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以舅換薪罷了
「主公當初因為懷疑韓德高,於是一怒之下將他隨從人員全部拷打致死,此事你是知道的,為何還要這般無端行事?」
後院書房內,劉先的臉色陰沉得可怕。
外甥這段時日,孩童心性越發嚴重,任性妄為,沒有半分九歲神通應有的模樣!
若是平日裡倒罷了,而眼下乃是多事之秋,豈能再由他這般胡鬧。
今日問玄德公要儒袍,前幾日又要紙筆,關鍵人玄德公客居於荊州不好拒絕,且不說主公是否怪罪,這些事若是傳出去,對於元直的名聲也不好。
看起來就像……在荊州無人問津,抓住了剛剛到來的玄德公使勁薅!一點臉面也不要!
他都能想到荊州儒林日後傳言此事,譏諷嘲笑的模樣。
這下子,元直的師門是真找不到了。
想到這,一時間百感交集,劉先甚至不知該怎麼把話說下去。
周不疑低著頭,乖巧的聽著叔父教訓。
劉先哀嘆道:「主公年邁,荊州內患實多,許多曾經在他掌控之中的事,而今都逐漸脫離了掌控,元直啊……你或許會覺得我說的話,乃是杞人憂天。可只有我明白,主公心思已很是多疑……」
堂堂大漢皇叔、左將軍劉備,到荊州之後最看重的賢才竟是「神童」,人們嗤笑的若不是他,那就是要痛罵我劉先以妖言惑之,坑害賢才。
最重要的是,此事想來太過荒誕,主公根本不會相信,萬一他若是因此大發雷霆,欲嚴加審問,那家中僕從、婢女無一能逃脫,都要遭苦難。
「沒事的,舅舅,想開點……」周不疑見舅父的心情如此沉重,展現出了很是成熟的一面,伸手攬過了他的肩頭輕輕拍打,言語安慰著。
「唉——」劉先共情到一半,猛地反應過來,肩膀一甩喝罵道:「去去去!誰讓你站起來的!」
還想開點,你多雞毛啊?!心這麼大嗎!!
我還要你來勸,真是幼兒不識愁滋味,爛漫欲染無糧翁!
「你這孩子,你不信就看著吧,不久之後,我們便會被玄德公所害,他雖無心,觀者有心也。」
又開始了。
周不疑暗暗癟了癟嘴,舅父的這句話和很多老輩的口頭禪一模一樣。
因為多活了個輩分,一上來起手就是「你不信就看著吧」,以彰顯其經驗豐富,料事如神。
和他就聊不到一塊去。
……
接連六七日,劉備時來拜訪,送了漂亮衣衫、儒袍冠帽,還買了不少珍奇配飾,甚至劉備為了他,還推辭了前往新野的行程。
這在襄陽城內逐漸傳為一段事跡,亦有流言說他是借送禮周不疑為由,實則和劉先結交。
眼見如此,劉表在蔡瑁等人多次進言之後,終於忍受不住心中好奇,命劉先將周不疑帶來詢問,以免誤會越傳越離譜。
衙署大門外,劉先帶著周不疑滿面愁容的疾步走著。
他現在心思已經亂了。
劉備來拜訪,他也不好強言拒絕,畢竟人家並沒有明確的說過什麼招攬之語,而且每次來都是笑臉相待,如何能翻臉。
不疑又是孩童,誰對他好一些,都會接近,況且早年不疑就曾經說過玄德公仁義,聽說過他在北境的許多事跡,並不牴觸。
現在,終於出事了。
眼前的巍峨如山的大堂讓劉先倍感壓力,深深嘆了口氣後,帶著外甥拾級而上。
在來時他就已經和周不疑聊過了,該如何面對問詢。
周不疑還是不在意,只說「如實相告」便可,至於信不信那就交由明公判定。
這話亦有道理,可若是有人存心暗害,今日終歸難以善了。
這對於我們劉家,何嘗不是一場無妄之災呢!
「不,不能算無妄……」
劉先忽然反應過來,劉備來尋自家外甥,可能都是此前極力將他傳為「神童」所致,如今的局面,恐怕就是相對於他劉氏的「報應」。
事到如今,也只有聽天由命了。
「元直,別怕,」進大堂之前,劉先轉頭看了一眼快打齊自己胸膛的外甥,柔聲道:「你如實相告便是,只要將實情說出來,舅父會去與文武相辯。」
劉先也是個好舅父,他到底沒有在這種時候還說「你看吧,我就知道會這樣」的話,畢竟沒什麼用,他現在更擔心今日會嚇到不疑,對他日後成長有所阻礙。
「你不要為人所影響而支吾難言。」
他更擔心蒯氏、蔡氏兄弟在場,若是對不疑言語譏諷、喝聲威脅,他會嚇得顧盼而言其他,那反倒麻煩。
劉先此刻也已下定決心了,若是不疑能順利說出實情,他便在堂上以長篇大論,說動主公相信此事,這腹稿早在前幾日就已經打好了,就等著今日。
若是不順,劉先也會自己攬下這件事,權當做他利慾薰心,想抬高外甥天賦,來換取名望。
無非,是做笑柄罷了。
「知道了,舅舅。」
「嗯,」劉先摸了摸他的腦袋,今日也算是難為這孩子了。
他心思純良、自小心向聖賢,就算是想讓他撒謊,他也不會。
進到堂內。
劉表在主位上觀閱公文,而蔡瑁、蒯越等文武果然正在議事,見到劉先到來,目光也都順勢轉過來,在周不疑身上打量。
「始宗,一晃不疑已又長大了些,真是我荊州俊才後生啊,」劉表展露微笑,對周不疑點了點頭。
「哼哼,能得玄德公青睞,幾次至府邸相請,自是有不凡之處,」蔡瑁也是言簡意賅,直入主題。
劉表則順勢笑著問道:「元直,且上前來,伯伯有些話想問你。」
周不疑依言上前,暗中打量了劉表一番。
雖然白髮漸多、皺紋深刻,但眼中的精芒和深邃亦在訴說劉表前半生的崢嶸豪情。
「見過劉荊州伯伯。」周不疑脆生的說道,清澈明亮的眼眸渾然不懼,和劉表對望。
「今日,襄陽城內傳得沸沸揚揚,說是玄德看重於你,幾次相請欲和你結交,可是有此事?」
「回稟劉伯伯,」周不疑朗聲道:「這是傳言,不可輕信。」
「嗯!?」劉先眉頭一挑,茫然的轉頭看外甥。
你在說什麼!?張口就來?
這是個毛的傳言,他天天都在我家,我都看煩了!
堂上幾人對視幾眼,都是暗自發笑。
周不疑面色不改,躬身接著道:「玄德伯伯不是來結交,而是不疑有求於他,想拜入孫乾先生門下。」
「哦?」劉表頓時一怔,這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想了很多種可能,但沒想到竟是如此。
「你為何想要拜在他門下?」
周不疑看了劉先一眼,又轉頭來道:「不疑心疼舅父,他這麼多年為我奔走求師,或遭婉拒,或遭冷眼,直至前段時日,還在為我愁苦此事,以至肝火淤積,牙疼難眠。」
「嗯,」劉表知道這件事,半個月前劉先在任上因牙疼當場蜷縮倒地,也是嚇壞了不少書吏。
「孫公祐先生屬大儒鄭玄門生,而玄德伯伯屬盧公門生,而鄭公、盧公又同拜於馬氏之學。」
「不疑是騙了舅父,借聽許都見聞為由,和公祐先生共乘一車,才能開口拜於他門下。而後玄德伯伯來見,也是有心教導,」周不疑面帶微笑,毫不怯場:「二位師長明確後,再來時玄德伯伯便為不疑買了紙筆書簡;第二次買了儒袍,後又買了文儒墨寶一應俱全。」
「或許他們認為,客居荊州,豈敢插手政務,只需聽劉伯伯之命行事即可!收不疑為弟子,亦可消遣時日,待承繼其學,日後又可報於劉伯伯治下!」
說到騙舅父時微有搖頭晃腦,孩童心性的驕傲姿態,毫無刻意之嫌。
這也就解開了劉表等人心中疑惑——怪不得他會獨自跑去孫乾的馬車。
怪不得劉始宗一問三不知,原來是這孩子心疼舅父,自己去尋找師門。
這就對了!劉先這些年奔走求師的確是多遭拒絕,都不願收這神童,而讓他去求孫乾,自然是不可能,不疑只能自己開口。
唉,亦是孝心有加也。
舅父有情義、外甥亦達孝道,都是我荊州賢才。
元直如此純良赤誠,又怎會撒謊隱瞞呢?
我竟對這樣的孩童有所懷疑,實是我之過也。
劉表示意眾人不言,而後自己起身到了後堂去,俄頃又大步走了回來,手裡捧著幾卷書簡,直到周不疑面前,柔聲笑道:「元直,你孝心可嘉,又具膽略,真令伯伯敬佩。」
「這三卷,是當初碩儒荀慈明隱居漢水時所注《周易》的拓本,還有幾卷我會讓人送去給玄德,當做是伯伯祝賀你的禮物。」
「多謝劉伯伯!」周不疑大喜,連忙躬身道謝。
旁邊的劉先都看呆了。
不光沒事,還有如此重禮!?看主公的模樣,似乎還很喜歡不疑……
劉表在周不疑頭頂撫按了幾下,笑得和善慈祥,旋即又走到劉先身前,嘆道:「始宗啊。」
「主公。」
「為人父母者,多望子成龍成鳳,我又何嘗不是。惟願足下心赤誠,不帶私望於其中,而今令賢甥求得名師,可喜可賀,你也不必憂心了。」
「多謝主公教導……」劉先汗顏,連忙躬身受教。
這話看似祝賀,其實劉先聽得出來是在罵他。
意思就是這些年劉先到處宣揚外甥的神童之名,已讓荊州儒生不滿,他們都覺得劉先有私望在心,想要憑藉外甥使得名望更甚。
今日之事若是傳為佳話,主公這一贈一慰,顯得如此大度、洞悉世故,不知得多少人讚揚。
真是老狐狸啊!
真正的高手,蹭名望也許會晚到,但絕不會缺席。
好像這段事跡里,唯一受傷的便是我了……劉先酸楚的想道。
此刻,劉表不光是對他們卸下了多疑,同時對劉備的許多行跡一下都仿佛解開了鬱結,看得順眼多了。
拋開劉先一家不談,劉備去荊州任何文武家中拜訪,都是點到為止,甚至有幾位都只是在門口贈見禮,而後婉拒入請。
這不是在攬人心,這是在給劉表這位「兄長」面子。
……
得到贈禮回到府院,劉先直到此刻都還覺得頗為疑惑。
主公一掃陰霾,日後在任上也會輕鬆許多,仿佛又回到了以前親密信任的時候。
很快,這件事傳開之後,對於劉先舅甥的流言不攻自破。
又一日,襄陽客館的院落內。
劉備和周不疑在廊前的台階上斜躺著,都是同樣用後肘撐住身體,一副悠然自在的模樣,望著庭院內的落葉。
不知是想到什麼高興的事,劉備忽然笑出聲來:「如此,你舅父豈不是會被人嗤笑多年……」
周不疑嘆了口氣:「也是無奈之舉,以舅換薪罷了。」
聽罷劉備一愣,片刻後回過味來,轉頭向周不疑眨了眨眼:「舅舅的舅,薪俸的薪?」
周不疑沒有回答,老少不約而同的眼睛一亮,同時笑得樂不可支。
後院書房內,劉先的臉色陰沉得可怕。
外甥這段時日,孩童心性越發嚴重,任性妄為,沒有半分九歲神通應有的模樣!
若是平日裡倒罷了,而眼下乃是多事之秋,豈能再由他這般胡鬧。
今日問玄德公要儒袍,前幾日又要紙筆,關鍵人玄德公客居於荊州不好拒絕,且不說主公是否怪罪,這些事若是傳出去,對於元直的名聲也不好。
看起來就像……在荊州無人問津,抓住了剛剛到來的玄德公使勁薅!一點臉面也不要!
他都能想到荊州儒林日後傳言此事,譏諷嘲笑的模樣。
這下子,元直的師門是真找不到了。
想到這,一時間百感交集,劉先甚至不知該怎麼把話說下去。
周不疑低著頭,乖巧的聽著叔父教訓。
劉先哀嘆道:「主公年邁,荊州內患實多,許多曾經在他掌控之中的事,而今都逐漸脫離了掌控,元直啊……你或許會覺得我說的話,乃是杞人憂天。可只有我明白,主公心思已很是多疑……」
堂堂大漢皇叔、左將軍劉備,到荊州之後最看重的賢才竟是「神童」,人們嗤笑的若不是他,那就是要痛罵我劉先以妖言惑之,坑害賢才。
最重要的是,此事想來太過荒誕,主公根本不會相信,萬一他若是因此大發雷霆,欲嚴加審問,那家中僕從、婢女無一能逃脫,都要遭苦難。
「沒事的,舅舅,想開點……」周不疑見舅父的心情如此沉重,展現出了很是成熟的一面,伸手攬過了他的肩頭輕輕拍打,言語安慰著。
「唉——」劉先共情到一半,猛地反應過來,肩膀一甩喝罵道:「去去去!誰讓你站起來的!」
還想開點,你多雞毛啊?!心這麼大嗎!!
我還要你來勸,真是幼兒不識愁滋味,爛漫欲染無糧翁!
「你這孩子,你不信就看著吧,不久之後,我們便會被玄德公所害,他雖無心,觀者有心也。」
又開始了。
周不疑暗暗癟了癟嘴,舅父的這句話和很多老輩的口頭禪一模一樣。
因為多活了個輩分,一上來起手就是「你不信就看著吧」,以彰顯其經驗豐富,料事如神。
和他就聊不到一塊去。
……
接連六七日,劉備時來拜訪,送了漂亮衣衫、儒袍冠帽,還買了不少珍奇配飾,甚至劉備為了他,還推辭了前往新野的行程。
這在襄陽城內逐漸傳為一段事跡,亦有流言說他是借送禮周不疑為由,實則和劉先結交。
眼見如此,劉表在蔡瑁等人多次進言之後,終於忍受不住心中好奇,命劉先將周不疑帶來詢問,以免誤會越傳越離譜。
衙署大門外,劉先帶著周不疑滿面愁容的疾步走著。
他現在心思已經亂了。
劉備來拜訪,他也不好強言拒絕,畢竟人家並沒有明確的說過什麼招攬之語,而且每次來都是笑臉相待,如何能翻臉。
不疑又是孩童,誰對他好一些,都會接近,況且早年不疑就曾經說過玄德公仁義,聽說過他在北境的許多事跡,並不牴觸。
現在,終於出事了。
眼前的巍峨如山的大堂讓劉先倍感壓力,深深嘆了口氣後,帶著外甥拾級而上。
在來時他就已經和周不疑聊過了,該如何面對問詢。
周不疑還是不在意,只說「如實相告」便可,至於信不信那就交由明公判定。
這話亦有道理,可若是有人存心暗害,今日終歸難以善了。
這對於我們劉家,何嘗不是一場無妄之災呢!
「不,不能算無妄……」
劉先忽然反應過來,劉備來尋自家外甥,可能都是此前極力將他傳為「神童」所致,如今的局面,恐怕就是相對於他劉氏的「報應」。
事到如今,也只有聽天由命了。
「元直,別怕,」進大堂之前,劉先轉頭看了一眼快打齊自己胸膛的外甥,柔聲道:「你如實相告便是,只要將實情說出來,舅父會去與文武相辯。」
劉先也是個好舅父,他到底沒有在這種時候還說「你看吧,我就知道會這樣」的話,畢竟沒什麼用,他現在更擔心今日會嚇到不疑,對他日後成長有所阻礙。
「你不要為人所影響而支吾難言。」
他更擔心蒯氏、蔡氏兄弟在場,若是對不疑言語譏諷、喝聲威脅,他會嚇得顧盼而言其他,那反倒麻煩。
劉先此刻也已下定決心了,若是不疑能順利說出實情,他便在堂上以長篇大論,說動主公相信此事,這腹稿早在前幾日就已經打好了,就等著今日。
若是不順,劉先也會自己攬下這件事,權當做他利慾薰心,想抬高外甥天賦,來換取名望。
無非,是做笑柄罷了。
「知道了,舅舅。」
「嗯,」劉先摸了摸他的腦袋,今日也算是難為這孩子了。
他心思純良、自小心向聖賢,就算是想讓他撒謊,他也不會。
進到堂內。
劉表在主位上觀閱公文,而蔡瑁、蒯越等文武果然正在議事,見到劉先到來,目光也都順勢轉過來,在周不疑身上打量。
「始宗,一晃不疑已又長大了些,真是我荊州俊才後生啊,」劉表展露微笑,對周不疑點了點頭。
「哼哼,能得玄德公青睞,幾次至府邸相請,自是有不凡之處,」蔡瑁也是言簡意賅,直入主題。
劉表則順勢笑著問道:「元直,且上前來,伯伯有些話想問你。」
周不疑依言上前,暗中打量了劉表一番。
雖然白髮漸多、皺紋深刻,但眼中的精芒和深邃亦在訴說劉表前半生的崢嶸豪情。
「見過劉荊州伯伯。」周不疑脆生的說道,清澈明亮的眼眸渾然不懼,和劉表對望。
「今日,襄陽城內傳得沸沸揚揚,說是玄德看重於你,幾次相請欲和你結交,可是有此事?」
「回稟劉伯伯,」周不疑朗聲道:「這是傳言,不可輕信。」
「嗯!?」劉先眉頭一挑,茫然的轉頭看外甥。
你在說什麼!?張口就來?
這是個毛的傳言,他天天都在我家,我都看煩了!
堂上幾人對視幾眼,都是暗自發笑。
周不疑面色不改,躬身接著道:「玄德伯伯不是來結交,而是不疑有求於他,想拜入孫乾先生門下。」
「哦?」劉表頓時一怔,這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想了很多種可能,但沒想到竟是如此。
「你為何想要拜在他門下?」
周不疑看了劉先一眼,又轉頭來道:「不疑心疼舅父,他這麼多年為我奔走求師,或遭婉拒,或遭冷眼,直至前段時日,還在為我愁苦此事,以至肝火淤積,牙疼難眠。」
「嗯,」劉表知道這件事,半個月前劉先在任上因牙疼當場蜷縮倒地,也是嚇壞了不少書吏。
「孫公祐先生屬大儒鄭玄門生,而玄德伯伯屬盧公門生,而鄭公、盧公又同拜於馬氏之學。」
「不疑是騙了舅父,借聽許都見聞為由,和公祐先生共乘一車,才能開口拜於他門下。而後玄德伯伯來見,也是有心教導,」周不疑面帶微笑,毫不怯場:「二位師長明確後,再來時玄德伯伯便為不疑買了紙筆書簡;第二次買了儒袍,後又買了文儒墨寶一應俱全。」
「或許他們認為,客居荊州,豈敢插手政務,只需聽劉伯伯之命行事即可!收不疑為弟子,亦可消遣時日,待承繼其學,日後又可報於劉伯伯治下!」
說到騙舅父時微有搖頭晃腦,孩童心性的驕傲姿態,毫無刻意之嫌。
這也就解開了劉表等人心中疑惑——怪不得他會獨自跑去孫乾的馬車。
怪不得劉始宗一問三不知,原來是這孩子心疼舅父,自己去尋找師門。
這就對了!劉先這些年奔走求師的確是多遭拒絕,都不願收這神童,而讓他去求孫乾,自然是不可能,不疑只能自己開口。
唉,亦是孝心有加也。
舅父有情義、外甥亦達孝道,都是我荊州賢才。
元直如此純良赤誠,又怎會撒謊隱瞞呢?
我竟對這樣的孩童有所懷疑,實是我之過也。
劉表示意眾人不言,而後自己起身到了後堂去,俄頃又大步走了回來,手裡捧著幾卷書簡,直到周不疑面前,柔聲笑道:「元直,你孝心可嘉,又具膽略,真令伯伯敬佩。」
「這三卷,是當初碩儒荀慈明隱居漢水時所注《周易》的拓本,還有幾卷我會讓人送去給玄德,當做是伯伯祝賀你的禮物。」
「多謝劉伯伯!」周不疑大喜,連忙躬身道謝。
旁邊的劉先都看呆了。
不光沒事,還有如此重禮!?看主公的模樣,似乎還很喜歡不疑……
劉表在周不疑頭頂撫按了幾下,笑得和善慈祥,旋即又走到劉先身前,嘆道:「始宗啊。」
「主公。」
「為人父母者,多望子成龍成鳳,我又何嘗不是。惟願足下心赤誠,不帶私望於其中,而今令賢甥求得名師,可喜可賀,你也不必憂心了。」
「多謝主公教導……」劉先汗顏,連忙躬身受教。
這話看似祝賀,其實劉先聽得出來是在罵他。
意思就是這些年劉先到處宣揚外甥的神童之名,已讓荊州儒生不滿,他們都覺得劉先有私望在心,想要憑藉外甥使得名望更甚。
今日之事若是傳為佳話,主公這一贈一慰,顯得如此大度、洞悉世故,不知得多少人讚揚。
真是老狐狸啊!
真正的高手,蹭名望也許會晚到,但絕不會缺席。
好像這段事跡里,唯一受傷的便是我了……劉先酸楚的想道。
此刻,劉表不光是對他們卸下了多疑,同時對劉備的許多行跡一下都仿佛解開了鬱結,看得順眼多了。
拋開劉先一家不談,劉備去荊州任何文武家中拜訪,都是點到為止,甚至有幾位都只是在門口贈見禮,而後婉拒入請。
這不是在攬人心,這是在給劉表這位「兄長」面子。
……
得到贈禮回到府院,劉先直到此刻都還覺得頗為疑惑。
主公一掃陰霾,日後在任上也會輕鬆許多,仿佛又回到了以前親密信任的時候。
很快,這件事傳開之後,對於劉先舅甥的流言不攻自破。
又一日,襄陽客館的院落內。
劉備和周不疑在廊前的台階上斜躺著,都是同樣用後肘撐住身體,一副悠然自在的模樣,望著庭院內的落葉。
不知是想到什麼高興的事,劉備忽然笑出聲來:「如此,你舅父豈不是會被人嗤笑多年……」
周不疑嘆了口氣:「也是無奈之舉,以舅換薪罷了。」
聽罷劉備一愣,片刻後回過味來,轉頭向周不疑眨了眨眼:「舅舅的舅,薪俸的薪?」
周不疑沒有回答,老少不約而同的眼睛一亮,同時笑得樂不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