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全軍當出擊
第二十八章全軍當出擊
營帳議事結束後,子嬰就離開了藍田大營,直奔咸陽而去,看上去是很急。
他有件事情要去做,需要自己查明一下自己想的是不是錯了。
靜止去往御史寺查查兩個人的名字。
御史寺有秦國每一個人的戶籍,還有秦國所有的律令文書檔案等,是大秦的底蘊所在。
子嬰想找的兩個人,一個就是說要給自己送三件大禮的許負。
另一個,是韓信。
因為子嬰犯了一個重大錯誤,他給搞混了。
剛才子嬰巡視秦武騎的時候,遇到了一些騎兵正在鬧騰著,中間兩個人正抱拳交談,好不歡快,說什麼異父異母的兄弟。
本是即將出軍之際,還是兇險萬分的計謀軍,應該是嚴肅才對。
於是子嬰來了興趣就上前詢問是什麼情況,畢竟秦武騎是自己親組建的,明白其中情況,應該不會出現這種散漫態度。
騎兵們看見子嬰緩慢前來之後,頓時就惶恐無比,認為是自己散漫的態度,讓陛下有些惱怒,就一個勁兒的叩頭賠罪。
「戰前如此發笑,是出了什麼有趣的事兒?」
子嬰說道,「要不也說出來,讓朕也樂呵樂呵?態度散漫,還是朕親自養起來的秦武騎嗎?!」
騎兵們跪在地上渾身顫抖。
這時候,楊琦年聽到報告,就趕快跑了過來。
在明白事情經過後,就把幾個騎兵弄走,自己來和子嬰言說。
子嬰給韓談使了個眼神,韓談心領神會,上前說道:「軍法處置,但可戴罪立功。」
八個字,讓這群騎兵又驚又怕,然後鬆了口氣,自然能聽出來子嬰的意思,還是赦免他們無罪。
不過這也算是有了警醒。
楊琦年和子嬰走在藍田大營,巡視著周圍情況。
楊琦年言說:「陛下恕罪,新騎兵對陛下仰慕又畏懼,剛才事情,倒也不是他們的錯。」
「也算無礙,朕一開始過去,也只是想問問他們為何如此歡快罷了。」
楊琦年一怔,原來只是因為這個麼?
皇帝可真難做......楊琦年苦笑一聲,為子嬰解答道:「他們兩個,一個是我老秦人,一個是韓人。」
「這個朕能看出來。」
楊琦年訕訕一笑,「這兩人名字相仿,都叫王齊,這才有軍中兩人是失散已久的異父異母的趣聞,剛才估計也是在說這個。」
「居然是這種情況,兩個毫不相干的人,卻起著同樣的名字,也算是緣......同樣的名字。」
子嬰說著說著,就陷入了思考。
楊琦年看到子嬰異樣,就喃喃道:「陛下?」
同樣的名字,不同的人。
子嬰腦海中思索著情況,很快他便想到了什麼,忽然大徹大悟,這才想起自己一直以來都搞錯了。
秦末有兩個韓信!
一個是韓襄王庶孫,也就是子嬰以為的韓國舊貴族。
另一個才是韓信,完全只是一個普通平民而已!
想到這裡的子嬰內心頓時狂喜,於是就趕緊和韓談說:「韓談,速回咸陽!」
韓談被子嬰這一吼聲嚇得一哆嗦,但還是快速弄馬車去了。
而後子嬰看向旁邊一臉擔憂的楊琦年,就笑道:「朕沒事,只是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兒,好事兒!」
「哦,哦。」
楊琦年一臉懵的點頭,目送子嬰上了六乘輦駕,子嬰把一個竹簡扔給了楊琦年,說:「把這個交給王賁將領,你也可以看。」
王賁和李信姍姍來遲,吃了一嘴馬車尾氣。
也就是乘六駕跑很快,揚起的灰塵。
「陛下怎麼了?」
「陛下說想起了一件好事,回咸陽了。」
楊琦年把竹簡交給王賁,「陛下留下的,說是讓將軍打開。」
王賁打開一看。
【去往楚營地,且引我秦舊軍,另把項羽之折戟郎中,韓信帶過來。此韓信非韓之韓信】
---------
又經過小段時間的準備,李信已經坐在披甲戰馬之上,身穿大秦上將甲,雙眼如炬,目若朗星,手裡拿著韁繩。
李信驚訝秦武騎的威能,心中也升起了一股使命感,自豪感。
「也只有我大秦,才會有如此虎狼鐵騎。」
李信喃喃道,「不過如此強大的騎兵,也是重擔啊!」
兩代陛下之重任,李信惶恐,而後便是感動。
隨即他便勒馬看向跟隨自己的五千騎兵,開始戰前演講。
「將士們!陛下為我們帶來如此精良的裝備,大秦給我們如此厚重的期望,我們不能辜負陛下的期待,不能辜負仍在故鄉期待我們的家人的期待。」
將士們目不轉睛看著,心中也是升起了一股烈火。
他們其中雖然也是華夏各地的人,但既然是已經參軍秦兵,自然也有保家衛國的使命感,從內心認為自己是秦人。
他們此刻也可以說出那句話「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如今家裡出了如此大事,怎能不憤慨?
「如今我們大秦狼煙四起,叛賊打著復國的稱號,在華夏各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以今日,我等出行,雖不是面對敵軍主力,但我們的任務更加重要!我們是陛下身邊的盾,要護著戈矛殺敵!復我河山!壯我國家!」
此言一出,將士們頓時心懷壯烈,齊聲道:「復我河山!壯我國家!」
李信勒馬轉向,手裡韁繩狠狠抽在馬屁股上,「跟隨本將軍,出發!」
眾將士齊聲道:「諾!」
踏踏踏踏——
五千騎兵如馬踏連營一般,真是如將軍所言,戰馬踏地如地龍翻身。
「真是好話都讓他說了。」
王賁騎著馬在一邊看著他,苦笑道,「也罷也罷。」
楊琦年等人已經準備好,只等他們的主將發號施令。
王賁勒馬看向身後的一萬重騎,深呼一口氣後,說道:「將士們!我等是去殺敵,要做陛下身邊最為鋒利的戈矛!這天下是我大秦的天下,天下,唯有大秦!」
幾十年前,也是王賁在攻取齊國臨淄後,喊出的那一句「至此天下,唯有大秦」。
在場的將士們也都知道,如今再聽見這番話,自然也是心潮澎湃。
王賁手拿韁繩指向營帳外,「將士們,出發!」
---------
秦三世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
闊別大秦已久的通武侯王賁,被秦皇帝子嬰予以重任,率一萬秦武鐵騎由崤關出發,直逼英布軍隊。
隴西侯李信,率五千秦武輕騎,由函谷關下的靈寶出發,馬踏千里奔襲楚地,擾亂叛軍糧隊,而後竟長驅直入楚國舊地。
營帳議事結束後,子嬰就離開了藍田大營,直奔咸陽而去,看上去是很急。
他有件事情要去做,需要自己查明一下自己想的是不是錯了。
靜止去往御史寺查查兩個人的名字。
御史寺有秦國每一個人的戶籍,還有秦國所有的律令文書檔案等,是大秦的底蘊所在。
子嬰想找的兩個人,一個就是說要給自己送三件大禮的許負。
另一個,是韓信。
因為子嬰犯了一個重大錯誤,他給搞混了。
剛才子嬰巡視秦武騎的時候,遇到了一些騎兵正在鬧騰著,中間兩個人正抱拳交談,好不歡快,說什麼異父異母的兄弟。
本是即將出軍之際,還是兇險萬分的計謀軍,應該是嚴肅才對。
於是子嬰來了興趣就上前詢問是什麼情況,畢竟秦武騎是自己親組建的,明白其中情況,應該不會出現這種散漫態度。
騎兵們看見子嬰緩慢前來之後,頓時就惶恐無比,認為是自己散漫的態度,讓陛下有些惱怒,就一個勁兒的叩頭賠罪。
「戰前如此發笑,是出了什麼有趣的事兒?」
子嬰說道,「要不也說出來,讓朕也樂呵樂呵?態度散漫,還是朕親自養起來的秦武騎嗎?!」
騎兵們跪在地上渾身顫抖。
這時候,楊琦年聽到報告,就趕快跑了過來。
在明白事情經過後,就把幾個騎兵弄走,自己來和子嬰言說。
子嬰給韓談使了個眼神,韓談心領神會,上前說道:「軍法處置,但可戴罪立功。」
八個字,讓這群騎兵又驚又怕,然後鬆了口氣,自然能聽出來子嬰的意思,還是赦免他們無罪。
不過這也算是有了警醒。
楊琦年和子嬰走在藍田大營,巡視著周圍情況。
楊琦年言說:「陛下恕罪,新騎兵對陛下仰慕又畏懼,剛才事情,倒也不是他們的錯。」
「也算無礙,朕一開始過去,也只是想問問他們為何如此歡快罷了。」
楊琦年一怔,原來只是因為這個麼?
皇帝可真難做......楊琦年苦笑一聲,為子嬰解答道:「他們兩個,一個是我老秦人,一個是韓人。」
「這個朕能看出來。」
楊琦年訕訕一笑,「這兩人名字相仿,都叫王齊,這才有軍中兩人是失散已久的異父異母的趣聞,剛才估計也是在說這個。」
「居然是這種情況,兩個毫不相干的人,卻起著同樣的名字,也算是緣......同樣的名字。」
子嬰說著說著,就陷入了思考。
楊琦年看到子嬰異樣,就喃喃道:「陛下?」
同樣的名字,不同的人。
子嬰腦海中思索著情況,很快他便想到了什麼,忽然大徹大悟,這才想起自己一直以來都搞錯了。
秦末有兩個韓信!
一個是韓襄王庶孫,也就是子嬰以為的韓國舊貴族。
另一個才是韓信,完全只是一個普通平民而已!
想到這裡的子嬰內心頓時狂喜,於是就趕緊和韓談說:「韓談,速回咸陽!」
韓談被子嬰這一吼聲嚇得一哆嗦,但還是快速弄馬車去了。
而後子嬰看向旁邊一臉擔憂的楊琦年,就笑道:「朕沒事,只是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兒,好事兒!」
「哦,哦。」
楊琦年一臉懵的點頭,目送子嬰上了六乘輦駕,子嬰把一個竹簡扔給了楊琦年,說:「把這個交給王賁將領,你也可以看。」
王賁和李信姍姍來遲,吃了一嘴馬車尾氣。
也就是乘六駕跑很快,揚起的灰塵。
「陛下怎麼了?」
「陛下說想起了一件好事,回咸陽了。」
楊琦年把竹簡交給王賁,「陛下留下的,說是讓將軍打開。」
王賁打開一看。
【去往楚營地,且引我秦舊軍,另把項羽之折戟郎中,韓信帶過來。此韓信非韓之韓信】
---------
又經過小段時間的準備,李信已經坐在披甲戰馬之上,身穿大秦上將甲,雙眼如炬,目若朗星,手裡拿著韁繩。
李信驚訝秦武騎的威能,心中也升起了一股使命感,自豪感。
「也只有我大秦,才會有如此虎狼鐵騎。」
李信喃喃道,「不過如此強大的騎兵,也是重擔啊!」
兩代陛下之重任,李信惶恐,而後便是感動。
隨即他便勒馬看向跟隨自己的五千騎兵,開始戰前演講。
「將士們!陛下為我們帶來如此精良的裝備,大秦給我們如此厚重的期望,我們不能辜負陛下的期待,不能辜負仍在故鄉期待我們的家人的期待。」
將士們目不轉睛看著,心中也是升起了一股烈火。
他們其中雖然也是華夏各地的人,但既然是已經參軍秦兵,自然也有保家衛國的使命感,從內心認為自己是秦人。
他們此刻也可以說出那句話「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如今家裡出了如此大事,怎能不憤慨?
「如今我們大秦狼煙四起,叛賊打著復國的稱號,在華夏各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以今日,我等出行,雖不是面對敵軍主力,但我們的任務更加重要!我們是陛下身邊的盾,要護著戈矛殺敵!復我河山!壯我國家!」
此言一出,將士們頓時心懷壯烈,齊聲道:「復我河山!壯我國家!」
李信勒馬轉向,手裡韁繩狠狠抽在馬屁股上,「跟隨本將軍,出發!」
眾將士齊聲道:「諾!」
踏踏踏踏——
五千騎兵如馬踏連營一般,真是如將軍所言,戰馬踏地如地龍翻身。
「真是好話都讓他說了。」
王賁騎著馬在一邊看著他,苦笑道,「也罷也罷。」
楊琦年等人已經準備好,只等他們的主將發號施令。
王賁勒馬看向身後的一萬重騎,深呼一口氣後,說道:「將士們!我等是去殺敵,要做陛下身邊最為鋒利的戈矛!這天下是我大秦的天下,天下,唯有大秦!」
幾十年前,也是王賁在攻取齊國臨淄後,喊出的那一句「至此天下,唯有大秦」。
在場的將士們也都知道,如今再聽見這番話,自然也是心潮澎湃。
王賁手拿韁繩指向營帳外,「將士們,出發!」
---------
秦三世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
闊別大秦已久的通武侯王賁,被秦皇帝子嬰予以重任,率一萬秦武鐵騎由崤關出發,直逼英布軍隊。
隴西侯李信,率五千秦武輕騎,由函谷關下的靈寶出發,馬踏千里奔襲楚地,擾亂叛軍糧隊,而後竟長驅直入楚國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