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打掃戰場(求追讀各位)
楊可棟看都沒有看一眼如同死狗一般倒在地上的屍體。
他收起腰間佩刀,俯下身子用手捧起雪擦了擦被血污染紅的鎧甲。
等身上血水被擦拭的差不多以後,楊可棟才緩緩的站直了身體,隨後對身旁的陸光廷說道:
「將此倭的腦袋掛在我的馬上,然後再傳令全軍,打掃戰場,把一切能吃能喝的都帶走,休整一個時辰後,全軍朝會寧城出發!」
命令下達以後,楊可棟隨地找了處乾淨的石頭坐了下來,然後揮手將陸光廷招來。
「光廷,你且過來,趁著休整的時候,替我說說這倭寇的軍制。」
作為跟隨戚繼光與沿海倭寇打了許多年的陸光廷,自然對倭寇十分熟悉。
他也學著楊可棟找了處臨近的石塊坐下,隨後便緩緩開口說道:
「副宣慰使大人,這倭寇我也知之不多,不過最基本的軍制還是了解的,他們的首領叫做大名……」
隨著陸光廷的娓娓道來,很快結合腦海中前世記憶的楊可棟便對日軍的編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戰國大名們在進行軍事動員時,一般遵循如下流程。
首先由領主確定出征的部隊編成,其通常也被稱為「軍團」。
這個軍團並非是一個固定的編制,而是依據不同任務所進行調整。
對於實力相對較小的大名來說,通常往往只能編組一個軍團,而這個軍團長就由其本人擔任。
在這方面,日本戰國的中前期,基本各大名都是親自上去操刀的。
至於中後期,由於這時候大家都有錢了,地盤和人口也都更多了。
為此,像比如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人來說,他們往往不再需要自己親自上陣,而是編組若干軍團進行更大方向上的戰略任務。
在這時候,軍團通常也分為「前、中、後」三軍,其中前軍即先鋒被日軍各級武士們尤為看重,認為是至上的武家榮耀。
軍事指揮官中分為本陣的「軍奉行」、「軍監」、「槍奉行」、「愷奉行」、「旗奉行」。
而下屬的「使番」統領為侍大將,後邊分別是輕足步兵的足輕大將。
統領弓兵的弓大將,還有統領火器的火槍大將等等。
當然這其中也有騎兵和水軍,而剛剛被楊可棟看下腦袋的就是加藤清正手下的一名足輕大將,也就是統領輕步兵的。
聽完陸光廷的分析以後,恰好此時播州大軍也差不多休整完畢。
此戰收穫很小,幾乎等於沒有,這個女真部落只有三四百人,屬於小型部落。
儲備的過冬物資自然也就沒有多少,不過也算是聊勝於無吧。
先前與這1000多名日軍激戰,損失了十幾名騎兵,傷了二十多人,其中大多是被火繩槍殺傷的。
不過好在大軍的軍備充足,傷兵救治比較及時,基本都沒有性命之憂。
幾乎100比1的戰損比已經楊可棟十分滿意,戰爭從來沒有不死人的。
此番算是突襲,再加上武田弘義部正在劫掠,警惕性很低。
面對騎兵與火炮也沒有掩體,有如此戰果不算稀奇。
至於日軍的那些兵器,楊可棟沒有興趣,倒是他們用的火繩槍,好像比他從四川雜造局買來的要更加好用一些。
上千人的日軍大約有三百多支火繩槍,收繳過來以後都分發給了火器稍差的步兵右營。
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收穫,此時已是下午,待到大軍整裝完畢。
吃飽喝足的播州軍便馬不停蹄的朝著地圖上標註的會寧城趕去。
楊可棟心中明白,他必須爭分奪秒,原因無他,因為此刻的會寧城,幾乎等同於一座空城!
若是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八月初攻下咸鏡道重鎮會寧城的加藤清正。
此刻正在兀良哈地區瘋狂的攻擊著女真人,他想從兀良哈地區攻入大明!
現實也印證了楊可棟的猜想,加藤清正的第二軍團如今的確正在兀良哈地區。
先前他們遭遇的武田弘義部便是最強力的佐證,所以楊可棟要快!
如今在這鳥不拉屎的兀良哈地區,有三股勢力在此糾纏。
其一便是正在大肆劫掠的日軍入朝第二軍團加藤清正部。
其二是奉了提督李如松軍令作為先鋒部隊入朝的播州軍。
其三便是從費阿拉城消失的建州左衛指揮使努爾哈赤所率領的建州女真!
先前在費阿拉城中,儘管舒爾哈齊從未說過其兄努爾哈赤的下落。
可是熟悉這段歷史的楊可棟明白,此刻剛從北京城進貢回來受封龍虎將軍的努爾哈赤,並不滿足如今的局勢。
再加上兀良哈地區的女真不斷向他求援,因此努爾哈赤剛從北京回來。
便帶著大軍衝進了這裡,只不過如今楊可棟並不知曉他的方位罷了。
這三股勢力中,如今最清楚局勢的,應該便是楊可棟。
其他二人不管是努爾哈赤也好,加藤清正也罷,都絕不會想到明軍會出現在此處!
三日以後。
沒有本地嚮導的播州軍迷路了。
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中雖然沒有下雪。
可因為氣溫太過低,先前的冰雪壓根就沒辦法融化。
導致行走起來越來越滑,行軍速度也大大的延緩了。
正當楊可棟默默騎著馬往前走之際,羅耀徒步跑了過來,滿臉愁容的問了一句。
「副宣慰使大人,地圖好像已經沒用了,此地到處白茫茫一片,連個參照物都沒有,這可如何是好。」
「無妨,我軍糧草起碼夠支應二十日,你怕這二十日還走不出去嘛。」
看著羅耀滿臉的苦色,楊可棟只能寬慰兩句,實際上他心中也很煩躁。
就在二人說話的間隙,遠處騎兵右營的龐雲海卻不顧地滑策馬狂奔了過來。
「副宣慰使大人!前方似乎有情況!」
聽聞此言,楊可棟登時警覺了起來,目光如炬的盯著龐雲海問道:
「發生了何事,竟然如此慌張。」
龐雲海氣喘吁吁的翻身下馬,隨後躬身作揖道:
「回副宣慰使大人的話,前方似乎發現有人在交戰!」
他收起腰間佩刀,俯下身子用手捧起雪擦了擦被血污染紅的鎧甲。
等身上血水被擦拭的差不多以後,楊可棟才緩緩的站直了身體,隨後對身旁的陸光廷說道:
「將此倭的腦袋掛在我的馬上,然後再傳令全軍,打掃戰場,把一切能吃能喝的都帶走,休整一個時辰後,全軍朝會寧城出發!」
命令下達以後,楊可棟隨地找了處乾淨的石頭坐了下來,然後揮手將陸光廷招來。
「光廷,你且過來,趁著休整的時候,替我說說這倭寇的軍制。」
作為跟隨戚繼光與沿海倭寇打了許多年的陸光廷,自然對倭寇十分熟悉。
他也學著楊可棟找了處臨近的石塊坐下,隨後便緩緩開口說道:
「副宣慰使大人,這倭寇我也知之不多,不過最基本的軍制還是了解的,他們的首領叫做大名……」
隨著陸光廷的娓娓道來,很快結合腦海中前世記憶的楊可棟便對日軍的編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戰國大名們在進行軍事動員時,一般遵循如下流程。
首先由領主確定出征的部隊編成,其通常也被稱為「軍團」。
這個軍團並非是一個固定的編制,而是依據不同任務所進行調整。
對於實力相對較小的大名來說,通常往往只能編組一個軍團,而這個軍團長就由其本人擔任。
在這方面,日本戰國的中前期,基本各大名都是親自上去操刀的。
至於中後期,由於這時候大家都有錢了,地盤和人口也都更多了。
為此,像比如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人來說,他們往往不再需要自己親自上陣,而是編組若干軍團進行更大方向上的戰略任務。
在這時候,軍團通常也分為「前、中、後」三軍,其中前軍即先鋒被日軍各級武士們尤為看重,認為是至上的武家榮耀。
軍事指揮官中分為本陣的「軍奉行」、「軍監」、「槍奉行」、「愷奉行」、「旗奉行」。
而下屬的「使番」統領為侍大將,後邊分別是輕足步兵的足輕大將。
統領弓兵的弓大將,還有統領火器的火槍大將等等。
當然這其中也有騎兵和水軍,而剛剛被楊可棟看下腦袋的就是加藤清正手下的一名足輕大將,也就是統領輕步兵的。
聽完陸光廷的分析以後,恰好此時播州大軍也差不多休整完畢。
此戰收穫很小,幾乎等於沒有,這個女真部落只有三四百人,屬於小型部落。
儲備的過冬物資自然也就沒有多少,不過也算是聊勝於無吧。
先前與這1000多名日軍激戰,損失了十幾名騎兵,傷了二十多人,其中大多是被火繩槍殺傷的。
不過好在大軍的軍備充足,傷兵救治比較及時,基本都沒有性命之憂。
幾乎100比1的戰損比已經楊可棟十分滿意,戰爭從來沒有不死人的。
此番算是突襲,再加上武田弘義部正在劫掠,警惕性很低。
面對騎兵與火炮也沒有掩體,有如此戰果不算稀奇。
至於日軍的那些兵器,楊可棟沒有興趣,倒是他們用的火繩槍,好像比他從四川雜造局買來的要更加好用一些。
上千人的日軍大約有三百多支火繩槍,收繳過來以後都分發給了火器稍差的步兵右營。
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收穫,此時已是下午,待到大軍整裝完畢。
吃飽喝足的播州軍便馬不停蹄的朝著地圖上標註的會寧城趕去。
楊可棟心中明白,他必須爭分奪秒,原因無他,因為此刻的會寧城,幾乎等同於一座空城!
若是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八月初攻下咸鏡道重鎮會寧城的加藤清正。
此刻正在兀良哈地區瘋狂的攻擊著女真人,他想從兀良哈地區攻入大明!
現實也印證了楊可棟的猜想,加藤清正的第二軍團如今的確正在兀良哈地區。
先前他們遭遇的武田弘義部便是最強力的佐證,所以楊可棟要快!
如今在這鳥不拉屎的兀良哈地區,有三股勢力在此糾纏。
其一便是正在大肆劫掠的日軍入朝第二軍團加藤清正部。
其二是奉了提督李如松軍令作為先鋒部隊入朝的播州軍。
其三便是從費阿拉城消失的建州左衛指揮使努爾哈赤所率領的建州女真!
先前在費阿拉城中,儘管舒爾哈齊從未說過其兄努爾哈赤的下落。
可是熟悉這段歷史的楊可棟明白,此刻剛從北京城進貢回來受封龍虎將軍的努爾哈赤,並不滿足如今的局勢。
再加上兀良哈地區的女真不斷向他求援,因此努爾哈赤剛從北京回來。
便帶著大軍衝進了這裡,只不過如今楊可棟並不知曉他的方位罷了。
這三股勢力中,如今最清楚局勢的,應該便是楊可棟。
其他二人不管是努爾哈赤也好,加藤清正也罷,都絕不會想到明軍會出現在此處!
三日以後。
沒有本地嚮導的播州軍迷路了。
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中雖然沒有下雪。
可因為氣溫太過低,先前的冰雪壓根就沒辦法融化。
導致行走起來越來越滑,行軍速度也大大的延緩了。
正當楊可棟默默騎著馬往前走之際,羅耀徒步跑了過來,滿臉愁容的問了一句。
「副宣慰使大人,地圖好像已經沒用了,此地到處白茫茫一片,連個參照物都沒有,這可如何是好。」
「無妨,我軍糧草起碼夠支應二十日,你怕這二十日還走不出去嘛。」
看著羅耀滿臉的苦色,楊可棟只能寬慰兩句,實際上他心中也很煩躁。
就在二人說話的間隙,遠處騎兵右營的龐雲海卻不顧地滑策馬狂奔了過來。
「副宣慰使大人!前方似乎有情況!」
聽聞此言,楊可棟登時警覺了起來,目光如炬的盯著龐雲海問道:
「發生了何事,竟然如此慌張。」
龐雲海氣喘吁吁的翻身下馬,隨後躬身作揖道:
「回副宣慰使大人的話,前方似乎發現有人在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