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諸君,隨我一起致良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45章 諸君,隨我一起致良知!

  袁逢聽了袁隗的話,頗有些驚訝的看著袁隗。

  「次陽,你……你沒有過去那般謹慎小心了,雖然你已經是司徒,袁氏已經四世三公,但是袁氏到底還是漢臣!這是不能忘掉的!」

  「是的是的,兄長,袁氏當然是漢臣,但是袁氏也是天下仲姓!」

  袁隗笑道:「旁人不敢做的事情,袁氏難道就不敢做?真要如旁人一樣畏縮、怕事,袁氏又是怎麼成為天下仲姓的?說穿了,兄長,這大漢天下的事情,要是咱們袁氏堅決反對,那朝廷又能做成多少事情?」

  袁逢聽了,覺得這話莫名的有點扎心。

  他連忙握住了袁隗的手。

  「次陽,你聽好了,天下仲姓,這是外人說的,咱們自己不能這樣說,也不能以此為傲,不能因此就目中無人目空一切,否則,必然會招致禍患!」

  袁隗無奈地嘆了口氣,點了點頭。

  「我知道我知道,兄長謹慎小心自然是對的,不過袁氏總也要彰顯自己的鋒芒吧?否則一味的伏低做小,反而讓人看輕了,要我說,這次術的行動,就當作是袁氏立威的行動好了。

  此前袁氏被那麼多人圍攻,在我看來,多少也有咱們過於低調、不顯露鋒芒的問題在裡面,否則堂堂袁氏,又如何能被那麼多宵小之人欺辱?兄長,就讓術去做吧!」

  「彰顯鋒芒?在天子面前?」

  專門負責給皇帝駕車的袁逢咽了口唾沫,擔憂道:「次陽,這真的沒有問題嗎?雖然你說的也有道理,但……」

  袁隗嘆了口氣,搖了搖頭。

  「放心吧兄長,倒不如說,正好趁此機會看看,還有多少人敢對咱們袁氏說三道四不乾不淨,之前放過了他們,這次要是再有人胡言亂語,我絕不會輕易放過!」

  袁隗的眼中滿是陰狠。

  顯然,他對於之前袁氏被圍攻卻受限於大局不得不忍氣吞聲的情況極為不滿,他一直都沒有忘掉之前的恥辱。

  再加上袁氏已經決定要廢立天子,一番操作之後,袁氏必然成為比現在更加牛逼的超級政治勢力,既然如此,就要擁有一些別人不能有的特殊地位和特權。

  否則,袁氏還當什麼天下仲姓?

  他覺得自己的兄長就是太過于謹慎小心了,以至於都失去了汝南袁氏家族該有的逼格。

  袁隗深吸一口氣,決定讓袁樹自行操作,然後看看這雒陽城裡到底還有多少妖魔鬼怪在蠢蠢欲動。

  袁樹是不清楚袁隗到底在謀劃些什麼,也不管雒陽城裡的牛鬼蛇神們到底會對他有什麼樣的看法,他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救人。

  讓可以活下去的人活下去,讓更多的人可以活下去,不要因為雒陽城內的類人群猩們的不作為,而失去他們本該有的未來。

  從任何一個角度上來說,袁樹都不是一個無私的老好人,但唯有一點,他重視人命。

  漢代的人們沒有人命關天的思維,不認為人命是可貴的,而來自後世的袁樹可不這樣認為,對於任何漠視人命的行為,他都極為反感。

  且不說未來能不能讓他們活得像個人,至少,要讓他們能活著!

  活著!

  袁樹沒有更多的想法,準備傾盡全力也要讓這些人能夠活下去,為此,他全力發動自己所能調動的人手,一心會七千多人全都沖了出去不夠用,那就把知行學府的一萬多人也全都動員起來。

  為了讓這些知行學府的學子們能更有精氣神的一起行動,袁樹還特意召集他們發表了一通動員演說,告訴他們,這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好時候!

  救人於水火之中、活人一命,正是天大的良知!

  諸君,隨我一起致良知!

  在袁樹高超演講技術的鼓動之下,一大批一大批的學子被鼓動的心潮澎湃。

  他們紛紛換下長衫,穿上粗布短打,頂著斗笠,穿著蓑衣,按照五十人一組的規模分配在一名一心會員手底下,在一心會員的率領之下奔赴需要他們的地方。

  當時,正是身處一線的盧植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袁樹也不再留守後方,也親臨一線,乘著賈詡緊趕慢趕趕製出來的船隻投入了救人的行動之中。

  親臨一線之後,袁樹才看到了現場的情況到底有多揪心。


  平心而論,這水確實不大,和那些決堤式的大洪災沒法兒比,不會出現大水一來就把所有東西給捲走、沖成一片白地的情況。

  但是問題在於雒陽城外的平民聚居區基本上沒有排水設施,只有一些小溝渠,地勢又比較低,大水漫出護城河之後直接淹了過來,一開始只是漫過腳脖子,接著越來越深,最後淹過了房屋。

  有些機靈的人很早就離開了,躲過了這一波大水。

  有些反應慢的人或者不認為水會越積越深的人就沒來得及走,他們也不想走,家就在這裡,離開這裡又能去哪裡呢?

  更有些倒霉的看著情況不對,想要走,結果走到半路上才發現水越來越深,直接走不了了,又不會游泳,只能找一棵樹爬上去,期待著老天爺顯靈,救救他們。

  可是世上哪裡有老天爺呢?

  有的只不過是一個個平凡卻又勇敢的普通人罷了。

  熹平元年六月初一開始,袁樹親自率領船隊奔波在救人的路途上,看見有人停留在房頂上、樹上或者靠著一塊木板之類的東西掙扎在水裡,就趕快駕船過去伸出援助之手,把需要救援的人們一個個救了下來。

  被救援的人以為他們是官府派來的人,於是千恩萬謝,結果救他們的人居然搖了搖頭——

  我們不是官府的人,我們是心學門徒,是大名鼎鼎的汝南袁君的門生、弟子。

  我們是袁君派來救你們的。

  袁樹的名聲在雒陽城內外早已是人盡皆知,就算是不識字的幼童也知道袁樹,聽說是袁樹派人來救援他們,這些獲救者自然都心懷感激,把感激目標固定在了袁樹身上。

  事實上,袁樹並沒有要求參與救援人告訴獲救者這些,他甚至著急的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但是問題就在於,他在整個一心會和心學門派內部的個人聲望是極為崇高的。

  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已機構被一些狂熱的崇拜者、追隨者視為人間正道。

  只要照著他說的做、就能實現最終的理想,這個認知在整個袁樹勢力集團內部已經是一個較為廣泛的共同認知,為大部分人所認同。

  哪怕是一些剛剛加入到這個勢力集團當中的人也對此表示認可。

  尤其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朝廷、官府無所作為,或者少有作為,而袁樹卻拿出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號召大家一起出動救人,貫徹心中良知,這種做法就更加強化了團體內部的這一認知。

  袁樹不是說說玩的,袁樹是說了之後真的會去做,哪怕需要付出再多的代價,他都會去做,他真的在致良知,真的在知行合一,他不是袁大炮,他是真的身體力行了。

  無論是建設良莊,還是建設知行學府,還是招收一心會員、弟子門生,亦或是現在不惜一切代價帶領群體出發救人,這都印證了大家的猜測。

  袁樹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他在身體力行貫徹他所提出來的理念,他自己說的,他自己相信,他自己帶頭貫徹,為此不惜一切。

  官府沒有要求,朝廷沒有命令,但是他自己認為這是對的,這是心中良知,那麼順著良知去做,不在乎其他的東西,這就是心學的最終奧義。

  致良知。

  知行合一。

  袁樹以身作則、帶頭衝鋒的作風極大的鼓舞了人心,更進一步凝聚了勢力集團內部的信念感。

  原本,因為整個勢力集團的人數快速膨脹而出現的一些管理、理念的上的困難,隨著這一次大規模致良知集體行動而煙消雲散,袁樹再一次大幅度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和威望。

  一個說到做到的領袖,一個以身作則、衝鋒在前還能獲得勝利的領袖,一個心懷良知奮勇前行的領袖,就算不是出身高門大族、實力雄厚,也會讓追隨者心悅誠服。

  所以袁樹的所作所為雖然在政治上的確帶來了不少隱患,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的「邀買人心」是極為成功的。

  誰不願意信賴一個說到做到、勇往直前的人呢?

  古人說得黃金萬兩不如得季布一諾,而現在,袁樹也在用同樣的方式塑造自己的金字招牌。

  就算是站在他的對立面上,又有什麼人能夠否認他的說到做到、勇往直前呢?

  所以,袁樹所得到的東西,是這個時候他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

  他的事情太多,要做出的決定太多,他實在是沒有精力關注這些。

  他要救人,他要安排被救下來的人去在避難營地暫時安置起來,他要提供給這些人食物、衣物、藥物,他要保證他們能活下來,不至於餓死、凍死、病死。

  這一樁樁一件件,對於袁樹乃至整個一心會管理層都是巨大的考驗。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