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8章: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大章,求月票)
文華殿,御案前。
李太后緩緩站起,轉身看向張居正。
「張閣老,此書乃是在皇帝枕下發現,是誰獻給皇帝,我來查,但接下來如何教育皇帝,便交於張閣老與諸位日講官了!」
「臣遵命!」張居正鄭重說道,與一眾日講官躬身拱手。
隨即,李太后便離開了。
一眾日講官圍到御案前,負責君前記注的沈念也迅速湊過去,終於看清了書冊的真容。
書名是:《武王討伐平話》,一本最初刊行於元代的神魔話本。
撕去的那一頁紙。
則是一幅名為「妲己化狐」的插圖。
圖上是一個身穿長裙、姿態甚是妖嬈的女子,其後面還豎著九根毛茸茸的尾巴。
張四維、馬自強、申時行等一眾日講官都是倒吸一口涼氣。
這類話本小說,在民間書攤近乎泛濫。
但絕不應出現在小萬曆的眼前。
此書悖逆儒家論理觀念,佛教、道教、神怪色彩明顯。
更是有大量展現妲己妖媚、紂王荒淫無度的露骨描寫,不但文字細膩,還有栩栩如生的插畫。
大明皇帝怎能翻閱此等低俗骯髒的書籍!
沈念則是長呼一口氣,心情略微放鬆了一些。
他還以為小萬曆看的是「那個」。
不過依照小萬曆的年齡,既然已翻閱起了這類街頭閒書,距離偷偷看「那個」也就不遠了。
張居正面色陰沉,輕捋長須。
「今年陛下被罰跪多次,再罰已難有懲戒之效,諸位都想一想,此事該如何解,接下來,咱們又該如何教?」
日講官陳經邦率先開口道:「下官建議,自明日起,更改日講書目,將《禮記》《大學衍義》《皇明祖訓》作為重點,為陛下闡述修身與治國之關係、令其自省。」
「下官建議,應對獻書者嚴懲,並對禁中嚴查,徹底斷絕陛下閱讀此類街頭俗物的機會!」
「下官建議,應令陛下寫罪己詔,此等劣行,必須立即禁止,讓他感到可恥,不然以後從他的枕下,不知會翻出來什麼書呢?」
「罪己詔?不妥!此事不能鬧得如此嚴重,不然丟的是咱們這些日講官的臉!」
……
日講官們各抒己見,認真討論起來。
沈念站在不遠處,並未參與其中。
對待青少年學子出現這種情況,他是有經驗的,但他不確定自己的方式,當下眾日講官能不能接受。
他安靜地站著,只想做一個傾聽者。
雖然沈念也是日講官。
但他官職最低,今日做的又是君前記注的差事,冒然發言,略顯不當。
眨眼間,一刻鐘過去了。
張居正聽著眾日講官的討論,陰沉的臉色始終沒有得到緩解。
眾人所言,他也都想過,但皆不能解決此次的問題。
別人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但張居正明顯感覺到——
隨著小萬曆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叛逆,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
有時看似乖巧。
實則是在人前表演,背後依舊我行我素。
這次藏的是民間閒書,下次沒準兒還會做出更離譜的事情。
此次被發現,重懲他之後,小萬曆表面上是慚悔,實際上大概率會想出更隱蔽的方式藏書看書。
這才是張居正最擔心的。
他不想耗費大量心力與小萬曆鬥智鬥勇,而是想有一種方式,能讓小萬曆減少叛逆,不與他對著幹。
當下。
他公務繁忙,不可能事無巨細。
李太后對小萬曆的掌控又非常有限,不然不可能此書都放在小萬曆的枕下了,才被發現。
至於馮保,他攀附的是小萬曆。
有時即使小萬曆做了出格之事,只要前者盡興,他便睜一眼閉一隻眼。
若出了差錯,也不過是有名小太監出來頂罪罷了。
馮保為的是,日後小皇帝親政掌權後,他依然受寵,依然能被厚待。
此外。
宮內的一些宦官、宮女、侍衛也明白這點兒,故而敢冒著風險投其所好。
這些情況,張居正都非常清楚。
……
片刻後,眾日講官商量出了兩種解決思路。
其一,輕懲。
即在以後的經筵日講上,加強小萬曆的禮法教育,令其經常自省,逐漸認識到錯誤。
其二,重罰。
令其寫罪己詔,並在列祖列宗的靈位前發誓絕對不再做此等叛逆之舉,使得小萬曆心生畏懼。
張居正聽完後,不由得搖頭。
「日講說禮,懲罰太輕,根本不足以懲戒陛下;至於罪己詔,懲罰太重且一旦用過幾次後,陛下可能就不在乎了!」
頓時。
眾日講官都面露無奈,不知到底該如何解決此事。
突然,張居正注意到了不遠處站著的沈念。
「沈念,你可有別的想法?」
沈念猶豫了一下,道:「閣老,我的方式較為另類,我講一講,諸位若能接受便接受,若不能,就當我沒說!」
「說。」
沈念道:「首先,我覺得皇太后應向陛下致歉。」
大明官員多尊稱李太后為:皇太后,奏疏上更是稱其為:慈聖皇太后。
唰!
一眾日講官都看向沈念,這個發言確實有些另類。
沈念緩了緩,挺起胸膛。
「下官以為,皇太后搜查陛下私寢,甚是不當。」
「不但無法做到令陛下不敢有任何不禮之舉,反而會使得陛下想盡一切辦法私藏更多物品,做更多隱蔽之事,還會與皇太后日益疏遠,甚至做任何事情都不願據實稟報!」
「皇太后若想讓陛下聽從管教,必須相信陛下,為陛下的生活留下一些自由的空間,此類暗自搜查之事,不宜再做。」
張居正認可地點了點頭。
他已經感受到了小萬曆對他的疏遠。
去年,小萬曆喊「先生、元輔」,他感受到的是師生之誼的溫暖,但當下他感受到的更多是客氣,是規矩。
「其次,下官以為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陛下正值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年齡,他日日聽講正史,自然對這類沒見過的街頭閒書更加嚮往。」
「下官以為,與其他私下看,不如引導著他看。」
「我們可以將民間街頭的醫卜小說、畫像曲本等都拿到陛下面前,讓其看,為其講。」
「講這些街頭閒書與聖人經籍的區別,講它們在街頭書攤暢銷的歷史原因,這類閒書,雖不能經世致用,但調劑一下陛下的課業還是可行的。」
「我們引導著陛下去看,他反而不會沉迷;若一直阻攔他,待他親政之後,沒準兒會變本加厲地閱讀此類書籍,以彌補曾經年少時的缺憾!」
……
沈念剛說完,日講官申時行便站了出來。
「荒繆!令皇太后致歉荒繆,引導陛下閱讀這類俗物更是荒謬!」
「是啊,陛下怎能看這類書籍?」日講官王家屏補充道。
「此乃人之常情!」沈念道。
「人之常情?那陛下若因看此類書籍,進而喜歡看一些更加惡臭的,我們難道還要為其翻閱,縱容他看!」王家屏瞪著眼睛質問沈念。
這裡。
也只有沈念比王家屏的官職低。
若是侍讀學士申時行反駁沈念,沈念也就不辯駁了,但面對修撰王家屏,沈念還是要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完整的。
「何為惡臭之書?涉及神魔、情慾就是惡臭之書?陛下目前這個年齡,想看此類書籍,實屬正常,這與道德品行無關,與是否學過聖人典籍無關,是每個人人生必須經歷的一部分!」
「當下不讓他看,阻攔他看,若日後陛下對此產生厭倦,影響以後納妃生子,這個責任誰來能承擔!」
「我們當下的任務不是讓陛下認錯,而是讓陛下明白他在做什麼,讓他明白這些閒書的價值是什麼,聖人典籍的價值是什麼,我們引導著他,給他一些自由,陛下不會那麼累,我們也不會那麼累!」
王家屏正欲繼續說話,一旁的翰林學士馬自強突然悠悠道:「諸位,你們年輕時沒看過這類街頭閒書嗎?」
此話一出,殿內安靜了。
若說沒看過,那剛才大家看過書皮便稱此書為街頭閒物,顯然有問題。
稱年輕時看過,還能用年輕時莽撞好奇來遮掩。
若稱長大成人後看過,那就是與街頭俗物為伍了。
頓時,無人敢站出來搭話。
王家屏迅速低下腦袋,害怕馬自強追問他。
殿內安靜了約有數息後。
張四維開口道:「若這樣做,誰能去說服皇太后向陛下致歉?誰又敢將這麼一堆閒書放在陛下面前,萬一,萬一陛下學壞了怎麼辦,那可是要被天下人唾罵的!」
此話說完,眾人都看向張居正。
張居正是首輔。
若將小皇帝教成了賢君,他是頭功;若將小皇帝教壞,那他自然也是首犯。
此事,還是需要張居正來拿主意。
張居正想了想,道:「我們的任務是將陛下教成一位賢君,而非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當下別無良策,我覺得可以一試。」
「我去說服皇太后,至於如何引導陛下了解此類街頭閒書,我們輪流來做,首次我與沈檢討來引導,先看效果如何!」
「另外,此事不可聲張,陛下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天下人,我們知曉即可。」
「下官明白!」當即,諸官退去。
……
約半個時辰後。
李太后、張居正、馮保三人出現在文華殿偏殿。
張居正將沈念的想法講了出來。
「太后,自今年年初始,陛下便有叛逆之態,我們一直壓抑他,對他的成長反而不利,不如換種方式疏導,在一眾日講官的建議下,我們希望……」
李太后聽過張居正的計策後,最初覺得匪夷所思。
但張居正告知她,即使小萬曆私下真看一些更加低俗的畫作,也不能勒令禁止。
因為一旦小萬曆對此有了陰影,長大後對女人沒興趣,那就糟糕了。
帝王生子,乃是太后的第一要務。
一聽可能影響日後的龍種,李太后頓時緊張起來,連忙道:「聽先生的!全聽先生的!」
張居正看向一旁的馮保。
「馮公公,你命人速速從民間找一些醫卜小說、畫像曲本來,切記,找些乾淨的。」
閒書也有乾淨與不乾淨的。
當下,小皇帝年幼。
自然是不能立即縱容他看那些關於男歡女愛內容的。
這些內容,他也必須學。
但必須更加隱晦地學。
或者日後讓宮女或小皇帝的妃子在實踐中教導他。
這是張居正教不來的,也是李太后說不出口的,更是馮保根本不解其意的。
「明白。」馮保當即會意。
……
翌日午後。
小萬曆望著書案上一堆五花八門的街頭閒書。
不由得有些懵。
今日上午,李太后突然向他致歉,並承諾以後不會再亂扒他的屋子,令小萬曆受寵若驚。
而今,又有一堆他早就想看的閒書擺在這裡,讓他一度有一種活在夢中的感覺。
隨即。
一旁的張居正與沈念根據這些閒書的類別開始了講解。
一旁還專門設置了一個記錄官。
沈念先是道明這些閒書形成的歷史緣由,一方面是百姓閒聊之時空想杜撰之言,一方面是一些茶館說話人為吸引茶客,編造出來的離奇故事。
張居正則是闡述這些閒書存在的價值:聽樂解乏,並無它用。
二人配合得非常默契。
小萬曆學得也非常開心,很快就明白了李太后道歉與張居正、沈念如此講閒書的緣由。
小萬曆當即表態,以後課業自然是以聖人經籍、治國方要為重,這些閒書無外乎就是消遣,閒翻兩頁而已,絕不會沉迷其中。
這讓張居正鬆了一口氣,感覺自己與小萬曆的關係又親密了一些。
……
近黃昏,殿內只剩下小萬曆與馮保。
「大伴,此番「堵不如疏,疏不如引」的主意是誰出的?」
「此策來自翰林檢討沈念,當時張閣老與眾日講官有所遲疑,但老奴知曉陛下心中所想,故而提議為減輕陛下課業,可以一試,太后與張閣老便應允了下來!」
馮保是會邀功的。
一兩句話便將此事最大的功勞放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小萬曆滿意地點了點頭,笑著道:「母后很好,先生很好,沈檢討很好,你也很好,朕記在心裡了!」
而此刻。
翰林院檢討沈念在起居注書冊上寫道:「八月二十八日,上御文華殿講讀,暫歇時,閱民間閒書自娛,甚樂。」
翻閱閒書之事,雖不能廣而告之,但還是要寫在起居註上的。
……
註:萬曆皇帝不上朝後,甚愛看閒書。見:「每諭司禮監臣及乾清宮管事牌子,各於坊間尋買新書進覽。凡竺典丹經、醫卜小說,畫像曲本,靡不購及。」
李太后緩緩站起,轉身看向張居正。
「張閣老,此書乃是在皇帝枕下發現,是誰獻給皇帝,我來查,但接下來如何教育皇帝,便交於張閣老與諸位日講官了!」
「臣遵命!」張居正鄭重說道,與一眾日講官躬身拱手。
隨即,李太后便離開了。
一眾日講官圍到御案前,負責君前記注的沈念也迅速湊過去,終於看清了書冊的真容。
書名是:《武王討伐平話》,一本最初刊行於元代的神魔話本。
撕去的那一頁紙。
則是一幅名為「妲己化狐」的插圖。
圖上是一個身穿長裙、姿態甚是妖嬈的女子,其後面還豎著九根毛茸茸的尾巴。
張四維、馬自強、申時行等一眾日講官都是倒吸一口涼氣。
這類話本小說,在民間書攤近乎泛濫。
但絕不應出現在小萬曆的眼前。
此書悖逆儒家論理觀念,佛教、道教、神怪色彩明顯。
更是有大量展現妲己妖媚、紂王荒淫無度的露骨描寫,不但文字細膩,還有栩栩如生的插畫。
大明皇帝怎能翻閱此等低俗骯髒的書籍!
沈念則是長呼一口氣,心情略微放鬆了一些。
他還以為小萬曆看的是「那個」。
不過依照小萬曆的年齡,既然已翻閱起了這類街頭閒書,距離偷偷看「那個」也就不遠了。
張居正面色陰沉,輕捋長須。
「今年陛下被罰跪多次,再罰已難有懲戒之效,諸位都想一想,此事該如何解,接下來,咱們又該如何教?」
日講官陳經邦率先開口道:「下官建議,自明日起,更改日講書目,將《禮記》《大學衍義》《皇明祖訓》作為重點,為陛下闡述修身與治國之關係、令其自省。」
「下官建議,應對獻書者嚴懲,並對禁中嚴查,徹底斷絕陛下閱讀此類街頭俗物的機會!」
「下官建議,應令陛下寫罪己詔,此等劣行,必須立即禁止,讓他感到可恥,不然以後從他的枕下,不知會翻出來什麼書呢?」
「罪己詔?不妥!此事不能鬧得如此嚴重,不然丟的是咱們這些日講官的臉!」
……
日講官們各抒己見,認真討論起來。
沈念站在不遠處,並未參與其中。
對待青少年學子出現這種情況,他是有經驗的,但他不確定自己的方式,當下眾日講官能不能接受。
他安靜地站著,只想做一個傾聽者。
雖然沈念也是日講官。
但他官職最低,今日做的又是君前記注的差事,冒然發言,略顯不當。
眨眼間,一刻鐘過去了。
張居正聽著眾日講官的討論,陰沉的臉色始終沒有得到緩解。
眾人所言,他也都想過,但皆不能解決此次的問題。
別人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但張居正明顯感覺到——
隨著小萬曆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叛逆,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
有時看似乖巧。
實則是在人前表演,背後依舊我行我素。
這次藏的是民間閒書,下次沒準兒還會做出更離譜的事情。
此次被發現,重懲他之後,小萬曆表面上是慚悔,實際上大概率會想出更隱蔽的方式藏書看書。
這才是張居正最擔心的。
他不想耗費大量心力與小萬曆鬥智鬥勇,而是想有一種方式,能讓小萬曆減少叛逆,不與他對著幹。
當下。
他公務繁忙,不可能事無巨細。
李太后對小萬曆的掌控又非常有限,不然不可能此書都放在小萬曆的枕下了,才被發現。
至於馮保,他攀附的是小萬曆。
有時即使小萬曆做了出格之事,只要前者盡興,他便睜一眼閉一隻眼。
若出了差錯,也不過是有名小太監出來頂罪罷了。
馮保為的是,日後小皇帝親政掌權後,他依然受寵,依然能被厚待。
此外。
宮內的一些宦官、宮女、侍衛也明白這點兒,故而敢冒著風險投其所好。
這些情況,張居正都非常清楚。
……
片刻後,眾日講官商量出了兩種解決思路。
其一,輕懲。
即在以後的經筵日講上,加強小萬曆的禮法教育,令其經常自省,逐漸認識到錯誤。
其二,重罰。
令其寫罪己詔,並在列祖列宗的靈位前發誓絕對不再做此等叛逆之舉,使得小萬曆心生畏懼。
張居正聽完後,不由得搖頭。
「日講說禮,懲罰太輕,根本不足以懲戒陛下;至於罪己詔,懲罰太重且一旦用過幾次後,陛下可能就不在乎了!」
頓時。
眾日講官都面露無奈,不知到底該如何解決此事。
突然,張居正注意到了不遠處站著的沈念。
「沈念,你可有別的想法?」
沈念猶豫了一下,道:「閣老,我的方式較為另類,我講一講,諸位若能接受便接受,若不能,就當我沒說!」
「說。」
沈念道:「首先,我覺得皇太后應向陛下致歉。」
大明官員多尊稱李太后為:皇太后,奏疏上更是稱其為:慈聖皇太后。
唰!
一眾日講官都看向沈念,這個發言確實有些另類。
沈念緩了緩,挺起胸膛。
「下官以為,皇太后搜查陛下私寢,甚是不當。」
「不但無法做到令陛下不敢有任何不禮之舉,反而會使得陛下想盡一切辦法私藏更多物品,做更多隱蔽之事,還會與皇太后日益疏遠,甚至做任何事情都不願據實稟報!」
「皇太后若想讓陛下聽從管教,必須相信陛下,為陛下的生活留下一些自由的空間,此類暗自搜查之事,不宜再做。」
張居正認可地點了點頭。
他已經感受到了小萬曆對他的疏遠。
去年,小萬曆喊「先生、元輔」,他感受到的是師生之誼的溫暖,但當下他感受到的更多是客氣,是規矩。
「其次,下官以為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陛下正值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年齡,他日日聽講正史,自然對這類沒見過的街頭閒書更加嚮往。」
「下官以為,與其他私下看,不如引導著他看。」
「我們可以將民間街頭的醫卜小說、畫像曲本等都拿到陛下面前,讓其看,為其講。」
「講這些街頭閒書與聖人經籍的區別,講它們在街頭書攤暢銷的歷史原因,這類閒書,雖不能經世致用,但調劑一下陛下的課業還是可行的。」
「我們引導著陛下去看,他反而不會沉迷;若一直阻攔他,待他親政之後,沒準兒會變本加厲地閱讀此類書籍,以彌補曾經年少時的缺憾!」
……
沈念剛說完,日講官申時行便站了出來。
「荒繆!令皇太后致歉荒繆,引導陛下閱讀這類俗物更是荒謬!」
「是啊,陛下怎能看這類書籍?」日講官王家屏補充道。
「此乃人之常情!」沈念道。
「人之常情?那陛下若因看此類書籍,進而喜歡看一些更加惡臭的,我們難道還要為其翻閱,縱容他看!」王家屏瞪著眼睛質問沈念。
這裡。
也只有沈念比王家屏的官職低。
若是侍讀學士申時行反駁沈念,沈念也就不辯駁了,但面對修撰王家屏,沈念還是要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完整的。
「何為惡臭之書?涉及神魔、情慾就是惡臭之書?陛下目前這個年齡,想看此類書籍,實屬正常,這與道德品行無關,與是否學過聖人典籍無關,是每個人人生必須經歷的一部分!」
「當下不讓他看,阻攔他看,若日後陛下對此產生厭倦,影響以後納妃生子,這個責任誰來能承擔!」
「我們當下的任務不是讓陛下認錯,而是讓陛下明白他在做什麼,讓他明白這些閒書的價值是什麼,聖人典籍的價值是什麼,我們引導著他,給他一些自由,陛下不會那麼累,我們也不會那麼累!」
王家屏正欲繼續說話,一旁的翰林學士馬自強突然悠悠道:「諸位,你們年輕時沒看過這類街頭閒書嗎?」
此話一出,殿內安靜了。
若說沒看過,那剛才大家看過書皮便稱此書為街頭閒物,顯然有問題。
稱年輕時看過,還能用年輕時莽撞好奇來遮掩。
若稱長大成人後看過,那就是與街頭俗物為伍了。
頓時,無人敢站出來搭話。
王家屏迅速低下腦袋,害怕馬自強追問他。
殿內安靜了約有數息後。
張四維開口道:「若這樣做,誰能去說服皇太后向陛下致歉?誰又敢將這麼一堆閒書放在陛下面前,萬一,萬一陛下學壞了怎麼辦,那可是要被天下人唾罵的!」
此話說完,眾人都看向張居正。
張居正是首輔。
若將小皇帝教成了賢君,他是頭功;若將小皇帝教壞,那他自然也是首犯。
此事,還是需要張居正來拿主意。
張居正想了想,道:「我們的任務是將陛下教成一位賢君,而非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當下別無良策,我覺得可以一試。」
「我去說服皇太后,至於如何引導陛下了解此類街頭閒書,我們輪流來做,首次我與沈檢討來引導,先看效果如何!」
「另外,此事不可聲張,陛下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天下人,我們知曉即可。」
「下官明白!」當即,諸官退去。
……
約半個時辰後。
李太后、張居正、馮保三人出現在文華殿偏殿。
張居正將沈念的想法講了出來。
「太后,自今年年初始,陛下便有叛逆之態,我們一直壓抑他,對他的成長反而不利,不如換種方式疏導,在一眾日講官的建議下,我們希望……」
李太后聽過張居正的計策後,最初覺得匪夷所思。
但張居正告知她,即使小萬曆私下真看一些更加低俗的畫作,也不能勒令禁止。
因為一旦小萬曆對此有了陰影,長大後對女人沒興趣,那就糟糕了。
帝王生子,乃是太后的第一要務。
一聽可能影響日後的龍種,李太后頓時緊張起來,連忙道:「聽先生的!全聽先生的!」
張居正看向一旁的馮保。
「馮公公,你命人速速從民間找一些醫卜小說、畫像曲本來,切記,找些乾淨的。」
閒書也有乾淨與不乾淨的。
當下,小皇帝年幼。
自然是不能立即縱容他看那些關於男歡女愛內容的。
這些內容,他也必須學。
但必須更加隱晦地學。
或者日後讓宮女或小皇帝的妃子在實踐中教導他。
這是張居正教不來的,也是李太后說不出口的,更是馮保根本不解其意的。
「明白。」馮保當即會意。
……
翌日午後。
小萬曆望著書案上一堆五花八門的街頭閒書。
不由得有些懵。
今日上午,李太后突然向他致歉,並承諾以後不會再亂扒他的屋子,令小萬曆受寵若驚。
而今,又有一堆他早就想看的閒書擺在這裡,讓他一度有一種活在夢中的感覺。
隨即。
一旁的張居正與沈念根據這些閒書的類別開始了講解。
一旁還專門設置了一個記錄官。
沈念先是道明這些閒書形成的歷史緣由,一方面是百姓閒聊之時空想杜撰之言,一方面是一些茶館說話人為吸引茶客,編造出來的離奇故事。
張居正則是闡述這些閒書存在的價值:聽樂解乏,並無它用。
二人配合得非常默契。
小萬曆學得也非常開心,很快就明白了李太后道歉與張居正、沈念如此講閒書的緣由。
小萬曆當即表態,以後課業自然是以聖人經籍、治國方要為重,這些閒書無外乎就是消遣,閒翻兩頁而已,絕不會沉迷其中。
這讓張居正鬆了一口氣,感覺自己與小萬曆的關係又親密了一些。
……
近黃昏,殿內只剩下小萬曆與馮保。
「大伴,此番「堵不如疏,疏不如引」的主意是誰出的?」
「此策來自翰林檢討沈念,當時張閣老與眾日講官有所遲疑,但老奴知曉陛下心中所想,故而提議為減輕陛下課業,可以一試,太后與張閣老便應允了下來!」
馮保是會邀功的。
一兩句話便將此事最大的功勞放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小萬曆滿意地點了點頭,笑著道:「母后很好,先生很好,沈檢討很好,你也很好,朕記在心裡了!」
而此刻。
翰林院檢討沈念在起居注書冊上寫道:「八月二十八日,上御文華殿講讀,暫歇時,閱民間閒書自娛,甚樂。」
翻閱閒書之事,雖不能廣而告之,但還是要寫在起居註上的。
……
註:萬曆皇帝不上朝後,甚愛看閒書。見:「每諭司禮監臣及乾清宮管事牌子,各於坊間尋買新書進覽。凡竺典丹經、醫卜小說,畫像曲本,靡不購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