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貝果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2045年,洛山市體育館。

  泳池旁,林夕悠閒地躺在躺椅上,身著泳衣,手中慢慢品味著一杯鮮榨果汁。躺椅的AI系統一邊根據傳感器反饋調節按摩力度,一邊自動識別並檢測他的公用帳戶信用點。另一隻手在空中輕巧地滑動,利用浮現的圖像搜索信息。隨著VRI(視覺視網膜成像技術)經過多年生物神經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這項技術變得愈加成熟大腦神經網絡晶片也愈加輕量化,現實交互的體驗也因此更為出色。

  光絲不斷在瞳中閃爍,投射出一條條信息流。

  全球最大的科技企業「紐維達(NewVista)」宣布,其最新一代神經網絡集群成功實現了意識同步實驗。通過量子計算技術,測試者之間得以共享彼此的感官與思維。這項技術被譽為「打破孤立思維障礙的未來鑰匙」。然而,反對者警告,這一突破或將引發巨大的倫理爭議,隱私的邊界可能因此徹底崩塌。

  …….

  洛山市,一名深度自身改造者因神經晶片被未知病毒侵入而選擇自我了斷。病毒通過篡改晶片情感調節模塊,持續生成極端負面情緒,最終導致受害者徹底失控。專家提醒,高度依賴神經接口技術的人群正面臨嚴重安全威脅。企業緊急開發防護補丁的同時,倫理學家強烈呼籲,監管機構應儘快介入,對晶片技術制定更加嚴格的安全規範。

  光影在眼中漸漸暗淡,最後一條信息消散。林夕長舒了一口氣,揉了揉微微發酸的眼睛。「科技的喧囂從未停止…」他低聲自語,起身換上正裝,邁步走向體育館外。

  明媚的陽光灑在臉上,初時還有些刺眼。他微微眯起眼,遠處天空中巨大的人造光帆隱隱可見,如一片銀色羽翼般漂浮著,為人類文明源源不斷地輸送巨量能源。廣場上的人們步履匆匆,彼此間鮮有交流,幾乎所有目光都被虛擬界面占據。這裡的每一個人,都仿佛沉浸在屬於自己的小世界中,孤立又繁忙。

  基因科技的發展使得人類壽命平均達到了136歲,這一切仿佛在證明技術的光輝勝利。然而,隨著科學分支的極端細化,每一天都湧現出數以萬計的科技進步,信息的爆炸讓人目不暇接。林夕感到有些疲憊,但在他身邊的人卻似乎更加痴迷。這個時代的人啊,早已是科學的狂信徒了。

  低頭整理了一下衣領,林夕朝旁邊的停機廣場走去。

  廣場呈正方形,四周聳立著一排排筆直的金屬立柱,頂部由一條條銀亮的金屬方條相連,勾勒出一個個整齊的方格。這些網格般的結構是飛行器的出入口,承載著整個城市的短途飛行交通。廣場上停放著數十架未使用的飛行器,流線型的外殼在陽光下反射出冷光。立柱與金屬結構之間的空格都覆蓋著一層透明的聲波與電磁力場,輕微的漣漪偶爾浮現,顯然是為了隔絕雨水和異物的侵入。

  隨著林夕的靠近,兩側的金屬立柱隨即亮起了一道道流動的綠色螢光,如同生物脈搏般活躍起來。前方一架銀灰色的飛行器內部燈光緩緩點亮,機身表面泛起柔和的光澤,仿佛在回應林夕的到來。這是智能系統分配的專屬服務,無需任何指令或溝通,所有的行程早已通過林夕的意識與智能助手完成對接。

  登上飛行器,座艙內部的環境顯得極為舒適,仿生皮革包裹的座椅自動調整到符合林夕身體曲線的最佳角度。他緩緩躺下,頭枕輕輕托起他的頸部,椅背同時發出細微的震動聲,啟動了放鬆神經的按摩模式。閉上眼睛的一瞬間,他聽到飛行器的核心渦輪風扇開始低速旋轉,伴隨著系統的語音提示音:「歡迎使用專屬服務,飛行器即將起飛。」

  艙外,飛行器的引擎發出嗡嗡聲,緩緩升空,穿過廣場的電磁力場,穩穩地進入城市空域。目光向遠處望去,一個巨大的結構映入眼帘,那是跨大洲的高速飛行網絡分支。由巨型龍門架起的真空隧道橫跨整個視野,外殼由兩層合成玻璃構成,透過透明表面可以看到內里網格狀的金屬骨骼。它們不僅是隧道的支撐結構,更是這片飛行網絡的能源樞紐,閃爍的藍白光點猶如無數神經元在線路中躍動。

  飛行器靠近隧道時,內部接引裝置啟動了。一個圓形的玻璃牽引機滑行而出,內部的金屬骨架發出低沉的嗡鳴聲。飛行器被精準地鎖定後,四根金屬柱從接引機伸出,插入飛行器機體預留的接口,聽到輕微的「咔噠」聲後穩穩固定。隨即,牽引機與隧道內的超導磁力軌道對接,整個裝置迅速被隧道內的磁力場鎖定,進入飛行網絡。

  飛行器在真空管道內滑行,完全沒有風阻的干擾,速度迅速攀升到肉眼幾乎無法追蹤的程度。管道四壁間藍白光流划過,猶如閃電在隧道中舞動,隨著飛行器的高速移動不斷拉長、扭曲。艙內,林夕的座椅保持著絕對的穩定性,輕微的加速感通過晶片直接調節至最佳體驗,消除了任何不適。他閉著眼睛,聽著微弱的振動聲,思緒卻漸漸飄遠……

  真空隧道外,一切歸於靜謐,只有光流與金屬的呼吸聲持續迴蕩,見證著這個時代瘋狂又無盡的加速。

  「已經到達目的地,祝您旅途愉快。」飛行器系統的提示音清晰柔和,喚醒了小憩中的林夕。他微微伸了個懶腰,動作間隱隱感到脊椎某處傳來的酸脹感,這種長期與AI晶片交互導致的生理疲勞已經成了日常。

  走出飛行器穿過停機場,映入眼帘的是貝果島廣闊的景象。視網膜上的時間投影顯示:10點03分。從洛山市出發,穿越500多公里,只用了1小時45分鐘。身後的飛行器已經進入了自動維護模式,消失在停機場的透明立場下。

  貝果島是一片美如畫卷的土地,環形的島嶼好似鑲嵌在湛藍海洋中的一圈綠寶石,翠綠的叢林與明媚的海岸線交相輝映。島嶼面積達1萬5千平方公里,以其清澈明亮的海水和純淨的生態環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空氣中充滿了自然的芳香和淡淡的海腥味。貝果島不僅是度假勝地,還是未來科技的搖籃。島嶼上聚集了世界頂尖的科研機構與實驗室,各種突破性的研究在這裡悄然進行,從量子計算到深空探索,無所不包。

  林夕是其中一個實驗室的一名研究員,同時也可以稱為「聯結試驗體」。20年前,他是基因工程研究項目「啟明計劃」的一部分。在那個項目中,四名嬰兒的神經系統通過基因編輯被強化,目標是讓他們的大腦能夠與AI系統實現深度交互,為探索人造智慧的新形式奠定基礎。

  這項實驗最終因倫理爭議和社會輿論的壓力被政府叫停。相關設施被查封,研究者面臨嚴厲的審查,而這些孩子則被送往社會福利院撫養。然而實驗留下的痕跡並沒有消失,強化後的神經系統雖然賦予了林夕超乎常人的認知和學習能力,卻也讓他逐漸變得與同齡人格格不入。他的感知敏銳得近乎刺痛,情緒波動劇烈,甚至對普通人的行為感到無法理解。

  15歲那年,「生物量子實驗室」與政府達成協議。實驗室提出,這些孩子的基因改造存在缺陷,研究顯示,他們的DNA中某些基因表達異常,這種異常可能導致神經系統在50歲之前發生紊亂,引發痛苦的死亡。而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恰好可以對這種問題進行修復,同時,這些孩子參與研究也能提高實驗的成功率。實驗室承諾尊重這些孩子的自我意願。即便他們不願參與研究,也無償為他們提供後續治療服務。

  林夕在權衡後選擇了加入。他知道,自己與其他三名試驗體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但這種「獨一無二」也意味著他註定無法過上普通人的生活。如果參與研究能夠為自己和其他人找到解決之道,這或許是他唯一的選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