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他是一個有背景的平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46章 他是一個有背景的平民

  在這場大水災之前,一心會所經歷的最大的緊急動員事件所針對的幫扶對象是兩萬人級別。

  也就是面對羌人入侵的好幾次總動員,茂陵縣總人口也就兩萬多,一心會屬於全覆蓋了。

  而現在,需要幫助的人數起碼翻了三倍,是六萬人往上的級別。

  而且並不是說他們需要救援的只有六萬人,而是說直到熹平元年六月初八,他們所幫助的人大概就是六萬人,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漲。

  更要命的是,隨著消息的傳播,那些原本守在雒陽城門外試圖進入雒陽城內尋求幫助的人們也漸漸向首陽山和太學兩個災民營地靠攏。

  他們在雒陽那邊找不到生的希望,就來這兩個地方碰碰運氣,結果還真讓他們碰到了。

  有雨棚,有食物,有衣物,有藥物,有管理秩序的人,不至於出現什麼大規模的爭搶動亂,安全係數很高,足以保障他們存活下去。

  越來越多的遭災人群都聚集過來請求幫助,這部分人數不斷增加,吃飯的嘴一張又一張,這大大增強了一心會管理層的工作難度和強度。

  袁樹的那顆超頻大腦為此迎來了又一次的高強度考驗和高速升華。

  他倒沒覺得自己有多累,只是覺得自己又進步了,自己的大腦繼續在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經受住了考驗,不斷的升級,升級,升級。

  物資的調配,糧食的補充,藥物和醫師的安排,人員的安置與處理,違法犯罪情況的嚴厲打擊等等,在他這邊,都不是什麼問題。

  物資方面,他一邊動用自己的儲備,一邊派人前往周邊郡縣購買,念及眼下正是夏糧開始收穫的時節,糧食價格不會太高。

  且受災人群也沒有形成超大的規模,多購買一些也不至於造成糧價的大波動。

  所以袁樹放心的安排後勤部前往河東郡、河內郡、陳留郡、潁川郡購買糧食,分散購買,也避免讓這些地方的糧價出現什麼大波動。

  藥物和醫師可以就近從雒陽城裡獲得,雒陽城裡的醫療資源絕對是這個時代最頂級的,只要願意花錢,不至於得不到這些。

  越來越多的災民安置問題雖然很麻煩,但是只要有足夠多的空地和材料,這些也不算什麼大問題。

  原來搭建好的和太學的都不夠用了,那就臨時擴充,搭建更多的雨棚,現在好在是夏天,氣溫不低,禦寒需求不大,只要有雨棚,有布匹,就勉強足夠人們暫時安頓下來。

  如果有生病的人,就專門集中到病號營地里診治,病號營地修建在更遠更偏僻的地方,與健康的人隔離開來。

  袁樹對此非常重視,他制定的策略就是極力避免大規模人群聚集造成的大規模傳染病爆發,要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一定規模的傳染病,那簡直就是災難。

  至於違法亂紀的事情……

  還真有。

  畢竟不能指望每個人都是聖人,不能指望每個人都能捨己為人。

  有些被救下來的災民或者是覺得糧食不夠吃,或者是覺得孤兒寡母好欺負,就會有一些人組團搶奪分發下來的口糧。

  針對這種情況,袁樹也會有針對性的措施,保衛部也不是吃乾飯的。

  類似的事情其實在三次茂陵保衛戰的時候也出現過,所以袁樹不會忽視治安管理的問題。

  在此次行動之初,他就定下了巡邏安保的計劃,安排保衛部的一批成員專門留守後方,帶著參加過軍事訓練的涼州良家子組成了十支巡邏隊。

  巡邏隊晝夜輪換巡邏,發現有這樣的問題就直接上前抓人,抓到了人先帶著他一起做一套大記憶增長廣播體操,給他們好好長長記性。

  體操做完還不夠,還要遊街示眾,廣而告之,震懾所有潛在的有此類行動傾向的人群,然後再將這些人打包送到雒陽縣縣衙之中,交給雒陽縣令處理。

  大災當前,不曉得同舟共濟,反而還要互相坑害,欺負弱勢群體。

  這種人,討打!

  因為這種恩威並濟的救援、管理方式,使得袁樹在災民群體中的形象很快就立起來了。

  一個宅心仁厚但是獎懲嚴明的形象很快就在人們的心中出現了。

  這種形象樹立起來之後,秩序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所以從水災開始到結束,整個災民營地的管理始終是比較有秩序的,沒有鬧出什麼無法收拾的事情。


  而在袁樹奮戰於救援災民的一線戰場上的時候,雒陽城裡的人們對於這件事情的發生和進行,也是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打算。

  首先是雒陽朝廷,在一系列的爭執、扯皮之後,從五月二十六日到五月二十九日,他們始終沒有拿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不願意出錢,不願意出力,不願意承擔責任,互相推諉。

  甚至還有不少官員為了自己家裡被淹、出現了一些財產上的損失的事情要求朝廷給予補償,根本不管外頭發生了什麼,首先要確保自己的財產不能有損失。

  最後連雒陽城門該不該開、該不該設粥棚之類的事情都無法做出決定。

  有些人覺得應該打開城門放災民入內,有些人則認為不能放城外那些刁民入內,以免刁民鬧事,破壞雒陽城內的穩定。

  直到五月三十日,朝廷得知了袁樹率領他的弟子門生開始在城外救人,並且建立了災民營地,將大批量災民開始往災民營地轉運。

  這個消息傳開之後,雒陽朝廷頓時陷入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

  就這些蟲豸們個人的私心來說,袁樹主動出手幫他們接下了雒陽城外的爛攤子,他們肯定是高興的,不要他們花錢,不要他們出力,不要他們承擔責任就能坐享成果,豈不美哉?

  但問題在於,從雒陽朝廷的整體層面來看,袁樹這麼搞就是在打大家的臉。

  城外出現了災情,這顯然是朝廷和官府的責任,救援災民整理後事那也是這些大老爺們該做的事情,現在他們不做,反而讓袁樹這個沒有官身的人給做了,這個事情要是傳了出去,天下人怎麼看待他們這些人?

  本來要是不管不顧,等大水退去、大家出去收拾殘局,這個事情也不是不能低調處理掉,但問題在於,現在有人站出來處理了,而這個人偏偏不是官方的人。

  這就很尷尬了。

  有對比了!

  和你一比,我們這些執掌權柄的官老爺都成什麼了?

  更要命的是,雒陽乃天子腳下,天子還沒有動彈,你一個平民就動彈起來了,那你把天子放在什麼地方了?

  天子不要面子的?天子不要名望的?天子就能見死不救?

  不講政治!

  完全的不講政治!

  六月初一開始,朝堂上針對這個情況的出現,就開始零星出現了對袁樹的批評了。

  他們認為袁樹的行為不妥,有邀買人心的嫌疑,天子腳下,朝廷還沒有行動,他卻行動起來了,這樣搞,他袁樹把天子放在什麼地方?

  不過範圍始終比較小,且言辭較為溫和,沒有之前那般的瘋狂。

  關鍵,袁樹是袁氏的人,是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家族的嫡系子弟,是之前在雒陽威壓群儒、獲得巨大聲望和威勢的最強經師,是一個和官方有千絲萬縷關係的人。

  他爹是太僕袁逢,他三叔是司徒袁隗,他族叔是執金吾袁惃。

  他還有一個擔任衛尉的遠房親戚袁滂。

  他不是一個簡單的平民,他是一個有背景的平民。

  朝廷要出手,也要看出手對象有沒有背景,要是個有背景的,你打狗也要看主人吧?

  更讓很多不敢發聲的官員感到尷尬的是,跟著袁樹一起參加救援行動的,其實也有不少他們家族的子弟、乃至於就是他們自己的兒子。

  因為袁樹在雒陽城裡的巨大聲望,很多年輕學子都加入了他的心學門派,跟他學習,成為他的門生、弟子,這其中就包括有很多雒陽官員乃至於權貴家族的子弟。

  此番袁樹除了自己出動,還把追隨他的近兩萬弟子門生全都安排出去了,所有跟隨他的人都參與到這個事情當中,等於整個朝堂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都和這場行動有關係。

  真要追究袁樹不講政治、追究袁樹不尊敬天子、搞邀買人心那一套,那他們那些家族子弟,乃至於他們的兒子,也都要牽扯其中。

  這不是大水沖了龍王廟嗎?

  他們能答應?

  顯然不能。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