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蘇婉:伏允老兒,大國使者不拜小邦之主!
伏俟城邊境。
李承乾率領眾人和七百名軍士駐紮在這裡。
李承乾問杜正倫:「你可願意到伏俟城去見伏允可汗,探一探他們的虛實?」
杜正倫聽了,心想那伏允可汗兇狠殘暴,這要是去了,不等於送死嗎?
他想到此處,苦瓜著臉說:「殿下,是不是微臣哪裡做錯了?惹殿下生氣了?所以,你想收拾微臣。」
李承乾看他那慫包的樣子就想笑:「你想多了,你若不願意去的話,那麼,孤就親自去吧。」
此時,城陽公主掐了一下身邊的杜荷。
杜荷會意,趕緊向前邁了一步:「殿下,微臣願往!」
李承乾微微頷首:「很好!你勇氣可嘉啊。」
蘇婉說:「我也要去。」
「你一個姑娘家,那可不行!」李承乾自然知道此次出使吐谷渾十分兇險。
「吐谷渾人總以為自己是英雄,不把唐人放在眼裡,我倒是很想看看他們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
李承乾沉吟了片刻,緩緩道:「吐谷渾人確實有他們了不起的地方。
他們這個民族的人性格堅韌、頑強,這也是他們強大起來的原因之一。
當初,他們生活在東北地區,後來,不遠萬里來到了這裡,終於,把党項人擠兌走,把這塊風水寶地占下了。
後來,在隋朝時期,隋煬帝派老將宇文述和觀王楊雄率兵討伐吐谷渾,伏允可汗兵敗,又在党項避難。
可是,伏允可汗並沒有死心,他伺機東山再起。
終於,他趁著隋末大亂,又復了國。
由此可見,他們這個民族之所以能稱霸一方,也絕非偶然啊。」
「我們大唐對吐谷渾不薄,把慕容順送了回來,開通互貿,他們卻屢次侵犯大唐的邊境,燒殺搶掠,難道不過分嗎?」
李承乾嘆息了一聲:「伏允可汗不聽他兒子慕容順的話,卻聽天柱王的話,才會有這樣的結果啊。
不管怎麼樣,兩國的百姓都是無辜的,如果伏允可汗能有悔改的表現,孤是不建議對吐谷渾用兵的。」
蘇婉雙手抱在胸前:「殿下,你是個善良的人,所以,你總是把別人也想得十分美好。
但是,有的人就是那種十惡不赦的人,你想用你的寬容去感動他們,那是不可能的,對付這種人,就得以牙還牙,以暴制暴!」
「這一次,還是孤親自前去吧!」
「你不用去,你坐鎮後方,我去,我不會有事的。」蘇婉十分自信。
蘇瑰施禮道:「請允許我陪他們一起去!」
李承乾說:「好吧,那你們一定要小心點。」
法通說:「殿下,小僧寫了一封書信勸說爺爺與大唐修好,不知可否?」
「拿給孤看。」
法通從懷裡掏出一封書信,恭敬地遞給了李承乾。
李承乾把書信打開,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稱讚道:「你在大唐這幾年,進步很大啊,看問題更加透徹了,如果你爺爺能聽你的勸,那麼,孤肯定會勸說父皇不向吐谷渾用兵。」
「小僧在此先謝過殿下了。」
第二天早上。
蘇婉、蘇瑰和杜荷三人前往伏俟城。
伏允可汗聽說了以後,讓人打開城門,放他們三人進城。
伏允可汗為了展示軍威,有意在大殿門外布置了上千名甲士。
那些甲士全身盔甲,手持長矛,一個個耀武揚威。
蘇婉、蘇瑰和杜荷三人進了大殿。
在大殿的兩側,站立著文官武將。
伏允可汗居中而坐,站在左邊的是慕容順,天柱王侍立在右邊。
蘇婉揖而不拜:「蘇婉奉大唐太子之命前來拜見可汗!」
沒等伏允可汗說話,天柱王卻先惱了:「你們見到我們可汗,為何不下跪?」
「大國使者,不拜小邦之主!」蘇婉聲音洪亮。
伏允可汗把手一揮,制止了天柱王,把他們三人打量了一番:「難道說李唐沒人了嗎?派你一個女娃娃前來為使?」
聞言,文武百官都鬨笑了起來。
「我們大唐有的是人才,車拉船載,不可勝數。
不過,我們出使是區別對待的,對於那些大國,自然派遣高官前往,對於一些番邦小國,派我這樣的小丫頭來,已經是破例了。」
蘇婉的言下之意,你們吐谷渾連番邦小國都算不上。
「你!」伏允可汗一聽,氣得鬍子撅起老高,「好一副伶牙俐齒!」
「我不過是說了一句實話。」
「你們此次到我們吐谷渾來,所為何事?」
「我們大唐太子李承乾閒來無事,到西域諸國巡遊一番,途經此處,特讓我來慰問你老人家身體是否康健。」
「李承乾有那麼好心?他為什麼不來?」
「西域諸國聽說大唐太子親自來了,都紛紛主動前去拜訪他,哪裡有像你這樣坐在家裡等著太子來拜訪你的呢?」
蘇婉的意思很明顯,你們吐谷渾的資格也太老了些。
「既然如此,那麼,可有書信?」
「有的。」
蘇婉從懷裡拿出了兩封書信交給了杜荷,杜荷把那兩封信遞給了慕容順,慕容順接過以後,又轉交給了伏允可汗。
伏允可汗打開一看,其中一封是李承乾寫給他的,另一封是法通寫的。
李承乾在信上大致的意思是:
首先,慰問伏允可汗身體無恙;
其次,希望伏允可汗能不侵犯大唐邊境,大家和平相處,友好貿易,造福於兩國的百姓。
法通在信上的意思是勸說他爺爺不要聯合党項等諸國企圖與大唐對抗云云。
伏允可汗把那兩封信看完之後,又遞給了天柱王和慕容順。
伏允可汗手捻須髯:「如果本可汗記得沒錯的話,李承乾今年不過十三歲吧?」
「是的,他剛剛行過冠禮。」蘇婉態度從容。
「胎毛未褪,乳臭未乾,竟然敢在本可汗的面前端架子,妄言天下大事,真是令人可發一笑。」伏允可汗不以為然,語氣之中充滿了諷刺。
「可汗,話可不是像你這麼說的,人們常說,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
想當初,春秋時期有一神童名叫項橐,年僅七歲,孔子卻把他當作老師一樣請教;
秦國的甘羅年僅十二歲,出使趙國,一下子便讓秦國得到了十幾座城,因此,他被秦王拜為上卿;
三國時期,曹操的兒子曹沖在很小的時候就有辦法稱象,他的心智超過了成年人;
蔡文姬在六歲時就能分辨出弦音,等等;
以上所說的四個人年齡都很小,卻都很了不起。
而那些沒有本事的人就多了,像什麼夏桀、周幽王、楚懷王和晉惠帝等等,不勝枚舉。」
蘇婉的一席話把伏允可汗頂了回去,這話也等於在說你伏允連那些沒本事的人也比不了。
「呃——。」伏允可汗頓時噎住。
「前幾日,我們大唐太子已將你們兩百名俘虜遣送回來,想必你們已經查驗並接收了吧?」蘇婉問道。
「此事本可汗已經知曉。」
「我們大唐一向愛好和平,善待俘虜,而且,你的孫子慕容諾曷缽在大唐也生活得很好。」
蘇婉的意思是你不要忘了,你的孫子還在我們手上。
伏允可汗當初因為國內動盪不安,所以,把慕容諾曷缽交給了波頗帶到了大興善寺,這原本是一件非常隱秘的事,任何人都不知道。
可是,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數年後,慕容諾曷缽也長大了些,這件事便泄露了出去。
於是,李泰便收買了慕容諾曷缽,並且向他承諾,如果他能把李承乾給摔死,將來李泰做了太子,繼承了皇位之後,一定保他做吐谷渾之王。
伏允可汗也曾寫信給波頗,讓他把慕容諾曷缽送回吐谷渾,可是,慕容諾曷缽卻說在大唐生活習慣了,不願意回去。
為此,伏允可汗很是煩惱,兒大不由爺,孫子大了,不聽他的了。
伏允可汗說:「想當年,李唐曾經關照過本可汗的兒子慕容順,如今對本可汗的孫子慕容諾曷缽也很照顧,對此,本可汗表示感謝。
不過,當初,李淵出兵討伐李軌之時,兵力不足,不是人家的對手,找我們吐谷渾幫忙,我們全力支持他;
可是,事後,他是怎麼樣對待我們的呢?
國與國之間是這樣,個人與個人之間也是如此,這就好比你請鄰居幫忙,難道說,人家幫了你,你就忘了嗎?」
對於這件事,蘇婉也聽說了,似乎李淵做得不太敞亮,不過,她現在身為大唐的使者,不能說別的:「可汗,我想你這話說得有點片面了。
別忘了,在隋朝時期,慕容順出使隋朝,被隋煬帝扣押,後來,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是我們大唐保護了慕容順,最後,將他安全送回吐谷渾;
如果沒有我們大唐的庇護,我想慕容順很難活到今天吧?」
慕容順就在旁邊,聽得清清楚楚,頻頻點頭:「是的,對於這一點,我十分感激!沒有大唐的保護,我早死多時了。」
「我想,再多的金銀也換不回來你兒子的命吧?你又怎麼能說我們大唐沒有任何表示呢?」
伏允可汗默然。
其實,那一次大唐和吐谷渾夾擊李軌之後,李淵也並不是沒有感謝伏允可汗,只是他的胃口太大了,在他看來,沒有達到他的預期。
蘇婉又說:「這一次,我又帶來了一份協議,目的是希望我們兩國能和平共處,互不侵犯邊境。」
這幾年,李世民主要忙於國內戰爭,628年消滅了朔方的梁師都,去年滅了東突厥,無暇西顧;
這讓伏允可汗以為唐軍懼怕吐谷渾的軍隊,因此,他在天柱王的唆使下,不斷地派兵侵犯大唐的邊境,多達二十餘次,所獲得的財物不計其數。
伏允可汗看過那份協議之後,說:「此事且容本可汗三思,你們先到館驛休息。」
夜裡三更。
伏允可汗正坐在文案內發呆,慕容順前來拜見他:「父親,對於那份協議,你是怎樣考慮的呢?」
伏允可汗看了看他,問道:「你是怎麼看的呢?」
「兒臣以為,父親應該簽下這份協議,從此以後,再也不要侵犯大唐的邊境了,或許我們吐谷渾可保無虞。」
「你為什麼這樣說呢?」
「其一,兒臣在大唐多年,耳聞目睹,如今的大唐已經不是以前的大唐了,實力雄厚,軍隊的戰鬥力極強;
前幾年,天可汗李世民忙於內亂,所以,他會對我們容忍,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啊;
其二,像李靖那樣戰神級別的將領,我們吐谷渾誰人能敵?
東突厥在鼎盛時期曾經擁兵百萬,結果怎麼樣,還不是敗給了李靖?
其三,我們失去了像東突厥這樣的盟友,指望党項是靠不住的,我聽說,李承乾已經到党項去過了,拓跋赤辭有意投降大唐啊。」
「什麼?這小子難道連自己的岳父都不管了嗎?」伏允可汗很生氣。
「党項共有八部,其他七部都要降唐,他一個人又怎麼能左右得了局勢呢?此乃大勢所趨啊。
更何況您的孫兒慕容諾曷缽尚且在大唐,難道你不顧他的性命了嗎?」
「這——。」伏允可汗聽了兒子的話,沉默不語。
「天可汗說了,無論是遊牧民族,還是農耕民族,都一視同仁,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啊。
您老人家再想一想,當初,我們國力強盛之時,隋煬帝比不了李世民,隋軍的戰鬥力更是不如唐軍,我們都打不過隋軍,被人家滅了國;
如今,雖然我們復了國,可是,我們偏居一隅,已經元氣大傷,大唐幅員遼闊,蒸蒸日上,我們能是人家的對手嗎?
天可汗能既往不咎,原諒我們多次侵擾他們的邊境,這該是怎樣的胸襟和氣度呢?
因此,請父親大人不要猶豫,千萬不要聽別人亂說,善待來使,果斷地簽下協議,從此,臣服於大唐,年年向大唐進貢,兩家修好,此乃天賜良機,也是萬全之策,如果您老人家不聽良言相勸,執意要與大唐為敵的話,那麼,我們吐谷渾的大禍就不遠了。」
「你說得對,你且回去休息,明日,我當再次召見使者,當面簽下這份協議。」伏允可汗說。
「父親英明!如此,吐谷渾幸甚!兒臣告退!」慕容順說完,走了。
伏允可汗心亂如麻,坐立不安,他倒背著雙手,低著頭,在廳堂里來回直溜。
有侍衛進來向他報告說:「天柱王求見!」
「快請他進來!」
時間不長,天柱王從門外進來了,施完了禮之後,衝著外面喊了一聲:「抬進來!」
有四名軍士用擔架從外面抬進來一具屍體,輕輕地放在地上,屍體上蒙著白布。
伏允可汗不知道怎麼回事,問道:「這是誰的屍體?」
「請可汗自己觀看。」
有一名軍士把白布揭開了。
伏允可汗閃目觀看,原來是自己的孫子慕容諾曷盆。
他伏在慕容諾曷盆屍體上,老淚縱橫,放聲大哭。
天柱王在一旁解勸。
過了好半天,伏允可汗終於止住了悲聲,問道:「是誰殺了他?」
「除了李承乾還會有誰?」
「真是他殺的?有什麼證據嗎?」
「有啊,有信為證!」天柱王一邊命手下人把屍體抬下去,一邊拿出了一封信遞給了伏允可汗,那封信正是光化公主所寫。
伏允可汗把那封信打開一看,信上大致的意思是,李承乾派手下人捉住了慕容諾曷盆,並且把他的雙臂捆綁了起來;
後來,他們在沙漠裡遭遇了龍捲風,由於,慕容諾曷盆雙臂無法伸展,所以,從半空中摔落了下來,死了,究其根源,是李承乾害死了他;
另外,光化公主在信上還說,拓跋赤辭有降唐之意,党項的七部首領也打算降唐,希望父親果斷採取措施云云。
天柱王素來與慕容順不和,兩個人針鋒相對,明爭暗鬥,尤其是在對待李唐的態度上,兩個人的意見完全不同。
慕容順有降唐之意,他卻堅決反對。
天柱王擔心如果有朝一日慕容順當上了可汗的話,可能會對自己不利。
他計劃著一旦伏允可汗死了,他就要發動兵變,自立為可汗。
他趁機勸說:「可汗,你不要認為李承乾年齡小,啥也不懂,事實恰恰相反,他的內心奸詐而又狠毒啊。
說句不該說的,我們誰都可以降唐,唯獨可汗你不可以降唐。」
「為何?」
「可汗,你精通歷史,難道你忘了,三國時期,曹操率領八十三萬大軍南下,攻打東吳,東吳的張昭等人都勸說孫權降曹,只有魯肅勸他不要投降;
因為那些大臣只為自己的前程著想,他們投降了以後,還能得到官位,而孫權若是降了曹操,又能得到什麼呢?
最後,魯子敬力排眾議,所以,孫權才決心抗曹,他任命周瑜為大都督,終於,赤壁一戰,以少勝多,火燒了曹操的八十三萬大軍;
如今,你現在的處境和孫權不是一樣嗎?
因此,你也堅決不能投降李唐啊!
李世民最狠毒不過了,他表面上一套,背後又是一套,你想一想,所有曾經反對過他的人,像什麼薛舉、薛仁杲父子、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都被他殺了。」
李承乾率領眾人和七百名軍士駐紮在這裡。
李承乾問杜正倫:「你可願意到伏俟城去見伏允可汗,探一探他們的虛實?」
杜正倫聽了,心想那伏允可汗兇狠殘暴,這要是去了,不等於送死嗎?
他想到此處,苦瓜著臉說:「殿下,是不是微臣哪裡做錯了?惹殿下生氣了?所以,你想收拾微臣。」
李承乾看他那慫包的樣子就想笑:「你想多了,你若不願意去的話,那麼,孤就親自去吧。」
此時,城陽公主掐了一下身邊的杜荷。
杜荷會意,趕緊向前邁了一步:「殿下,微臣願往!」
李承乾微微頷首:「很好!你勇氣可嘉啊。」
蘇婉說:「我也要去。」
「你一個姑娘家,那可不行!」李承乾自然知道此次出使吐谷渾十分兇險。
「吐谷渾人總以為自己是英雄,不把唐人放在眼裡,我倒是很想看看他們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
李承乾沉吟了片刻,緩緩道:「吐谷渾人確實有他們了不起的地方。
他們這個民族的人性格堅韌、頑強,這也是他們強大起來的原因之一。
當初,他們生活在東北地區,後來,不遠萬里來到了這裡,終於,把党項人擠兌走,把這塊風水寶地占下了。
後來,在隋朝時期,隋煬帝派老將宇文述和觀王楊雄率兵討伐吐谷渾,伏允可汗兵敗,又在党項避難。
可是,伏允可汗並沒有死心,他伺機東山再起。
終於,他趁著隋末大亂,又復了國。
由此可見,他們這個民族之所以能稱霸一方,也絕非偶然啊。」
「我們大唐對吐谷渾不薄,把慕容順送了回來,開通互貿,他們卻屢次侵犯大唐的邊境,燒殺搶掠,難道不過分嗎?」
李承乾嘆息了一聲:「伏允可汗不聽他兒子慕容順的話,卻聽天柱王的話,才會有這樣的結果啊。
不管怎麼樣,兩國的百姓都是無辜的,如果伏允可汗能有悔改的表現,孤是不建議對吐谷渾用兵的。」
蘇婉雙手抱在胸前:「殿下,你是個善良的人,所以,你總是把別人也想得十分美好。
但是,有的人就是那種十惡不赦的人,你想用你的寬容去感動他們,那是不可能的,對付這種人,就得以牙還牙,以暴制暴!」
「這一次,還是孤親自前去吧!」
「你不用去,你坐鎮後方,我去,我不會有事的。」蘇婉十分自信。
蘇瑰施禮道:「請允許我陪他們一起去!」
李承乾說:「好吧,那你們一定要小心點。」
法通說:「殿下,小僧寫了一封書信勸說爺爺與大唐修好,不知可否?」
「拿給孤看。」
法通從懷裡掏出一封書信,恭敬地遞給了李承乾。
李承乾把書信打開,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稱讚道:「你在大唐這幾年,進步很大啊,看問題更加透徹了,如果你爺爺能聽你的勸,那麼,孤肯定會勸說父皇不向吐谷渾用兵。」
「小僧在此先謝過殿下了。」
第二天早上。
蘇婉、蘇瑰和杜荷三人前往伏俟城。
伏允可汗聽說了以後,讓人打開城門,放他們三人進城。
伏允可汗為了展示軍威,有意在大殿門外布置了上千名甲士。
那些甲士全身盔甲,手持長矛,一個個耀武揚威。
蘇婉、蘇瑰和杜荷三人進了大殿。
在大殿的兩側,站立著文官武將。
伏允可汗居中而坐,站在左邊的是慕容順,天柱王侍立在右邊。
蘇婉揖而不拜:「蘇婉奉大唐太子之命前來拜見可汗!」
沒等伏允可汗說話,天柱王卻先惱了:「你們見到我們可汗,為何不下跪?」
「大國使者,不拜小邦之主!」蘇婉聲音洪亮。
伏允可汗把手一揮,制止了天柱王,把他們三人打量了一番:「難道說李唐沒人了嗎?派你一個女娃娃前來為使?」
聞言,文武百官都鬨笑了起來。
「我們大唐有的是人才,車拉船載,不可勝數。
不過,我們出使是區別對待的,對於那些大國,自然派遣高官前往,對於一些番邦小國,派我這樣的小丫頭來,已經是破例了。」
蘇婉的言下之意,你們吐谷渾連番邦小國都算不上。
「你!」伏允可汗一聽,氣得鬍子撅起老高,「好一副伶牙俐齒!」
「我不過是說了一句實話。」
「你們此次到我們吐谷渾來,所為何事?」
「我們大唐太子李承乾閒來無事,到西域諸國巡遊一番,途經此處,特讓我來慰問你老人家身體是否康健。」
「李承乾有那麼好心?他為什麼不來?」
「西域諸國聽說大唐太子親自來了,都紛紛主動前去拜訪他,哪裡有像你這樣坐在家裡等著太子來拜訪你的呢?」
蘇婉的意思很明顯,你們吐谷渾的資格也太老了些。
「既然如此,那麼,可有書信?」
「有的。」
蘇婉從懷裡拿出了兩封書信交給了杜荷,杜荷把那兩封信遞給了慕容順,慕容順接過以後,又轉交給了伏允可汗。
伏允可汗打開一看,其中一封是李承乾寫給他的,另一封是法通寫的。
李承乾在信上大致的意思是:
首先,慰問伏允可汗身體無恙;
其次,希望伏允可汗能不侵犯大唐邊境,大家和平相處,友好貿易,造福於兩國的百姓。
法通在信上的意思是勸說他爺爺不要聯合党項等諸國企圖與大唐對抗云云。
伏允可汗把那兩封信看完之後,又遞給了天柱王和慕容順。
伏允可汗手捻須髯:「如果本可汗記得沒錯的話,李承乾今年不過十三歲吧?」
「是的,他剛剛行過冠禮。」蘇婉態度從容。
「胎毛未褪,乳臭未乾,竟然敢在本可汗的面前端架子,妄言天下大事,真是令人可發一笑。」伏允可汗不以為然,語氣之中充滿了諷刺。
「可汗,話可不是像你這麼說的,人們常說,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
想當初,春秋時期有一神童名叫項橐,年僅七歲,孔子卻把他當作老師一樣請教;
秦國的甘羅年僅十二歲,出使趙國,一下子便讓秦國得到了十幾座城,因此,他被秦王拜為上卿;
三國時期,曹操的兒子曹沖在很小的時候就有辦法稱象,他的心智超過了成年人;
蔡文姬在六歲時就能分辨出弦音,等等;
以上所說的四個人年齡都很小,卻都很了不起。
而那些沒有本事的人就多了,像什麼夏桀、周幽王、楚懷王和晉惠帝等等,不勝枚舉。」
蘇婉的一席話把伏允可汗頂了回去,這話也等於在說你伏允連那些沒本事的人也比不了。
「呃——。」伏允可汗頓時噎住。
「前幾日,我們大唐太子已將你們兩百名俘虜遣送回來,想必你們已經查驗並接收了吧?」蘇婉問道。
「此事本可汗已經知曉。」
「我們大唐一向愛好和平,善待俘虜,而且,你的孫子慕容諾曷缽在大唐也生活得很好。」
蘇婉的意思是你不要忘了,你的孫子還在我們手上。
伏允可汗當初因為國內動盪不安,所以,把慕容諾曷缽交給了波頗帶到了大興善寺,這原本是一件非常隱秘的事,任何人都不知道。
可是,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數年後,慕容諾曷缽也長大了些,這件事便泄露了出去。
於是,李泰便收買了慕容諾曷缽,並且向他承諾,如果他能把李承乾給摔死,將來李泰做了太子,繼承了皇位之後,一定保他做吐谷渾之王。
伏允可汗也曾寫信給波頗,讓他把慕容諾曷缽送回吐谷渾,可是,慕容諾曷缽卻說在大唐生活習慣了,不願意回去。
為此,伏允可汗很是煩惱,兒大不由爺,孫子大了,不聽他的了。
伏允可汗說:「想當年,李唐曾經關照過本可汗的兒子慕容順,如今對本可汗的孫子慕容諾曷缽也很照顧,對此,本可汗表示感謝。
不過,當初,李淵出兵討伐李軌之時,兵力不足,不是人家的對手,找我們吐谷渾幫忙,我們全力支持他;
可是,事後,他是怎麼樣對待我們的呢?
國與國之間是這樣,個人與個人之間也是如此,這就好比你請鄰居幫忙,難道說,人家幫了你,你就忘了嗎?」
對於這件事,蘇婉也聽說了,似乎李淵做得不太敞亮,不過,她現在身為大唐的使者,不能說別的:「可汗,我想你這話說得有點片面了。
別忘了,在隋朝時期,慕容順出使隋朝,被隋煬帝扣押,後來,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是我們大唐保護了慕容順,最後,將他安全送回吐谷渾;
如果沒有我們大唐的庇護,我想慕容順很難活到今天吧?」
慕容順就在旁邊,聽得清清楚楚,頻頻點頭:「是的,對於這一點,我十分感激!沒有大唐的保護,我早死多時了。」
「我想,再多的金銀也換不回來你兒子的命吧?你又怎麼能說我們大唐沒有任何表示呢?」
伏允可汗默然。
其實,那一次大唐和吐谷渾夾擊李軌之後,李淵也並不是沒有感謝伏允可汗,只是他的胃口太大了,在他看來,沒有達到他的預期。
蘇婉又說:「這一次,我又帶來了一份協議,目的是希望我們兩國能和平共處,互不侵犯邊境。」
這幾年,李世民主要忙於國內戰爭,628年消滅了朔方的梁師都,去年滅了東突厥,無暇西顧;
這讓伏允可汗以為唐軍懼怕吐谷渾的軍隊,因此,他在天柱王的唆使下,不斷地派兵侵犯大唐的邊境,多達二十餘次,所獲得的財物不計其數。
伏允可汗看過那份協議之後,說:「此事且容本可汗三思,你們先到館驛休息。」
夜裡三更。
伏允可汗正坐在文案內發呆,慕容順前來拜見他:「父親,對於那份協議,你是怎樣考慮的呢?」
伏允可汗看了看他,問道:「你是怎麼看的呢?」
「兒臣以為,父親應該簽下這份協議,從此以後,再也不要侵犯大唐的邊境了,或許我們吐谷渾可保無虞。」
「你為什麼這樣說呢?」
「其一,兒臣在大唐多年,耳聞目睹,如今的大唐已經不是以前的大唐了,實力雄厚,軍隊的戰鬥力極強;
前幾年,天可汗李世民忙於內亂,所以,他會對我們容忍,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啊;
其二,像李靖那樣戰神級別的將領,我們吐谷渾誰人能敵?
東突厥在鼎盛時期曾經擁兵百萬,結果怎麼樣,還不是敗給了李靖?
其三,我們失去了像東突厥這樣的盟友,指望党項是靠不住的,我聽說,李承乾已經到党項去過了,拓跋赤辭有意投降大唐啊。」
「什麼?這小子難道連自己的岳父都不管了嗎?」伏允可汗很生氣。
「党項共有八部,其他七部都要降唐,他一個人又怎麼能左右得了局勢呢?此乃大勢所趨啊。
更何況您的孫兒慕容諾曷缽尚且在大唐,難道你不顧他的性命了嗎?」
「這——。」伏允可汗聽了兒子的話,沉默不語。
「天可汗說了,無論是遊牧民族,還是農耕民族,都一視同仁,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啊。
您老人家再想一想,當初,我們國力強盛之時,隋煬帝比不了李世民,隋軍的戰鬥力更是不如唐軍,我們都打不過隋軍,被人家滅了國;
如今,雖然我們復了國,可是,我們偏居一隅,已經元氣大傷,大唐幅員遼闊,蒸蒸日上,我們能是人家的對手嗎?
天可汗能既往不咎,原諒我們多次侵擾他們的邊境,這該是怎樣的胸襟和氣度呢?
因此,請父親大人不要猶豫,千萬不要聽別人亂說,善待來使,果斷地簽下協議,從此,臣服於大唐,年年向大唐進貢,兩家修好,此乃天賜良機,也是萬全之策,如果您老人家不聽良言相勸,執意要與大唐為敵的話,那麼,我們吐谷渾的大禍就不遠了。」
「你說得對,你且回去休息,明日,我當再次召見使者,當面簽下這份協議。」伏允可汗說。
「父親英明!如此,吐谷渾幸甚!兒臣告退!」慕容順說完,走了。
伏允可汗心亂如麻,坐立不安,他倒背著雙手,低著頭,在廳堂里來回直溜。
有侍衛進來向他報告說:「天柱王求見!」
「快請他進來!」
時間不長,天柱王從門外進來了,施完了禮之後,衝著外面喊了一聲:「抬進來!」
有四名軍士用擔架從外面抬進來一具屍體,輕輕地放在地上,屍體上蒙著白布。
伏允可汗不知道怎麼回事,問道:「這是誰的屍體?」
「請可汗自己觀看。」
有一名軍士把白布揭開了。
伏允可汗閃目觀看,原來是自己的孫子慕容諾曷盆。
他伏在慕容諾曷盆屍體上,老淚縱橫,放聲大哭。
天柱王在一旁解勸。
過了好半天,伏允可汗終於止住了悲聲,問道:「是誰殺了他?」
「除了李承乾還會有誰?」
「真是他殺的?有什麼證據嗎?」
「有啊,有信為證!」天柱王一邊命手下人把屍體抬下去,一邊拿出了一封信遞給了伏允可汗,那封信正是光化公主所寫。
伏允可汗把那封信打開一看,信上大致的意思是,李承乾派手下人捉住了慕容諾曷盆,並且把他的雙臂捆綁了起來;
後來,他們在沙漠裡遭遇了龍捲風,由於,慕容諾曷盆雙臂無法伸展,所以,從半空中摔落了下來,死了,究其根源,是李承乾害死了他;
另外,光化公主在信上還說,拓跋赤辭有降唐之意,党項的七部首領也打算降唐,希望父親果斷採取措施云云。
天柱王素來與慕容順不和,兩個人針鋒相對,明爭暗鬥,尤其是在對待李唐的態度上,兩個人的意見完全不同。
慕容順有降唐之意,他卻堅決反對。
天柱王擔心如果有朝一日慕容順當上了可汗的話,可能會對自己不利。
他計劃著一旦伏允可汗死了,他就要發動兵變,自立為可汗。
他趁機勸說:「可汗,你不要認為李承乾年齡小,啥也不懂,事實恰恰相反,他的內心奸詐而又狠毒啊。
說句不該說的,我們誰都可以降唐,唯獨可汗你不可以降唐。」
「為何?」
「可汗,你精通歷史,難道你忘了,三國時期,曹操率領八十三萬大軍南下,攻打東吳,東吳的張昭等人都勸說孫權降曹,只有魯肅勸他不要投降;
因為那些大臣只為自己的前程著想,他們投降了以後,還能得到官位,而孫權若是降了曹操,又能得到什麼呢?
最後,魯子敬力排眾議,所以,孫權才決心抗曹,他任命周瑜為大都督,終於,赤壁一戰,以少勝多,火燒了曹操的八十三萬大軍;
如今,你現在的處境和孫權不是一樣嗎?
因此,你也堅決不能投降李唐啊!
李世民最狠毒不過了,他表面上一套,背後又是一套,你想一想,所有曾經反對過他的人,像什麼薛舉、薛仁杲父子、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都被他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