穆,但當下,卻如兩個孩童一般。
可能,就是太熟了。
所以互損,所以一言不合就動手。
王錫爵被沈念按到椅子上後,道:「子珩,你評評理!」
沈念一臉無奈。
這種事情,要他如何評理。
申時行的嘴確實毒了一些,而王錫爵也確實下手狠了一些。
他緩了緩,道:「我覺著,翰林院與國子監本是一家,王祭酒也是從咱翰林院轉遷到國子監,不如打架之事便揭過去吧!」
「不行!」二人異口同聲。
「你若評不了對錯,我們就去找馬學士評理!」申時行說道。
沈念大喜,當即拱手道:「那下官告退!」
「你不能走,你是證人,與我們一起找馬學士!」王錫爵扯著嗓子說道。
沈念無奈,只得止步。
官大一級壓死人,更何況是大了好幾級。
……
片刻後。
三人出現在翰林學士馬自強的房間。
馬自強看到二人臉上有打鬥痕跡,當即朝著沈念道:「子珩,家醜不可外揚,速速關門!」
馬自強處理這類事情已是輕車熟路。
只要能關門解決的事情,就關門解決。
一旦傳到翰林院外。
那懲罰肯定是逃不了的,嚴重了,可能還要打板子。
他也知依照王錫爵與申時行的關係,大打出手,一點都不令人感到意外。
「說說吧,到底怎麼回事兒,怎麼將子珩也牽扯進來了?」馬自強問道。
當即。
申時行、王錫爵各自氣呼呼地將打架的經過講述了一遍。
沈念將他所見的情形也補充說明了一番。
馬自強站起身,緩緩道:「國子監那群監生也確實需要調教調教了,半個京城流傳的都是他們的是是非非。」
國子監監生,主要分四種,分別是蔭監、舉監、貢監、例監。
蔭監,即靠祖上之功而特招入學;
舉監,即選拔出的年歲二十五歲以下,較有天賦的落第舉子。
貢監,即地方府州縣學舉薦的優秀生員,如今在家養老的吳承恩就曾是這種。
例監,即以繳納錢糧或其戰馬入學的生員。
明初,朝廷缺官。
監生甚至直接能被任命為知縣甚至一州通判。
但當下,南北國子監的監生備案者足足有萬餘人,外加科舉人才甚多,他們若不參加科舉,根本分不到官。
於是乎,一批批沒能力中舉的監生,結業後便只能被委派到偏遠地方,窮其一生都只能當個七八品的小吏。
在這樣的情況下,監生們看不到光,便沒了志氣,教習們也沒有了心勁去教。
許多人在官路不通的情況下,便想著著書立說,即使不能做到王陽明那樣,也能聚攏一眾學徒,吃喝無憂。
故而監生們不愛學,而愛辯,愛議朝政,愛譏當權者。
更有甚者,經常缺課,經常出入茶館酒肆,青樓瓦子,只顧享樂風流,快活在當下。
這也導致國子監幾乎成了放養官二代、軍二代、商二代的地方,在朝廷的地位越來越低。
馬自強站起身來。
「我覺得汝默所言不錯(申時行,字汝默),我建議除了給監生上課外,也應給國子監眾教習上課!另外,不用修撰、編修們去,子珩去更合適!」
此話一出。
申時行、王錫爵、沈念三人都幾乎石化了。
這好像更侮辱人了!
沈念再厲害,那也只是個從七品。
王錫爵愣了一下,先朝後退了兩步,然後從上到下打量了馬自強一番。
「馬學士,枉下官一直以為您……您……人品端正,處事向來公平,沒想到竟也如此護短,如此侮辱我國子監!」
「下官雖不敢打你,但是我還是……」王錫爵看了沈念一眼,迅速看向申時行,道:「還是敢揍館內其他人的!」
沈念身材挺拔,看上去孔武有力,王錫爵感覺打不過,便只能針對申時行。
申時行下意識地就退後了兩步。
二人不是第一次打架了,他沒有一次能占上風。
「莫急,聽我慢慢講!」馬自強捋了捋鬍鬚,沉聲說道。
「國子監監生不求上進,源於仕途無前景,源於教習們心力不足,也想轉遷其它衙門!我知你經常訓誡,然效果甚微。」
「當下,要讓他們提起志氣,唯有一法,那就是羞辱他們一番,讓他們知曉自己有多差勁,對教習亦是如此,他們大多想來翰林院,但不思提升才能,反而盡走一些旁門左道,根本沒有資格入翰林院!」
「國子監的教習大多都是從八品,比不上子珩,外加子珩才二十五歲,比那些監生大不了多少,令子珩羞辱臭罵他們一頓,效果最好。如果被狠狠羞辱一番後,仍不思進取,那這批人幾乎是沒救了!」
「你若覺得子珩官位、資歷不夠,那便請三位閣老親自去訓、去罵!」
「夠!夠!夠!若讓三位閣老罵,他們恐怕就徹底蔫了!」王錫爵說道。
國子監那群教習一向感覺自己懷才不遇,那群監生則自詡為人中龍鳳,都極愛面子,若受羞辱,沒準兒會提起鬥志。
頓時,王錫爵覺得此計可行。
馬自強又看向沈念。
「子珩,我能看出,你是會教訓人的。或許你罵完之後,他們會恨你,但假以時日一定會感激你,你不會不情願吧?」
「下官,願意為之!」沈念拱手。
這種活兒雖得罪人,但幹起來,其實還是蠻過癮的。
並且有助於為沈念立一個「暴躁檢討、直筆史官」的名頭,此名頭是有益於沈念向上走的。
王錫爵頓時化作笑臉,看向申時行,道:「汝墨,是我脾氣大了,向你致歉,改日我請客!」
說罷,王錫爵一拱手,便轉身快步朝外走去。
……
註:晚明官場(萬曆朝),非進士難入四品以上,監生非舉人最高任知縣,鮮有特例(舉人海瑞,乃是特例)。
內外城中,車馬喧囂,人流如織。
酒肆茶館、書坊青樓、布莊錢莊、胭脂鋪、香料行等鱗次櫛比,小攤販的叫賣聲不絕於耳。
當下大明的權貴富商們,皆樂於享受。
狎妓聽曲已非惡邪,而被文人墨客譽為風流雅事。
有錢而好聲色者,今日住花街,明日醉柳巷,窮奢極侈。
更有錢者。
便在宅內養戲子二三十人、女妓十餘人,隨叫隨到。
為官者大多也不能免俗。
有人好養婢,有人好精舍,有人好梨園,有人好古董,有人好花鳥……
許多生員考中進士後,第一要事便是納妾。
放衙之後,進了私宅、脫去官服,那就是另外一種生活。
此等奢靡之風,興於嘉靖,盛於隆慶。
當年的隆慶皇帝,在日常所用的碗碟上都要畫上「春宮」,高拱、張居正也只能無奈嘆息。
正所謂:上行下效,相習成風。
世風日下,享樂至上,就是這樣形成的。
文人們還美其名曰:名利不如閒!
名利,即仕途。
而這個閒,就是:宅有宮室之美,家有妻妾之奉,遊走於歌舞之場,高談天下大事,諷議當權者無能!
當然。
京師也有諸多貧苦且忙碌者。
比如那些年近四旬、五旬還未考上舉人的生員。
租蝸廬,睡草蓆,夏夜少燈油,冬日缺炭柴,時不時還要借錢投拜帖靠門戶。
有人鬍子花白,父母雙亡,尚未婚配,仍埋頭苦讀,不願找個其它生計。
究其緣由。
是因他明白,一旦中舉,便會有富人找其聯姻,有美女爭做小妾,瞬間便能置身雲端。
這就是當官的誘惑。
哪怕機率再低,也要搏一搏,沒準兒「老頭」就變成「老爺」了。
……
相對於其他衙門一些官員的豪奢糜爛,翰林院諸官的私生活還是較為檢點的。
有些人是真君子。
比如翰林檢討趙用賢,那真是一心學杜工部,想要致君堯舜上。
也有些人,可能是在忍或在裝。
待居於高位後,或許就變成了另一種模樣。
至於沈念。
家有嬌妻,他已經非常滿足了,閒暇之時,也就喜歡把玩一些古書籍。
作為一個後世之人,他自不會用儒家那套禮法約束自己。
他也有理想。
他的政治抱負是:擁有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的權勢。
近日。
沈念為記錄起居注,翻閱了諸多奏疏。
他發現,張居正看似權力甚大,其實也有諸多無奈之處。
比如:他可能是與馮達成了某種默契,無論司禮監做出任何逾矩違法之事,一律不究。
比如:他欲破格提拔山東郯城縣與費縣的兩名吏員擔任正官知縣,與地方巡撫去信外加與吏部堂官解釋數次,才算成行。
……
沈念覺得,張居正的權勢還不夠大。
他的剛直。
其實建立在一定程度的圓滑與妥協之上。
在此等情況下,他即使孤注一擲,中興大明的效果可能仍舊是微乎其微。
故而。
沈念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有朝一日入內閣,定要積累起超越張居正的權勢。
他已看透了當下官場。
無論你是好是壞,做些什麼或什麼都不做,都會被人罵的,不如就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
九月初十,午後,翰林院檢討廳。
沈念整理出一份翰林院侍讀學士申時行讓其檢閱校對的文書,起身為其送去。
其實,他可以喚文吏遞送,但沈念想要運動運動。
長期伏案,極易體弱。
沈念若想完成心中理想,首先就要有一個好身體。
沈念走出檢討廳,大步朝前走去。
他繞過一個小花園,過前廳,再穿過一個走廊,便來到申時行的公房前。
房門緊閉。
正當沈念以為裡面沒人時,忽然聽到裡面傳來一陣「砰砰砰砰」的聲音。
似乎是有人打鬥。
沈念大驚,以為有人行刺申時行,當即肩膀一沉,朝著房門撞去。
「砰!」
房門應聲而開。
然後,沈念就看到翰林院侍讀學士申時行與國子監祭酒王錫爵正扭打在一起。
後者騎在前者的腰上,前者掐住了後者的脖頸。
官袍甚是凌亂。
申時行的一隻靴子都掉了。
沈念若不是見二人都臉色鐵青,瞪著眼睛,還以為二人在做什麼不恥之事呢!
二人也被撞門而入的沈念嚇了一跳,連忙鬆開對方,起身整理衣發。
「申學士、王祭酒,下官不知你們在忙,下官稍後再來!」沈念當即就要退去。
作為下官,這二人無論幹什麼,沈念都不應問。
王錫爵瞪眼道:「什麼在忙?我倆在打架,你既然看到了,就過來評評理,將門關上,不能讓別人看到我們打架,真是有辱斯文!」
「你還知有辱斯文?跑到翰林院來欺負我!」申時行一臉怒氣。
「王錫爵,我告訴你,子珩絕對是站在我這邊的,子珩,快過來!他若再敢動手,咱們一起揍他!」申時行挺著胸膛,氣勢十足。
他說話如此囂張,顯然是剛才打架時吃了大虧。
沈念無奈,只得走了過去。
沈念對申時行和王錫爵都是有所了解的。
這二人同是嘉靖四十一年的進士。
年齡相差只有一歲。
申時行是一甲頭名,即狀元;王錫爵是一甲二名,即榜眼。
這二人的貫籍同屬南直隸,勉強算個老鄉,最初又都在翰林院任職,一個是修撰,一個是編修,乃老相識。
平時關係還是不錯的。
當下,翰林院侍讀學士申時行,還是禮部右侍郎,官居正三品。
王錫爵要差一些。
國子監祭酒只是個從四品,且國子監的地位明顯低於翰林院。
王錫爵之所以在仕途上落後申時行一大截,不是能力不行,才學不足,而是脾氣臭。
他本在隆慶四年就任北京國子監司業,但因得罪了高拱,被貶到南京任職,小萬曆登基後才回京。
先是任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而後升為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
多轉了一大圈,故而比申時行足足低了一級半。
不過,王錫爵在北京國子監盡職盡責,這兩年做的非常不錯,有望擢升。
這兩個四十來歲的正三品與從四品打架,沈念著實不理解。
隨即。
二人一人一句地講述起了打架的緣由。
沈念聽了足足有一刻多鐘,終於搞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今日上午,王錫爵前往內閣,被張居正批評了一頓。
張居正稱國子監雖然在整飭學風後,學官們不再狂言妄語,但裡面的監生還是過於懶散,必須要整治一番,讓王錫爵拿出一套策略。
張居正曾任國子監司業,看不得國子監越來越差勁,故而甚是嚴苛。
王錫爵想了想,覺得國子監的監生們缺乏上進心和家國情懷教育。
而這種教育,翰林院的官員是最精通的。
故而他來尋老熟人申時行,想先打個招呼,讓其舉薦幾人為國子監的監生們講課,而後再匯稟內閣。
然後,申時行就在王錫爵面前擺了擺譜,開始分析(王錫爵稱擺譜,申時行稱此乃官場正常儀態)。
最後,申時行稱:國子監監生懶散,不在監生,而在教習,是教習自甘墮落,沒有鴻鵠之志。
他建議,讓翰林院的修撰或編修去為國子監的一眾典簿、監丞、博士、六堂助教講課。
此話一下子就惹惱了本就憋著氣的王錫爵。
國子監的一眾教習雖然官職不高,但也都是進士出身,有的資格甚至比翰林院的修撰、編修還要老。
若做他們的學生,那將是國子監的奇恥大辱。
隨即,二人就打起來了,然後,沈念撞門而入。
「子珩,你評評理,我說的是不是事實?我好心幫其解決問題,他王錫爵不但不領情,反而拳腳相向,作為國子監祭酒,實在粗鄙!」申時行撇嘴說道。
「我粗鄙?是你侮辱人在先,申時行,我長你一歲,你竟直呼我的名字,實在無禮!」
「年長又如何?我正三品你從四品,我是狀元,你不過是區區一個榜眼!」
聽到狀元榜眼兩個詞,王錫爵的火氣就大了。
他對申時行比他官大不在乎。
但當年禮部會試他是第一,到了廷試才變成了第二。
心裡一直都不服氣。
「申時行,我……我弄死你!」王錫爵捋了捋袖子,又想動手。
沈念連忙抱住他的腰,將其拉了回來。
此刻的他,只想發笑。
這兩人在朝堂之上,表情是一個比一個莊嚴肅穆,但當下,卻如兩個孩童一般。
可能,就是太熟了。
所以互損,所以一言不合就動手。
王錫爵被沈念按到椅子上後,道:「子珩,你評評理!」
沈念一臉無奈。
這種事情,要他如何評理。
申時行的嘴確實毒了一些,而王錫爵也確實下手狠了一些。
他緩了緩,道:「我覺著,翰林院與國子監本是一家,王祭酒也是從咱翰林院轉遷到國子監,不如打架之事便揭過去吧!」
「不行!」二人異口同聲。
「你若評不了對錯,我們就去找馬學士評理!」申時行說道。
沈念大喜,當即拱手道:「那下官告退!」
「你不能走,你是證人,與我們一起找馬學士!」王錫爵扯著嗓子說道。
沈念無奈,只得止步。
官大一級壓死人,更何況是大了好幾級。
……
片刻後。
三人出現在翰林學士馬自強的房間。
馬自強看到二人臉上有打鬥痕跡,當即朝著沈念道:「子珩,家醜不可外揚,速速關門!」
馬自強處理這類事情已是輕車熟路。
只要能關門解決的事情,就關門解決。
一旦傳到翰林院外。
那懲罰肯定是逃不了的,嚴重了,可能還要打板子。
他也知依照王錫爵與申時行的關係,大打出手,一點都不令人感到意外。
「說說吧,到底怎麼回事兒,怎麼將子珩也牽扯進來了?」馬自強問道。
當即。
申時行、王錫爵各自氣呼呼地將打架的經過講述了一遍。
沈念將他所見的情形也補充說明了一番。
馬自強站起身,緩緩道:「國子監那群監生也確實需要調教調教了,半個京城流傳的都是他們的是是非非。」
國子監監生,主要分四種,分別是蔭監、舉監、貢監、例監。
蔭監,即靠祖上之功而特招入學;
舉監,即選拔出的年歲二十五歲以下,較有天賦的落第舉子。
貢監,即地方府州縣學舉薦的優秀生員,如今在家養老的吳承恩就曾是這種。
例監,即以繳納錢糧或其戰馬入學的生員。
明初,朝廷缺官。
監生甚至直接能被任命為知縣甚至一州通判。
但當下,南北國子監的監生備案者足足有萬餘人,外加科舉人才甚多,他們若不參加科舉,根本分不到官。
於是乎,一批批沒能力中舉的監生,結業後便只能被委派到偏遠地方,窮其一生都只能當個七八品的小吏。
在這樣的情況下,監生們看不到光,便沒了志氣,教習們也沒有了心勁去教。
許多人在官路不通的情況下,便想著著書立說,即使不能做到王陽明那樣,也能聚攏一眾學徒,吃喝無憂。
故而監生們不愛學,而愛辯,愛議朝政,愛譏當權者。
更有甚者,經常缺課,經常出入茶館酒肆,青樓瓦子,只顧享樂風流,快活在當下。
這也導致國子監幾乎成了放養官二代、軍二代、商二代的地方,在朝廷的地位越來越低。
馬自強站起身來。
「我覺得汝默所言不錯(申時行,字汝默),我建議除了給監生上課外,也應給國子監眾教習上課!另外,不用修撰、編修們去,子珩去更合適!」
此話一出。
申時行、王錫爵、沈念三人都幾乎石化了。
這好像更侮辱人了!
沈念再厲害,那也只是個從七品。
王錫爵愣了一下,先朝後退了兩步,然後從上到下打量了馬自強一番。
「馬學士,枉下官一直以為您……您……人品端正,處事向來公平,沒想到竟也如此護短,如此侮辱我國子監!」
「下官雖不敢打你,但是我還是……」王錫爵看了沈念一眼,迅速看向申時行,道:「還是敢揍館內其他人的!」
沈念身材挺拔,看上去孔武有力,王錫爵感覺打不過,便只能針對申時行。
申時行下意識地就退後了兩步。
二人不是第一次打架了,他沒有一次能占上風。
「莫急,聽我慢慢講!」馬自強捋了捋鬍鬚,沉聲說道。
「國子監監生不求上進,源於仕途無前景,源於教習們心力不足,也想轉遷其它衙門!我知你經常訓誡,然效果甚微。」
「當下,要讓他們提起志氣,唯有一法,那就是羞辱他們一番,讓他們知曉自己有多差勁,對教習亦是如此,他們大多想來翰林院,但不思提升才能,反而盡走一些旁門左道,根本沒有資格入翰林院!」
「國子監的教習大多都是從八品,比不上子珩,外加子珩才二十五歲,比那些監生大不了多少,令子珩羞辱臭罵他們一頓,效果最好。如果被狠狠羞辱一番後,仍不思進取,那這批人幾乎是沒救了!」
「你若覺得子珩官位、資歷不夠,那便請三位閣老親自去訓、去罵!」
「夠!夠!夠!若讓三位閣老罵,他們恐怕就徹底蔫了!」王錫爵說道。
國子監那群教習一向感覺自己懷才不遇,那群監生則自詡為人中龍鳳,都極愛面子,若受羞辱,沒準兒會提起鬥志。
頓時,王錫爵覺得此計可行。
馬自強又看向沈念。
「子珩,我能看出,你是會教訓人的。或許你罵完之後,他們會恨你,但假以時日一定會感激你,你不會不情願吧?」
「下官,願意為之!」沈念拱手。
這種活兒雖得罪人,但幹起來,其實還是蠻過癮的。
並且有助於為沈念立一個「暴躁檢討、直筆史官」的名頭,此名頭是有益於沈念向上走的。
王錫爵頓時化作笑臉,看向申時行,道:「汝墨,是我脾氣大了,向你致歉,改日我請客!」
說罷,王錫爵一拱手,便轉身快步朝外走去。
……
註:晚明官場(萬曆朝),非進士難入四品以上,監生非舉人最高任知縣,鮮有特例(舉人海瑞,乃是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