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劉禪:那就滅了西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西夏,皇宮。

  半年前,大殿之內,主戰派尚且揚言宋人軟弱。

  要給趙構一點顏色看看。

  要讓大宋之人見識見識大西夏的兵鋒。

  然而僅僅過了短短半年,主戰派已然淪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親宋派則隨著宋軍的高歌猛進,地位節節攀升。

  待到酈瓊抵達西夏國都之時,皇帝都得聽從他們的了。

  一位親宋派的官員望著西夏宰相,冷冷說道。

  「稟國主,當務之急,唯有獻出此人的頭顱。

  以此來平息城外宋軍的怒火。」

  「你們,不可如此,你們這是在叛國。」

  西夏宰相連忙怒喝道,急忙看向西夏國主道。

  「國主,我軍潰敗,未必不是因為這些人私通了宋人。

  將我方情報泄露了出去,才致使我們的重騎兵慘敗。」

  西夏的重騎兵一直是他們的倚仗,曾經多次在西夏瀕臨滅國之際,力挽狂瀾。

  然而這支他們引以為傲的騎兵,卻在三天前被宋軍包圍,至今生死未卜。

  聞言國主李乾順,不,如今叫趙乾順嘆了口氣。

  他不知對方所言是否屬實,無論親宋派有無私通大宋。

  但如今追究這些問題已毫無意義。

  泄露與否?

  如今大宋軍隊已然兵臨都城之下。

  雖說城內士兵數量與宋軍相當,可半數以上的士兵皆是從戰場逃下來的殘兵,士氣,歷經三個月的慘敗,早已消散殆盡。

  再瞧瞧宋軍,一路勢如破竹,一個個士兵猶如打了雞血一般,士氣高昂。

  「准了!」

  此字一出,意味著西夏的宰相算是完了。

  瞬間從高高在上的宰相淪為階下囚。

  馬上還要被斬首以向宋軍賠罪。

  沒一會兒,所有的主戰派都被清除乾淨。

  甚至他們的家人九族都被抄家滅族。

  所以說,對自己人就得夠狠。

  囑咐完一切後,西夏皇帝趙乾順頓時蒼老了十幾歲,心中懊悔不已。

  看向太子,痛苦說道。

  「今後西夏就交付於你了。

  將來無論何種苦楚,你都要忍耐下來!

  忍,忍到忍無可忍,也要繼續忍。

  要為西夏留存根基。」

  太子李仁孝是個親宋派,喜愛學習漢家文化,也是個重文輕武之人。

  「父皇!」

  太子聞言不禁跪下,涕泗橫流。

  (按照原本的歷史線,南宋偏安一隅,李仁孝會在軍事上倒向金國,政治上學習宋朝。實行科舉制度,甚至尊孔夫子為文宣皇帝,是一位不錯的守成之君。)

  「唉!」

  西夏皇帝輕撫太子的額頭,落寞地從龍椅上走了下來。

  他是西夏第四個皇帝,三歲登基。

  他這一生跌宕起伏,也算是精彩非凡。

  曾擊敗專權干政的太后,也曾目睹自己的生母被人毒死。

  剿滅專權的外戚家族,穩定了西夏。

  可以說,是他將西夏引領上了君主專制的道路。

  在他的努力下,西夏國事昌盛,政治清明,經濟社會皆有良好的發展。

  在外交方面,更是制定了左右逢源、遠交近攻之策,曾經聯合遼國攻伐宋朝,獲取了河西大片土地。

  亦或是聯合金國,滅亡遼國,又收穫了大片土地。

  西夏在他的帶領下,地盤不斷擴張,國力日益強盛。

  然而,歲月無情。

  雄心勃勃的他也會有衰老的一日。

  當了五十多年皇帝的他開始年邁昏聵,朝中擅權的大臣開始掌權。

  長久的安穩享樂,讓他們忘卻了西夏早先的艱難。


  一直自認為天下無敵,漸漸地整個西夏都變得驕矜起來。

  毀滅一個國家從來不是憂患與痛苦,而是安樂與驕縱。

  西夏完美地詮釋了這句話。

  城外。

  酈瓊坐在火堆旁,和牛皋吃著烤羊腿。

  兩人雖能力出眾,可在諸多事情上,二人的想法卻存在諸多分歧。

  酈瓊覺得牛皋太過刻板,牛皋覺得酈瓊就是個瘋子。

  不過,二人對待劉禪的態度,倒是如出一轍。

  武將的人生意義不就是,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嗎。

  「將軍,西夏人送來了他們宰相的人頭。」

  士卒將人頭呈上。

  酈瓊繼續饒有興致地吃著羊肉,根本未予理睬。

  「陛下那邊怎麼說,要如何處置西夏的皇室?」

  牛皋搖了搖頭,表示暫時未收到劉禪的命令。

  上次通報軍情時他們尚未抵達西夏國都。

  自從他們打到西夏國都,西夏將士緊繃著的那根弦似乎斷了。

  整個西夏軍隊完全沒有對抗的念頭,幾乎一觸即潰。

  「先進城吧!」

  酈瓊將手中最後一口羊肉吃下後說道。

  如今的西夏在他們眼中已構不成任何威脅。

  「遵命!」

  「攻城!」

  宋軍發起了攻擊。

  一個時辰後,西夏軍隊象徵性地抵抗了一下,很快城門便被打開。

  酈瓊和牛皋騎著高頭大馬堂而皇之地進了西夏都城。

  二人一直行至西夏皇宮,依舊騎著大馬,手持鋼刀。

  要是以往,無人敢在皇宮騎馬、持刀。

  然而這一次,剛剛登基的李仁孝,非但沒有怪罪,反而帶著群臣站在一旁訕訕陪笑。

  毫無尊嚴。

  甚至可以說是屈辱至極。

  ....

  建康城。

  劉禪難得有空出宮,到建康城內體察民情。

  如今宋朝收復了不少領土,加上幾場大勝仗。

  如今許多南逃的百姓已陸續從南方歸來。

  而且劉禪這位皇帝在建康,所以前往建康的百姓越來越多。

  因為如今百姓們堅信劉禪在此,那麼這裡便是宋朝最安全之地。

  為維持建康的秩序,建康附近駐紮了眾多大軍。

  「燒餅,香噴噴的燒餅!」

  劉禪坐在一個路旁的攤子前,想要品嘗民間的食物。

  宰相張浚和趙鼎跟在劉禪身後。

  這位陛下他們著實捉摸不透,他們上次見到劉禪還是半個月前。

  漸漸地他們都快記不清劉禪的模樣了,因為劉禪如今愈發臃腫。

  「陛下,西夏那邊傳來的奏摺尚未批覆呢,要不我們先回去吧!」

  「吃,吃,你們也吃,這燒餅味道不錯。」

  劉禪十分豪爽地為二人叫來了幾張燒餅。

  似乎是想要堵住他們的嘴,吃東西時就莫談國事。

  趙鼎和張浚很無奈地拿起燒餅吃了起來。

  一刻鐘後,吃完燒餅的趙鼎繼續道。

  「陛下,西夏那邊的事宜必須儘快定奪才行啊!」

  還想再玩會兒的劉禪,聽到這裡有些慍怒地說道。

  「不就是一個小小的西夏嗎?難道比朕體察民情還重要?」

  好不容易出來玩一次,本不想帶這兩個老傢伙,可他們非要跟著,趕都趕不走。

  諸多國事,猶如緊箍咒一般,令劉禪頭痛不已。

  藉故生氣的劉禪趁著兩人未反應過來,一溜煙就沒了蹤影。

  愣在原地的兩位宰相,臉上滿是無奈。

  「西夏國都被攻陷許久,西夏究竟該如何處置啊!!」

  趙鼎無奈道。

  聞言張浚想了想之前劉禪的話。

  「陛下的意思,是說百姓比西夏重要,莫不是說西夏已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也就是說,要徹底清除西夏李氏,將西夏納入大宋的版圖。」

  「在理,就如此處置了。」

  兩個大宋地位最高的官員,在一個燒餅攤前做著劉禪自己都不明了的閱讀理解,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命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