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古人請至賢,都當三請之!
「令賢甥不在?」
「在,在後院。」劉先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確信他們找的是周不疑。
「敢問劉皇叔,尋我外甥何事?」
孫乾上前一拜,自懷中取出一物,是一條繫帶:「昨日元直落下,特來歸還。」
「勞煩。」
劉備拱手,謙和之中帶著堅決,讓劉先不好多問,忙去後院書房找外甥。
書房內。
「元直,方才舅父說話……大聲了點,你莫要在意。」
「我不在意,舅父說什麼都是對的!」周不疑咧嘴笑道。
「玄德公,來拜訪你,你去好生與之交談一番。」
「好的,有高賢至,蓬蓽生輝也,不疑立刻就去。」周不疑又強調了一遍「高賢至」,等舅父的脖子有微紅攀上時,「庫庫庫」笑著跑了。
……
偏院屋內,家僕本想將劉皇叔引至屋舍內坐下,但卻遭到拒絕。
劉備筆直的站定在門前,迎候周不疑到來,俄傾,他瞥見遠處廊前拐角有孩童跳著跑來。
遂整理衣袍,上身微微前傾以盼,待看清來人後,方才展顏微笑,執禮躬身:「漢左將軍劉備,特來拜會先生。」
周不疑著合身的青袍,頭上梳髻,臉蛋圓潤彈嫩,一雙眼睛明媚又靈動,頗為可愛。
走到劉備面前矮身下去,自下而上端詳,見到這位玄德公鬍鬚斑駁,身材精壯,腰掛青綬,有豪俠風範。
面龐偏方,雙眸深邃,顯得滄桑但堅毅,雙耳的確很大,卻顯得氣度堂正。
「學生周不疑,見過劉皇叔。」
孩童稚嫩的聲音,讓劉備倍感奇異,自己到襄陽之後,第一個拜會的「高士」,竟然還是稚氣未脫少年。
但一見周不疑,卻讓劉備頓生好感。
二人正待客套幾句,卻聽得劉先在旁提醒道:「劉皇叔,在下很快要去衙署,不如——」
「沒事,舅舅你去吧,我來招待劉皇叔!」周不疑自告奮勇的打斷了他的話。
劉備也點頭道:「別駕可先行,有不疑在此便好,我與他說些話就會離去。」
「哦,哦,好……」
劉先侷促的在原地扭了幾下,沒想好出哪只腳。
真不是來拜訪我的?
虧我剛剛還熱血沸騰了一下。
……
劉先其實不急著去衙署,近日秋收,各地的收成還要過一段時日才會送達,北方戰局的具體情報也還未到,而且昨天劉表大醉至深夜,現在還在補覺。
他今天沒什麼事。
但是話說出來了,又不能當著面改,所以他只能躲在牆後,左右踱步。
偏院屋內。
劉備和周不疑相對而坐後,兩人對視時不約而同的笑了。
「其實你舅父今日無事對不對?」
「不錯,」周不疑點頭:「舅父自許都歸來後便遭嫌隙,許多要務都自他肩上撤下了。」
劉備感慨:「曹公送了他一樁堪載史冊的佳話,讓他成為錚儒名士,同時亦是令荊州文武得已猜忌、嫉妒,暗有拉攏之意。」
「舅父也是無奈,只能受之,故而這一年來越發謹小慎微。」
「元直,昨日你給公祐留下了一條繫帶,今日我來請閣下解帶,還望不吝賜教。」
說罷,劉備躬身而下,禮恭畢敬。
「哦,原來是這件事,」周不疑揚了揚頭,開朗的道:「玄德伯伯至荊州,文武皆不敢親近結交,擔憂日後曹軍將至則遭受牽連。」
「當下北方勝負已決,荊州卻腹背受敵,唯有歸順方可保安寧。而您是曹公大敵,所以他們對玄德伯伯唯恐避之不及,亦是情有可原。」
「說得對,那麼……為何元直,與他們不同呢?」
「因為在不疑看來,玄德伯伯到得荊州,方才是大業根基之所在,乃龍之歸淵也,」周不疑毫不怯場的微笑起來。
「願聞其詳。」
劉備眼前一亮,他今日到此,想聽的便是這個。
「倒是不急!」周不疑擺了擺手,笑顏滿面的道:「玄德伯伯即便胸中有大略,卻也不能施展。」
「而今荊州派系繁多,家族林立,文有蒯氏為首、武以蔡氏為重;名流龐氏於野門生遍地;亦有馬氏、黃氏為臨江砥柱。我勸玄德伯伯坐於新野,靜心垂釣,方可窺清荊州這汪渾濁大江。」
「曹公官渡雖勝,然袁紹未亡,三子尚在,他急攻則會令他們聯合抵抗,故此曹軍必不可能強攻冀、幽,而是徐徐圖之,不疑聽聞袁紹三子不睦,若是緩攻離間,才能逐個擊破,曹軍至荊州,不疑敢斷言還有數年之久。」
劉備眉頭緊皺,錯愕不已,雖然周不疑沒有解答他想問的疑惑,但是這番話卻是實實在在的露了一手。
冀、幽局勢……的確如他所言!
袁紹三子的確相互爭寵,當初在鄴城便可見一斑,袁譚擁青州、袁熙掌幽州,最小的兒子袁尚則更為得寵,居冀州得袁紹親自栽培。
眼下袁公雖敗走,頹勢不能挽回,但若是曹操大舉進犯冀、幽,無非是再生惡戰,勝負猶未可知,最好的戰略便是攻下魏郡,先安定青州,逐步蠶食。
使得當下的優勢轉為絕對的勝勢,待袁公不能主事,三子相互內鬥,再逐個擊破……
劉備此時反思了片刻,若是他得勝,只會盡力征伐,收復失地,不會看得如此長遠。
周不疑居於南境,卻可斷千里之外的未來戰略,此子方才九歲,可謂才智近妖也。
若是再等十年,令他可以成長起來,大好男兒正該是我大漢支柱!
他不是世家吹噓、相互推傳出來的後生,而是一位真正的當世神童。
劉備深鞠一躬,道:「元直,備敗逃至此,願為大漢求賢士!今日得見大賢,如游魚遇活水也。」
周不疑搖頭晃腦的閉上了眼,卻是笑道:「玄德伯伯太著急了,既是要請賢,當然不能只是一請便可出山,我聽聞文王之請太公,數次禮賢下士,幾次請問國策,以為至善。今日玄德伯伯請不疑,至少也要三次吧?」
劉備聞言愕然,旋即大笑起來,他將自己比作姜太公,將我比作周文王。
太公年近八旬方出山,周不疑僅九歲可斷大勢。
這孩子是在提醒我,莫要以年歲老幼而輕慢賢才。
有意思,當真有意思!
「元直大才,今日一言已安定我心,備下次再來拜會!」劉備浮躁的心思的確在今日稍稍安定,且對前景更有希冀,最重要的是,元直恐怕不只是孩童心性,他這樣做,也許還有深意。
「恭送玄德伯伯!」
周不疑一路將劉備送出偏院,沿途還遇上了假裝要出門的劉先。
「玄德伯伯,不疑想要雒陽紙筆、書簡、帛布,下次可以帶來嗎?」
「元直!」劉先在旁聽得一急,忙喝止道:「不可無禮!」
哪有追出來問人直接要的,你這顯得我……顯得我劉先窮困嘛!
劉備若有所思,面含沉思之色,俄頃點頭拱手道:「一定。」
說罷向劉先又拱手:「始宗先生,今日暫且告辭,改日再來拜訪。」
「劉皇叔走好。」
劉先恭敬一禮。
等劉備走後,劉先把周不疑拉到了後院,欲瘋狂詢問。
「舅舅,你不是公務繁忙嗎?」
「我……我!」劉先啞口無言,但好在剛過不久,就有宿衛求見,進得院落來相請。
「別駕,主公請你前去。」
「在,在後院。」劉先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確信他們找的是周不疑。
「敢問劉皇叔,尋我外甥何事?」
孫乾上前一拜,自懷中取出一物,是一條繫帶:「昨日元直落下,特來歸還。」
「勞煩。」
劉備拱手,謙和之中帶著堅決,讓劉先不好多問,忙去後院書房找外甥。
書房內。
「元直,方才舅父說話……大聲了點,你莫要在意。」
「我不在意,舅父說什麼都是對的!」周不疑咧嘴笑道。
「玄德公,來拜訪你,你去好生與之交談一番。」
「好的,有高賢至,蓬蓽生輝也,不疑立刻就去。」周不疑又強調了一遍「高賢至」,等舅父的脖子有微紅攀上時,「庫庫庫」笑著跑了。
……
偏院屋內,家僕本想將劉皇叔引至屋舍內坐下,但卻遭到拒絕。
劉備筆直的站定在門前,迎候周不疑到來,俄傾,他瞥見遠處廊前拐角有孩童跳著跑來。
遂整理衣袍,上身微微前傾以盼,待看清來人後,方才展顏微笑,執禮躬身:「漢左將軍劉備,特來拜會先生。」
周不疑著合身的青袍,頭上梳髻,臉蛋圓潤彈嫩,一雙眼睛明媚又靈動,頗為可愛。
走到劉備面前矮身下去,自下而上端詳,見到這位玄德公鬍鬚斑駁,身材精壯,腰掛青綬,有豪俠風範。
面龐偏方,雙眸深邃,顯得滄桑但堅毅,雙耳的確很大,卻顯得氣度堂正。
「學生周不疑,見過劉皇叔。」
孩童稚嫩的聲音,讓劉備倍感奇異,自己到襄陽之後,第一個拜會的「高士」,竟然還是稚氣未脫少年。
但一見周不疑,卻讓劉備頓生好感。
二人正待客套幾句,卻聽得劉先在旁提醒道:「劉皇叔,在下很快要去衙署,不如——」
「沒事,舅舅你去吧,我來招待劉皇叔!」周不疑自告奮勇的打斷了他的話。
劉備也點頭道:「別駕可先行,有不疑在此便好,我與他說些話就會離去。」
「哦,哦,好……」
劉先侷促的在原地扭了幾下,沒想好出哪只腳。
真不是來拜訪我的?
虧我剛剛還熱血沸騰了一下。
……
劉先其實不急著去衙署,近日秋收,各地的收成還要過一段時日才會送達,北方戰局的具體情報也還未到,而且昨天劉表大醉至深夜,現在還在補覺。
他今天沒什麼事。
但是話說出來了,又不能當著面改,所以他只能躲在牆後,左右踱步。
偏院屋內。
劉備和周不疑相對而坐後,兩人對視時不約而同的笑了。
「其實你舅父今日無事對不對?」
「不錯,」周不疑點頭:「舅父自許都歸來後便遭嫌隙,許多要務都自他肩上撤下了。」
劉備感慨:「曹公送了他一樁堪載史冊的佳話,讓他成為錚儒名士,同時亦是令荊州文武得已猜忌、嫉妒,暗有拉攏之意。」
「舅父也是無奈,只能受之,故而這一年來越發謹小慎微。」
「元直,昨日你給公祐留下了一條繫帶,今日我來請閣下解帶,還望不吝賜教。」
說罷,劉備躬身而下,禮恭畢敬。
「哦,原來是這件事,」周不疑揚了揚頭,開朗的道:「玄德伯伯至荊州,文武皆不敢親近結交,擔憂日後曹軍將至則遭受牽連。」
「當下北方勝負已決,荊州卻腹背受敵,唯有歸順方可保安寧。而您是曹公大敵,所以他們對玄德伯伯唯恐避之不及,亦是情有可原。」
「說得對,那麼……為何元直,與他們不同呢?」
「因為在不疑看來,玄德伯伯到得荊州,方才是大業根基之所在,乃龍之歸淵也,」周不疑毫不怯場的微笑起來。
「願聞其詳。」
劉備眼前一亮,他今日到此,想聽的便是這個。
「倒是不急!」周不疑擺了擺手,笑顏滿面的道:「玄德伯伯即便胸中有大略,卻也不能施展。」
「而今荊州派系繁多,家族林立,文有蒯氏為首、武以蔡氏為重;名流龐氏於野門生遍地;亦有馬氏、黃氏為臨江砥柱。我勸玄德伯伯坐於新野,靜心垂釣,方可窺清荊州這汪渾濁大江。」
「曹公官渡雖勝,然袁紹未亡,三子尚在,他急攻則會令他們聯合抵抗,故此曹軍必不可能強攻冀、幽,而是徐徐圖之,不疑聽聞袁紹三子不睦,若是緩攻離間,才能逐個擊破,曹軍至荊州,不疑敢斷言還有數年之久。」
劉備眉頭緊皺,錯愕不已,雖然周不疑沒有解答他想問的疑惑,但是這番話卻是實實在在的露了一手。
冀、幽局勢……的確如他所言!
袁紹三子的確相互爭寵,當初在鄴城便可見一斑,袁譚擁青州、袁熙掌幽州,最小的兒子袁尚則更為得寵,居冀州得袁紹親自栽培。
眼下袁公雖敗走,頹勢不能挽回,但若是曹操大舉進犯冀、幽,無非是再生惡戰,勝負猶未可知,最好的戰略便是攻下魏郡,先安定青州,逐步蠶食。
使得當下的優勢轉為絕對的勝勢,待袁公不能主事,三子相互內鬥,再逐個擊破……
劉備此時反思了片刻,若是他得勝,只會盡力征伐,收復失地,不會看得如此長遠。
周不疑居於南境,卻可斷千里之外的未來戰略,此子方才九歲,可謂才智近妖也。
若是再等十年,令他可以成長起來,大好男兒正該是我大漢支柱!
他不是世家吹噓、相互推傳出來的後生,而是一位真正的當世神童。
劉備深鞠一躬,道:「元直,備敗逃至此,願為大漢求賢士!今日得見大賢,如游魚遇活水也。」
周不疑搖頭晃腦的閉上了眼,卻是笑道:「玄德伯伯太著急了,既是要請賢,當然不能只是一請便可出山,我聽聞文王之請太公,數次禮賢下士,幾次請問國策,以為至善。今日玄德伯伯請不疑,至少也要三次吧?」
劉備聞言愕然,旋即大笑起來,他將自己比作姜太公,將我比作周文王。
太公年近八旬方出山,周不疑僅九歲可斷大勢。
這孩子是在提醒我,莫要以年歲老幼而輕慢賢才。
有意思,當真有意思!
「元直大才,今日一言已安定我心,備下次再來拜會!」劉備浮躁的心思的確在今日稍稍安定,且對前景更有希冀,最重要的是,元直恐怕不只是孩童心性,他這樣做,也許還有深意。
「恭送玄德伯伯!」
周不疑一路將劉備送出偏院,沿途還遇上了假裝要出門的劉先。
「玄德伯伯,不疑想要雒陽紙筆、書簡、帛布,下次可以帶來嗎?」
「元直!」劉先在旁聽得一急,忙喝止道:「不可無禮!」
哪有追出來問人直接要的,你這顯得我……顯得我劉先窮困嘛!
劉備若有所思,面含沉思之色,俄頃點頭拱手道:「一定。」
說罷向劉先又拱手:「始宗先生,今日暫且告辭,改日再來拜訪。」
「劉皇叔走好。」
劉先恭敬一禮。
等劉備走後,劉先把周不疑拉到了後院,欲瘋狂詢問。
「舅舅,你不是公務繁忙嗎?」
「我……我!」劉先啞口無言,但好在剛過不久,就有宿衛求見,進得院落來相請。
「別駕,主公請你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