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心誠不及太子遠矣
即便已到傍晚,大安宮裡仍舊是靡靡之音不絕。
李承乾不讓宮人通報,提著兩壺酒徑直入內,發現殿內宮女正在跳舞,大父李淵卻斜靠在軟榻上,睡得正酣,發出呼嚕聲。
他輕手輕腳走過去,拿起毯子要給大父蓋上,同時揮手示意舞女樂師們停止演奏。
誰知那邊音樂歌舞剛停,李淵就猛的驚醒,眼神流露慌張之色。
李承乾手臂被李淵抓的生疼,他沒有用力甩開,而是輕呼:「大父,是我,承乾。」
李淵聽到李承乾的聲音,眼中慌亂終於消失,鬆開抓住李承乾的手,呼了口氣笑著道:「你這豎子,怎又來了?」
李承乾的心揪著一樣疼。
從大父剛才被驚醒後的表現,他就能猜到很多東西。
比如,大父為何非得聽著絲竹管樂才能入睡,為何驚醒後,會那般慌張。
七八年了,玄武門的陰影始終籠罩在大父的心頭,讓他惶惶不能安。
李承乾很想說,大父莫怕,孫兒會保護您的。
但是他不能,因為他根本保護不了。
而且大父是皇上,是九五之尊,他的驕傲,讓他不能接受自己被孫兒保護。
「大父,孫兒得了好東西,特地拿來孝敬您。」李承乾笑著道,仿佛剛才一幕沒有發生。
「哦,是什麼寶物,拿來給大父瞧瞧。」李淵來了興致,李承乾攙扶他坐起來,將放在身旁的酒罈子提過來。
李淵一看就撇嘴,不滿道:「原來是酒啊。小子,你大父我富有四海,何等美酒沒有喝過,你這是什麼酒?」
「濁酒,湓酒。」李承乾笑著道。
李淵臉上期待表情徹底消失,但就在這時,李承乾啵的一聲拔開酒罈塞子,濃郁酒香彌散。
咦,不對。
濁酒不是這個味。
李淵聳了聳鼻子,忍不住上手給自己倒了一杯,越嗅眼睛越亮,端起酒杯就要一飲而盡。
「大父且慢,這酒甘烈辛辣,您慢點喝。」李承乾提醒道。
這話李淵很不樂意聽,朕什麼烈酒沒喝過?
瞪了眼礙事的皇孫,李淵一口將滿杯酒飲盡,當即就瞪大眼睛,不過到底是大唐帝國開創者,當今的太上皇,養氣功夫很到家,面色淡然的將酒咽了下去。
李承乾很想笑,但沒敢,怕被大父捶。
片刻時候,李淵臉色微紅,表情卻已恢復正常,問道:「承乾,這不是濁酒啊。」
「回大父,原來的確是濁酒,但是被孫兒提純了。」李承乾道。
他又倒了杯湓酒讓李淵品嘗,這次李淵沒再逞強,小口品酒,發現果然如太子所說,比正常湓酒更烈。
「何為提純?」李淵問。
李承乾就將用木炭提純酒的經過講了一遍,當然他沒有說這主意來自天降,而是說從古籍中看到的。
李淵俯下身子,挑著眉頭看李承乾:「小子,你今日不單來看望大父,還有事要求吧。是不是想讓大父給你支招,用這酒來生財?」
「英明不過大父。」李承乾道。
李淵嘿嘿笑兩聲,被孫子的馬屁拍的很舒服,斜躺著一邊飲酒,一邊道:
「濁酒是市井之酒,深受百姓喜歡。但百姓不是因它口味而喜歡,而是因為它便宜。
湓酒烈,價更高,百姓不能常喝,更受武夫、走商之人喜歡。」
如今兩種酒被提純後,都變得比以往更烈。
濁酒微烈卻不傷喉,正合士人、官宦、世家權貴子的口味。
湓酒很烈,李淵認為反而會更受百姓喜歡,因為下苦力者,每日勞作後,來上一杯,會很解乏。
「可是大父,您不是說湓酒貴,百姓喝不起嗎?」李承乾不解道。
啪,李淵輕拍李承乾腦門一下,笑著解釋道:「傻小子,原本一壇湓酒才能醉,如今半壇就酣,當買不當買?」
李承乾瞬間領悟大父的意思,趕緊給大父倒了杯酒,「謝大父指點。」
「小子,東宮經營賤業,不妥。你須得找個明面上的主事者。」李淵本來就喝了很多酒,這會兒已經眯起眼睛,顯出醉態。
「大父,您可有人推薦?」李承乾問道。聽到他這麼問,李淵露出開心笑容,朕的孫子還是很貼心的。
「應國公武士彠忠君體國,又善陶朱之術,承乾可用之。」李淵看著李承乾的眼睛說道。
李承乾能看到大父眼底的一絲期盼,很認真道:「大父所薦之人必然沒錯,孫兒會用的。」
「哈哈哈,好好好。」李淵暢快大笑。
玄武門之變驟然發生,緊接著他就被尉遲恭逼著退位,那些跟著他起事,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夥計們,也跟著黯然退場。
如今還活著的老夥計已然不多,能幫助武士彠一把,李淵也算心滿意足。
心情大好的李淵,不覺間竟然把整壇濁酒喝光,醉的不省人事。
李承乾親自把大父抱到床上,這時候他震驚的發現,大父的體重竟然很輕,完全不符他的體型。
這一夜,太子親自守在太上皇的床邊,等到天明時才離開。
自玄武門之變以來,太上皇李淵第一次睡得這般安穩,一覺睡到自然醒。
太子夜守大安宮的消息,很快就擺在了李世民的桌案上,同時附上的還有昨晚太子和太上皇的談話。
尤其是李淵醉酒後,呢喃的幾句,對不起老夥計的話。
李世民望著桌案怔怔出神許久,突然對馮用道:「下旨,追封裴寂為司空,允恩蔭一後人入仕。
應國公武士彠忠公體國,賞金銀玉帛。」
接著李世民又提了幾個名字,都是武德朝的老人,各有賞賜。
當賞賜到達各府時,天使特別有交代,此乃太上皇所賞。
各家子嗣聞言,盡皆伏地高呼:「謝陛下賞賜,謝太上皇恩德!」
大安宮裡,李淵得到這個消息時,眼眶微微濕潤,但旋即不屑的看了眼看甘露殿方向。
二郎慣會這些收買人心的手段,論心誠不及承乾遠矣。
被李淵念叨的李承乾回東宮補了一覺,然後親自出東宮,趕到了應國公府。
他昨夜說的話,不是在哄騙大父,他真的要用武士彠。
李承乾不讓宮人通報,提著兩壺酒徑直入內,發現殿內宮女正在跳舞,大父李淵卻斜靠在軟榻上,睡得正酣,發出呼嚕聲。
他輕手輕腳走過去,拿起毯子要給大父蓋上,同時揮手示意舞女樂師們停止演奏。
誰知那邊音樂歌舞剛停,李淵就猛的驚醒,眼神流露慌張之色。
李承乾手臂被李淵抓的生疼,他沒有用力甩開,而是輕呼:「大父,是我,承乾。」
李淵聽到李承乾的聲音,眼中慌亂終於消失,鬆開抓住李承乾的手,呼了口氣笑著道:「你這豎子,怎又來了?」
李承乾的心揪著一樣疼。
從大父剛才被驚醒後的表現,他就能猜到很多東西。
比如,大父為何非得聽著絲竹管樂才能入睡,為何驚醒後,會那般慌張。
七八年了,玄武門的陰影始終籠罩在大父的心頭,讓他惶惶不能安。
李承乾很想說,大父莫怕,孫兒會保護您的。
但是他不能,因為他根本保護不了。
而且大父是皇上,是九五之尊,他的驕傲,讓他不能接受自己被孫兒保護。
「大父,孫兒得了好東西,特地拿來孝敬您。」李承乾笑著道,仿佛剛才一幕沒有發生。
「哦,是什麼寶物,拿來給大父瞧瞧。」李淵來了興致,李承乾攙扶他坐起來,將放在身旁的酒罈子提過來。
李淵一看就撇嘴,不滿道:「原來是酒啊。小子,你大父我富有四海,何等美酒沒有喝過,你這是什麼酒?」
「濁酒,湓酒。」李承乾笑著道。
李淵臉上期待表情徹底消失,但就在這時,李承乾啵的一聲拔開酒罈塞子,濃郁酒香彌散。
咦,不對。
濁酒不是這個味。
李淵聳了聳鼻子,忍不住上手給自己倒了一杯,越嗅眼睛越亮,端起酒杯就要一飲而盡。
「大父且慢,這酒甘烈辛辣,您慢點喝。」李承乾提醒道。
這話李淵很不樂意聽,朕什麼烈酒沒喝過?
瞪了眼礙事的皇孫,李淵一口將滿杯酒飲盡,當即就瞪大眼睛,不過到底是大唐帝國開創者,當今的太上皇,養氣功夫很到家,面色淡然的將酒咽了下去。
李承乾很想笑,但沒敢,怕被大父捶。
片刻時候,李淵臉色微紅,表情卻已恢復正常,問道:「承乾,這不是濁酒啊。」
「回大父,原來的確是濁酒,但是被孫兒提純了。」李承乾道。
他又倒了杯湓酒讓李淵品嘗,這次李淵沒再逞強,小口品酒,發現果然如太子所說,比正常湓酒更烈。
「何為提純?」李淵問。
李承乾就將用木炭提純酒的經過講了一遍,當然他沒有說這主意來自天降,而是說從古籍中看到的。
李淵俯下身子,挑著眉頭看李承乾:「小子,你今日不單來看望大父,還有事要求吧。是不是想讓大父給你支招,用這酒來生財?」
「英明不過大父。」李承乾道。
李淵嘿嘿笑兩聲,被孫子的馬屁拍的很舒服,斜躺著一邊飲酒,一邊道:
「濁酒是市井之酒,深受百姓喜歡。但百姓不是因它口味而喜歡,而是因為它便宜。
湓酒烈,價更高,百姓不能常喝,更受武夫、走商之人喜歡。」
如今兩種酒被提純後,都變得比以往更烈。
濁酒微烈卻不傷喉,正合士人、官宦、世家權貴子的口味。
湓酒很烈,李淵認為反而會更受百姓喜歡,因為下苦力者,每日勞作後,來上一杯,會很解乏。
「可是大父,您不是說湓酒貴,百姓喝不起嗎?」李承乾不解道。
啪,李淵輕拍李承乾腦門一下,笑著解釋道:「傻小子,原本一壇湓酒才能醉,如今半壇就酣,當買不當買?」
李承乾瞬間領悟大父的意思,趕緊給大父倒了杯酒,「謝大父指點。」
「小子,東宮經營賤業,不妥。你須得找個明面上的主事者。」李淵本來就喝了很多酒,這會兒已經眯起眼睛,顯出醉態。
「大父,您可有人推薦?」李承乾問道。聽到他這麼問,李淵露出開心笑容,朕的孫子還是很貼心的。
「應國公武士彠忠君體國,又善陶朱之術,承乾可用之。」李淵看著李承乾的眼睛說道。
李承乾能看到大父眼底的一絲期盼,很認真道:「大父所薦之人必然沒錯,孫兒會用的。」
「哈哈哈,好好好。」李淵暢快大笑。
玄武門之變驟然發生,緊接著他就被尉遲恭逼著退位,那些跟著他起事,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夥計們,也跟著黯然退場。
如今還活著的老夥計已然不多,能幫助武士彠一把,李淵也算心滿意足。
心情大好的李淵,不覺間竟然把整壇濁酒喝光,醉的不省人事。
李承乾親自把大父抱到床上,這時候他震驚的發現,大父的體重竟然很輕,完全不符他的體型。
這一夜,太子親自守在太上皇的床邊,等到天明時才離開。
自玄武門之變以來,太上皇李淵第一次睡得這般安穩,一覺睡到自然醒。
太子夜守大安宮的消息,很快就擺在了李世民的桌案上,同時附上的還有昨晚太子和太上皇的談話。
尤其是李淵醉酒後,呢喃的幾句,對不起老夥計的話。
李世民望著桌案怔怔出神許久,突然對馮用道:「下旨,追封裴寂為司空,允恩蔭一後人入仕。
應國公武士彠忠公體國,賞金銀玉帛。」
接著李世民又提了幾個名字,都是武德朝的老人,各有賞賜。
當賞賜到達各府時,天使特別有交代,此乃太上皇所賞。
各家子嗣聞言,盡皆伏地高呼:「謝陛下賞賜,謝太上皇恩德!」
大安宮裡,李淵得到這個消息時,眼眶微微濕潤,但旋即不屑的看了眼看甘露殿方向。
二郎慣會這些收買人心的手段,論心誠不及承乾遠矣。
被李淵念叨的李承乾回東宮補了一覺,然後親自出東宮,趕到了應國公府。
他昨夜說的話,不是在哄騙大父,他真的要用武士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