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帶精兵良將征戰明末
第167章 帶精兵良將征戰明末
從明末回來之後,老朱立即召集宮中宿衛,帶齊槍炮,來乾清宮外廣場集合。
他甚至又以電台召徐達馬上回京。
此時的洪武大明朝北擊蒙元,南平交趾,東滅日本,西對青藏高原虎視耽耽,武德正盛。
高原吐蕃在今年年初大明過年的時候就上表願意歸順,老朱派遣軍隊,
在當地設立官府,置烏思藏都司、朵甘都司。
除此之外,又令西北涼州衛、甘州衛、哈密衛、沙洲衛等數十衛所,整兵三萬,西出吐魯番,攻破亦力把里,滅東察合台汗國,風頭一時無二。
洪武初年,由於要大力對付北元,老朱委屈求全。
南拉攏安南,北安撫女真,東被日本高麗殺使者跳臉,西被吐蕃無視,
史料記載「吐蕃未即歸命」,可謂是相當尷尬。
但到了如今,北元已經不成大患,而國內的生產力爆發性增長,實力今非昔比。
老朱裝也不裝了。
攤牌了。
以前大明還不強大,朕唯唯諾諾。
面對高麗和日本殺大明使者的事情,忍氣吞聲。
現在朕武德充沛,你們之前無視朕的旨意,那就一個個報復。
遂令沐英攻打安南,親自領兵破北元,滅日本,威鑷高麗,西兵鋒直指吐蕃,令周圍國家膽寒。
在這種情況下,大明的武力值達到了頂峰,四周國家紛紛朝貢,願意俯首稱臣。
外部沒有了威脅,內部又十分安定,大明的發展如火如茶,已經不需要再有武將和藩王鎮守邊疆,因而老朱開始召回各將。
除了沐英和徐達以外,其餘大部分勛貴都召回南京,賜予大量宅邸、銀元、田地,給榮華富貴,安養晚年。
然而現在又有了新的變化,老朱決定重新召集舊部,挽救明末於水火之中。
此去泉台招舊部,族旗十萬斬閻羅那是陳總絕境當中為展現視死如歸的凜然正氣以及與敵決一死戰的英雄氣概所作。
但歸根到底,還是充滿了訣別!
可老朱卻不是。
他不是去泉台招舊部,而是直接召舊部,去另一個世界征戰。
當天開始,朱雲峰、季赫、小朱棣三個人就以明末那邊的吉王府府庫為中心,開始陸陸續續送土兵,送物資。
先送五百人,土兵們以旗為單位,十個人一組,輪流接送。
小朱棣在洪武朝,每十個人戴上眼罩,下了地宮,他就把人通過石碑送到現代尚峰山朱家坪朱雲峰家的地窖里。
地窖太小了,站十個人很擁擠,季赫則負責再把這十個人送到明末崇禎朝的吉王府府庫中。
最開始毛帶的十個人則在外面警戒,防止有人過來打擾被發現。
新的人過來,毛驟隨即就指揮駐紮。
他們被安排在周圍破敗的牆體後,被焚燒過的廂房內,以及一些假山、
土丘附近。
吉王府非常大,號稱占據半個長沙城。
因而他們雖然在吉王府,但其實只在吉王府中很小的一塊區域,方圓數平方公里,都是吉王府的範圍。
這裡遭到了張獻忠部的焚燒,大火燒了幾天幾夜,該搶的東西都被搶完了,只剩下殘垣斷壁,以至於整個王府已經變得荒無人煙。
庫房位於王府的東北角,北為廣智門,自廣智門往南甚至有街道,號為藩正街,沿途樓台亭閣林立,西面走馬樓毗鄰湘江,從高空俯瞰,宛若一座恢弘大氣的宮殿。
除此之外,府內營建花園,園內堆有「紫金山」,開浚有萬春池,後來民間俗稱四方塘,眼下也只是一片荒蕪之所,剩餘破敗訴說著曾經的繁華。
在張獻忠焚燒吉王府後,樹木被焚燒,大片房屋倒塌,王宮內的城牆到處都有火燒過的痕跡,花園、池塘已經變成灰燼般的荒野。
周圍只有極少數想撿漏的百姓進來,看看有沒有值錢的東西。
而這些百姓幾乎都遭到了毛驟他們的扣押,導致到現在為止,長沙的張獻忠守軍甚至都還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毛驟他們大搖大擺地在吉王府中準備物資,飛無人機觀察四周情況,了解城內守軍動向。
等五百人送過去後,朱雲峰他們文開始送帳篷、糧食、睡袋、夜視儀,
熱成像儀、戰術背心、背包、三輪車等物資。
當天晚上,明軍就駐紮在了吉王府中,把警戒範圍擴展到了方圓一平方公里內。
吉王府占地數平方公里,王府內儼然已成為荒地,沒有百姓居住,張獻忠的主力部隊則駐紮在城外,城中只有少數部隊駐守東南西北各城門。
城裡的百姓逃的逃,躲在家裡的躲在家裡,王府反而變得安全了起來,
宛如荒郊野嶺的丘墳,連夜晚時分都只剩下孤寂。
翌日。
朱雲峰他們起床後就繼續幹活。
傳輸帶就沒停過,三小隻不斷搬運,累得跟孫子一樣。
他們每次把庫房堆滿,就會去外面喊毛驟進來搬東西,再把東西放在附近臨時搭好的帳篷當中。
就這樣一連幹了好幾天,送了超過數百噸的糧食物資。
並且最開始的五百人也繼續擴大。
很快發展到三千人。
與此同時,幾日後,大明洪武朝乾清宮內,老朱召集幾名主要將領過來講話。
書房中有李文忠、傅友德、湯和以及馮勝在列。
之前老朱北伐納哈出,率軍回朝,把李文忠、傅友德以及馮勝帶了回來。
湯和之前一直在山東練兵,這次也召回南京。
唯有徐達上次大破納哈出,又奪取東北地區以及大半個內蒙之後,就一直在北平留守。
不過眼下大明的邊境線已經推到了大興安嶺、呼倫貝爾等地,正在對殘餘的蒙元勢力進行清剿,邊患已除,倒也不需要徐達坐鎮。
只是北平離南京太遠,即便有京杭大運河,日夜兼程,也得走十五天左七因此現在還在路上今天山東的湯和趕回來,老朱就先開會,把他們帶過去。
書房內老朱正在看著明末的資料。
這幾天他一直在研究這方面的事情,以做充足準備。
在太監的帶領下,四人進入書房,向他拱手道:「臣李文忠(傅友德、
湯和、馮勝)參見陛下。」
「嗯。
老朱關掉了筆記本上關於朱雲峰下載的明末資料,把筆記本顯示屏放了下去,抬起頭。
他戴著老花眼鏡。
今年是洪武十八年,老朱已經57歲了,視力也有點下降,帶上眼鏡後,
反而顯得慈眉善目,少了年輕時的凶厲之色。
「今日召你們過來,是有些事情要與你們說。」
老朱身體後仰,靠在舒適的椅子上,開門見山道:「想來你們也應該猜到了,乾清宮外廣場的地宮,一直是有奇異之處,雲峰、季赫他們的來歷,
你們也當有所耳聞。」
李文忠心中一驚,連忙單膝跪下拱手說道:「陛下,臣等並不知道吳王殿下與楚國公的來歷,也並沒有想要探究的想法,請陛下放心。」
其餘人見李文忠這麼大反應,也忙單膝下跪拱手道:「臣等絕無探討吳王殿下與楚國公來歷之心,請陛下明鑑。」
李文忠略顯緊張。
他跟在老朱身邊最久,自然知道宮中禁忌。
朱雲峰和季赫的來歷一直是勛貴與朝臣們私底下想知道的事情。
然而老朱諱莫如深,凡是想要打聽,或者傳播的人,往往都神秘失蹤了,連屍骨都不知道去了哪裡。
平日裡別看朱雲峰季赫他們與老朱嘻嘻哈哈,好像天下太平,周圍什麼事都沿發生可那是對於他們。
對於宮中很多侍衛、宮女、太監來說,他們的存在無疑就像規則怪談。
一旦對他們產生好奇,想要刨根問底,那就是死路一條。
毛等宮中禁衛,以及李文忠其實隱約能猜到一些,比如猜到朱雲峰他們來自另外的世界,或者來歷莫測,擁有神仙手段。
但他們卻不敢多嘴問,也不敢到處傳播。
光這些年因為朱雲峰他們而死的人就已經超過兩位數,只是朱雲峰他們並不知道這些事情而已。
即便他們這些勛貴也不一定保得住命。
一來勛貴在外,沒在宮裡,探聽不到虛實。
二來也是李文忠和毛驤機敏,嘴又嚴,這才能保住性命。
現在老朱忽然問起,李文忠自然緊張。所以他才趕忙表示,自己對朱雲峰他們並不好奇。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老朱卻笑了笑,擺手說道:「無妨,從今日開始,解除對你們的禁令,你們也可以知道這些。
」
「這....
」
幾個人互相對視,面色如土。
咋辦。
不會是陛下想找藉口弄死他們吧?
很快老朱就繼續道:,「之所以告訴你們,就在於我要帶你們去征戰明末。王朝皆有末期,歷朝歷代,無不如此。但朕要去大明末年,挽大明江山於水火。因而告訴你們實情,也好方便行事。」
又是一顆重磅炸彈。
大明末期?
四人膛目結舌。
什麼情況?
莫非陛下能夠穿越時空?
亦或者眼下就已經到了大明末年時候?
不可能吧。
四人心中已經是驚濤駭浪。
但他們也不敢繼續追問,而是靜等老朱細說。
老朱說道:「不怕告訴你們,雲峰是朕二十七代世孫,來自六百年後的世界。那方世界科技力量強盛,你們頭上的燈,用的槍炮、夜視儀,還有朕手中的筆記本電腦,都是後世科技產物。後世已經可以將雷電化為己用,驅使雷電做力量,做到很多事情。包括讓人飛到天上,乃至於去宇宙,到月亮上去。」
「月亮上?」
幾個人大吃一驚。
湯和跟老朱是髮小,撓撓頭道:「那月亮上有娥嗎?」
「你這廝,不學無術。」
老朱笑罵道:「那月亮上連氧氣都沒有,哪來的娥,人都活不下去的。」
「氧氣又是什麼?」
湯和小小的眼晴里透露出大大的疑惑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才能讓他活到洪武二十八年屹立不倒吧。
「就是我們平時呼吸的氣,好了,先不說這些了。」
老朱繼續道:「後世科技強盛,出現了時空通道,能讓我大明與後世相連。雲峰他們就來自後世,我們可以通過時間通道,前往大明各個時期。這次叫你們過來,就是要去明末。」
說著老朱還向他們招招手,示意他們過來道:「你們過來些,我把大明後來的事情告訴你們,把明末的情況講與你們聽。」
眾人靠攏過去。
老朱把筆記本打開,平鋪,簡單地說了一下大明276年的歷史,隨後說起了明末。
他並沒有說明末的複雜情況。
包括遼東局勢糜爛,衛所制度崩塌,藩王士紳輪番避稅、兼併土地,皇帝、東林黨、閹黨禍國殃民,小冰河時期天災不斷等等因素。
一來是這些東西說起來太麻煩了,各種深層次問題剖析解釋需要浪費很多的時間。
二來他們是武將,沒必要知道這些,聽老朱的打仗就行。
因此老朱只是告訴他們,大明王朝末年因各方緣由,農民起義頻繁,又有遼東女真進犯,以至於國家瀕臨崩潰。
在二百餘年後,大明滅亡,被關外女真韃子給搶了江山,建立了一個名叫大清的王朝。
聽到這事,李文忠等人怒目圓掙。
他們打天下的來源就是從蒙古手中的元朝江山搶來。
在元朝治下,北方漢人是三等人,南方漢人為四等人,漢人為奴為婢,
被蒙兀老爺們拿鞭子抽,隨意殺戮。
現在又聽說以後大明會被另外一個異族統治,頓時非常生氣。
傅友德當場說道:(「陛下,臣願往!」
「臣也願往!」
李文忠湯和馮勝等人亦是忙拱手行禮。
如今蒙古人被暴揍,大明攻滅草原,將他們一網打盡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行出門二溝汽麼音用一現在又出現了一個關外女真,他們倒是要見識見識,對方到底有多厲害。
「嗯,很好。」
老朱滿意地點點頭道:「此次不宜帶太多人馬,朕決定只領五千人,到了那邊之後,就招募人手打天下便是。」
之所以不帶太多人,一來是時空通道的事情他還是不想暴露出去。
除了給李文忠他們幾個人交底以外,其餘人都是戴著眼罩,也不知道自已到底去哪裡,聽從命令就行。
如果人太多了的話,消息肯定瞞不住。
帶個幾千人,以後下個禁口令之類,等打完了仗,給他們全升為中級軍官,集中在軍營里一輩子養著他們,不暴露消息就行。
二來如果帶幾十萬大軍過去,倒的確能橫推了明末。
可那樣洪武朝的大明就需要帶海量物資。
先不說眼下洪武朝正在快速發展上升階段,帶那麼多土兵和物資去征討平行世界,會不會拖慢大明現在的發展。
光說石碑也不允許啊。
幾十萬大軍一天吃喝拉撒,累死朱雲峰他們三小隻也搬不了那麼多。
哪怕接力送,二十四小時送,除了能源消耗以外,就是地窖空間不足物資沒辦法一次性弄太多過去。
像洪武朝這邊的東西,那都是五年來朱雲峰他們螞蟻搬家一樣搞東西過來,也還是沒有立即讓洪武朝進入現代化建設。
所以帶太多人實在沒必要,以戰養戰,帶夠充足食物,到那邊需要人手再徵召就是了。
王朝更迭,亂世階段,最不缺的就是人。
從明末回來之後,老朱立即召集宮中宿衛,帶齊槍炮,來乾清宮外廣場集合。
他甚至又以電台召徐達馬上回京。
此時的洪武大明朝北擊蒙元,南平交趾,東滅日本,西對青藏高原虎視耽耽,武德正盛。
高原吐蕃在今年年初大明過年的時候就上表願意歸順,老朱派遣軍隊,
在當地設立官府,置烏思藏都司、朵甘都司。
除此之外,又令西北涼州衛、甘州衛、哈密衛、沙洲衛等數十衛所,整兵三萬,西出吐魯番,攻破亦力把里,滅東察合台汗國,風頭一時無二。
洪武初年,由於要大力對付北元,老朱委屈求全。
南拉攏安南,北安撫女真,東被日本高麗殺使者跳臉,西被吐蕃無視,
史料記載「吐蕃未即歸命」,可謂是相當尷尬。
但到了如今,北元已經不成大患,而國內的生產力爆發性增長,實力今非昔比。
老朱裝也不裝了。
攤牌了。
以前大明還不強大,朕唯唯諾諾。
面對高麗和日本殺大明使者的事情,忍氣吞聲。
現在朕武德充沛,你們之前無視朕的旨意,那就一個個報復。
遂令沐英攻打安南,親自領兵破北元,滅日本,威鑷高麗,西兵鋒直指吐蕃,令周圍國家膽寒。
在這種情況下,大明的武力值達到了頂峰,四周國家紛紛朝貢,願意俯首稱臣。
外部沒有了威脅,內部又十分安定,大明的發展如火如茶,已經不需要再有武將和藩王鎮守邊疆,因而老朱開始召回各將。
除了沐英和徐達以外,其餘大部分勛貴都召回南京,賜予大量宅邸、銀元、田地,給榮華富貴,安養晚年。
然而現在又有了新的變化,老朱決定重新召集舊部,挽救明末於水火之中。
此去泉台招舊部,族旗十萬斬閻羅那是陳總絕境當中為展現視死如歸的凜然正氣以及與敵決一死戰的英雄氣概所作。
但歸根到底,還是充滿了訣別!
可老朱卻不是。
他不是去泉台招舊部,而是直接召舊部,去另一個世界征戰。
當天開始,朱雲峰、季赫、小朱棣三個人就以明末那邊的吉王府府庫為中心,開始陸陸續續送土兵,送物資。
先送五百人,土兵們以旗為單位,十個人一組,輪流接送。
小朱棣在洪武朝,每十個人戴上眼罩,下了地宮,他就把人通過石碑送到現代尚峰山朱家坪朱雲峰家的地窖里。
地窖太小了,站十個人很擁擠,季赫則負責再把這十個人送到明末崇禎朝的吉王府府庫中。
最開始毛帶的十個人則在外面警戒,防止有人過來打擾被發現。
新的人過來,毛驟隨即就指揮駐紮。
他們被安排在周圍破敗的牆體後,被焚燒過的廂房內,以及一些假山、
土丘附近。
吉王府非常大,號稱占據半個長沙城。
因而他們雖然在吉王府,但其實只在吉王府中很小的一塊區域,方圓數平方公里,都是吉王府的範圍。
這裡遭到了張獻忠部的焚燒,大火燒了幾天幾夜,該搶的東西都被搶完了,只剩下殘垣斷壁,以至於整個王府已經變得荒無人煙。
庫房位於王府的東北角,北為廣智門,自廣智門往南甚至有街道,號為藩正街,沿途樓台亭閣林立,西面走馬樓毗鄰湘江,從高空俯瞰,宛若一座恢弘大氣的宮殿。
除此之外,府內營建花園,園內堆有「紫金山」,開浚有萬春池,後來民間俗稱四方塘,眼下也只是一片荒蕪之所,剩餘破敗訴說著曾經的繁華。
在張獻忠焚燒吉王府後,樹木被焚燒,大片房屋倒塌,王宮內的城牆到處都有火燒過的痕跡,花園、池塘已經變成灰燼般的荒野。
周圍只有極少數想撿漏的百姓進來,看看有沒有值錢的東西。
而這些百姓幾乎都遭到了毛驟他們的扣押,導致到現在為止,長沙的張獻忠守軍甚至都還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毛驟他們大搖大擺地在吉王府中準備物資,飛無人機觀察四周情況,了解城內守軍動向。
等五百人送過去後,朱雲峰他們文開始送帳篷、糧食、睡袋、夜視儀,
熱成像儀、戰術背心、背包、三輪車等物資。
當天晚上,明軍就駐紮在了吉王府中,把警戒範圍擴展到了方圓一平方公里內。
吉王府占地數平方公里,王府內儼然已成為荒地,沒有百姓居住,張獻忠的主力部隊則駐紮在城外,城中只有少數部隊駐守東南西北各城門。
城裡的百姓逃的逃,躲在家裡的躲在家裡,王府反而變得安全了起來,
宛如荒郊野嶺的丘墳,連夜晚時分都只剩下孤寂。
翌日。
朱雲峰他們起床後就繼續幹活。
傳輸帶就沒停過,三小隻不斷搬運,累得跟孫子一樣。
他們每次把庫房堆滿,就會去外面喊毛驟進來搬東西,再把東西放在附近臨時搭好的帳篷當中。
就這樣一連幹了好幾天,送了超過數百噸的糧食物資。
並且最開始的五百人也繼續擴大。
很快發展到三千人。
與此同時,幾日後,大明洪武朝乾清宮內,老朱召集幾名主要將領過來講話。
書房中有李文忠、傅友德、湯和以及馮勝在列。
之前老朱北伐納哈出,率軍回朝,把李文忠、傅友德以及馮勝帶了回來。
湯和之前一直在山東練兵,這次也召回南京。
唯有徐達上次大破納哈出,又奪取東北地區以及大半個內蒙之後,就一直在北平留守。
不過眼下大明的邊境線已經推到了大興安嶺、呼倫貝爾等地,正在對殘餘的蒙元勢力進行清剿,邊患已除,倒也不需要徐達坐鎮。
只是北平離南京太遠,即便有京杭大運河,日夜兼程,也得走十五天左七因此現在還在路上今天山東的湯和趕回來,老朱就先開會,把他們帶過去。
書房內老朱正在看著明末的資料。
這幾天他一直在研究這方面的事情,以做充足準備。
在太監的帶領下,四人進入書房,向他拱手道:「臣李文忠(傅友德、
湯和、馮勝)參見陛下。」
「嗯。
老朱關掉了筆記本上關於朱雲峰下載的明末資料,把筆記本顯示屏放了下去,抬起頭。
他戴著老花眼鏡。
今年是洪武十八年,老朱已經57歲了,視力也有點下降,帶上眼鏡後,
反而顯得慈眉善目,少了年輕時的凶厲之色。
「今日召你們過來,是有些事情要與你們說。」
老朱身體後仰,靠在舒適的椅子上,開門見山道:「想來你們也應該猜到了,乾清宮外廣場的地宮,一直是有奇異之處,雲峰、季赫他們的來歷,
你們也當有所耳聞。」
李文忠心中一驚,連忙單膝跪下拱手說道:「陛下,臣等並不知道吳王殿下與楚國公的來歷,也並沒有想要探究的想法,請陛下放心。」
其餘人見李文忠這麼大反應,也忙單膝下跪拱手道:「臣等絕無探討吳王殿下與楚國公來歷之心,請陛下明鑑。」
李文忠略顯緊張。
他跟在老朱身邊最久,自然知道宮中禁忌。
朱雲峰和季赫的來歷一直是勛貴與朝臣們私底下想知道的事情。
然而老朱諱莫如深,凡是想要打聽,或者傳播的人,往往都神秘失蹤了,連屍骨都不知道去了哪裡。
平日裡別看朱雲峰季赫他們與老朱嘻嘻哈哈,好像天下太平,周圍什麼事都沿發生可那是對於他們。
對於宮中很多侍衛、宮女、太監來說,他們的存在無疑就像規則怪談。
一旦對他們產生好奇,想要刨根問底,那就是死路一條。
毛等宮中禁衛,以及李文忠其實隱約能猜到一些,比如猜到朱雲峰他們來自另外的世界,或者來歷莫測,擁有神仙手段。
但他們卻不敢多嘴問,也不敢到處傳播。
光這些年因為朱雲峰他們而死的人就已經超過兩位數,只是朱雲峰他們並不知道這些事情而已。
即便他們這些勛貴也不一定保得住命。
一來勛貴在外,沒在宮裡,探聽不到虛實。
二來也是李文忠和毛驤機敏,嘴又嚴,這才能保住性命。
現在老朱忽然問起,李文忠自然緊張。所以他才趕忙表示,自己對朱雲峰他們並不好奇。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老朱卻笑了笑,擺手說道:「無妨,從今日開始,解除對你們的禁令,你們也可以知道這些。
」
「這....
」
幾個人互相對視,面色如土。
咋辦。
不會是陛下想找藉口弄死他們吧?
很快老朱就繼續道:,「之所以告訴你們,就在於我要帶你們去征戰明末。王朝皆有末期,歷朝歷代,無不如此。但朕要去大明末年,挽大明江山於水火。因而告訴你們實情,也好方便行事。」
又是一顆重磅炸彈。
大明末期?
四人膛目結舌。
什麼情況?
莫非陛下能夠穿越時空?
亦或者眼下就已經到了大明末年時候?
不可能吧。
四人心中已經是驚濤駭浪。
但他們也不敢繼續追問,而是靜等老朱細說。
老朱說道:「不怕告訴你們,雲峰是朕二十七代世孫,來自六百年後的世界。那方世界科技力量強盛,你們頭上的燈,用的槍炮、夜視儀,還有朕手中的筆記本電腦,都是後世科技產物。後世已經可以將雷電化為己用,驅使雷電做力量,做到很多事情。包括讓人飛到天上,乃至於去宇宙,到月亮上去。」
「月亮上?」
幾個人大吃一驚。
湯和跟老朱是髮小,撓撓頭道:「那月亮上有娥嗎?」
「你這廝,不學無術。」
老朱笑罵道:「那月亮上連氧氣都沒有,哪來的娥,人都活不下去的。」
「氧氣又是什麼?」
湯和小小的眼晴里透露出大大的疑惑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才能讓他活到洪武二十八年屹立不倒吧。
「就是我們平時呼吸的氣,好了,先不說這些了。」
老朱繼續道:「後世科技強盛,出現了時空通道,能讓我大明與後世相連。雲峰他們就來自後世,我們可以通過時間通道,前往大明各個時期。這次叫你們過來,就是要去明末。」
說著老朱還向他們招招手,示意他們過來道:「你們過來些,我把大明後來的事情告訴你們,把明末的情況講與你們聽。」
眾人靠攏過去。
老朱把筆記本打開,平鋪,簡單地說了一下大明276年的歷史,隨後說起了明末。
他並沒有說明末的複雜情況。
包括遼東局勢糜爛,衛所制度崩塌,藩王士紳輪番避稅、兼併土地,皇帝、東林黨、閹黨禍國殃民,小冰河時期天災不斷等等因素。
一來是這些東西說起來太麻煩了,各種深層次問題剖析解釋需要浪費很多的時間。
二來他們是武將,沒必要知道這些,聽老朱的打仗就行。
因此老朱只是告訴他們,大明王朝末年因各方緣由,農民起義頻繁,又有遼東女真進犯,以至於國家瀕臨崩潰。
在二百餘年後,大明滅亡,被關外女真韃子給搶了江山,建立了一個名叫大清的王朝。
聽到這事,李文忠等人怒目圓掙。
他們打天下的來源就是從蒙古手中的元朝江山搶來。
在元朝治下,北方漢人是三等人,南方漢人為四等人,漢人為奴為婢,
被蒙兀老爺們拿鞭子抽,隨意殺戮。
現在又聽說以後大明會被另外一個異族統治,頓時非常生氣。
傅友德當場說道:(「陛下,臣願往!」
「臣也願往!」
李文忠湯和馮勝等人亦是忙拱手行禮。
如今蒙古人被暴揍,大明攻滅草原,將他們一網打盡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行出門二溝汽麼音用一現在又出現了一個關外女真,他們倒是要見識見識,對方到底有多厲害。
「嗯,很好。」
老朱滿意地點點頭道:「此次不宜帶太多人馬,朕決定只領五千人,到了那邊之後,就招募人手打天下便是。」
之所以不帶太多人,一來是時空通道的事情他還是不想暴露出去。
除了給李文忠他們幾個人交底以外,其餘人都是戴著眼罩,也不知道自已到底去哪裡,聽從命令就行。
如果人太多了的話,消息肯定瞞不住。
帶個幾千人,以後下個禁口令之類,等打完了仗,給他們全升為中級軍官,集中在軍營里一輩子養著他們,不暴露消息就行。
二來如果帶幾十萬大軍過去,倒的確能橫推了明末。
可那樣洪武朝的大明就需要帶海量物資。
先不說眼下洪武朝正在快速發展上升階段,帶那麼多土兵和物資去征討平行世界,會不會拖慢大明現在的發展。
光說石碑也不允許啊。
幾十萬大軍一天吃喝拉撒,累死朱雲峰他們三小隻也搬不了那麼多。
哪怕接力送,二十四小時送,除了能源消耗以外,就是地窖空間不足物資沒辦法一次性弄太多過去。
像洪武朝這邊的東西,那都是五年來朱雲峰他們螞蟻搬家一樣搞東西過來,也還是沒有立即讓洪武朝進入現代化建設。
所以帶太多人實在沒必要,以戰養戰,帶夠充足食物,到那邊需要人手再徵召就是了。
王朝更迭,亂世階段,最不缺的就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