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情況當明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二十七章情況當明朗

  營帳中

  子嬰於主座上言說了讓王賁出函谷關擾亂項羽陣營的事情,幾位將領立刻開始了討論。

  「這場會議就是商談軍事的,眾將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樣最好。」

  眾人面面相覷,小聲交流自己的看法。

  楊琦年上前,拱手道:「陛下,戰場上局勢瞬息萬變,如此情況尚未可知,末將認為此計太過兇險,反倒容易使我大秦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

  一旦出了差錯,到時候王賁將領生死猶未可知,更是這一萬騎兵,更是會葬送。

  這騎兵可以說是如今大秦最後的希望之一,萬不可有事。

  一些將領也覺得如此,齊刷刷說:「懇請陛下三思。」

  子嬰安靜聽著,轉頭看向正在思索的王賁,就問:「王賁將軍覺得如何?」

  王賁思索良久,上前說道:「陛下,此計謀,末將覺得,可。」

  「言說。」

  「其一,我大秦如今沒得選,在外四十萬大軍,不日便可進攻函谷,章邯將軍之軍,應該打不過。其二,便是這項羽準備殺掉我大秦二十萬將士,無論如何我大秦也不能坐視不管。這是我大秦如今的態度,也是彰顯陛下仁德的最好方式。」

  王賁看向眾將領,「我大秦如今沒了退路,若是此險計不可實施,陛下就只能籌備遷都了,咸陽守不住。」

  「咸陽絕對不能退,這是朕的底線。」

  子嬰緩緩道,「咸陽乃國本,一動則大勢去矣,此乃國之命脈。楚國三遷國度東避,最後被我大秦滅國。而我大秦九番遷都東出,才有了這天下。所以,要麼秦亡,絕不遷都!」

  子嬰態度很明確,很強勢。

  一旦讓敵人得了氣勢,而自己遷都,恐怕以後的命運就如同後世的大宋南遷一般,最後被逼的僅剩芝麻大的地方。

  這番理論後世有一位除卻為百姓,不為任何權貴折腰的硬骨頭也說過,他是大明于謙。

  將領們聽聞如此,也不再言說。

  「陛下所言,將士們都明白,但是,此計實在過險。且不說項羽的四十萬大軍,加上我大秦軍隊共六十餘萬,其餘燕趙魏齊復國聯軍也正朝我大秦而來想分一杯羹,加起來,怕是有百萬之數。」

  「重要的問題是,王賁將軍率領的乃是騎兵,一萬騎兵馬踏大地如地龍翻身,項羽等人也不是聾子,如何逼近楚軍營帳?」

  「末將認為,可在函谷關造勢,以吸引項羽之注意,令派人去往楚國,抄項羽之後方,致使其頭尾不能相顧。然後王賁將軍,從崤關而出,繞道奔襲。」

  子嬰問道:「如何造勢?」

  「項羽素來想和章邯將軍決戰,陛下可以利用項羽此番心理,派章邯將軍出函谷關與項羽連戰,只敗不勝,以滋養楚軍之傲心。」

  子嬰搖搖頭,「這計謀說的容易,做起來難,章邯的部隊滿打滿算,加上新軍,也才十萬數,這還是些舊兵和新兵,怕是沒幾次就會被士氣正盛的項羽吃掉。而且,項羽軍隊多,將領有不少,必然不會因此就失了邊路,計謀前端尚可,但對入楚叛軍營帳無大用。」

  正當幾人都沉默不語的時候,子嬰聽見營帳外傳來一句「陛下,臣有一計,可使王賁將軍入得楚軍營。」

  眾將士齊齊看向營帳外。

  子嬰聽見熟悉的聲音,嘴角上揚,然後看見一頭戴高帽的儒生走了進來。

  進門便拜道:「罪臣陸賈,拜見陛下。」

  來人正是被韓談帶到咸陽的陸賈,在經過子嬰一陣言說後,以上卿之位,引得陸賈來投。

  畢竟儒生平生渴求的便是布衣入朝堂位,揚名天下,青史留名。其二便是自己的才能,被上位者肯定,予以重任。一為名利,二為信任。

  而經過劉邦陣營猜忌的他本心死,但子嬰卻看中了他的才能,大加讚揚,陸賈感動,便效犬馬之勞。

  陸賈的能力很強,歷史上也是以口舌為器,不費一兵一卒就為劉邦征來了南越之地。

  「陸賈先生,快快言說!」

  陸賈拜道:「陛下可知,那項羽曾派英布率軍前往武關,想要助力沛公......助力劉邦攻克武關,也是范增想要藉此控制劉邦軍隊的一手妙計。」


  子嬰點點頭,「陸賈先生所言,關鍵點是這英布?」

  「陛下果真是機敏過人,沒錯,計謀正是這英布。」

  陸賈笑笑,說:「如今項羽為了強攻函谷,召回了英布及其軍隊,如今他正在路上。陛下之騎兵,有日行千里之速,可在英布回楚聯軍之前,滅其部隊,挾英布進楚叛軍營帳!然後還是於函谷關造勢,以詐敗養項羽軍之傲氣,如此一來,王賁將軍進楚軍營地會容易得多。」

  「此計甚妙!」

  「彩!」

  「大彩!」

  眾將士覺得可行,看向陸賈的眼中也少了點蔑視,多了點尊敬和猜忌。

  那英布所率乃是步軍,且不過幾萬數,如何勝得了王賁所訓練的一萬騎兵?更不用說這些士兵中,還有一些秦降兵。

  這新秦騎兵,可不是原來的騎兵,士兵裝備馬匹都是極好的,馬披甲,兵持矛,對陣步卒無不以一當十。

  子嬰拍著桌子,「先生果然大才,此計可定鼎。」

  子嬰對陸賈十分信任,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畢竟當時韓談帶陸賈回來的時候,還遇到了樊噲的下屬,來滅口來了,這或許不是劉邦的命令,但這不影響陸賈對劉邦徹底心死。

  陸賈見子嬰接納,也是鬆了口氣,這效命後的第一計,算是投名狀了。

  說罷,子嬰看向諸位將領,「諸位將軍,覺得此計如何?」

  王賁上前,拱手道:「陛下,陸賈先生此計,配上秦騎兵,臣有十成的把握。」

  「好,如此說來,事態便明朗了!」

  子嬰說道,「新秦騎兵就名為秦武騎,就由通武侯所率領,帶著楊琦年和李必去。駱甲,你就跟著李信吧。」

  「諾!」

  將士們說話擲地有聲,子嬰看到後不禁嘴角上揚,如此,真叫人迷戀啊。

  「休整一天,準備出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