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正面擊潰(周二求追讀)
而此時原本坐守會寧城的楊可棟也在護衛的保護下策馬來到了戰場邊緣。
此戰乃是他寄予厚望的播州軍第一次與數量相當的正軌部隊進行野戰。
而且是剛經歷過戰國亂戰經驗豐富的日軍,野戰經驗十分豐富。
楊可棟凝神注視著戰場中心,過去總聽人說,日本所謂的戰國時代不過是村頭亂戰。
實際上這種說法有些誇大了,畢竟是舉國尚武的國家,武士階層地位極高,真打起仗來確實兇悍。
幾乎可以說是悍不畏死,往往是前排的日軍倒下,身後立馬便有人補了上來。
只不過播州軍也不是吃素的,冷兵器時代打仗總結起來就一句話。
那便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羅耀與石興義皆是苗人,而自古以來苗人都是很能打的。
在兩名主將的鼓舞下,士卒們以小隊為單位,總是在局部範圍內形成優勢的多打少。
往日裡天天訓練的鴛鴦陣此時也派上了大用場,甚至讓不少士卒覺得這些日寇比跟自家兄弟對戰時候好打的多。
很快在步兵左右二營的猛攻下,加藤清正軍團負責殿後的輕足便被打的潰散開來。
露出中間手持火繩槍的火槍兵,督戰全局的加藤清正見到這一幕迅速下令道:
「涇川玄次,快組織火槍兵撤退,後軍潰散了!」
只可惜正在血戰的涇川玄次根本無暇他顧,日軍隊伍右側正被播州軍的騎兵屠殺!
在沒有遠程火力壓制的情況下,訓練有素的成建制騎兵對步兵就是毀滅般的打擊。
來無影去無蹤,速度快到極致,往往一個衝鋒過後,日軍丟下上百具屍首卻碰不到騎兵的一根毛。
就這般似游龍一般繞行在日軍四周,不斷的吞掉小股有生力量,然後一擊即遁,機動能力根本讓日軍無從下手。
再加上步兵營在後方的猛攻,負責抵擋的輕足們苦不堪言,眼看就要支撐不住了。
不過日軍雖然打死打生的頗為難受,但是那剩下的七八百朝鮮騎兵倒是舒服。
被圍在軍陣中央壓根沒受到攻擊,此刻正大眼瞪小眼的龜縮在一起。
很顯然這群王八羔子正等著隨時衝出去逃命呢。
如今金大銘不在,朝鮮軍中群龍無首,不過這群孫子倒是團結的很。
始終擺著能隨時衝出去的陣型,恰好此時涇川玄次為了保護火槍兵,從西軍中抽了千餘名輕足填後線。
如此操作一下子給了這群朝鮮兵希望,眼看陣中有空缺。
其中一名小頭目眼疾手快的喊道:
「大家注意!好像有口子能衝出去了,跟著我來。」
「那邊有空隙,就在西邊……」
幾乎是瞬間,不待那名朝鮮軍小頭目喊話,著急逃命的士卒們便如同惡狗撲食一般。
騎著戰馬瘋狂的朝著口子涌,而猝不及防的日軍好不容易整理起來的隊形。
瞬間就被這幾百名騎兵衝散,戰馬奔跑起來的衝擊力十分大,況且這些朝鮮兵可不管對面的人是誰。
揮舞著韁繩瘋狂的抽打著馬屁股,頓時日軍的中軍大亂!
「快看吶副宣慰使大人,那群朝鮮兵好像在沖陣,日軍的陣型亂了。」
於宸眼尖,用刀指著遠處日軍的軍陣喊了一句,而這時候楊可棟也注意到了前方的異常。
因此他敏銳的發覺,這是戰機,若是錯過了恐怕自身還會付出更多的代價。
於是楊可棟拔出腰間佩刀,聲嘶力竭的對著於宸喊道:
「於千總,速速傳命下去,讓羅耀不惜一切代價猛攻敵軍右翼,同時發令讓陸光廷的騎兵給我沖中陣,給本使砍下加藤清正的狗頭!」
於宸有些驚訝的看著自家大人,在他的記憶中,楊可棟還從未如此失態。
他不敢怠慢,騎著馬沖向戰場,隨後口中大聲呼喊道:
「副宣慰使大人有令!全軍猛攻,斬殺加藤清正!」
隨著他的呼喊,不斷的有士卒重複著他的話,短短片刻功夫後。
交戰的戰場上便傳來播州軍排山倒海的吶喊聲。
「嗚嗚嗚!斬殺加藤清正……」
「斬殺加藤清正……」
原本就處於劣勢的加藤清正雖然聽不懂明軍在說什麼,可日語脫胎於漢語。
僅僅幾個字還是能聽出來意思的,那些明軍分明是衝著他來的。
此時戰局對日軍愈發不利,鏖戰半個時辰以後,原本就疲憊不堪的日軍已經疲態盡顯。
兵敗如山倒,終於日軍的戰線開始全線潰散,即便是加藤清正親自帶著家臣督戰,也改變不了這個局面。
很快亂軍中衝過來一名渾身浴血的將領,正是苦戰許久的長島徹平。
「加藤大人,趕緊撤吧,往北四十里便是金策城,那裡城防堅固,可以稍微抵禦一番。」
加藤清正從未遭遇過這等大敗,最讓他感覺憋屈的是,此戰他甚至不知道究竟在跟誰作戰。
那些野戰能力極強的士卒和以往遇到的朝鮮兵完全不同,甚至還有專門克制日軍戰法的武器和陣法。
而且戰鬥意極為堅定,即使前鋒倒下,也會迅速有人補上陣型缺口。
到底是誰!
加藤清正的心正在滴血,跟小西行長同為入朝先鋒,二人一直在有意的爭搶入朝作戰的頭功。
攻陷平壤的首功被小西行長搶了過去,這讓加藤清正心中極為不快。
因此才急公進取的想橫穿兀良哈地區進攻大明朝。
沒想到今日卻遭逢如此大敗,把他從日本帶過來的精銳輕足折損了大半!
而焦急萬分的長島徹平眼瞅著主帥不說話,他知道局勢已經刻不容緩,便又出聲進言道:
「加藤大人,快下令突圍吧,再戰下去,我怕這剩下的輕足也得損失殆盡!」
被吼了一嗓子的加藤清正此時才回過了神,他遠遠眺望了一眼策馬而立的楊可棟。
臉上浮現出無盡的恨意!
「傳我命令!全軍全金策城方向突圍,保留有生力量,不要戀戰!」
隨著他撤退的命令發出,戰場中的日軍紛紛開始有序的撤退,只可惜他們太低估楊可棟的播州軍了。
此戰乃是他寄予厚望的播州軍第一次與數量相當的正軌部隊進行野戰。
而且是剛經歷過戰國亂戰經驗豐富的日軍,野戰經驗十分豐富。
楊可棟凝神注視著戰場中心,過去總聽人說,日本所謂的戰國時代不過是村頭亂戰。
實際上這種說法有些誇大了,畢竟是舉國尚武的國家,武士階層地位極高,真打起仗來確實兇悍。
幾乎可以說是悍不畏死,往往是前排的日軍倒下,身後立馬便有人補了上來。
只不過播州軍也不是吃素的,冷兵器時代打仗總結起來就一句話。
那便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羅耀與石興義皆是苗人,而自古以來苗人都是很能打的。
在兩名主將的鼓舞下,士卒們以小隊為單位,總是在局部範圍內形成優勢的多打少。
往日裡天天訓練的鴛鴦陣此時也派上了大用場,甚至讓不少士卒覺得這些日寇比跟自家兄弟對戰時候好打的多。
很快在步兵左右二營的猛攻下,加藤清正軍團負責殿後的輕足便被打的潰散開來。
露出中間手持火繩槍的火槍兵,督戰全局的加藤清正見到這一幕迅速下令道:
「涇川玄次,快組織火槍兵撤退,後軍潰散了!」
只可惜正在血戰的涇川玄次根本無暇他顧,日軍隊伍右側正被播州軍的騎兵屠殺!
在沒有遠程火力壓制的情況下,訓練有素的成建制騎兵對步兵就是毀滅般的打擊。
來無影去無蹤,速度快到極致,往往一個衝鋒過後,日軍丟下上百具屍首卻碰不到騎兵的一根毛。
就這般似游龍一般繞行在日軍四周,不斷的吞掉小股有生力量,然後一擊即遁,機動能力根本讓日軍無從下手。
再加上步兵營在後方的猛攻,負責抵擋的輕足們苦不堪言,眼看就要支撐不住了。
不過日軍雖然打死打生的頗為難受,但是那剩下的七八百朝鮮騎兵倒是舒服。
被圍在軍陣中央壓根沒受到攻擊,此刻正大眼瞪小眼的龜縮在一起。
很顯然這群王八羔子正等著隨時衝出去逃命呢。
如今金大銘不在,朝鮮軍中群龍無首,不過這群孫子倒是團結的很。
始終擺著能隨時衝出去的陣型,恰好此時涇川玄次為了保護火槍兵,從西軍中抽了千餘名輕足填後線。
如此操作一下子給了這群朝鮮兵希望,眼看陣中有空缺。
其中一名小頭目眼疾手快的喊道:
「大家注意!好像有口子能衝出去了,跟著我來。」
「那邊有空隙,就在西邊……」
幾乎是瞬間,不待那名朝鮮軍小頭目喊話,著急逃命的士卒們便如同惡狗撲食一般。
騎著戰馬瘋狂的朝著口子涌,而猝不及防的日軍好不容易整理起來的隊形。
瞬間就被這幾百名騎兵衝散,戰馬奔跑起來的衝擊力十分大,況且這些朝鮮兵可不管對面的人是誰。
揮舞著韁繩瘋狂的抽打著馬屁股,頓時日軍的中軍大亂!
「快看吶副宣慰使大人,那群朝鮮兵好像在沖陣,日軍的陣型亂了。」
於宸眼尖,用刀指著遠處日軍的軍陣喊了一句,而這時候楊可棟也注意到了前方的異常。
因此他敏銳的發覺,這是戰機,若是錯過了恐怕自身還會付出更多的代價。
於是楊可棟拔出腰間佩刀,聲嘶力竭的對著於宸喊道:
「於千總,速速傳命下去,讓羅耀不惜一切代價猛攻敵軍右翼,同時發令讓陸光廷的騎兵給我沖中陣,給本使砍下加藤清正的狗頭!」
於宸有些驚訝的看著自家大人,在他的記憶中,楊可棟還從未如此失態。
他不敢怠慢,騎著馬沖向戰場,隨後口中大聲呼喊道:
「副宣慰使大人有令!全軍猛攻,斬殺加藤清正!」
隨著他的呼喊,不斷的有士卒重複著他的話,短短片刻功夫後。
交戰的戰場上便傳來播州軍排山倒海的吶喊聲。
「嗚嗚嗚!斬殺加藤清正……」
「斬殺加藤清正……」
原本就處於劣勢的加藤清正雖然聽不懂明軍在說什麼,可日語脫胎於漢語。
僅僅幾個字還是能聽出來意思的,那些明軍分明是衝著他來的。
此時戰局對日軍愈發不利,鏖戰半個時辰以後,原本就疲憊不堪的日軍已經疲態盡顯。
兵敗如山倒,終於日軍的戰線開始全線潰散,即便是加藤清正親自帶著家臣督戰,也改變不了這個局面。
很快亂軍中衝過來一名渾身浴血的將領,正是苦戰許久的長島徹平。
「加藤大人,趕緊撤吧,往北四十里便是金策城,那裡城防堅固,可以稍微抵禦一番。」
加藤清正從未遭遇過這等大敗,最讓他感覺憋屈的是,此戰他甚至不知道究竟在跟誰作戰。
那些野戰能力極強的士卒和以往遇到的朝鮮兵完全不同,甚至還有專門克制日軍戰法的武器和陣法。
而且戰鬥意極為堅定,即使前鋒倒下,也會迅速有人補上陣型缺口。
到底是誰!
加藤清正的心正在滴血,跟小西行長同為入朝先鋒,二人一直在有意的爭搶入朝作戰的頭功。
攻陷平壤的首功被小西行長搶了過去,這讓加藤清正心中極為不快。
因此才急公進取的想橫穿兀良哈地區進攻大明朝。
沒想到今日卻遭逢如此大敗,把他從日本帶過來的精銳輕足折損了大半!
而焦急萬分的長島徹平眼瞅著主帥不說話,他知道局勢已經刻不容緩,便又出聲進言道:
「加藤大人,快下令突圍吧,再戰下去,我怕這剩下的輕足也得損失殆盡!」
被吼了一嗓子的加藤清正此時才回過了神,他遠遠眺望了一眼策馬而立的楊可棟。
臉上浮現出無盡的恨意!
「傳我命令!全軍全金策城方向突圍,保留有生力量,不要戀戰!」
隨著他撤退的命令發出,戰場中的日軍紛紛開始有序的撤退,只可惜他們太低估楊可棟的播州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