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嶺南第一人
鶯時,穀雨。
旭日東升,鄰里坊間的小鎮村民早早便開始一天的勞作,犁地鬆土,播種移秧,埋瓜點豆。自從十歲那年,林靜安他爹不知道發什麼瘋,一個天天去酒肆喝酒的酒鬼竟開始每天要求靜安在卯時習武走樁,還特別嚴苛,只要不按時到自家小院裡的木樁,免不了一頓竹筍炒肉。林靜安自此就有了早起的習慣。晨曦下,十五歲的林靜安背上自製的簡陋書箱,走在小鎮左側的梯田上,心情激悅,他今日又可以去小鎮唯一的鄉塾聽余先生講學授業。
梯田坐落於高低不等的山嶺里,錯落的山峰,碧翠的林木點綴其中,時不時傳來幾聲鳥鳴聲。
梯田的落差有八百多米,好巧不巧,余先生的學塾和小鎮隔在梯田兩側,好在林靜安習武四年,身子硬朗,這點距離不算遠,路上林靜安不忘和田裡的大人們問好,大多都有回應,除了一些和林靜安同齡的孩子輕賤地看著自己,有些趁著自家人不注意往這邊丟泥巴。林靜安平時倒也不在意,他們丟也丟不中,只是圖個樂。今日卻躲得遠遠的,生怕弄髒了自己補丁了十幾處的粗衣大布,為此不能去小鎮唯一的鄉墅。
閒門向山路,深竹讀書堂。
林靜安走到學塾前,看到依舊翠玉的竹子還有上方匾額四個字「雅正沖淡」,頓感心曠神怡。林靜安覺得這匾額上的字很特別,不像是手寫或刻意刻上去的,反倒是天然自成,因此林靜安每次來旁聽蒙學的時候都會多看一眼這四個字。
今日不知怎的,沒有往日的朗朗的讀書聲,倒是傳來一個不像當地口音的話語:
「國師,您當真不願回朝廷為陛下分憂解難,如今廟堂上下新任國師用事,紀綱大亂,治亂於此分矣」
那個聲音停頓了一下又說到「用人得失,所系非輕,何況陛下已然知錯,懇請國師......」
「佞臣當道,忠臣盡微薄之力,理所應當,並非我不願,如今我自身難保,因僭越一事觸怒了那位,此界規則容不得我,若我繼任國師,後果不是一個大周王朝可以承擔的。」
林靜安走到半掩的竹門前,看到一位黑衣斗笠男子微微顫抖,一時不見言語,過了一會黑衣男子稍稍回過神來,似乎察覺到什麼,瞥了一眼竹門處。
「他是我的學生」
余先生沉思片刻又說到「此事與大周王朝無關,陛下所憂心之事我另有決策。另外忘記我方才的話。」說到最後一句,余先生咬得特別重,神情嚴厲,黑衣男子點頭記下。隨後余先生便走到講台前,起硯蘸墨提筆在白紙上寫下幾字,交給那位黑衣男子,林靜安看到了兩個「錯」字,有些被黑衣男子側身所遮蓋。
「陛下自然會明白。小心。」
黑衣男子瞄了一眼其上的字,不見言情,最後搖搖頭嘆了口氣,作揖後瞬間消失在原地。林靜安明顯是被這一幕嚇到了,把小腦袋縮回門後,余先生目睹林靜安的小動作後,嘴角微微上揚
「林靜安,你爹和我商量讓你在學塾和那些學生一起多聽聽那些先賢學問,不用再旁聽蹭學,以便以後遠行能求得一片安心靜地。」
「可是余先生,字我都認不全,愚鈍的很,可能學不懂那些先賢學問的。」
青衫男子笑了笑,說了一句雋永的話:「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夫書者,智慧之淵藪,心靈之津梁也。」
林靜安默默記下,答非所問道:「余先生,你也是神仙嗎?」中年男子不置可否,點了點頭。林靜安追問道:「那我也可以當神仙嗎?」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志不堅,林靜安你怕不怕吃苦?」
「不怕!」
「那你就可以成為真正的神仙,修行一途,講究循序漸進,不急不餒,通渠匯江,讀書亦是如此。不妨從眼前所及之事做起,成小為大,登頂為峰。」
神采奕奕的林靜安用清澈的眼睛望著一臉溫和的余先生,少年心裡還在醞釀詞句,後者已作揖告別,少年慌忙做出並不標準動作後走出學塾,走出那片竹林,站在山路上忍不住轉頭回望,那位先生背對山路的方向,沐浴在陽光下,恍若仙人下凡。林靜安心想不愧是神仙啊。轉念想到他爹又要整哪出?先是習武后是讀書,余先生方才說到遠行,難道是要趕我走,離家之後又怕被人欺負所以整這麼一出?林靜安很快否定這樣一個想法,然後索性不再去想,他爹除了天天喝酒就是在家裡讓林靜安伺候一日三餐,有時候還會痛罵一頓自己之外,也沒什麼反常的了。
小鎮上有宴,沈,魏三大姓氏,大多消息從這些富貴人家口中都可以知道,林靜安就是趁這些人高談闊論的時候聽他們說起過,余先生年少成名,後有人引薦當上了很大的官,一舉成名天下知,後來不知為何原因,辭官歸鄉,在家鄉開了一間鄉塾。林靜安聽得最多的版本就是以秩滿為由,去官歸養,此中真假倒也無需考究。
林靜安回到略顯湫隘的瓦屋下,推開柴扉,掃視一番後不見爹在家,臥室的門是開著的,應也不在臥室。天空開始烏雲密布,雷聲先至,下起瀟瀟雨,雨中竟透出一股寒意,凜烈刺骨。本因接近槐序,不該如此才對,少年剛想出門看看情況,屋內傳來一道醇厚且嚴厲的聲音:「不許出去,好好待在家裡。」
林靜安懸在門檻上的腳收了回來,只見一個臉上有一道疤痕的高大男子坐在椅子上,看著兒子回到屋內,放下心後,眼睛瞄向一個方向,不屑道:「不自量力。」
鄉塾上方陡然出現一道裂縫,從中走出來七人,都有佩劍,唯有一人赤手空拳站立在最前方,為首之人大聲道:
「餘子壽,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須臾間,一位青衫男子憑空出現在七人前方與之平視。
「我知道你們都是無辜的,何必為了財權,放棄自己所追求的大道。」
眾人似是被這一語道破,遲遲不見動作,最右側的一人旋即憤怒的說道:
「無需廢話,直接動手便是」
此人首當其衝,做出拔劍的動作,一道劍氣傾瀉而出,不給喘息的機會,出劍之人跟隨在劍氣之後劍指青衫男子。不料,劍氣傷不到其分毫,鋒銳無比的劍在眉心咫尺處停下,整個劍身動彈不得,無奈只好抽身回退,心神與其他六人傳音道:
「根據消息結合剛剛我出手試探,餘子壽的修為應在返璞境散仙往上,甚至有可能是真仙境,我等修為最高為聖韻境散仙,諸位道友小心。迫不得已下,再使用劍陣。」
六位劍修四散,形成一個圈,各施神通圍殺這一位打不還手的中年讀書人,可依舊無法撼動一絲,無奈的六人只好同時結陣,六人各形成一條沖天光柱,青衫男子依舊不動不語,這等低劣的劍陣對他來說猶如蚍蜉撼樹,其中一人獰笑道:
「此乃戮仙劍陣,聖人之下皆可斬殺,方圓千里也將夷為平地無人生還,被譽為這蠻夷之地第一人的你,今日必將葬身於此。」
中年讀書人眼神微動。
「放肆」
一股強大的威壓噴涌而出,六名劍修重重砸向地面,碎石四濺,留下一個個深坑。眾人駭然,面帶恐懼,青衫男子不再手軟,手指一握,六人瞬間潰散,六道金光遠遁而逃。
片刻,青衫男子暗道一聲「不好」,化虹來到一條古道上方,下方一名黑衣男子已經倒在血泊中,斗笠被一位大漢拿在手裡,大漢回頭與之對視,內心自忖「六名渡真境散仙以上的劍修,加上劍陣竟拿不下此人,而且全軍覆沒,當真可怕」,大漢像是早已做好赴死的準備站立不動。
青衫男子說道:「既然動了殺念,那就留不得了!」大漢如方才一般身體潰散,唯有一粒金光遠遁而去。
餘子壽回到學塾,喃喃自語道:「麻煩了,看來得親自去一趟了。」
旭日東升,鄰里坊間的小鎮村民早早便開始一天的勞作,犁地鬆土,播種移秧,埋瓜點豆。自從十歲那年,林靜安他爹不知道發什麼瘋,一個天天去酒肆喝酒的酒鬼竟開始每天要求靜安在卯時習武走樁,還特別嚴苛,只要不按時到自家小院裡的木樁,免不了一頓竹筍炒肉。林靜安自此就有了早起的習慣。晨曦下,十五歲的林靜安背上自製的簡陋書箱,走在小鎮左側的梯田上,心情激悅,他今日又可以去小鎮唯一的鄉塾聽余先生講學授業。
梯田坐落於高低不等的山嶺里,錯落的山峰,碧翠的林木點綴其中,時不時傳來幾聲鳥鳴聲。
梯田的落差有八百多米,好巧不巧,余先生的學塾和小鎮隔在梯田兩側,好在林靜安習武四年,身子硬朗,這點距離不算遠,路上林靜安不忘和田裡的大人們問好,大多都有回應,除了一些和林靜安同齡的孩子輕賤地看著自己,有些趁著自家人不注意往這邊丟泥巴。林靜安平時倒也不在意,他們丟也丟不中,只是圖個樂。今日卻躲得遠遠的,生怕弄髒了自己補丁了十幾處的粗衣大布,為此不能去小鎮唯一的鄉墅。
閒門向山路,深竹讀書堂。
林靜安走到學塾前,看到依舊翠玉的竹子還有上方匾額四個字「雅正沖淡」,頓感心曠神怡。林靜安覺得這匾額上的字很特別,不像是手寫或刻意刻上去的,反倒是天然自成,因此林靜安每次來旁聽蒙學的時候都會多看一眼這四個字。
今日不知怎的,沒有往日的朗朗的讀書聲,倒是傳來一個不像當地口音的話語:
「國師,您當真不願回朝廷為陛下分憂解難,如今廟堂上下新任國師用事,紀綱大亂,治亂於此分矣」
那個聲音停頓了一下又說到「用人得失,所系非輕,何況陛下已然知錯,懇請國師......」
「佞臣當道,忠臣盡微薄之力,理所應當,並非我不願,如今我自身難保,因僭越一事觸怒了那位,此界規則容不得我,若我繼任國師,後果不是一個大周王朝可以承擔的。」
林靜安走到半掩的竹門前,看到一位黑衣斗笠男子微微顫抖,一時不見言語,過了一會黑衣男子稍稍回過神來,似乎察覺到什麼,瞥了一眼竹門處。
「他是我的學生」
余先生沉思片刻又說到「此事與大周王朝無關,陛下所憂心之事我另有決策。另外忘記我方才的話。」說到最後一句,余先生咬得特別重,神情嚴厲,黑衣男子點頭記下。隨後余先生便走到講台前,起硯蘸墨提筆在白紙上寫下幾字,交給那位黑衣男子,林靜安看到了兩個「錯」字,有些被黑衣男子側身所遮蓋。
「陛下自然會明白。小心。」
黑衣男子瞄了一眼其上的字,不見言情,最後搖搖頭嘆了口氣,作揖後瞬間消失在原地。林靜安明顯是被這一幕嚇到了,把小腦袋縮回門後,余先生目睹林靜安的小動作後,嘴角微微上揚
「林靜安,你爹和我商量讓你在學塾和那些學生一起多聽聽那些先賢學問,不用再旁聽蹭學,以便以後遠行能求得一片安心靜地。」
「可是余先生,字我都認不全,愚鈍的很,可能學不懂那些先賢學問的。」
青衫男子笑了笑,說了一句雋永的話:「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夫書者,智慧之淵藪,心靈之津梁也。」
林靜安默默記下,答非所問道:「余先生,你也是神仙嗎?」中年男子不置可否,點了點頭。林靜安追問道:「那我也可以當神仙嗎?」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志不堅,林靜安你怕不怕吃苦?」
「不怕!」
「那你就可以成為真正的神仙,修行一途,講究循序漸進,不急不餒,通渠匯江,讀書亦是如此。不妨從眼前所及之事做起,成小為大,登頂為峰。」
神采奕奕的林靜安用清澈的眼睛望著一臉溫和的余先生,少年心裡還在醞釀詞句,後者已作揖告別,少年慌忙做出並不標準動作後走出學塾,走出那片竹林,站在山路上忍不住轉頭回望,那位先生背對山路的方向,沐浴在陽光下,恍若仙人下凡。林靜安心想不愧是神仙啊。轉念想到他爹又要整哪出?先是習武后是讀書,余先生方才說到遠行,難道是要趕我走,離家之後又怕被人欺負所以整這麼一出?林靜安很快否定這樣一個想法,然後索性不再去想,他爹除了天天喝酒就是在家裡讓林靜安伺候一日三餐,有時候還會痛罵一頓自己之外,也沒什麼反常的了。
小鎮上有宴,沈,魏三大姓氏,大多消息從這些富貴人家口中都可以知道,林靜安就是趁這些人高談闊論的時候聽他們說起過,余先生年少成名,後有人引薦當上了很大的官,一舉成名天下知,後來不知為何原因,辭官歸鄉,在家鄉開了一間鄉塾。林靜安聽得最多的版本就是以秩滿為由,去官歸養,此中真假倒也無需考究。
林靜安回到略顯湫隘的瓦屋下,推開柴扉,掃視一番後不見爹在家,臥室的門是開著的,應也不在臥室。天空開始烏雲密布,雷聲先至,下起瀟瀟雨,雨中竟透出一股寒意,凜烈刺骨。本因接近槐序,不該如此才對,少年剛想出門看看情況,屋內傳來一道醇厚且嚴厲的聲音:「不許出去,好好待在家裡。」
林靜安懸在門檻上的腳收了回來,只見一個臉上有一道疤痕的高大男子坐在椅子上,看著兒子回到屋內,放下心後,眼睛瞄向一個方向,不屑道:「不自量力。」
鄉塾上方陡然出現一道裂縫,從中走出來七人,都有佩劍,唯有一人赤手空拳站立在最前方,為首之人大聲道:
「餘子壽,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須臾間,一位青衫男子憑空出現在七人前方與之平視。
「我知道你們都是無辜的,何必為了財權,放棄自己所追求的大道。」
眾人似是被這一語道破,遲遲不見動作,最右側的一人旋即憤怒的說道:
「無需廢話,直接動手便是」
此人首當其衝,做出拔劍的動作,一道劍氣傾瀉而出,不給喘息的機會,出劍之人跟隨在劍氣之後劍指青衫男子。不料,劍氣傷不到其分毫,鋒銳無比的劍在眉心咫尺處停下,整個劍身動彈不得,無奈只好抽身回退,心神與其他六人傳音道:
「根據消息結合剛剛我出手試探,餘子壽的修為應在返璞境散仙往上,甚至有可能是真仙境,我等修為最高為聖韻境散仙,諸位道友小心。迫不得已下,再使用劍陣。」
六位劍修四散,形成一個圈,各施神通圍殺這一位打不還手的中年讀書人,可依舊無法撼動一絲,無奈的六人只好同時結陣,六人各形成一條沖天光柱,青衫男子依舊不動不語,這等低劣的劍陣對他來說猶如蚍蜉撼樹,其中一人獰笑道:
「此乃戮仙劍陣,聖人之下皆可斬殺,方圓千里也將夷為平地無人生還,被譽為這蠻夷之地第一人的你,今日必將葬身於此。」
中年讀書人眼神微動。
「放肆」
一股強大的威壓噴涌而出,六名劍修重重砸向地面,碎石四濺,留下一個個深坑。眾人駭然,面帶恐懼,青衫男子不再手軟,手指一握,六人瞬間潰散,六道金光遠遁而逃。
片刻,青衫男子暗道一聲「不好」,化虹來到一條古道上方,下方一名黑衣男子已經倒在血泊中,斗笠被一位大漢拿在手裡,大漢回頭與之對視,內心自忖「六名渡真境散仙以上的劍修,加上劍陣竟拿不下此人,而且全軍覆沒,當真可怕」,大漢像是早已做好赴死的準備站立不動。
青衫男子說道:「既然動了殺念,那就留不得了!」大漢如方才一般身體潰散,唯有一粒金光遠遁而去。
餘子壽回到學塾,喃喃自語道:「麻煩了,看來得親自去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