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努爾哈赤(周二求追讀)
在察覺到日軍的企圖以後,陸光廷迅速脫離戰場,迂迴包抄到日軍的側翼。
此時大部分的日軍都已經怯戰,基本上屬於能退則退。
畢竟螻蟻尚且偷生,既然已經開始逃了,誰都會把自己的命看的金貴。
好在有長年累月的戰鬥經驗,撤退並沒有完全演變成潰散。
為了大部隊能夠安然撤離,加藤清正命令他的家臣,也就是裝備精良的武士階層共三百多人死死的抵在後方。
就連涇川玄次和長島徹平等軍團侍大將都加入了戰局。
幾名將領的家臣也加入了戰局,這些人不光是裝備精良,戰鬥意志也十分強大。
加上此時日軍已退到一處隘口,只能容納幾百人在內,同時可供騎兵突襲的範圍也被壓縮。
竟然真的讓日軍頂住石興義與羅耀步兵左右二營的猛攻,戰局逐漸焦灼。
楊可棟策馬來到了高地之上,俯瞰著下方酣戰的播州軍。
而於宸則是一步不離的跟隨他身邊,這是他的職責。
北風呼嘯,萬物凋零。
從會寧城至此已有五里多的路程,遠眺而去甚至可以看到兩軍交戰一路丟下的戰死士兵。
其中大部分都是加藤清正的輕足,當然播州軍也有損失,特別是負責正面強攻的步兵營。
不過傷亡總體來說還在可控範圍內,畢竟這是播州軍第一次大規模跟軍團級的日軍作戰。
有些損失在所難免,打仗沒有不死人的,只有在血水裡活下來的勇士,才能稱得上野戰王牌。
然而就在此時,站在高處的楊可棟視線里突然多出一片黑壓壓的騎兵。
那群騎兵居然出現在了會寧城的南邊,若不是此刻風雪稍歇,楊可棟還真不一定能發現。
幾乎是瞬間,楊可棟心中就猜到對方的身份,如今在這人煙罕至的兀良哈地區。
除了加藤清正的第二軍團,剩下的只能是建州衛指揮使努爾哈赤!
老奴要來摘桃子了!
楊可棟心中十分清楚,此時的努爾哈赤十份覬覦朝鮮廣袤的國土。
要不然他也不會今年八月就去朝貢,就為了能當面跟萬曆皇帝請戰。
只不過最終請戰的想法被李成梁父子強行打壓了罷了。
如今會寧城只有龐雲海率領的3000多人守城,其中大部分還是火炮手,野戰精銳全部都在城外跟日軍鏖戰。
若是此時老奴硬著頭皮偷襲,陷入兩線作戰的楊可棟就慘了。
此時楊可棟必須要抉擇,是繼續追擊殘存的日軍,還是迅速回防會寧城!
在他猶豫的這點時間裡,能夠清晰可見的看到,遠處距離會寧城還有些距離的努爾哈赤部。
距離會寧城已經只有咫尺之遙,就在這時候,會寧城上再次燃起了狼煙。
道道黢黑的煙柱不光站在高地上的楊可棟看到了,就連戰場邊緣的陸光廷等人也看的清清楚楚。
軍心瞬間有些不穩了起來,畢竟如今會寧城是播州軍在遠東的要塞城池。
此時的楊可棟明白不能再拖下去了,他厲聲對身邊侍候的於宸命令道:
「傳令下去,窮寇莫追,讓陸光廷領著騎兵先行返回會寧城,同時羅耀部與石興義部整頓休整,緩緩回城!」
於宸一驚,他沒有想到楊可棟居然如此謹慎,居然連馬上就要吃進嘴裡的肥肉都吐掉了。
有些不可置信的於宸睜大了眼睛看著楊可棟,隨後思慮再三還是小心的勸說道:
「副宣慰使大人,讓陸將軍趕回城探查一番即可,會寧城中還有數千士卒,另外還有龐將軍鎮守,即便是放棄追殺日軍,但是日軍丟棄的輜重難道也要放棄嗎?」
沒想到楊可棟卻絲毫沒有理會於宸的建議,別人不知道老奴騎兵的野戰能力。
但是作為後世穿越而來的人,楊可棟可是一清二楚的。
「不必多言,此地人煙罕至,輜重繳獲不必著急拿,速速回防即可。」
眼看楊可棟如此堅定,於宸自然不會反對,他揮手招來身邊護衛,隨後將他們都派出去傳令。
很快在隘口血戰的播州軍中便傳來了鳴金收兵的聲音。
羅耀與石興義都有些不解,不過軍令如山,得到退兵命令的二人迅速收攏部隊。
隨後還剩下6500左右的步兵營便有序開始了撤退,這下便給了日軍喘息的機會。
此刻戰場上的加藤清正不可思議的看著逐漸退去的播州軍,眼神里滿是難以置信。
加藤清正是戰場宿將,自然明白以目前的戰局打下去,日軍不說被全殲,起碼要丟下三分之二的屍體在這齣隘口。
甚至作為精英階層的武士階級損失會更加慘重,可就在局勢如此倒向對面之時。
對方居然退兵了!
加藤清正不明白,可就算想不通對手的思路,他也有些僥倖的鬆了一口氣。
隨後立刻命令殘存的日軍迅速撤退,當然不用他命令,此時死裡逃生的日軍已經跑的飛起。
目睹這一切的楊可棟面色陰冷,今日他原本有機會全殲加藤清正軍團的。
只不過臨了卻出了這等事情,日後再想要斬殺加藤清正可比登天還難。
這可是在日本戰國時代都赫赫有名的大名,要知道在整個韓戰期間。
真正死掉的大名只有兩人,一名是在慶長之戰中戰死的水軍大將,來島大名來島通總。
另一名叫做中川秀政,不過此人嚴格來說不算戰死,因為他是在打獵期間被百姓偷襲圍毆致死的。
因此在萬曆朝鮮戰爭當中,真正戰死的大名其實只有一人。
而跟來島通總比起來,加藤清正的勢力與名氣可要大的多!
這樣的人居然就這樣放跑了,楊可棟心中極為不快,對老奴的更加沒有好印象。
隘口距離會寧城大約只有五里,陸光廷的騎兵一個奔襲就衝到了會寧城下。
待到楊可棟來到城下之時,兩邊的騎兵正互相對峙著。
楊可棟先前猜的並沒有錯,對面的女真騎兵果真是努爾哈赤。
而這也是楊可棟穿越以來,第一次看到這個後金的創建者。
大清的奠基人!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此時大部分的日軍都已經怯戰,基本上屬於能退則退。
畢竟螻蟻尚且偷生,既然已經開始逃了,誰都會把自己的命看的金貴。
好在有長年累月的戰鬥經驗,撤退並沒有完全演變成潰散。
為了大部隊能夠安然撤離,加藤清正命令他的家臣,也就是裝備精良的武士階層共三百多人死死的抵在後方。
就連涇川玄次和長島徹平等軍團侍大將都加入了戰局。
幾名將領的家臣也加入了戰局,這些人不光是裝備精良,戰鬥意志也十分強大。
加上此時日軍已退到一處隘口,只能容納幾百人在內,同時可供騎兵突襲的範圍也被壓縮。
竟然真的讓日軍頂住石興義與羅耀步兵左右二營的猛攻,戰局逐漸焦灼。
楊可棟策馬來到了高地之上,俯瞰著下方酣戰的播州軍。
而於宸則是一步不離的跟隨他身邊,這是他的職責。
北風呼嘯,萬物凋零。
從會寧城至此已有五里多的路程,遠眺而去甚至可以看到兩軍交戰一路丟下的戰死士兵。
其中大部分都是加藤清正的輕足,當然播州軍也有損失,特別是負責正面強攻的步兵營。
不過傷亡總體來說還在可控範圍內,畢竟這是播州軍第一次大規模跟軍團級的日軍作戰。
有些損失在所難免,打仗沒有不死人的,只有在血水裡活下來的勇士,才能稱得上野戰王牌。
然而就在此時,站在高處的楊可棟視線里突然多出一片黑壓壓的騎兵。
那群騎兵居然出現在了會寧城的南邊,若不是此刻風雪稍歇,楊可棟還真不一定能發現。
幾乎是瞬間,楊可棟心中就猜到對方的身份,如今在這人煙罕至的兀良哈地區。
除了加藤清正的第二軍團,剩下的只能是建州衛指揮使努爾哈赤!
老奴要來摘桃子了!
楊可棟心中十分清楚,此時的努爾哈赤十份覬覦朝鮮廣袤的國土。
要不然他也不會今年八月就去朝貢,就為了能當面跟萬曆皇帝請戰。
只不過最終請戰的想法被李成梁父子強行打壓了罷了。
如今會寧城只有龐雲海率領的3000多人守城,其中大部分還是火炮手,野戰精銳全部都在城外跟日軍鏖戰。
若是此時老奴硬著頭皮偷襲,陷入兩線作戰的楊可棟就慘了。
此時楊可棟必須要抉擇,是繼續追擊殘存的日軍,還是迅速回防會寧城!
在他猶豫的這點時間裡,能夠清晰可見的看到,遠處距離會寧城還有些距離的努爾哈赤部。
距離會寧城已經只有咫尺之遙,就在這時候,會寧城上再次燃起了狼煙。
道道黢黑的煙柱不光站在高地上的楊可棟看到了,就連戰場邊緣的陸光廷等人也看的清清楚楚。
軍心瞬間有些不穩了起來,畢竟如今會寧城是播州軍在遠東的要塞城池。
此時的楊可棟明白不能再拖下去了,他厲聲對身邊侍候的於宸命令道:
「傳令下去,窮寇莫追,讓陸光廷領著騎兵先行返回會寧城,同時羅耀部與石興義部整頓休整,緩緩回城!」
於宸一驚,他沒有想到楊可棟居然如此謹慎,居然連馬上就要吃進嘴裡的肥肉都吐掉了。
有些不可置信的於宸睜大了眼睛看著楊可棟,隨後思慮再三還是小心的勸說道:
「副宣慰使大人,讓陸將軍趕回城探查一番即可,會寧城中還有數千士卒,另外還有龐將軍鎮守,即便是放棄追殺日軍,但是日軍丟棄的輜重難道也要放棄嗎?」
沒想到楊可棟卻絲毫沒有理會於宸的建議,別人不知道老奴騎兵的野戰能力。
但是作為後世穿越而來的人,楊可棟可是一清二楚的。
「不必多言,此地人煙罕至,輜重繳獲不必著急拿,速速回防即可。」
眼看楊可棟如此堅定,於宸自然不會反對,他揮手招來身邊護衛,隨後將他們都派出去傳令。
很快在隘口血戰的播州軍中便傳來了鳴金收兵的聲音。
羅耀與石興義都有些不解,不過軍令如山,得到退兵命令的二人迅速收攏部隊。
隨後還剩下6500左右的步兵營便有序開始了撤退,這下便給了日軍喘息的機會。
此刻戰場上的加藤清正不可思議的看著逐漸退去的播州軍,眼神里滿是難以置信。
加藤清正是戰場宿將,自然明白以目前的戰局打下去,日軍不說被全殲,起碼要丟下三分之二的屍體在這齣隘口。
甚至作為精英階層的武士階級損失會更加慘重,可就在局勢如此倒向對面之時。
對方居然退兵了!
加藤清正不明白,可就算想不通對手的思路,他也有些僥倖的鬆了一口氣。
隨後立刻命令殘存的日軍迅速撤退,當然不用他命令,此時死裡逃生的日軍已經跑的飛起。
目睹這一切的楊可棟面色陰冷,今日他原本有機會全殲加藤清正軍團的。
只不過臨了卻出了這等事情,日後再想要斬殺加藤清正可比登天還難。
這可是在日本戰國時代都赫赫有名的大名,要知道在整個韓戰期間。
真正死掉的大名只有兩人,一名是在慶長之戰中戰死的水軍大將,來島大名來島通總。
另一名叫做中川秀政,不過此人嚴格來說不算戰死,因為他是在打獵期間被百姓偷襲圍毆致死的。
因此在萬曆朝鮮戰爭當中,真正戰死的大名其實只有一人。
而跟來島通總比起來,加藤清正的勢力與名氣可要大的多!
這樣的人居然就這樣放跑了,楊可棟心中極為不快,對老奴的更加沒有好印象。
隘口距離會寧城大約只有五里,陸光廷的騎兵一個奔襲就衝到了會寧城下。
待到楊可棟來到城下之時,兩邊的騎兵正互相對峙著。
楊可棟先前猜的並沒有錯,對面的女真騎兵果真是努爾哈赤。
而這也是楊可棟穿越以來,第一次看到這個後金的創建者。
大清的奠基人!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