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老子深謀遠慮,你們不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董卓入洛陽後,提拔了一大批名士,其中除了蔡邕外,還有一些人深得董卓的信任。

  比如周毖和伍瓊。

  董卓剛到洛陽,根基比較淺,特別需要朝堂名人的支持。

  兩人主動靠近董卓,董卓非常高興,給兩人都安排了重要職務。

  其中周毖作為時任豫州刺史周慎之子,天下名士,被提拔擔任尚書。

  雖然職務不算很高,但是能夠長期在董卓身邊,董卓的很多決策,都會聽一聽周毖的意見。

  至於伍瓊,直接被任命為城門校尉,負責洛陽城的防守。

  雖然,洛陽城的守軍不完全受伍瓊的調遣,但是僅僅是這麼個職務,就已經非常重要了。

  兩人經常被董卓召集,向董卓提出朝政建議。

  於是,周毖、伍瓊和許靖等人共同商議,向董卓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策略。

  淘汰腐敗昏庸的官員,提拔舉薦懷才失意之士取代這些無能官員。

  董卓因此以天子名義,對天下各州郡重要職務,進行了大範圍調整。

  在幾人建議下。

  進用潁川荀爽、韓融、陳紀等為公、卿、郡守。

  拜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潁川人張咨為南陽太守,陳留人孔伷為豫州刺史,東平人張邈為陳留太守。

  以及汝南袁氏袁紹為渤海太守。

  董卓這些安排裡面,事實上他非常關注袁紹。

  在安排擔任渤海太守的同時。

  任命韓馥擔任冀州牧。

  渤海郡作為冀州的下屬郡,因此袁紹必須聽命於冀州牧韓馥的領導。

  在董卓的眼裡,韓馥完全是自己人。

  韓馥被董卓親自任命為冀州牧,。

  在董卓眼裡,沒有他,韓馥到不了這個官職。

  韓馥肯定得對他感恩戴德,韓馥的忠誠肯定是沒問題的。

  這也是他多方面考慮,才做出的選擇。

  同時,有一個重要的點是,韓馥是汝南袁氏的門生。

  在董卓看來,將韓馥任命為冀州牧,成為袁紹的頂頭上司。

  一方面,韓馥會感謝自己,忠誠於自己,會對袁紹起到牽製作用。

  而另一方面,韓馥作為袁家的門生,卻居於主家核心子弟袁紹的頭上。

  明明名氣遠不如袁紹,擔任官職卻遠高於袁紹。

  那麼韓馥與袁紹之間必然會產生矛盾,並且一定是不可調和的。

  這就相當於,你和你的大學同學,本來你的學習年年第一,還是學生會主席,班長,在學校里名氣無人能與你相比,不僅如此,你還有深厚背景,家裡有權有勢,還有錢。

  可以說,你就是天之驕子。

  然而,搞笑的是,當你畢業後,你們班裡最不起眼的一個同學,他是你家裡僕人的兒子,沒地位,沒實力,更沒錢,學習還不咋樣。

  就是這麼一個同學,卻在畢業後,當了比你官職更高的官,關鍵還是你的頂頭上司。

  那麼,你會服嗎?你會安於現狀嗎?

  答案顯而易見,你肯定不會。

  就如,這個時候的袁紹,他一樣絕不可能屈服。

  袁紹絕不可能忍受原本仰仗他們家族鼻息的人,如今騎在自己的頭上。

  他的唯一做法,就是想辦法奪取韓馥的權力。

  把屬於自己的拿回來。

  然而韓馥也不會就此認命,好不容易身居高位,如何能夠放棄這難得的機會。

  可以說,一生努力不就是為了這一刻。

  因此,韓馥肯定會想辦法壓制袁紹,不讓袁紹崛起,兩人矛盾不可能調和。

  這正是董卓的平衡之道。

  在他眼裡,只要袁紹和韓馥雙方鬥爭起來,就能留給他更多的時間掌控洛陽朝局。

  一旦他把朝局徹底掌控。

  就可以騰出手來對付袁紹了。

  可以說,董卓的想法不可謂不精妙,這正是董卓對董恆的建議嗤之以鼻的原因。


  而事實上,歷史上也是如此。

  韓馥在擔任冀州牧之後,一直擔心袁紹吞併自己。

  所以,千方百計的防範袁紹,與袁紹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裂痕越來越深。

  後來,雙方因為共同的大義目標,一起參與了十八路諸侯反董。

  然而,韓馥也一直擔心被袁紹吞併,於是大多數時間,都停留在後方。

  名義上是為了盟軍籌措糧草,實質上就是在防備袁紹。

  最終韓馥還是沒防住袁紹,被袁紹奪取了冀州。

  所以說,董卓的想法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只是他還是小看了袁紹,小看了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沒想到,袁紹憑藉著一個小小的渤海郡,就能不斷崛起,最終奪取了冀州,成為了天下第一大軍閥。

  當然這個時候,董卓看不到這些,李儒也看不到這些。

  所以,李儒在聽完董卓的分析之後,大為震驚。

  「相國謀算天下,真是讓人佩服啊!」

  看著李儒滿臉震驚,董卓也是非常得意。

  這可是他最為得意的決策。

  別人只看到了這個決策的執行情況。

  卻無法看到決策背後他董卓的高深謀算。

  之前一直沒有人與他分享,如今有人聽他分享,並且大為震驚。

  這讓他的虛榮心,得到了巨大的滿足。

  至於董恆提到的那些話,董卓早就不放在心上了。

  而董恆提到要防範王允的話,董卓更是在李儒的吹捧聲中,忘得一乾二淨。

  當然內心裡。

  他根本沒有認為董恆所說的有道理。

  ……

  董恆被衛士帶走之後,很快被安排在了一個新的房間,關起來了。

  董恆不禁有些無語。

  自己一腔熱血,為了家族大業,為了大漢天下。

  沒想到不僅不被人理解,最後還得了一個被關禁閉的結局。

  這讓他如何能夠想像得到。

  董恆本以為自己說了,以董卓的梟雄才智,所以說不一定會聽,但至少也會引起一些新的想法。

  結果從剛才的觀察來看。

  董恒基本上可以肯定。

  自己說了這一番話,除了搞了個熱鬧,沒啥大的效果。

  董卓那完全不在乎的表情,讓董恆不由得有些氣餒。

  當然從這件事情上。

  董恆也明白了。

  想要通過出謀劃策的方式幫助董卓。

  從而改變自身的命運。

  恐怕是完全不可能的。

  要想真正改變一切,靠董卓沒有希望,只能靠自己。

  也只有靠自己。

  想清楚了這一點之後,董恆不由的露出了無奈的微笑。

  這一次自己也不算沒有收穫

  至少讓自己明白了,接下來自己當做什麼?

  目前的狀態,既然董卓要關他禁閉。

  那他也沒辦法反抗。

  正好借這個機會,思考一下下一步該如何謀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