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董相國的平衡之道(求追讀,求收藏)
竟然是王允。
董恆再次意外,沒想到自己一天之內,竟然見到了兩個關鍵歷史人物。
剛才是袁隗,這會兒又是王允。
也不知道這算是自己運氣好,還是算是不好?
從剛才一面之緣來看,董恆覺得,這個王允,就是歷史上最終用美人計,除掉董卓的王允。
對於董恆來講。
他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最關鍵的辦法有兩個。
要麼自己想辦法掌控權力,手握兵權。
這樣沒有人能夠輕易動得了自己。
自己想活,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
而另外一個辦法就是。
只要確保董卓不死,不失去朝堂霸權,那他也不會死。
董卓是他的父親,父子關係使得兩人利益高度綁定。
董卓一旦身死!
那麼作為董卓的兒子,肯定會遭到清算。
滿門被屠是必然的命運。
如今既然見到了王允,肯定要想辦法提醒董卓。
反正剛才抨擊袁紹的時候,已經把董卓惹怒了。
不如就這個機會,把該說的,都說出來。
不然下次,也不知道再等到什麼時候了。
董恆短暫思考後,再次說道:
「父親,雖然你很憤怒,但兒想說,孩兒所說的一切,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一定要想辦法防範袁紹,以及韓馥,王匡之流,還有其他的各州刺史,諸郡太守!」
董卓有些不耐煩了,揮手打斷董恆。
「你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如何懂得朝堂形勢,今日真是丟盡了老夫的臉。」
「來人,將這小子帶下去,禁閉三日。」
「沒有老夫的命令,不允許離開相國府半步。」
隨著董卓的話音剛落,兩名衛士走了進來。
這!董恆有些傻眼。
「父親,我所說皆是為了我董氏家族,為了父親,絕無私心。」
「袁紹之流絕不可信任,父親應當早做打算!萬不可讓袁紹崛起啊!」
「還有,這個王允也絕不可信任,他與父親不是一條心,父親一定要切記。」
既然都已經說了。
那不如就把該說的都說出來。
雖然他不可能,給董卓解釋,王允將會使用美人計。
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係,最終使呂布殺掉董卓。
畢竟,這話說出來,過於離譜。
恐怕董卓會把他當成發瘋對待。
但是,稍微提一下王允不可被信任。
也許能夠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
然而,董卓在聽了董恆的話後。
臉上更是出奇的憤怒。
「快把他拉下去,再廢話,這一個月時間,你都別想出相國府。」
一個月不能出府?
董恆只能選擇閉嘴,他要做的事情太多。
若是被關在相國府禁閉一個月。
那還談什麼改變歷史,改變個人命運了。
他只能希望。
自己今日所說的話對董卓,能起到提醒的作用。
只要,董卓能提高警惕,加強防範。
也許。
袁紹想要聯絡十八路諸侯共同反董,並沒那麼容易。
最終,董恆被兩名衛士帶離了書房。
……
書房內。
董恆離開之後。
留下了董卓和李儒。
「文優,子玉所言,你怎麼看?」
董卓臉上依然殘留著憤怒,向李儒問道。
李儒想了想說道。
「其實公子所講,有些地方是有一點道理的。」
「不過在我看來,公子對朝政並不熟悉,所言不過都是些猜測罷了!」
「相國深謀遠慮,公子年紀輕輕,自然是無法理解的。」
「不過,公子如此年輕,有這些見地,雖然並不正確,但也頗為難得了。」
「而且,他畢竟一心為了相國,就憑這份真心,還請相國從寬處置啊!」
聽了李儒的話之後,董卓臉色稍緩。
「是啊!若不是這小子所說,是真心為了咱。」
「咱可不會輕饒於他,恐怕就不是關個禁閉,這麼簡單了!」
隨後,他話音一轉。
「也不知這小子,從哪裡聽到的這些話,真是無法無天。」
「朝政大事,哪裡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的。」
「至於說袁紹,韓馥,王匡這些人,老夫其實早有防範,豈會等他提醒。」
李儒一怔,看向董卓。
「相國這話何意?」
董卓輕撫長須。
「當日咱廢皇帝,立陳留王之時,那袁紹敢當庭反駁,咱就已經記住他了。」
「這等亂臣賊子,我豈會不加以防範。」
「事實上,這一次地方各州刺史州牧以及大郡太守的任命,都是本相深思熟慮了的。」
「特別是這袁紹,我雖有任命,但是他想輕鬆擔任渤海太守,也沒那麼容易。」
看到李儒滿臉疑惑,董卓臉上露出了微笑。
隨後,他給李儒詳細的解釋了一番自己的詳細部署安排。
大致來說就是。
董卓早已看出袁紹有反對自己的心思。
只是如今,他也才剛到洛陽不久,手裡掌控的軍隊有限。
西涼軍也在近日才陸續到達洛陽。
他實際上對洛陽的掌控,是十分有限的。
而且,想要殺掉袁紹,遠沒有那麼簡單。
否則,當時袁紹朝堂出言不遜的時候,他就已經讓袁紹嘗一嘗他的寶劍利還是不利。
在董卓看來。
袁紹背後的家族勢力實在是太強了。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朝堂上的官員,絕大多數與袁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直接殺掉袁紹,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除非自己,想要天下皆敵。
董卓知道,一旦殺了袁紹,那就相當於把汝南袁氏,徹底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那時候朝堂上的所有官員,都將成為反抗自己的人。
可以說,只要袁紹振臂一呼,加上朝堂上三公之一的袁隗,裡應外合。
董卓沒有信心,自己能夠守住洛陽。
所以。
對於汝南袁氏,最好的辦法就是拉攏。
而當袁紹離開洛陽之後,董卓雖有後悔,但是他知道已經沒法追上袁紹了。
而控制洛陽更為關鍵。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籠絡袁紹,同時加以防範。
於是,董卓選擇任命袁紹擔任渤海太守。
渤海郡位於冀州,不算一個很大的郡,位置偏遠,實力也不強。
並且,地處於多個勢力的交織地帶,內部極為複雜。
其實要說,以袁紹家族的地位,即便是任命袁紹擔任一州的刺史,也是完全可以勝任的。
但董卓,最終卻只給了袁紹一個渤海太守的位置,這就是董卓的平衡防範之策。
同時,為了不斷加強對袁紹的防範。
董卓還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人事任命。
他選擇了一個關鍵的人,當袁紹的上司。
這個人就是韓馥。
董恆再次意外,沒想到自己一天之內,竟然見到了兩個關鍵歷史人物。
剛才是袁隗,這會兒又是王允。
也不知道這算是自己運氣好,還是算是不好?
從剛才一面之緣來看,董恆覺得,這個王允,就是歷史上最終用美人計,除掉董卓的王允。
對於董恆來講。
他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最關鍵的辦法有兩個。
要麼自己想辦法掌控權力,手握兵權。
這樣沒有人能夠輕易動得了自己。
自己想活,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
而另外一個辦法就是。
只要確保董卓不死,不失去朝堂霸權,那他也不會死。
董卓是他的父親,父子關係使得兩人利益高度綁定。
董卓一旦身死!
那麼作為董卓的兒子,肯定會遭到清算。
滿門被屠是必然的命運。
如今既然見到了王允,肯定要想辦法提醒董卓。
反正剛才抨擊袁紹的時候,已經把董卓惹怒了。
不如就這個機會,把該說的,都說出來。
不然下次,也不知道再等到什麼時候了。
董恆短暫思考後,再次說道:
「父親,雖然你很憤怒,但兒想說,孩兒所說的一切,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一定要想辦法防範袁紹,以及韓馥,王匡之流,還有其他的各州刺史,諸郡太守!」
董卓有些不耐煩了,揮手打斷董恆。
「你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如何懂得朝堂形勢,今日真是丟盡了老夫的臉。」
「來人,將這小子帶下去,禁閉三日。」
「沒有老夫的命令,不允許離開相國府半步。」
隨著董卓的話音剛落,兩名衛士走了進來。
這!董恆有些傻眼。
「父親,我所說皆是為了我董氏家族,為了父親,絕無私心。」
「袁紹之流絕不可信任,父親應當早做打算!萬不可讓袁紹崛起啊!」
「還有,這個王允也絕不可信任,他與父親不是一條心,父親一定要切記。」
既然都已經說了。
那不如就把該說的都說出來。
雖然他不可能,給董卓解釋,王允將會使用美人計。
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係,最終使呂布殺掉董卓。
畢竟,這話說出來,過於離譜。
恐怕董卓會把他當成發瘋對待。
但是,稍微提一下王允不可被信任。
也許能夠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
然而,董卓在聽了董恆的話後。
臉上更是出奇的憤怒。
「快把他拉下去,再廢話,這一個月時間,你都別想出相國府。」
一個月不能出府?
董恆只能選擇閉嘴,他要做的事情太多。
若是被關在相國府禁閉一個月。
那還談什麼改變歷史,改變個人命運了。
他只能希望。
自己今日所說的話對董卓,能起到提醒的作用。
只要,董卓能提高警惕,加強防範。
也許。
袁紹想要聯絡十八路諸侯共同反董,並沒那麼容易。
最終,董恆被兩名衛士帶離了書房。
……
書房內。
董恆離開之後。
留下了董卓和李儒。
「文優,子玉所言,你怎麼看?」
董卓臉上依然殘留著憤怒,向李儒問道。
李儒想了想說道。
「其實公子所講,有些地方是有一點道理的。」
「不過在我看來,公子對朝政並不熟悉,所言不過都是些猜測罷了!」
「相國深謀遠慮,公子年紀輕輕,自然是無法理解的。」
「不過,公子如此年輕,有這些見地,雖然並不正確,但也頗為難得了。」
「而且,他畢竟一心為了相國,就憑這份真心,還請相國從寬處置啊!」
聽了李儒的話之後,董卓臉色稍緩。
「是啊!若不是這小子所說,是真心為了咱。」
「咱可不會輕饒於他,恐怕就不是關個禁閉,這麼簡單了!」
隨後,他話音一轉。
「也不知這小子,從哪裡聽到的這些話,真是無法無天。」
「朝政大事,哪裡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的。」
「至於說袁紹,韓馥,王匡這些人,老夫其實早有防範,豈會等他提醒。」
李儒一怔,看向董卓。
「相國這話何意?」
董卓輕撫長須。
「當日咱廢皇帝,立陳留王之時,那袁紹敢當庭反駁,咱就已經記住他了。」
「這等亂臣賊子,我豈會不加以防範。」
「事實上,這一次地方各州刺史州牧以及大郡太守的任命,都是本相深思熟慮了的。」
「特別是這袁紹,我雖有任命,但是他想輕鬆擔任渤海太守,也沒那麼容易。」
看到李儒滿臉疑惑,董卓臉上露出了微笑。
隨後,他給李儒詳細的解釋了一番自己的詳細部署安排。
大致來說就是。
董卓早已看出袁紹有反對自己的心思。
只是如今,他也才剛到洛陽不久,手裡掌控的軍隊有限。
西涼軍也在近日才陸續到達洛陽。
他實際上對洛陽的掌控,是十分有限的。
而且,想要殺掉袁紹,遠沒有那麼簡單。
否則,當時袁紹朝堂出言不遜的時候,他就已經讓袁紹嘗一嘗他的寶劍利還是不利。
在董卓看來。
袁紹背後的家族勢力實在是太強了。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朝堂上的官員,絕大多數與袁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直接殺掉袁紹,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除非自己,想要天下皆敵。
董卓知道,一旦殺了袁紹,那就相當於把汝南袁氏,徹底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那時候朝堂上的所有官員,都將成為反抗自己的人。
可以說,只要袁紹振臂一呼,加上朝堂上三公之一的袁隗,裡應外合。
董卓沒有信心,自己能夠守住洛陽。
所以。
對於汝南袁氏,最好的辦法就是拉攏。
而當袁紹離開洛陽之後,董卓雖有後悔,但是他知道已經沒法追上袁紹了。
而控制洛陽更為關鍵。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籠絡袁紹,同時加以防範。
於是,董卓選擇任命袁紹擔任渤海太守。
渤海郡位於冀州,不算一個很大的郡,位置偏遠,實力也不強。
並且,地處於多個勢力的交織地帶,內部極為複雜。
其實要說,以袁紹家族的地位,即便是任命袁紹擔任一州的刺史,也是完全可以勝任的。
但董卓,最終卻只給了袁紹一個渤海太守的位置,這就是董卓的平衡防範之策。
同時,為了不斷加強對袁紹的防範。
董卓還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人事任命。
他選擇了一個關鍵的人,當袁紹的上司。
這個人就是韓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