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九死一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呂氏真地敢在眾人眼皮子底下動手嗎?

  朱高爔也有此疑慮。

  就算再思慮周詳,但終究難免百密一疏,呂氏怎能確保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覺?要知道當時東宮的女主人是常琳,很多宮女和內侍是從常家帶過去的,絕對忠心。

  那麼多雙眼睛盯著,呂氏怎麼可能有下手的機會?

  朱高爔無意探究真相,無論如何,很多事都已經無可逆轉。

  朱靜宜成親了,自從上次在菜園鬧得不歡而散,近來很少入宮,聽說有孕在身,害喜得厲害,不敢外出。

  朱允熥也已搬出東宮,住在自己的王府,雖然與儲位無緣,但是老皇帝欽定朱標一脈繼承皇位,新君即位,無論是誰,都要追尊朱標為皇帝,而朱允熥必然將成為親王,一人之下,地位尊崇,富貴安穩。

  呂氏的事暫時擱置一旁,老皇帝要繼續聽靖難之事,派人催朱高爔快點兒過去。

  「你爹接下來是怎麼打的?」老皇帝已然恢復元氣,精神頭十足地問道。

  只要心裡看開了,接受起來就會比較容易一些,朱高爔不清楚老皇帝昨夜經歷了怎樣的內心糾結,又達成了怎樣的邏輯自洽。

  總之,多想無益,踏踏實實把眼前這關過了再說。

  李景隆逃到德州,準備來年開春再戰,但是朱棣不會給他利用冬季休整備戰的機會。

  建文元年十二月十九,寒冬臘月,北方最冷的時候,朱棣帶著兵馬,興師動眾地出發,聲稱要攻打大同。

  大同乃北方邊塞重鎮,是代王朱桂的封地,朱桂早已在數月前被削爵。

  朱棣料定,李景隆不得不救。

  他就是要讓李景隆疲於奔命,利用北方冬季的寒冷消耗其士氣和戰鬥力,讓他沒時間重整軍備。

  十二月二十四,朱棣帶兵抵達廣昌,守將楊宗歸附。

  建文二年正月初一,朱棣到達蔚州,守將王忠、李遠投降。

  後來李遠率六千輕兵,扮成朝廷軍士,經由濟寧、沙河,策馬疾馳,一路快進,焚毀李景隆在在徐、沛之間的糧餉通道。

  數萬糧舟毀於一旦,河裡的魚蝦都被燙死浮在水面

  李遠隨後擊敗對方三萬騎兵的追擊,順利返回燕兵大營。

  朱棣念其大功,登基後,將他冊封為安平侯

  二月初二,朱棣兵臨大同城下。

  當李景隆率軍出紫荊關趕來救援時,朱棣卻虛晃一槍,撤圍而去,經居庸關返回北平。

  冰天雪地,極寒天氣,不少南方將士被凍傷。

  被燕兵牽著鼻子走,白跑一趟,損失大量裝備,最重要的是士氣受損嚴重。

  李景隆被耍得團團轉,卻又無可奈何。

  沒辦法,他不是朱棣的對手。

  常年在北方征戰,朱棣已將戰略戰術運用得出神入化,罕遇敵手。

  「你爹就沒碰到過硬仗?」

  朱高爔對便宜爹佩服得五體投地,老皇帝卻嫌他吹噓過度,舌燦蓮花。

  兩個月後,中原大地,戰鼓再次敲響。

  初夏時節,暖風吹拂,白溝河緩緩流淌,與雄縣、霸州連成一線,此乃南北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三關,大名鼎鼎的楊六郎曾在此鎮守。

  朱棣與李景隆的第二次激戰,便爆發於白溝河。

  四月二十,朱棣渡過拒馬河,在蘇家橋紮營。

  夜間,風雨大作,暴雨傾盆,平地積水二尺。

  朱棣枕戈待旦,無法入眠。

  在戰場上拼殺多年,見慣流血犧牲,上一秒還對你呲牙咧嘴笑的年輕鮮活生命,下一秒便倒在血泊中,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每一戰都可能是最後一戰,生死難料,他不敢掉以輕心。

  睡不著,便坐起身,全副盔甲,靜待大戰來臨。

  燕兵的優勢在於騎兵,武定侯郭英在陣前布置了大量火器,專門對付騎兵的衝擊。

  朱棣發覺郭英陣前空虛,像往常那樣指揮騎兵猛衝過去。

  沖至陣前,突然散彈呼嘯而起,轟鳴陣陣,火光沖天。

  大批燕騎精銳中彈,朱棣損失慘重。


  雙方纏鬥倒深夜,直至敵我難辨方停。

  在激烈的搏殺中,朱棣不知不覺脫離主力,身邊只剩三名隨從。

  夜色茫茫,伸手不見五指,他們迷了路,辨不清方向。

  朱棣翻身下馬,趴到河邊,聆聽河水流動,辨別水流方向,摸黑趕回營地。

  第二天還得接著打,雖然筋疲力竭,但他顧不上休息,連夜召集諸將,部署明日的作戰計劃,迎接更為慘烈的廝殺。

  瞿能父子和平安都是驍勇善戰的猛將,攻打北平時,要不是被李景隆的瞎指揮所害,差點兒擊破彰義門。

  這一戰,他們的攻勢依舊兇猛,尤其是猛將平安,先後砍傷燕軍大將陳亨、徐忠。

  形勢危急,朱棣立馬於高處,高聲鼓舞士氣,令丘福衝擊敵軍中堅,未能奏效,又將身邊數千精銳猛攻其左掖。

  朱棣俯瞰戰場,指揮作戰,身邊僅剩少數隨從,突然,後方塵土飛揚,大隊人馬偷襲。

  強敵來襲,朱棣帶著左右將士拼力抵抗,但終因兵力懸殊,只得且戰且退。

  敵兵越聚越多,心腹建議:「敵眾我寡,難與之相持,請退就大軍,合力抵禦。」

  與主力退到一處,必將腹背受敵,前後夾攻之下,形勢更為不利。

  退無可退,朱棣雖已力不能支,卻仍帶兵返身沖陣。

  敵陣箭矢密集射出,如暴雨般落下,朱棣的坐騎被射中,換馬再戰,又被射中,再換,直砍到利劍鈍卷,卻仍不見敵人減少。

  一波又一波地敵軍,如潮水般湧來,令人心生絕望。

  朱棣和護衛騎兵被逼至一處河堤,再無退路。

  眼看即將陷入絕境,朱棣急中生智,騎馬到河堤上,揚起鞭子向後邊打招呼,就好像在調集伏兵。

  追兵見狀,遲疑未決,沒敢輕進。

  事有湊巧,值此最危急的時刻,朱高煦從天而降,趕來救援,追兵更加確信堤後有伏兵,只得撤退。

  有驚無險,僥倖逃過一劫。

  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朱棣能最終獲勝,是拿命拼出來的。

  建文帝自以為掌握著對藩王的生殺大權,他永遠不懂將士在戰場上經歷了怎樣的九死一生。

  他永遠不知,對於那些底層的將士而言,生存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

  朱高爔每次讀到這段歷史,都忍不住感慨,幸虧當年朱棣靖難成功,要不然,以建文帝那樣孱弱的戰鬥力,不知將大明拖入怎樣的險境,不知有多少無辜百姓深受其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