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我還只是個孩子呀
「主公請我?」
劉先癟了癟嘴,他本來還以為今日無甚要事,可以在家中偷閒讀書呢。
自許都歸來,他和韓德高、蒯越等人,都被劉表所不喜,這其中許是有奸人進讒言,但無可奈何。
蒯越有當初除宗賊之功,深得劉表器重,所以就算不喜也不會慢待。
他們這些文士便不同,上無家族根深之庇佑,下無境內豪士之鼎助,有些任人拿捏的感覺。
思索良多,劉先懷著心事趕到衙署,鬚髮大半花白的劉表著裾帶綬,頭戴冠帽而等候,面容頗為嚴肅,全然沒有宿醉消沉的模樣。
待劉先行禮後,他沉聲問道:「始宗,我聽聞玄德今日一早出客館,採買禮物後,便去拜會了你。」
「嗯?」劉先鬍鬚一顫,心想這麼快就知道了,劉備離開到衙署來請,相距不過一炷香時間而已。
這等同於他前腳剛走,後腳消息就傳到了主公耳中,我家宅附近果然被主公監視著。
他老實的點了點頭,拱手道:「的確如此,但在下不知劉皇叔竟是第一個來拜會……」
「而且,他並非是來拜會在下,他是去家中尋吾外甥周不疑。」
「哦?找元直……」劉表伸出手輕撫鬍鬚,雙眸一虛,冷笑道:「始宗,你如今卻也會信口雌黃了!」
「主公——」
「住口,」劉表呵斥道:「我待你不薄,你卻以這等理由開脫隱瞞,玄德雖走投無路,至荊州需尋師訪友,卻還沒有到心繫於孩童之身上。」
「難道,你害怕我會問你們交談了什麼嗎?」
劉先聞言汗流浹背。
因為他現在才忽然反應過來,當初自己出使許都,而劉備亦在許都。
眼下劉備南投來荊州,又是第一個到自己家中拜訪,這聯想起來,很難不被誤會!
想通此節,劉先更是語塞,但他素來不善撒謊,也想不出什麼別的理由,只能一口咬定如此。
「主公,劉皇叔確是來找元直,我家中僕役,或是他身邊那位孫公祐,均可證明。」
劉錶轉過身去,心中不以為意,你的家僕是自己人,當然向著自家主公。
至於孫公祐,我怎麼可能開口去問他?豈不是讓人說我劉表心胸狹隘?
罷了,此事一時半會也問不出個結果,此時敲打一番便好。
他轉過身來,神情已然慈和,笑道:「始宗何必如此著急,我豈會因此小事而怪罪與你?」
「只是,方才你急切隱瞞,令我心中失落,你我共事近十年,難道情誼還不足以坦誠嗎?」
劉先面色一松,忙道:「斷然不是,在下的確是坦誠相告,劉皇叔真是來找我外甥的。」
「他的確是,我,在下絕無半點虛言!」
難道,難道非逼我在這裡抹脖子自證清白不成!他真不是來找我的!
我倒想他跟我說點什麼好交差,問題是真沒說!
「好,好……無妨,不談此事,」劉表見他急了,笑著擺了擺手,「北地戰況已有情報傳來,還請始宗為我走一趟軍營。」
「唯。」
劉先匆匆而去,此刻從內堂走出來一名披甲掛刃的中年將軍,頭戴發箍,八字鬍尾端上卷,雙眸如虎,面龐稜角分明。
他走到劉表身旁拱手道:「姐夫,這劉先分明有異。那劉備好歹乃是大漢皇叔、左將軍、豫州刺史,豈會去拜會一個孩童。」
「周不疑八歲作《文論四首》,誰都知道是劉先刻意推傳,以圖為其外甥謀師門,此論是不是劉先代筆都兩說。」
「咱們大漢最不缺的就是神童。我看,是劉先去許都時就已和劉備互通有無,二人是舊識,說不定劉備南來,亦是他所指引。」
劉先去出使的那一年,剛好是破袁術後,劉備得封左將軍,在許都韜光養晦之時。
而韓嵩去許都,則是在官渡前夕,劉備已去了徐州駐防。
故此,劉備第一個拜會劉始宗而無韓德高,說明是為拜會舊識也。
「若是如此,則其心必異也,此為禍亂荊州之事,欲奪主公基業。」
「住口。」
劉表輕喝,止住了蔡瑁的猜想,不管這番言論對錯,都只是猜測而已,若是因劉備去見了某人就嚴加防備,那就太失風度了。
「是……」蔡瑁偷偷觀色,不敢再言。
但他這番話,卻已將種子放在了劉表的心頭。
他們這些將領是真怕主公被劉備誆騙,前日那孫乾「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大論,就已足夠駭人的了。
要是主公沒忍住真的派遣大軍和曹操開戰,就中了劉備的奸計了!
他劉備自己大業未成,如喪家之犬,就想拉整個荊州下水,為他抵抗曹軍。
現在最好是能在主公面前坐實了劉備居心不良,讓主公對他有所防備才行。
……
從軍營回到家中,劉先背著手緩緩踱步,走到後院時還是滿面惆悵。
今日之事恐怕不會輕易過去,主公最後雖然也沒有追究,但他肯定會懷疑。
「唉,我現在算是明白了,德高為何不願去許都。」
當初劉表派韓嵩出使許都時,韓嵩曾說出「聖達節、次守節」的大論,提前預見了若得天子封賞難以自處的處境。
但劉表認為韓嵩是懼怕出使,逼迫他前去,後來果不其然,得封賞歸來引起了劉表妒忌。
才發生了殺光韓嵩隨行之人來證明其清白的慘劇。
「主公年邁,局勢紛雜,早已沒有了壯年時的魄力,此非人之過也,乃是人敗於歲月也。」
多少英豪,皆是敗於歲月之下,無能為力。
他到後院,看見周不疑乖巧的在屋檐下坐著讀書,於是提振精神,快步過去將今日之事說了出來,告誡周不疑日後要謹慎行事。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元直日後還是少與玄德公相見為好。」
周不疑笑道:「君子坦蕩,舅父今日去見了劉荊州,回來便約束不疑,豈不是更遭懷疑?若是為監視之人知曉,回去稟報便可推出舅父今日乃是謊言隱瞞。」
「也有道理……」
劉先腦袋一歪,深思之後覺得確是如此。
嘶,那這豈不是個死局!?
我說真話主公不信,我說假話又編不出理由,現在連約束元直,都會被當做刻意為之!
感覺我遲早藥丸。
劉先心中更加繁雜,但是再看周不疑,還有心思吃著麵餅一邊讀書,還哼著歌。
一股莫名的氣就不打一處來。
「你就不慌麼?!」
他皺著眉頭輕喝道。
「慌什麼?」周不疑眨巴眨明亮清澈的眼睛,「我還只是個孩子呀,小孩子怎麼會撒謊呢?若是劉荊州依舊懷疑,舅父可以找時機帶不疑去見他,由我解釋清楚不就行了?」
「哼,」劉先將信將疑,癟嘴嘟囔道:「怕是你這孩童,見了那文武陣仗連話都說不全。」
劉先癟了癟嘴,他本來還以為今日無甚要事,可以在家中偷閒讀書呢。
自許都歸來,他和韓德高、蒯越等人,都被劉表所不喜,這其中許是有奸人進讒言,但無可奈何。
蒯越有當初除宗賊之功,深得劉表器重,所以就算不喜也不會慢待。
他們這些文士便不同,上無家族根深之庇佑,下無境內豪士之鼎助,有些任人拿捏的感覺。
思索良多,劉先懷著心事趕到衙署,鬚髮大半花白的劉表著裾帶綬,頭戴冠帽而等候,面容頗為嚴肅,全然沒有宿醉消沉的模樣。
待劉先行禮後,他沉聲問道:「始宗,我聽聞玄德今日一早出客館,採買禮物後,便去拜會了你。」
「嗯?」劉先鬍鬚一顫,心想這麼快就知道了,劉備離開到衙署來請,相距不過一炷香時間而已。
這等同於他前腳剛走,後腳消息就傳到了主公耳中,我家宅附近果然被主公監視著。
他老實的點了點頭,拱手道:「的確如此,但在下不知劉皇叔竟是第一個來拜會……」
「而且,他並非是來拜會在下,他是去家中尋吾外甥周不疑。」
「哦?找元直……」劉表伸出手輕撫鬍鬚,雙眸一虛,冷笑道:「始宗,你如今卻也會信口雌黃了!」
「主公——」
「住口,」劉表呵斥道:「我待你不薄,你卻以這等理由開脫隱瞞,玄德雖走投無路,至荊州需尋師訪友,卻還沒有到心繫於孩童之身上。」
「難道,你害怕我會問你們交談了什麼嗎?」
劉先聞言汗流浹背。
因為他現在才忽然反應過來,當初自己出使許都,而劉備亦在許都。
眼下劉備南投來荊州,又是第一個到自己家中拜訪,這聯想起來,很難不被誤會!
想通此節,劉先更是語塞,但他素來不善撒謊,也想不出什麼別的理由,只能一口咬定如此。
「主公,劉皇叔確是來找元直,我家中僕役,或是他身邊那位孫公祐,均可證明。」
劉錶轉過身去,心中不以為意,你的家僕是自己人,當然向著自家主公。
至於孫公祐,我怎麼可能開口去問他?豈不是讓人說我劉表心胸狹隘?
罷了,此事一時半會也問不出個結果,此時敲打一番便好。
他轉過身來,神情已然慈和,笑道:「始宗何必如此著急,我豈會因此小事而怪罪與你?」
「只是,方才你急切隱瞞,令我心中失落,你我共事近十年,難道情誼還不足以坦誠嗎?」
劉先面色一松,忙道:「斷然不是,在下的確是坦誠相告,劉皇叔真是來找我外甥的。」
「他的確是,我,在下絕無半點虛言!」
難道,難道非逼我在這裡抹脖子自證清白不成!他真不是來找我的!
我倒想他跟我說點什麼好交差,問題是真沒說!
「好,好……無妨,不談此事,」劉表見他急了,笑著擺了擺手,「北地戰況已有情報傳來,還請始宗為我走一趟軍營。」
「唯。」
劉先匆匆而去,此刻從內堂走出來一名披甲掛刃的中年將軍,頭戴發箍,八字鬍尾端上卷,雙眸如虎,面龐稜角分明。
他走到劉表身旁拱手道:「姐夫,這劉先分明有異。那劉備好歹乃是大漢皇叔、左將軍、豫州刺史,豈會去拜會一個孩童。」
「周不疑八歲作《文論四首》,誰都知道是劉先刻意推傳,以圖為其外甥謀師門,此論是不是劉先代筆都兩說。」
「咱們大漢最不缺的就是神童。我看,是劉先去許都時就已和劉備互通有無,二人是舊識,說不定劉備南來,亦是他所指引。」
劉先去出使的那一年,剛好是破袁術後,劉備得封左將軍,在許都韜光養晦之時。
而韓嵩去許都,則是在官渡前夕,劉備已去了徐州駐防。
故此,劉備第一個拜會劉始宗而無韓德高,說明是為拜會舊識也。
「若是如此,則其心必異也,此為禍亂荊州之事,欲奪主公基業。」
「住口。」
劉表輕喝,止住了蔡瑁的猜想,不管這番言論對錯,都只是猜測而已,若是因劉備去見了某人就嚴加防備,那就太失風度了。
「是……」蔡瑁偷偷觀色,不敢再言。
但他這番話,卻已將種子放在了劉表的心頭。
他們這些將領是真怕主公被劉備誆騙,前日那孫乾「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大論,就已足夠駭人的了。
要是主公沒忍住真的派遣大軍和曹操開戰,就中了劉備的奸計了!
他劉備自己大業未成,如喪家之犬,就想拉整個荊州下水,為他抵抗曹軍。
現在最好是能在主公面前坐實了劉備居心不良,讓主公對他有所防備才行。
……
從軍營回到家中,劉先背著手緩緩踱步,走到後院時還是滿面惆悵。
今日之事恐怕不會輕易過去,主公最後雖然也沒有追究,但他肯定會懷疑。
「唉,我現在算是明白了,德高為何不願去許都。」
當初劉表派韓嵩出使許都時,韓嵩曾說出「聖達節、次守節」的大論,提前預見了若得天子封賞難以自處的處境。
但劉表認為韓嵩是懼怕出使,逼迫他前去,後來果不其然,得封賞歸來引起了劉表妒忌。
才發生了殺光韓嵩隨行之人來證明其清白的慘劇。
「主公年邁,局勢紛雜,早已沒有了壯年時的魄力,此非人之過也,乃是人敗於歲月也。」
多少英豪,皆是敗於歲月之下,無能為力。
他到後院,看見周不疑乖巧的在屋檐下坐著讀書,於是提振精神,快步過去將今日之事說了出來,告誡周不疑日後要謹慎行事。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元直日後還是少與玄德公相見為好。」
周不疑笑道:「君子坦蕩,舅父今日去見了劉荊州,回來便約束不疑,豈不是更遭懷疑?若是為監視之人知曉,回去稟報便可推出舅父今日乃是謊言隱瞞。」
「也有道理……」
劉先腦袋一歪,深思之後覺得確是如此。
嘶,那這豈不是個死局!?
我說真話主公不信,我說假話又編不出理由,現在連約束元直,都會被當做刻意為之!
感覺我遲早藥丸。
劉先心中更加繁雜,但是再看周不疑,還有心思吃著麵餅一邊讀書,還哼著歌。
一股莫名的氣就不打一處來。
「你就不慌麼?!」
他皺著眉頭輕喝道。
「慌什麼?」周不疑眨巴眨明亮清澈的眼睛,「我還只是個孩子呀,小孩子怎麼會撒謊呢?若是劉荊州依舊懷疑,舅父可以找時機帶不疑去見他,由我解釋清楚不就行了?」
「哼,」劉先將信將疑,癟嘴嘟囔道:「怕是你這孩童,見了那文武陣仗連話都說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