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將軍當馳騁
第十一章將軍當馳騁
子嬰帶著兩位將軍來到戰馬處,其中無數優良馬匹嘶嘶作響,聲音強勁有力。
大秦不缺良馬,缺的只是騎兵。
昔日孝公之時,商君變法大成,曾率秦軍步兵兩萬,迎戰當時霸主魏國的三萬精銳鐵騎,竟然打的有來有回,最後全殲了這三萬鐵騎。
雖然當時魏軍將領公子卬一頓瞎指揮也有關係,但不可否認的是,秦軍虎狼,不懼任何廝殺。
子嬰此時重建秦騎兵,不只是為了現在,更是為了以後。
王賁看著戰馬之上的附加之物,愈發疑惑,隨即便問道:「陛下,這戰馬之上,是為何物?」
馬背之上,有長相座位一般之物,前後不一,倒是很適合將士坐於上面。
馬匹兩側,有類似腳環一般的東西,這就讓人不太理解,騎馬的時候要把這個東西掛著?還是套在腳上?
「王賁大哥,此物名為馬鐙,將士們上馬時和騎乘時用來踏腳的馬具。」
「踏腳?」
王賁喃喃道,若有所思。
「騎馬之時,若是有個腳踏之物,便是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騎馬的優勢,又能有效地保護我大秦騎兵的安全!」
王賁不愧是大秦上將軍,兩樣東西聯繫一下,在腦海中模擬一下,頓時明白了這戰馬的厲害之處。
「這是陛下要求墨家匠製造之物,名為馬具,此為馬鞍,這下面兩個是馬鐙,而戰馬之下還有馬蹄鐵,有這三樣馬具,絕對會大大提高我大秦騎兵的作戰能力。」
楊琦年說道,派李必駱甲扶著按住戰馬,以免戰馬受怒暴起,畢竟子嬰尚在此處。
幾人把馬蹄子給王賁看了看,子嬰看去,只見這做工十分精巧,感覺完全不輸後代,先秦時候,華夏果真是臥虎藏龍。
「這戰馬腳掌處所鑲嵌鐵掌。」
王賁說道,想到騎著戰馬奔跑的模樣,頓時眼眸中精彩連連。
有如此之物,便不會再怕戰馬的腳掌損傷問題,大大延長了馬匹的使用時間,不管是長時間騎行,還是服役,都有莫大的作用!再加上這輔佐的馬鞍和馬鐙,使得士兵在馬匹之上十分穩定,可以肆意騎行等。
馬鐙等馬具,最早是西漢時候出現的,當時馬具的廣泛應用使得漢武帝建立了強大的騎兵軍團,這也才有霍去病閃電穿插的封狼居胥之壯舉。
不然要是人力走在漠北不知幾千里的廣袤中,先不用說是能不能找尋到路,光是面對來無影去無蹤的匈奴騎兵,就不知損傷多少。
這也是漢以前未曾出擊匈奴的原因之一,軍隊戰鬥力尚不足。
「楊琦年!來為上將軍比劃比劃。」
子嬰說道,看向王賁,這一位大秦將軍好像若有所思,。
等到楊琦年來到戰馬處的時候,伸手擋住,轉頭看向子嬰,「陛下,臣想親自試試。」
「可。」
王賁拜謝,一個翻身便上馬。
楊琦年在馬下細心解釋著。
「王賁大哥,腳掌伸進此馬鐙裡面,坐穩在馬鞍之上,有馬鐙安穩,雙手便不必一直扶著馬,手握韁繩和馬鞭即可,(一頓嘰嘰喳喳)。」
「行了行了,上將軍自然明白,也不用你楊琦年如此這麼細心。」
子嬰打斷道,站在不遠處,「朕就在此處,看著上將軍馳騁即可。」
楊琦年跟在子嬰身後,安靜看著。
王賁手握著韁繩,心中思緒萬千,自己都忘了多少時候,沒有騎大秦的戰馬了。
王賁年紀並不大,現在也就40來歲。
換算一下,王賁不過20多歲,便可率領數十萬秦軍,縱橫天下疆場,攻魏國,擒燕王,威齊國投降,昔日陪同始皇巡視琅琊郡,自己也正值壯年,在軍隊中一馬當先,看著自己攻下的齊國疆土,所謂少年英氣,風流倜儻,也不過如此吧。、
少年跟隨王翦習兵法學識,青年率秦軍縱橫天下,王賁絕對是一個被小看了幾千年的少年將領。
而如今早已不是青年模樣的王賁深呼一口氣,握緊了手中韁繩,眼神犀利,揚起馬鞭,十分用力地抽打在了馬屁股上。
唏律律~~~
戰馬發出激昂的嘶吼聲,然後便是飛奔起來,愈發快速,而王賁臉上的笑容,也愈發燦爛,心中的興奮溢於言表。
子嬰看見王賁騎馬馳騁在藍田大營中的模樣,也是點了點頭,「大丈夫當如是也!少年精進學識,青年馳騁疆場,中年揮斥方遒。」
秦皇帝一言讓在場諸位將軍皆是心潮澎湃。
大丈夫當如是也!
---------
王賁騎馬返回原本地方,安穩落下,翻身下馬來到子嬰身邊,十分激動。
「陛下,有如此之神器,我大秦鐵騎定能擊潰六國餘孽!」
王賁對這套馬具可實在太過滿意了!覺得這是他騎馬以來,最為痛快的一次,以前自己騎得都是些牛羊,如今騎得,才是真正的戰馬。
子嬰點了點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馬具可用在我秦軍騎兵作戰之上,可以讓戰馬的速度更快,騎兵作戰更加靈活,更容易取得勝利。」
「王賁啊,你就留在此處,整備我大秦騎兵,不日便出兵函谷。」
「諾!」
王賁跪拜行大禮,其身後是楊琦年與李必、駱甲等將領。
歷史中,劉邦破武關崤關後,直逼咸陽外的藍田大營。而秦朝在此處組織了最後的反抗力量與劉邦軍大戰於藍田。
結果可想而知。
萬數秦軍,怎能抵擋得住士氣正盛的劉邦軍。
於是藍田破,劉邦入咸陽。
秦亡。
子嬰想到史書中寥寥幾筆記下的「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心中便是痛心不已,不只是對那些為國血戰秦軍將士們的惋惜,更是對大秦的遺憾,華夏之積累付之一炬的憤恨。
子嬰緩步來到藍田大營高處,看著此時正整理軍備的將領。
「將士們!如今劉邦攻武關,項羽逼近函谷關,我大秦已到存亡之際,但我們能退嗎?我們身後是我們世代生存的地方,我們的家人還在。朕知道,你們可能已經對我大秦君王失去了信心,胡亥亂整趙高篡權,三年時間便使我大秦狼煙四起。」
所有將士漠然。
子嬰拔出鹿盧劍,指天,鄭重道:「如今朕登臨大寶,我大秦歷代先祖起誓,對天地日月起誓。」
話音剛落,所有將士便看向台上的子嬰,每一個人都鄭重以待。
「朕在,當護我大秦之疆土,定我大秦萬世之社稷!掃平六國之餘孽,重振大秦之天下!我大秦的將士,當馳騁在華夏九州之中,而不是為守城偏安一隅。朕與你們同在!」
子嬰的話語擲地有聲,帝王氣勢全開,眾多秦兵聽了無不緊拳怒目,大喊:「誓死捍衛大秦江山,為我大秦,殺盡叛逆!」
「天下,是我大秦之天下,我赳赳老秦,護得河山,殺得賊寇!」
秦,不亡。
子嬰帶著兩位將軍來到戰馬處,其中無數優良馬匹嘶嘶作響,聲音強勁有力。
大秦不缺良馬,缺的只是騎兵。
昔日孝公之時,商君變法大成,曾率秦軍步兵兩萬,迎戰當時霸主魏國的三萬精銳鐵騎,竟然打的有來有回,最後全殲了這三萬鐵騎。
雖然當時魏軍將領公子卬一頓瞎指揮也有關係,但不可否認的是,秦軍虎狼,不懼任何廝殺。
子嬰此時重建秦騎兵,不只是為了現在,更是為了以後。
王賁看著戰馬之上的附加之物,愈發疑惑,隨即便問道:「陛下,這戰馬之上,是為何物?」
馬背之上,有長相座位一般之物,前後不一,倒是很適合將士坐於上面。
馬匹兩側,有類似腳環一般的東西,這就讓人不太理解,騎馬的時候要把這個東西掛著?還是套在腳上?
「王賁大哥,此物名為馬鐙,將士們上馬時和騎乘時用來踏腳的馬具。」
「踏腳?」
王賁喃喃道,若有所思。
「騎馬之時,若是有個腳踏之物,便是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騎馬的優勢,又能有效地保護我大秦騎兵的安全!」
王賁不愧是大秦上將軍,兩樣東西聯繫一下,在腦海中模擬一下,頓時明白了這戰馬的厲害之處。
「這是陛下要求墨家匠製造之物,名為馬具,此為馬鞍,這下面兩個是馬鐙,而戰馬之下還有馬蹄鐵,有這三樣馬具,絕對會大大提高我大秦騎兵的作戰能力。」
楊琦年說道,派李必駱甲扶著按住戰馬,以免戰馬受怒暴起,畢竟子嬰尚在此處。
幾人把馬蹄子給王賁看了看,子嬰看去,只見這做工十分精巧,感覺完全不輸後代,先秦時候,華夏果真是臥虎藏龍。
「這戰馬腳掌處所鑲嵌鐵掌。」
王賁說道,想到騎著戰馬奔跑的模樣,頓時眼眸中精彩連連。
有如此之物,便不會再怕戰馬的腳掌損傷問題,大大延長了馬匹的使用時間,不管是長時間騎行,還是服役,都有莫大的作用!再加上這輔佐的馬鞍和馬鐙,使得士兵在馬匹之上十分穩定,可以肆意騎行等。
馬鐙等馬具,最早是西漢時候出現的,當時馬具的廣泛應用使得漢武帝建立了強大的騎兵軍團,這也才有霍去病閃電穿插的封狼居胥之壯舉。
不然要是人力走在漠北不知幾千里的廣袤中,先不用說是能不能找尋到路,光是面對來無影去無蹤的匈奴騎兵,就不知損傷多少。
這也是漢以前未曾出擊匈奴的原因之一,軍隊戰鬥力尚不足。
「楊琦年!來為上將軍比劃比劃。」
子嬰說道,看向王賁,這一位大秦將軍好像若有所思,。
等到楊琦年來到戰馬處的時候,伸手擋住,轉頭看向子嬰,「陛下,臣想親自試試。」
「可。」
王賁拜謝,一個翻身便上馬。
楊琦年在馬下細心解釋著。
「王賁大哥,腳掌伸進此馬鐙裡面,坐穩在馬鞍之上,有馬鐙安穩,雙手便不必一直扶著馬,手握韁繩和馬鞭即可,(一頓嘰嘰喳喳)。」
「行了行了,上將軍自然明白,也不用你楊琦年如此這麼細心。」
子嬰打斷道,站在不遠處,「朕就在此處,看著上將軍馳騁即可。」
楊琦年跟在子嬰身後,安靜看著。
王賁手握著韁繩,心中思緒萬千,自己都忘了多少時候,沒有騎大秦的戰馬了。
王賁年紀並不大,現在也就40來歲。
換算一下,王賁不過20多歲,便可率領數十萬秦軍,縱橫天下疆場,攻魏國,擒燕王,威齊國投降,昔日陪同始皇巡視琅琊郡,自己也正值壯年,在軍隊中一馬當先,看著自己攻下的齊國疆土,所謂少年英氣,風流倜儻,也不過如此吧。、
少年跟隨王翦習兵法學識,青年率秦軍縱橫天下,王賁絕對是一個被小看了幾千年的少年將領。
而如今早已不是青年模樣的王賁深呼一口氣,握緊了手中韁繩,眼神犀利,揚起馬鞭,十分用力地抽打在了馬屁股上。
唏律律~~~
戰馬發出激昂的嘶吼聲,然後便是飛奔起來,愈發快速,而王賁臉上的笑容,也愈發燦爛,心中的興奮溢於言表。
子嬰看見王賁騎馬馳騁在藍田大營中的模樣,也是點了點頭,「大丈夫當如是也!少年精進學識,青年馳騁疆場,中年揮斥方遒。」
秦皇帝一言讓在場諸位將軍皆是心潮澎湃。
大丈夫當如是也!
---------
王賁騎馬返回原本地方,安穩落下,翻身下馬來到子嬰身邊,十分激動。
「陛下,有如此之神器,我大秦鐵騎定能擊潰六國餘孽!」
王賁對這套馬具可實在太過滿意了!覺得這是他騎馬以來,最為痛快的一次,以前自己騎得都是些牛羊,如今騎得,才是真正的戰馬。
子嬰點了點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馬具可用在我秦軍騎兵作戰之上,可以讓戰馬的速度更快,騎兵作戰更加靈活,更容易取得勝利。」
「王賁啊,你就留在此處,整備我大秦騎兵,不日便出兵函谷。」
「諾!」
王賁跪拜行大禮,其身後是楊琦年與李必、駱甲等將領。
歷史中,劉邦破武關崤關後,直逼咸陽外的藍田大營。而秦朝在此處組織了最後的反抗力量與劉邦軍大戰於藍田。
結果可想而知。
萬數秦軍,怎能抵擋得住士氣正盛的劉邦軍。
於是藍田破,劉邦入咸陽。
秦亡。
子嬰想到史書中寥寥幾筆記下的「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心中便是痛心不已,不只是對那些為國血戰秦軍將士們的惋惜,更是對大秦的遺憾,華夏之積累付之一炬的憤恨。
子嬰緩步來到藍田大營高處,看著此時正整理軍備的將領。
「將士們!如今劉邦攻武關,項羽逼近函谷關,我大秦已到存亡之際,但我們能退嗎?我們身後是我們世代生存的地方,我們的家人還在。朕知道,你們可能已經對我大秦君王失去了信心,胡亥亂整趙高篡權,三年時間便使我大秦狼煙四起。」
所有將士漠然。
子嬰拔出鹿盧劍,指天,鄭重道:「如今朕登臨大寶,我大秦歷代先祖起誓,對天地日月起誓。」
話音剛落,所有將士便看向台上的子嬰,每一個人都鄭重以待。
「朕在,當護我大秦之疆土,定我大秦萬世之社稷!掃平六國之餘孽,重振大秦之天下!我大秦的將士,當馳騁在華夏九州之中,而不是為守城偏安一隅。朕與你們同在!」
子嬰的話語擲地有聲,帝王氣勢全開,眾多秦兵聽了無不緊拳怒目,大喊:「誓死捍衛大秦江山,為我大秦,殺盡叛逆!」
「天下,是我大秦之天下,我赳赳老秦,護得河山,殺得賊寇!」
秦,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