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朱棣為何勝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於父王而言,得到皇位之後,終究還是要傳給兒子,他又不傻,何苦跟自己的兒子爭搶?」朱高爔巧妙地反問道。

  老皇帝滿意地微微頷首,這也正是他所期待的局面,「他若能幫你坐穩位子,便是大功一件」。

  「父王定不辱使命」,朱高爔代替便宜爹答道。

  「接著跟爺爺說說,建文帝還犯了哪些錯?」老皇帝催促道,他想一次性了解所有的隱患。

  「建文帝讓江陰侯吳高鎮守遼東,為牽制燕兵,配合李景隆北征,吳高與楊文出師圍攻永平。

  吳高自知不是父王的對手,並不急於交戰,父王一到,他便撤圍而去,退保山海關。

  等父王走後,吳高再次襲擾北平。

  反覆多次,令父王深感頭疼。

  吳高對建文帝忠心耿耿,心思縝密,用兵謹慎,他頻繁去而復返,不斷騷擾,不得不防,使父王無法放心地離開北平。

  為徹底解決掉這個大麻煩,父王決心施行離間計。

  湘王在建文帝的逼迫下引火自焚,湘王妃吳氏一同赴死。

  吳氏,是靖海侯吳禎的女兒,而吳禎是吳高的親叔叔。

  堂妹被逼自盡,雖然吳高忠心依舊,但建文帝卻疑慮重重,不敢信任。

  父王利用建文帝的猜疑,給吳高和楊文各寫了封親筆信,對吳高情真意切,極盡讚美,對楊文卻極盡詆毀,然後派人將信給二人,卻故意調換,假裝送錯。

  吳高收到的信,對楊文盛毀辱之。

  楊文手中的信,對吳高盛讚譽之。

  建文帝見到書信後,對吳高疑心更重,下旨削奪其爵位,將其流放至廣西。

  遼東二將,楊文勇猛,吳高善謀,二人配合得當,能充分發揮戰鬥力。

  沒了吳高的謀略,楊文不敢輕易出兵,父王從此解決了後顧之憂。

  楊文之所以一心自保不出兵,除了失去最佳搭檔外,建文帝的多疑,可能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建文帝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亂陣腳,自毀根基,想不敗都難。

  朱高爔見老皇帝陷入沉思之中,於是停下來,不再繼續往下說。

  「你爹起兵,寧王在幹什麼?他向著誰?」老皇帝探究地問道。

  寧王朱權的封地大寧,乃邊塞重鎮,位於喜峰口外,連接遼左和宣府,地處女真、蒙古交接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正是因為此處乃兵家必爭之地,故而受寧王節制的大寧兵馬,在所有藩王中,實力最強。

  「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

  老皇帝有此一問,實屬情理之中。

  朱高爔緩緩開口,「父王起兵後,建文帝下旨令北方諸藩回京,遼王因道路受阻,泛海回京,谷王也返回京師,寧王遲遲沒有動身,而且寧王曾經上疏,為燕王求情,建文帝一怒之下,削奪其三護衛。

  父王擊退吳高后,取道劉家口,走小路直奔大寧,見到寧王后,兄弟二人抱頭痛哭。」

  「寧王跟著你爹起兵了?」老皇帝神情複雜地問道。

  朱高爔思索了片刻,「半推半就,寧王已經遭到建文帝懷疑,沒有別的出路,只能如此,加入燕兵後,時常起草檄文」。

  燕王曾向朱權承諾,「事成,當中分天下」。

  朱高爔特意略過此節不提。

  「喜峰口是誰駐守?」老皇帝憤而不解地問道,「大寧被搬空,他們在幹嘛?怎麼不派兵救援?」

  「都督劉貞、都督僉事陳亨、都指揮卜萬統領十萬大寧兵馬駐守喜峰口」,朱高爔言簡意賅地回答。

  「他們全都降了你爹?」老皇帝意味不明地問道。

  「父王施行反間計,除掉了卜萬」,朱高爔儘可能減少信息量,以免激怒老皇帝。

  「陳亨曾在燕山左衛任職,他肯定降了」,老皇帝看人很準,語氣肯定。

  朱高爔點點頭,表示老皇帝猜得沒錯。

  「劉貞呢?難道也降了?」老皇帝追問道。

  「逃了」,朱高爔拿起牛奶,猛喝了兩口,老皇帝伸手在他後背輕輕拍了幾下。

  「十萬大寧兵馬都歸了你爹,從此你爹將如虎添翼」,老皇帝感概萬分。

  允炆只懂得運用手中的權力去壓制,讓對方服從,卻不知如何同心協力、擰成一股繩,難道咱真的看錯了?

  設法將各方力量聚合到一起,知人善用,而不是玩弄權術,是為人君的基本功。

  允炆顯然不擅此道。

  老皇帝重重地嘆口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咱得知錯就改。

  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朱高爔感覺老皇帝似乎下定了某種決心,不動聲色地吃東西,見縫插針地補充體力。

  「李景隆敗得有多慘?」老皇帝鼓足勇氣,終於問出了他最不想面對的那部分。

  「曹國公統帥五十萬兵馬圍攻北平,而城內只有兩萬老弱殘兵,硬是堅持了數日,直到父王帶兵回援」,朱高爔放下杯子,擦乾淨嘴,而後說道。

  「你的嫡母是個將門虎女,不好惹,單憑你那個大哥,連走路都費勁,是很難守住的」,老皇帝相信自己的判斷。

  朱高爔沒有出聲,老將顧成投降幫朱高熾駐守北平,還有姚廣孝出謀劃策,這些事兒,沒必要悉數告訴老皇帝,誰知道他在盛怒之下會不會責罰,還是少透露些細節更為保險。

  他又不是二傻子,便宜爹的實力暴露得越多,他們的處境越被動。

  雖然老皇帝的內心此刻已經大大傾向於咱,但是只要未到最後一刻,一切變化皆有可能,決不能掉以輕心。

  朱高爔不是不相信自己的祖父,他是不敢過多押注一位冷血帝王對親情的看重。

  總得為自己留足退路,才能進退自如,而不至於被逼入絕境,舉步維艱。

  他不太習慣指望著別人的善良而活。

  敵人肯放自己一碼,那當然是好事,若是對手執意下死手,也得有應對之策,才能平穩度過危機,迎來最後的勝利。

  歷史上,燕王朱棣九死一生,最後能勝出,不是靠著誰的善意,而是誓死拼搏,犧牲了眾多部下,掙扎著堅持到最後。

  老皇帝見大孫子若有所思,輕聲問道:「爔兒在想什麼?」

  「爺爺,孫兒希望歷史不再重演,靖難不必發生,每個皇室子孫都能善終,發揮自身所長,為大明的富強共同努力」,朱高爔言辭懇切地回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