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劉禪:給岳飛封個一字王吧!
紹興十二年,正月十四。
距離宋金議和已然過去一年有餘。
汴京的皇宮,歷經修繕,終是金碧輝煌,煥然一新。
劉禪饒有興致地打量著這宏偉的宮殿,滿意之色溢於言表。
「恭喜陛下!」
「恭喜陛下!」
張浚和趙鼎等一眾文臣紛紛拱手,笑意盈盈地說道。
這一年裡,文官們陸續從建康遷徙而來。
「同喜,同喜啊!明日便是元宵節,朕在此大設宴席,諸位可要早些過來!」劉禪心情舒暢,豪爽地大手一揮,定下了明日元宵節的安排。
「多謝陛下!」
「多謝陛下!」
群臣的臉上皆洋溢著歡喜的笑容。多少年了,大宋多少年未曾有過如今這般景象,哪怕是當年趙匡胤登基之時,恐怕也難以企及當下。
倒不是說如今的宋朝強於趙匡胤那時,主要是如今宋朝人的精神風貌已然改變,往昔那積弱的宋朝已一去不返。
而且在過去的一年裡,宋朝各項事業皆在穩步推進。
過去的一年,整個宋朝除了劉禪,人人都忙得不可開交。
北方收復的失地,光是恢復民生和派遣官吏,就令張浚和趙鼎忙碌了整整一年。
如今好了,一切都步入正軌。
文臣武將皆心懷歡喜,畢竟成功收復了舊日山河。
眾人在忙碌的同時,亦充滿著快樂。
在眾人熱切的目光中,張浚上前拱手道:
「陛下,此前論功行賞之事一直拖延,如今是否可以考慮了。
倘若那些有功的將士遲遲得不到獎賞。
有功的各地官員無法獲得升遷,恐怕會讓他們寒心吶。」
劉禪聽後點了點頭。
此前拖延,一則是要防備金軍毀約偷襲,二則是北伐剛剛收復的失地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治理。
不過就目前來看,金國元氣大傷,短期內應當不會再度南下,估計這幾年都不會爆發大規模戰爭了。
「行,你們擬個大概,朕先過目。
若沒問題,便可昭告天下。」
宰相張浚一直在等待這一刻。
在眾人激動的注視下,將早已備好的摺子呈上。
「陛下請看,前面乃是有功的文臣,後面則是武將戰功的累計。」
顯然文官心思更為細膩。
將自己的功勞置於前端,且濃墨重彩地描述。
至於武將,不僅被放在後面,還只是寥寥數語。
劉禪接過摺子,隨意瀏覽了一番。
「嗯,朕知曉了,待朕待會帶回去細看。」
隨後便將這幾十頁的摺子遞給了身旁的宮人。
「放置到朕的書房去!」
「遵命!」
宮人退下後。
張浚等文官,興高采烈地跟著劉禪遊覽御花園,而後才離開。
離開皇宮後,有文官拱手對張浚滔滔不絕道:
「張大人,請受在下一拜。」
接著便是一番阿諛奉承。
諸如光復舊山河張大人功勳卓著之類的話語。
手段雖說簡單,卻頗為有效。
旁人即刻反應過來,趕忙說道:
「是啊!抗擊金人。朝堂上下全仗張大人一人,日夜操勞。」
「是啊!若不是張大人,這山河依舊破碎不堪。」
這些話語無疑戳中了張浚的內心,他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
這不正是他所追求的聲名與利益嗎?
「哪裡哪裡,此非我一人之功啊!
皆是依靠諸位同僚齊心協力,哈哈!」
說到最後,張浚忍不住開懷大笑。
「日後,在史書中,張大人這般的中興宰相,必定名垂青史。」
此語一出,張浚更是得意非凡。
笑聲也愈發響亮。
「哈哈,諸位同樣功勳卓著啊!史書定然不會吝惜筆墨的。」
在眾人的歡聲笑語中,張浚徹底沉醉其中,迷失了自我。
同樣的情形也在不遠處的趙鼎身上上演。
自靖康之變後,宋朝的文官已經許久未曾如此愉悅。
所有人都挺直了腰杆。
當然,有人歡喜就有人憂愁。
然而現今劉禪率領岳飛等一眾將領,收復了所有淪陷的土地,還覆滅了西夏,大幅擴張了領土。
在所有人心中,劉禪的地位近乎超越了宋太祖趙匡胤。
在此情形下,主張議和的秦檜淪為了一個笑話。
不但無功,還成為了眾人的笑柄。
更是被戲稱為議和大使。
「秦大人,這些人著實可惡。」
秦檜的下屬輕聲說道。
「算了,走吧!」
秦檜長嘆一口氣,然後雙手背後離開了。
....
夜晚。
劉禪獨自一人坐在書桌前,審視著張浚呈上的封賞名單和辦法。
當下有一個難題困擾著他。
「岳飛該封個什麼好呢?」
如今劉禪有些犯難了,如今岳飛已然是武將所能擔任的最高職位——太尉。
在官職上,已然封無可封。
「要不封個公侯,似乎也不太合適。」
劉禪自言自語道。
算算岳飛的赫赫戰功,就是公侯之位也難以匹配他的功績。
「要不封個異姓王?」
這個念頭一出,劉禪便點了點頭。
雖說給岳飛封王,會招致文臣們的不悅和不滿。
但劉禪覺得甚好,因為岳飛當之無愧,至於文官,誰讓他們功勞不足呢。
在兩字王和一字王之間,劉禪果斷抉擇了後者。
「鄂王。」
劉禪在紙上寫下這兩個字後,滿意地點了點頭。
「來人,摘抄一份,送至門下省去。」
「遵命,陛下!」
宮人畢恭畢敬地將摺子送了下去。
距離宋金議和已然過去一年有餘。
汴京的皇宮,歷經修繕,終是金碧輝煌,煥然一新。
劉禪饒有興致地打量著這宏偉的宮殿,滿意之色溢於言表。
「恭喜陛下!」
「恭喜陛下!」
張浚和趙鼎等一眾文臣紛紛拱手,笑意盈盈地說道。
這一年裡,文官們陸續從建康遷徙而來。
「同喜,同喜啊!明日便是元宵節,朕在此大設宴席,諸位可要早些過來!」劉禪心情舒暢,豪爽地大手一揮,定下了明日元宵節的安排。
「多謝陛下!」
「多謝陛下!」
群臣的臉上皆洋溢著歡喜的笑容。多少年了,大宋多少年未曾有過如今這般景象,哪怕是當年趙匡胤登基之時,恐怕也難以企及當下。
倒不是說如今的宋朝強於趙匡胤那時,主要是如今宋朝人的精神風貌已然改變,往昔那積弱的宋朝已一去不返。
而且在過去的一年裡,宋朝各項事業皆在穩步推進。
過去的一年,整個宋朝除了劉禪,人人都忙得不可開交。
北方收復的失地,光是恢復民生和派遣官吏,就令張浚和趙鼎忙碌了整整一年。
如今好了,一切都步入正軌。
文臣武將皆心懷歡喜,畢竟成功收復了舊日山河。
眾人在忙碌的同時,亦充滿著快樂。
在眾人熱切的目光中,張浚上前拱手道:
「陛下,此前論功行賞之事一直拖延,如今是否可以考慮了。
倘若那些有功的將士遲遲得不到獎賞。
有功的各地官員無法獲得升遷,恐怕會讓他們寒心吶。」
劉禪聽後點了點頭。
此前拖延,一則是要防備金軍毀約偷襲,二則是北伐剛剛收復的失地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治理。
不過就目前來看,金國元氣大傷,短期內應當不會再度南下,估計這幾年都不會爆發大規模戰爭了。
「行,你們擬個大概,朕先過目。
若沒問題,便可昭告天下。」
宰相張浚一直在等待這一刻。
在眾人激動的注視下,將早已備好的摺子呈上。
「陛下請看,前面乃是有功的文臣,後面則是武將戰功的累計。」
顯然文官心思更為細膩。
將自己的功勞置於前端,且濃墨重彩地描述。
至於武將,不僅被放在後面,還只是寥寥數語。
劉禪接過摺子,隨意瀏覽了一番。
「嗯,朕知曉了,待朕待會帶回去細看。」
隨後便將這幾十頁的摺子遞給了身旁的宮人。
「放置到朕的書房去!」
「遵命!」
宮人退下後。
張浚等文官,興高采烈地跟著劉禪遊覽御花園,而後才離開。
離開皇宮後,有文官拱手對張浚滔滔不絕道:
「張大人,請受在下一拜。」
接著便是一番阿諛奉承。
諸如光復舊山河張大人功勳卓著之類的話語。
手段雖說簡單,卻頗為有效。
旁人即刻反應過來,趕忙說道:
「是啊!抗擊金人。朝堂上下全仗張大人一人,日夜操勞。」
「是啊!若不是張大人,這山河依舊破碎不堪。」
這些話語無疑戳中了張浚的內心,他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
這不正是他所追求的聲名與利益嗎?
「哪裡哪裡,此非我一人之功啊!
皆是依靠諸位同僚齊心協力,哈哈!」
說到最後,張浚忍不住開懷大笑。
「日後,在史書中,張大人這般的中興宰相,必定名垂青史。」
此語一出,張浚更是得意非凡。
笑聲也愈發響亮。
「哈哈,諸位同樣功勳卓著啊!史書定然不會吝惜筆墨的。」
在眾人的歡聲笑語中,張浚徹底沉醉其中,迷失了自我。
同樣的情形也在不遠處的趙鼎身上上演。
自靖康之變後,宋朝的文官已經許久未曾如此愉悅。
所有人都挺直了腰杆。
當然,有人歡喜就有人憂愁。
然而現今劉禪率領岳飛等一眾將領,收復了所有淪陷的土地,還覆滅了西夏,大幅擴張了領土。
在所有人心中,劉禪的地位近乎超越了宋太祖趙匡胤。
在此情形下,主張議和的秦檜淪為了一個笑話。
不但無功,還成為了眾人的笑柄。
更是被戲稱為議和大使。
「秦大人,這些人著實可惡。」
秦檜的下屬輕聲說道。
「算了,走吧!」
秦檜長嘆一口氣,然後雙手背後離開了。
....
夜晚。
劉禪獨自一人坐在書桌前,審視著張浚呈上的封賞名單和辦法。
當下有一個難題困擾著他。
「岳飛該封個什麼好呢?」
如今劉禪有些犯難了,如今岳飛已然是武將所能擔任的最高職位——太尉。
在官職上,已然封無可封。
「要不封個公侯,似乎也不太合適。」
劉禪自言自語道。
算算岳飛的赫赫戰功,就是公侯之位也難以匹配他的功績。
「要不封個異姓王?」
這個念頭一出,劉禪便點了點頭。
雖說給岳飛封王,會招致文臣們的不悅和不滿。
但劉禪覺得甚好,因為岳飛當之無愧,至於文官,誰讓他們功勞不足呢。
在兩字王和一字王之間,劉禪果斷抉擇了後者。
「鄂王。」
劉禪在紙上寫下這兩個字後,滿意地點了點頭。
「來人,摘抄一份,送至門下省去。」
「遵命,陛下!」
宮人畢恭畢敬地將摺子送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