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幕後主使——汪廣洋
朱標原還擔心朱元璋一怒之下擅殺朝臣,見其臉色平復,心中也安定不少,他揮了揮手,吩咐雲奇道:「你且下去,將這爐子和煤球安置好……」
雲奇仍有些猶豫:「那茹大人?」
「自是不必再召了。」
朱標話音剛落,朱元璋卻說道:「不!茹太素依然要召見,這件事……還沒完呢!」
聞言,雲奇抱著爐子退下,忙著召見茹太素去了。
朱標卻擔心起來:「父皇,您還要治茹大人的罪嗎?他上這份摺子,多半是想著替官員學仕們謀福祉,只是思慮不周,才未能想到其惡果!」
評斷一件事,要考慮幕後動機,茹太素的動機,顯然不是偷取田稅,將這惡果栽到他頭上,未免冤枉了他。
朱元璋搖了搖頭:「咱並非是要治那茹太素的罪過,但這份奏摺來得蹊蹺,未必背後沒存著壞心思。」
朱標蹙眉:「茹大人素來兩袖清風,做這種事於他有何好處?」
「於他沒好處,但對其他人……好處可大著呢!」朱元璋冷哼一聲,心中想到陸羽所說的諸般惡果,不由將牙關咬緊。
朱標一愣:「父皇這是何意?」
朱元璋將牙齒咬得咯咯作響,道:「咱的意思是……興許有人幕後搞鬼,借茹太素之手,上的這份奏摺呢?」
這話說得一沒來由,二沒證據,朱標自不敢輕易認同,但他也深知,自家父皇素來多疑,又頗有幾分固執,這時候反駁,絕討不了好。
朱標只能輕嘆口氣,老老實實坐回自己座上,如今能做的,只有靜觀其變了。
雲奇出去不過一刻鐘功夫,便又回來了,身後領著個佝僂小老頭兒走了進來。
上次上了份繁縟奏摺,茹太素被朱元璋喊來問話,那時可謂戰戰兢兢,但這次,再臨武英殿,他倒淡定了許多。
天子雖未公開表態,但其對那免稅田制度,顯然是有些認可的,茹太素自以為,朱元璋這回召見,是要論功行賞的。
「臣茹太素,拜見陛下、太子殿下!」一進殿,他茹太素老老實實躬身行禮,將頭耷得極低。
「平身。」朱元璋的語氣,倒不算生冷。
茹太素趁此機會,偷瞄了眼朱家父子的臉色。
朱元璋今日臉色平靜,比之上回那震怒模樣,倒好了不少,奇怪的是太子朱標,他今日一直蹙著眉頭,還朝著自己這邊觀望,也不知存著什麼心思。
他正犯著迷惑,朱元璋卻已開口道:「茹大人,你這免稅田計策倒是不錯,咱與太子商議之下,覺得應當推廣全國,今日將你召來,是想問問你,是否還有其他想法。」
朱元璋的語氣平淡,卻隱隱帶著些嘉許意味。
茹太素一聽,心裡高興起來:他忙拱手:「臣所思所想,均已具折上奏,再沒旁的想法了。」
朱元璋「嗯」了一聲,滿意地點了點頭:「如此繁複計策,你一人能謀劃個通透清楚,倒也難得。」
這話中表揚意味,較先前更明顯幾分。
茹太素心下高興,又記起剛剛朱元璋所說的「推廣全國」,立馬又有了猜測,陛下這是要論功行賞了。
想到這一重,茹太素心裡犯起了難。
「這個……這個……」
若是其他人,得了聖上嘉許,定會跪地謝恩,說幾句「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類的片湯兒話,但茹太素不是一般人,此刻他一臉糾結,吞吞吐吐起來。
這其中緣由,實在是朱元璋那句「你一人能謀劃個通透清楚」,說得實在精準,恰好掐中了茹太素的脈門。
這件事,實在另有他人參與,茹太素是個老實人,他擔心此刻不交代出來,日後領了功,怕會擔上「冒領功勞」之罪。
「怎麼,茹大人還有話說?」朱元璋盯著他,沉聲問道,他那鷹隼般的目光格外銳利,看得茹太素渾身一緊。
茹太素只覺得似被朱元璋看了個通透,心驚之下,不由屈膝跪了下去,道:「稟陛下,臣有罪,臣此前未曾明言,這奏摺中計策,並非臣一人之功!」
朱元璋眉頭一皺:「哦?」他隨即招手:「起身說話吧,你並未有意欺瞞,自然無罪。」
待茹太素顫巍巍爬起來,朱元璋才沉聲道:「你且將這事來龍去脈說個清楚吧!」
茹太素這才長舒口氣,拱手道:
「稟陛下,前幾日,左御史大夫汪大人,曾來臣府上拜會,他與臣閒聊之際,偶然提及那績效薪俸一事。」
「當時他便提出想法,說當下官員困頓,多半是因田賦過重,如若能少繳些田賦,便能輕鬆不少。」
「臣思索著,汪大人的想法,與陛下主張不謀而合,便留了個心眼,將他的計策記了下來。」
「後來,臣將他的想法延伸發展,整理出這免稅田之策,呈了上來。」
「汪大人當日……」
這茹太素有個壞習慣,就是囉嗦,尤其現下心中緊張,說話更是務求周全,恨不得將當日諸般細節,都說個清楚,連那汪廣洋穿什麼顏色的衣裳都要說個明白。
朱元璋一向嫌他這臭毛病,但今日趁其贅述的工夫,倒也有空將整件事想個通透。
到這時,朱元璋才明白,這件事背後,竟還有另一個人參與。
又或者說,那汪廣洋,才是真正主謀,茹太素不過是其工具罷了。
他腦海里,浮現出了汪廣洋的身影。
汪廣洋,素來憊懶貪閒,最是偷奸耍滑,在洪武六年時,他曾因消極怠工,被自己貶到廣東當了行省參政,去年四月,又被召回京,任職左御史大夫,這樣的人,倒的確能從免稅田之策中牟利,更像是能想出這般計策之人。
「陛下,這免稅田之策,與其說是臣想出來的,倒不如說是臣整理了汪大人的想法,汪大人才是首功之人,臣不過……不過偷了些便宜,實在愧不敢領功……」
交代了一通,茹太素才堪堪說完。
他擔心冒領功勞,自然要替汪廣洋邀功請賞,可這功賞並未等到,等來的卻是朱元璋的冷臉。
「原來是汪廣洋……好啊……」朱元璋臉色已有些泛青,語氣也不甚客氣。
這反應,看得茹太素一頭霧水。
陛下這是怎麼了,不說不生氣麼?
帝王心思,茹太素自然猜不通透。
「咳咳……」
卻在這時,朱標輕咳了兩聲,朝茹太素打了個手勢:「茹大人,你且退下吧!」
雲奇仍有些猶豫:「那茹大人?」
「自是不必再召了。」
朱標話音剛落,朱元璋卻說道:「不!茹太素依然要召見,這件事……還沒完呢!」
聞言,雲奇抱著爐子退下,忙著召見茹太素去了。
朱標卻擔心起來:「父皇,您還要治茹大人的罪嗎?他上這份摺子,多半是想著替官員學仕們謀福祉,只是思慮不周,才未能想到其惡果!」
評斷一件事,要考慮幕後動機,茹太素的動機,顯然不是偷取田稅,將這惡果栽到他頭上,未免冤枉了他。
朱元璋搖了搖頭:「咱並非是要治那茹太素的罪過,但這份奏摺來得蹊蹺,未必背後沒存著壞心思。」
朱標蹙眉:「茹大人素來兩袖清風,做這種事於他有何好處?」
「於他沒好處,但對其他人……好處可大著呢!」朱元璋冷哼一聲,心中想到陸羽所說的諸般惡果,不由將牙關咬緊。
朱標一愣:「父皇這是何意?」
朱元璋將牙齒咬得咯咯作響,道:「咱的意思是……興許有人幕後搞鬼,借茹太素之手,上的這份奏摺呢?」
這話說得一沒來由,二沒證據,朱標自不敢輕易認同,但他也深知,自家父皇素來多疑,又頗有幾分固執,這時候反駁,絕討不了好。
朱標只能輕嘆口氣,老老實實坐回自己座上,如今能做的,只有靜觀其變了。
雲奇出去不過一刻鐘功夫,便又回來了,身後領著個佝僂小老頭兒走了進來。
上次上了份繁縟奏摺,茹太素被朱元璋喊來問話,那時可謂戰戰兢兢,但這次,再臨武英殿,他倒淡定了許多。
天子雖未公開表態,但其對那免稅田制度,顯然是有些認可的,茹太素自以為,朱元璋這回召見,是要論功行賞的。
「臣茹太素,拜見陛下、太子殿下!」一進殿,他茹太素老老實實躬身行禮,將頭耷得極低。
「平身。」朱元璋的語氣,倒不算生冷。
茹太素趁此機會,偷瞄了眼朱家父子的臉色。
朱元璋今日臉色平靜,比之上回那震怒模樣,倒好了不少,奇怪的是太子朱標,他今日一直蹙著眉頭,還朝著自己這邊觀望,也不知存著什麼心思。
他正犯著迷惑,朱元璋卻已開口道:「茹大人,你這免稅田計策倒是不錯,咱與太子商議之下,覺得應當推廣全國,今日將你召來,是想問問你,是否還有其他想法。」
朱元璋的語氣平淡,卻隱隱帶著些嘉許意味。
茹太素一聽,心裡高興起來:他忙拱手:「臣所思所想,均已具折上奏,再沒旁的想法了。」
朱元璋「嗯」了一聲,滿意地點了點頭:「如此繁複計策,你一人能謀劃個通透清楚,倒也難得。」
這話中表揚意味,較先前更明顯幾分。
茹太素心下高興,又記起剛剛朱元璋所說的「推廣全國」,立馬又有了猜測,陛下這是要論功行賞了。
想到這一重,茹太素心裡犯起了難。
「這個……這個……」
若是其他人,得了聖上嘉許,定會跪地謝恩,說幾句「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類的片湯兒話,但茹太素不是一般人,此刻他一臉糾結,吞吞吐吐起來。
這其中緣由,實在是朱元璋那句「你一人能謀劃個通透清楚」,說得實在精準,恰好掐中了茹太素的脈門。
這件事,實在另有他人參與,茹太素是個老實人,他擔心此刻不交代出來,日後領了功,怕會擔上「冒領功勞」之罪。
「怎麼,茹大人還有話說?」朱元璋盯著他,沉聲問道,他那鷹隼般的目光格外銳利,看得茹太素渾身一緊。
茹太素只覺得似被朱元璋看了個通透,心驚之下,不由屈膝跪了下去,道:「稟陛下,臣有罪,臣此前未曾明言,這奏摺中計策,並非臣一人之功!」
朱元璋眉頭一皺:「哦?」他隨即招手:「起身說話吧,你並未有意欺瞞,自然無罪。」
待茹太素顫巍巍爬起來,朱元璋才沉聲道:「你且將這事來龍去脈說個清楚吧!」
茹太素這才長舒口氣,拱手道:
「稟陛下,前幾日,左御史大夫汪大人,曾來臣府上拜會,他與臣閒聊之際,偶然提及那績效薪俸一事。」
「當時他便提出想法,說當下官員困頓,多半是因田賦過重,如若能少繳些田賦,便能輕鬆不少。」
「臣思索著,汪大人的想法,與陛下主張不謀而合,便留了個心眼,將他的計策記了下來。」
「後來,臣將他的想法延伸發展,整理出這免稅田之策,呈了上來。」
「汪大人當日……」
這茹太素有個壞習慣,就是囉嗦,尤其現下心中緊張,說話更是務求周全,恨不得將當日諸般細節,都說個清楚,連那汪廣洋穿什麼顏色的衣裳都要說個明白。
朱元璋一向嫌他這臭毛病,但今日趁其贅述的工夫,倒也有空將整件事想個通透。
到這時,朱元璋才明白,這件事背後,竟還有另一個人參與。
又或者說,那汪廣洋,才是真正主謀,茹太素不過是其工具罷了。
他腦海里,浮現出了汪廣洋的身影。
汪廣洋,素來憊懶貪閒,最是偷奸耍滑,在洪武六年時,他曾因消極怠工,被自己貶到廣東當了行省參政,去年四月,又被召回京,任職左御史大夫,這樣的人,倒的確能從免稅田之策中牟利,更像是能想出這般計策之人。
「陛下,這免稅田之策,與其說是臣想出來的,倒不如說是臣整理了汪大人的想法,汪大人才是首功之人,臣不過……不過偷了些便宜,實在愧不敢領功……」
交代了一通,茹太素才堪堪說完。
他擔心冒領功勞,自然要替汪廣洋邀功請賞,可這功賞並未等到,等來的卻是朱元璋的冷臉。
「原來是汪廣洋……好啊……」朱元璋臉色已有些泛青,語氣也不甚客氣。
這反應,看得茹太素一頭霧水。
陛下這是怎麼了,不說不生氣麼?
帝王心思,茹太素自然猜不通透。
「咳咳……」
卻在這時,朱標輕咳了兩聲,朝茹太素打了個手勢:「茹大人,你且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