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打不過金人,還打不過你西夏了。
大白高國,此乃西夏人對自身的稱謂。
然而實際上,他們既無大氣之度,亦無高潔之態。
號稱高風亮節,實則寡廉鮮恥。
兩軍交戰素有不斬來使之規,可他們竟徑直扣押宋朝使者,對宋朝不宣而戰。
即刻出兵衡山,打的全然是偷襲的主意。
毫無防備的宋軍,短短數日便被奪走五座城池。
西夏人見宋軍如此孱弱,愈發張狂無忌。
頓時心生懊悔,覺著自己出兵太遲,早知宋朝這般弱小,他們早就動手了。
行營左護軍所在地。
吳階聞知西夏出兵,先是心生疑惑,隨後便是滿腔怒火。
宋人這邊對西夏的無恥行徑有了全新的認識。
「報,安州、惠州淪陷!」
「艹,他們若敢出橫山,就給我滅了他們。」吳階下令道。
宋軍之所以未能滅了西夏,只因有橫山山脈阻擋。
宋朝每次皆能擊敗西夏,可就是難以將其滅國。
半個月後,邊境的消息傳至建康。
劉禪得知邊境不寧,思索許久,才想起自己給西夏下達的最後通牒。
「陛下,臣認為此乃滅西夏的絕佳時機啊!
宋金議和,暫時不會爆發大戰,正好可集中兵力一舉滅掉西夏!」張浚拱手說道。
此前岳飛接連不斷的捷報,令他們這些上層不再懼怕打仗。
反正西夏也是個隱患,該滅就滅。
「行營左護軍,光是駐紮在蜀中和陝地便已頗為艱難,能抽調出多少人攻打西夏?」
「兩三萬吧!」
「陛下,淮西軍尚在休整,不如讓酈瓊率軍去與西夏作戰?再讓岳家軍抽調三萬人一同出征」
聽聞此言,劉禪覺得此計甚好。
此前的淮西軍,戰死一萬多人,如今還剩兩萬餘人。
由於上次壽州之戰,淮西軍功績卓著,故而被劉禪安排重新招募兵馬,已恢復至四萬人的巔峰狀態。
很快命令送達淮西軍。
數萬人被調動,無數的糧草輜重朝著西夏的方向運送。
四萬淮西軍,三萬岳家軍,以及三萬行營左護軍,共計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朝著西夏邊境進發。
一場大戰,即將拉開序幕。
......
西夏,皇宮。
前方戰報傳來。
「報,安州、惠州、會州淪陷了。」
大殿內的國主和群臣,皆噤若寒蟬。
前線的捷報尚未捂熱,剛剛占領大宋五座城池的消息才傳來,現今就已失去三座。
「我方不過是人少,僅有五千騎兵和兩萬步兵,宋人完全是憑藉人數優勢啊!」
西夏宰相臉色瞬間變得煞白,讓眾人皆意識到一個尷尬的事實。
宋人弱小乃是相對於金人而言,並非針對他們西夏。
他們相較於金人,不論是兵力還是戰力皆相去甚遠。
「不錯,我們此次出擊只是出動了普通士卒,我們的重騎兵尚未出動,只要重騎兵出動,定能將宋人殺得丟盔棄甲。」
此語一出,大殿內的所有人旋即開始自我安慰。
「說得好,只要我們出動重騎兵,一切皆會好轉。」
就在眾人幻想勝利之際,一道不合時宜的聲音響起。
「國主,我們不如與宋人議和吧!」
親宋的文官趕忙勸道。
他們將此次大規模突襲的戰損和收穫進行對比。
邊境原本就毫無油水,可謂是荒無人煙,雖然西夏攻下了大宋五座城池,可根本無甚好處可撈。
再打下去,只會越打越虧。
「國主,從我們目前出兵的收益來看,收入全然比不上龐大的支出。」
這話一出讓那些幻想進入大宋搶掠一番的大臣感到不快。
可他們又不得不承認,此次他們大意了,出兵似乎有些魯莽。
頓時整個朝堂陷入尷尬之境。
尷尬片刻後,太子站出來說道。
「父皇,當下還是趕緊把宋使請出來吧!
儘快停止這場衝突,重新開啟互市。」
聞言國主李乾順點了點頭,也覺得不應再擴大戰爭了。
「太子所言在理,去請宋人使臣吧!」
只不過,戰爭由西夏挑起,想要單方面停戰,並非易事。
兩個月後。
十萬大軍在西夏邊境列陣,酈瓊被任命為主將。
這般晉升速度在宋朝極為罕見。
酈瓊本人自然是對劉禪的天恩感恩戴德。
而西夏內部風向轉變。
親宋派開始在朝堂上大聲呼喊。
「我們就不該挑釁宋人!」
「這場戰爭,本就不該打響!」
「你們皆是西夏的罪人。」
「要和平,不要戰爭。」
西夏宰相聞言,怒目圓睜,十分不滿。
在他看來,這些親宋派皆是賣國賊。
時至今日,他只能在與金人交好的道路上堅定前行,絕不更改。
西夏宰相對著李乾順拱手道。
「國主,此乃危言聳聽。
宋人又非首次前來,有橫山山脈這道天險在。
他們根本攻不進來,只會損兵折將。」
頓了頓,繼續道。
「況且我們此次聯繫了金人,他們也答應派兵策應,倘若宋人膽敢大舉進攻。
屆時我們西夏和金國大軍配合,一同滅掉這十萬大軍。」
他的話語充滿殺意,讓主和派略感畏懼,安靜了下來。
「就照你說的辦!」
年邁的國主李乾順,只能堅決地打下去。
西夏,在軍事上親近金國,此乃國策,不可更改。
然而,西夏人想得過於簡單。
金人和宋朝議和並非大發善心,而是實在打不動了。
起初,完顏宗磐調了八萬精銳騎兵策應。
只要宋軍進入西夏腹地,他們就斷掉宋軍的糧草,抄後路包抄殲滅。
消滅這十萬大軍,完全能夠削弱大宋的實力。
只是在汴京的岳飛也極為贊同完顏宗磐的決定。
駐守在黃河邊的金軍剛撤離幾十里,岳家軍就全員動員起來。
只要金軍敢調兵,岳家軍就過河。
綜合考量後,完顏宗磐還是決定平心靜氣地把人調回。
他不敢賭,要是真被岳飛抓住弱點,說不定岳飛真就開始北伐了。
最後完顏宗磐徹底放了西夏的鴿子。
這下可苦了西夏。
因為酈瓊的淮西軍早已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戰力大幅提升。
何況還有牛皋率領的三萬岳家軍。
攻打西夏雖不能說易如反掌,那也跟教訓兒子差不多。
短短三個月內,西夏一半的城池已被攻破。
剩下的一半領土亦是岌岌可危。
在酈瓊瘋狂的攻勢下,宋軍已兵臨西夏的都城之下。
被圍困在國都的李乾順,差點被嚇得魂飛魄散。
一直竭力聯繫宋人,派出使臣,表示願意臣服宋朝。
李乾順甚至表示自己願意改名為趙乾順,徹底成為宋朝的附屬國。
畢竟這種事西夏也並非未曾做過。
幾十年前,宋神宗打敗西夏時,西夏國主就曾改過一次名字。
所以這種事他們駕輕就熟,完全沒有心理負擔。
然而實際上,他們既無大氣之度,亦無高潔之態。
號稱高風亮節,實則寡廉鮮恥。
兩軍交戰素有不斬來使之規,可他們竟徑直扣押宋朝使者,對宋朝不宣而戰。
即刻出兵衡山,打的全然是偷襲的主意。
毫無防備的宋軍,短短數日便被奪走五座城池。
西夏人見宋軍如此孱弱,愈發張狂無忌。
頓時心生懊悔,覺著自己出兵太遲,早知宋朝這般弱小,他們早就動手了。
行營左護軍所在地。
吳階聞知西夏出兵,先是心生疑惑,隨後便是滿腔怒火。
宋人這邊對西夏的無恥行徑有了全新的認識。
「報,安州、惠州淪陷!」
「艹,他們若敢出橫山,就給我滅了他們。」吳階下令道。
宋軍之所以未能滅了西夏,只因有橫山山脈阻擋。
宋朝每次皆能擊敗西夏,可就是難以將其滅國。
半個月後,邊境的消息傳至建康。
劉禪得知邊境不寧,思索許久,才想起自己給西夏下達的最後通牒。
「陛下,臣認為此乃滅西夏的絕佳時機啊!
宋金議和,暫時不會爆發大戰,正好可集中兵力一舉滅掉西夏!」張浚拱手說道。
此前岳飛接連不斷的捷報,令他們這些上層不再懼怕打仗。
反正西夏也是個隱患,該滅就滅。
「行營左護軍,光是駐紮在蜀中和陝地便已頗為艱難,能抽調出多少人攻打西夏?」
「兩三萬吧!」
「陛下,淮西軍尚在休整,不如讓酈瓊率軍去與西夏作戰?再讓岳家軍抽調三萬人一同出征」
聽聞此言,劉禪覺得此計甚好。
此前的淮西軍,戰死一萬多人,如今還剩兩萬餘人。
由於上次壽州之戰,淮西軍功績卓著,故而被劉禪安排重新招募兵馬,已恢復至四萬人的巔峰狀態。
很快命令送達淮西軍。
數萬人被調動,無數的糧草輜重朝著西夏的方向運送。
四萬淮西軍,三萬岳家軍,以及三萬行營左護軍,共計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朝著西夏邊境進發。
一場大戰,即將拉開序幕。
......
西夏,皇宮。
前方戰報傳來。
「報,安州、惠州、會州淪陷了。」
大殿內的國主和群臣,皆噤若寒蟬。
前線的捷報尚未捂熱,剛剛占領大宋五座城池的消息才傳來,現今就已失去三座。
「我方不過是人少,僅有五千騎兵和兩萬步兵,宋人完全是憑藉人數優勢啊!」
西夏宰相臉色瞬間變得煞白,讓眾人皆意識到一個尷尬的事實。
宋人弱小乃是相對於金人而言,並非針對他們西夏。
他們相較於金人,不論是兵力還是戰力皆相去甚遠。
「不錯,我們此次出擊只是出動了普通士卒,我們的重騎兵尚未出動,只要重騎兵出動,定能將宋人殺得丟盔棄甲。」
此語一出,大殿內的所有人旋即開始自我安慰。
「說得好,只要我們出動重騎兵,一切皆會好轉。」
就在眾人幻想勝利之際,一道不合時宜的聲音響起。
「國主,我們不如與宋人議和吧!」
親宋的文官趕忙勸道。
他們將此次大規模突襲的戰損和收穫進行對比。
邊境原本就毫無油水,可謂是荒無人煙,雖然西夏攻下了大宋五座城池,可根本無甚好處可撈。
再打下去,只會越打越虧。
「國主,從我們目前出兵的收益來看,收入全然比不上龐大的支出。」
這話一出讓那些幻想進入大宋搶掠一番的大臣感到不快。
可他們又不得不承認,此次他們大意了,出兵似乎有些魯莽。
頓時整個朝堂陷入尷尬之境。
尷尬片刻後,太子站出來說道。
「父皇,當下還是趕緊把宋使請出來吧!
儘快停止這場衝突,重新開啟互市。」
聞言國主李乾順點了點頭,也覺得不應再擴大戰爭了。
「太子所言在理,去請宋人使臣吧!」
只不過,戰爭由西夏挑起,想要單方面停戰,並非易事。
兩個月後。
十萬大軍在西夏邊境列陣,酈瓊被任命為主將。
這般晉升速度在宋朝極為罕見。
酈瓊本人自然是對劉禪的天恩感恩戴德。
而西夏內部風向轉變。
親宋派開始在朝堂上大聲呼喊。
「我們就不該挑釁宋人!」
「這場戰爭,本就不該打響!」
「你們皆是西夏的罪人。」
「要和平,不要戰爭。」
西夏宰相聞言,怒目圓睜,十分不滿。
在他看來,這些親宋派皆是賣國賊。
時至今日,他只能在與金人交好的道路上堅定前行,絕不更改。
西夏宰相對著李乾順拱手道。
「國主,此乃危言聳聽。
宋人又非首次前來,有橫山山脈這道天險在。
他們根本攻不進來,只會損兵折將。」
頓了頓,繼續道。
「況且我們此次聯繫了金人,他們也答應派兵策應,倘若宋人膽敢大舉進攻。
屆時我們西夏和金國大軍配合,一同滅掉這十萬大軍。」
他的話語充滿殺意,讓主和派略感畏懼,安靜了下來。
「就照你說的辦!」
年邁的國主李乾順,只能堅決地打下去。
西夏,在軍事上親近金國,此乃國策,不可更改。
然而,西夏人想得過於簡單。
金人和宋朝議和並非大發善心,而是實在打不動了。
起初,完顏宗磐調了八萬精銳騎兵策應。
只要宋軍進入西夏腹地,他們就斷掉宋軍的糧草,抄後路包抄殲滅。
消滅這十萬大軍,完全能夠削弱大宋的實力。
只是在汴京的岳飛也極為贊同完顏宗磐的決定。
駐守在黃河邊的金軍剛撤離幾十里,岳家軍就全員動員起來。
只要金軍敢調兵,岳家軍就過河。
綜合考量後,完顏宗磐還是決定平心靜氣地把人調回。
他不敢賭,要是真被岳飛抓住弱點,說不定岳飛真就開始北伐了。
最後完顏宗磐徹底放了西夏的鴿子。
這下可苦了西夏。
因為酈瓊的淮西軍早已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戰力大幅提升。
何況還有牛皋率領的三萬岳家軍。
攻打西夏雖不能說易如反掌,那也跟教訓兒子差不多。
短短三個月內,西夏一半的城池已被攻破。
剩下的一半領土亦是岌岌可危。
在酈瓊瘋狂的攻勢下,宋軍已兵臨西夏的都城之下。
被圍困在國都的李乾順,差點被嚇得魂飛魄散。
一直竭力聯繫宋人,派出使臣,表示願意臣服宋朝。
李乾順甚至表示自己願意改名為趙乾順,徹底成為宋朝的附屬國。
畢竟這種事西夏也並非未曾做過。
幾十年前,宋神宗打敗西夏時,西夏國主就曾改過一次名字。
所以這種事他們駕輕就熟,完全沒有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