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倭蹤
春雷震、萬物生,驚蟄過後,天氣漸暖,很快就到了春分時節。
這一日午時,秦敬泉師兄弟和幾個弟子正在垂柳堂用餐,胡管家來報,南方「裕祥慶」來人,說有要事求見。
周心勤放下碗筷,道:「弟子先去看看。」這「裕祥慶」遠在福建,半官半商,做開礦的生意,因此和霹靂堂有往來,去年王敬得和周心勤還曾去過。
不一會,周心勤手拿一封信走了進來,臉上神情又是興奮又是緊張,道:「稟掌門及幾位師父,『裕祥慶』來人報信,發現了倭寇蹤跡。」當下詳細報告了相關情況。
原來去年王敬得和周心勤到福建拜訪「裕祥慶」,實際上是去探訪揚州土地廟一干倭寇的蹤跡。當時什麼也沒查到,臨走時拜託對方一旦發現蛛絲馬跡,即派人相告。
沒想到「裕祥慶」時隔近一年後,果真派了人來報告倭寇的蹤跡。信中說,倭寇冒充商人,以高價向「裕祥慶」求購木炭和火藥。「裕祥慶」之前本沒有在意,在王敬得和周心勤來訪通報情況之後,產生了懷疑。詳細查訪之下,這夥人的語言口音、飲食生活習慣等都極像是倭寇。尤其是他們攜帶的兵器上刻有「春日大明神」字樣,和倭寇遺留在揚州土地廟中的兵器一樣。這伙倭寇的首領武功極高,年齡、身材和王、周兩人提到的柳幫主相仿。這個首領前些日子不知道在哪裡負了重傷,如今正在養傷,逗留本地未走。
翟敬承道:「這『裕祥慶』膽子也不小,看情形是轉手將咱們的木炭、火藥賣給了倭寇,做起了無本萬利的生意。」
王敬得苦笑道:「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裕祥慶』能來報信,已經很不錯了。二位師兄,從信中看,倭首很有可能便是柳幫主。」
提起此人,眾人恨的牙痒痒的。去年的揚州土地廟、今年的金陵大報恩寺兩場伏擊,此人都是罪魁禍首,不設法除去,永無寧日。
從「裕祥慶」來信內容來看,信中提到的這夥人大有可疑,很可能便是霹靂堂苦苦追查的目標。
福建靠近大海,民間百姓和東瀛倭人多有各種生意往來,熟悉倭人習性,既然「裕祥慶」稱對方是倭國人,那多半錯不了,此其一。做生意本應大大方方,這伙倭人卻掩藏身份、藏頭露尾,可見心術不正、有不可告人之處,此其二。福建的這夥人偷偷摸摸收購木炭火藥,而在揚州、金陵二件事中,倭寇也是直奔火藥火器及配方,兩者聯繫起來看,目的相同,此其三。此外,倭寇兵器上都刻有「春日大明神」,說明兩處倭寇極有可能是同一伙人,最起碼也有緊密聯繫,此其四。「裕祥慶」稱福建倭寇的首領剛受重傷不久,算算時間,正是大報恩寺那一戰之後,難道此人就是柳幫主?
秦敬泉手拂鬍鬚,想了想,又把送信人喊來問話。
送信人又補充稟報了一些情況。本來倭寇裝成生意人正常和「裕祥慶」做買賣,按說還難以察覺他們的偽裝,但前陣子倭寇欠了帳款一直賴著不付,「裕祥慶」派人去收帳時,雙方發生了衝突。衝突中有倭寇罵了倭語,並且動用了刻有「春日大明神」字樣的倭刀。
數十年前,福建是倭寇襲擾的重災區,當地人對倭寇印象深刻,且「裕祥慶」的客商來自四面八方,不乏呂宋人、倭國人等外國人,是以倭寇一說倭語便暴露了身份。此外這些倭寇持有的倭刀製作精良,不是隨便就可以仿照的,應該是真倭無疑。
周心勤當下按捺不住,進言道:「稟掌門,倭亂事件至今都沒有什麼線索,這封來信可謂真是及時雨。弟子也以為信中提到的倭寇很像是我們要找的人,即便不是我們要找的倭寇,也不容他們猖狂。咱們霹靂堂是名門正派,道義為先,眾兄弟都摩拳擦掌,只等掌門一聲令下,必當踏碎硝煙、活捉倭酋,以慰常師兄、焦師弟在天之靈。」
這番話說的慷慨激揚,翟敬承和王敬得都點頭稱道,齊友禮、姚善瑞和常志捷交好,聞言更是激動不已、紛紛請戰。
大家意見一致,秦敬泉當即定下了千里追剿倭寇的決心,眾人隨即商量行動計策。
秦敬泉本來準備親赴福建,被王敬得勸止。王敬得認為掌門貴為一派之尊,不容閃失,應當坐鎮霹靂堂,這樣也可以防止倭寇故意放風,卻行聲東擊西之計,趁霹靂堂精銳盡出,內部空虛而偷襲霹靂堂。幾次交道下來,倭寇奸滑狡詐且又大膽冒險,給眾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得不防。
最後商議下來的結果,秦敬泉和翟敬承在家坐鎮,王敬得人脈熟,福建朋友多,由他率領周心勤、齊友禮和姚善瑞三大弟子,另外再挑十名武功硬朗的徒弟趕赴福建。了解到倭寇假扮的商人人數不多,才4、5個人,這樣的陣容足可以對付了。
大家都是江湖漢子,說走就走。當日申時,王敬得即率隊直下福建。
臨別之際,秦敬泉再三叮囑王敬得要小心行事,王敬得揮揮手中的金算盤,道:「師兄放心,我在江湖上的名號,可不是憑空得來的。再說跟著我去的弟子,個個都精悍幹練,對付幾個倭寇,還不是手到擒來?」言罷仰脖一口乾了送行酒,跨馬揚鞭,率隊絕塵而去。
看著同門師兄弟意氣飛揚的模樣,陳家旺熱血沸騰,恨不能也隨行同去。但憑目前的武功,只能是大家的累贅,只好收起心中的激情,老老實實待著。
王敬得他們走了之後,一連好多天霹靂堂上上下下都在談論這個話題,各種各樣的猜測都有。有沒有遇見倭寇?倭寇首領到底是不是柳幫主?能抓住幾個倭寇?…
一開始大家情緒都比較樂觀,忽忽過了一旬還沒有聽到消息傳過來,漸漸生出些憂慮。
二姝也有些心思不寧,陳家旺及時寬慰她們,讓她們放心。確實從部署安排上看,這次是有備而去,三大弟子全部出動,其他人也個個都是武功好手。如果遇到的不是柳幫主,普通倭寇擋不住他們的雷霆一擊,如果真是柳幫主,他受傷之餘也翻不了風浪。而且王敬得黑白兩道認識的人多,根據情況需要,隨時可以邀請當地武林朋友助拳,還可以請動當地官府協助,可說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秦敬泉和翟敬承的臉色越來越凝重。因為根據事前的約定,一旦接敵,不管情況如何,都要立即派人將情況通過軍情驛站迅速傳至霹靂堂。
無論怎麼算,王敬得一行也該到目的地了,不應該悄無聲息。又過了兩日,還是沒有隻言片語傳回來。秦敬泉心裡開始有些焦灼,還不能表露出來,只能自我安慰,有可能是福建地方太大,王敬得等人說不定正在四處尋找倭寇蹤跡。這樣想一想,心裡才算踏實一些。
再過了些天,還是音訊皆無。緊張的氣息越來越濃,不過再心焦也毫無辦法,此時就是想派人打探信息或者增加援兵,都無從做起,只能幹等。
這一日午後,陳家旺正在書房苦讀,忽然門外傳來一陣悸動,不斷有人慌裡慌張匆匆奔走。這裡靠近垂柳堂和內宅,按說絕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他走到書房門口查探情況,正見賈先生陪著二姝向外走去。小纖走在最後,看見了他,匆匆向西邊竹林方向指了一指。
陳家旺忽然感到一陣強烈的不安,直覺大事不妙。他匆忙鎖上書房門,向竹林方向奔去。
剛走到鄧敬華宅院門口,便見祠堂外站了不少人,人群中傳來陣陣哭聲。
陳家旺心裡「咯噔」一下,走到近前一看,卻見祠堂寬敞的大廳里,齊整的擺放了兩排嶄新的棺木。周心勤和程籌量跪地嗚咽不止,秦敬泉拉著王敬得的手,口中說著什麼,王敬得失神的站在棺木前,一言不發。
一個多月不見,王敬得簡直像變了個人。他臉色灰敗,眼睛空洞無物,於周遭事物不聞不問,仿佛七竅都已經封閉了,只有一個空殼軀體站在那裡。
秦敬泉師兄弟四人,王敬得脾氣最好,也最為樂觀,陳家旺從來沒見過他像這樣失神落魄。
一排是五口棺木、另一排是六口,兩排就是十一口棺木,陳家旺情不自禁雙腿發抖,心裡仿佛壓了一塊大石頭,喘不過氣來。
這次王敬得帶隊,隨行的有三大弟子、十個門人,共計十四人。去的十個門人中,程籌量是被選中了,本來名單中還應該有單思南,恰巧那一天單思南家中有事,人不在場。
這十四個人,可以說是霹靂堂一門的精華。現場有十一口棺木,也就是說幾乎有去無回,全軍覆沒。陳家旺一顆心沉了下去,不敢想像後果。
從父親意外離世開始,這一年多的人生劫難可謂是驚心動魄、跌宕起伏。坎坷的經歷逼的他老成了許多,越是紛亂意外,越能保持冷靜鎮定。
他長吸一口氣,穩定了下情緒,如今不是悲傷痛哭的時候,需要協助師父儘快處理善後事宜。
他剛向前走了兩步,突然人群中一個少年越眾而出,向秦敬泉、翟敬承行禮,操一口不標準的官話道:「請二位師父節哀,事情千頭萬緒,當務之急還是先料理後事。此處不是說話的所在,請師父移步,詳情容晚輩稟報。」
說話的少年膚色微黑,年齡比陳家旺稍大,鼻樑挺直,嘴唇削薄,眼神銳利而靈活,身穿一件袖口和下擺都鑲有精緻金邊花紋的白色錦服,看上去衣冠楚楚、落落大方。
祠堂一般只有本門子弟才能到此,面前這少年卻面貌陌生,以前從來沒見過。
秦敬泉初見這幅慘景,也是絲毫沒有心理準備,但他畢竟是一派之尊,聽了那少年的話,從最初的震驚、哀痛中很快恢復了理智,當下喊來胡管家,把如何料理後事的相關事項作了初步吩咐。
交代完畢,秦敬泉喊翟敬承、王敬得兩人去內室,並把周心勤、程籌量和這少年一併喊過去,要聽聽當時的情況。陳家旺有半個弟子的身份,與鶯夢、小纖一起跟了過去。
幾位師父的背影透出一股無言的落寞孤單。以往有事弟子服其勞,經常是常志捷等一幫弟子簇擁在師父身邊,哪裡像今日此番景象?
看到王敬得步履蹣跚,竟然連路都走得不利索了,陳家旺心中難過,趕緊上前扶住他。那少年也甚乖巧,搶步上來扶住了王敬得另外一隻胳膊。
進了內室,少年恭恭敬敬的行了大禮,把來龍去脈向秦敬泉等人稟報。
少年姓孫名兵衛,祖上世代經商,是福建長樂縣一戶富商。前些日子,他和父親及保鏢帶了貨物,途徑長樂縣太平港附近的一處山嶺時,正遇上王敬得等人被倭寇伏擊。孫氏父子起了俠義之心,出手相助,雖然最終殺退了倭寇,可孫兵衛的父親卻在這一戰中不幸遇難。
說到此處,孫兵衛雙眼泛紅,一顆顆淚珠順著臉頰滾落下來。在場眾人不禁大起同情之心。
孫兵衛身體抽搐、悲痛不已,忽然一下子撲倒在秦敬泉面前,咚咚直磕響頭,道:「我與倭寇讎恨不共戴天,請掌門收我為徒,我要替父報仇!」
秦敬泉伸手攙他,安慰道:「孩子,起來說話。」
孫兵衛不肯起身,磕頭不止,道:「掌門不收我,我報不了仇,沒有臉面起來。」
秦敬泉手上用力,想先把他扶起來,卻沒有效果。他咦了一聲,又加了一成力。孫兵衛上身晃動,但還是努力俯下身子,又磕了一個頭。
孫兵衛一個少年居然能抗下自己三成功力,對他這個年紀來說,已經十分罕見。秦敬泉心裡微微吃驚,見他額頭又紅又紫,腫起了一大塊,顯然這個頭磕的太實在了,忙道:「我知道了,先起來說話。」
孫兵衛哭倒在地,道:「我父死在倭寇之手,此仇不共戴天,請掌門收容,日後為父報仇!」
秦敬泉長嘆一聲,點頭道:「好,你用心在霹靂堂學藝,我們遲早要和倭寇算這筆帳!」
眾人見孫兵衛神情悽慘,均感同身受,心中倍感難過。
這一日午時,秦敬泉師兄弟和幾個弟子正在垂柳堂用餐,胡管家來報,南方「裕祥慶」來人,說有要事求見。
周心勤放下碗筷,道:「弟子先去看看。」這「裕祥慶」遠在福建,半官半商,做開礦的生意,因此和霹靂堂有往來,去年王敬得和周心勤還曾去過。
不一會,周心勤手拿一封信走了進來,臉上神情又是興奮又是緊張,道:「稟掌門及幾位師父,『裕祥慶』來人報信,發現了倭寇蹤跡。」當下詳細報告了相關情況。
原來去年王敬得和周心勤到福建拜訪「裕祥慶」,實際上是去探訪揚州土地廟一干倭寇的蹤跡。當時什麼也沒查到,臨走時拜託對方一旦發現蛛絲馬跡,即派人相告。
沒想到「裕祥慶」時隔近一年後,果真派了人來報告倭寇的蹤跡。信中說,倭寇冒充商人,以高價向「裕祥慶」求購木炭和火藥。「裕祥慶」之前本沒有在意,在王敬得和周心勤來訪通報情況之後,產生了懷疑。詳細查訪之下,這夥人的語言口音、飲食生活習慣等都極像是倭寇。尤其是他們攜帶的兵器上刻有「春日大明神」字樣,和倭寇遺留在揚州土地廟中的兵器一樣。這伙倭寇的首領武功極高,年齡、身材和王、周兩人提到的柳幫主相仿。這個首領前些日子不知道在哪裡負了重傷,如今正在養傷,逗留本地未走。
翟敬承道:「這『裕祥慶』膽子也不小,看情形是轉手將咱們的木炭、火藥賣給了倭寇,做起了無本萬利的生意。」
王敬得苦笑道:「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裕祥慶』能來報信,已經很不錯了。二位師兄,從信中看,倭首很有可能便是柳幫主。」
提起此人,眾人恨的牙痒痒的。去年的揚州土地廟、今年的金陵大報恩寺兩場伏擊,此人都是罪魁禍首,不設法除去,永無寧日。
從「裕祥慶」來信內容來看,信中提到的這夥人大有可疑,很可能便是霹靂堂苦苦追查的目標。
福建靠近大海,民間百姓和東瀛倭人多有各種生意往來,熟悉倭人習性,既然「裕祥慶」稱對方是倭國人,那多半錯不了,此其一。做生意本應大大方方,這伙倭人卻掩藏身份、藏頭露尾,可見心術不正、有不可告人之處,此其二。福建的這夥人偷偷摸摸收購木炭火藥,而在揚州、金陵二件事中,倭寇也是直奔火藥火器及配方,兩者聯繫起來看,目的相同,此其三。此外,倭寇兵器上都刻有「春日大明神」,說明兩處倭寇極有可能是同一伙人,最起碼也有緊密聯繫,此其四。「裕祥慶」稱福建倭寇的首領剛受重傷不久,算算時間,正是大報恩寺那一戰之後,難道此人就是柳幫主?
秦敬泉手拂鬍鬚,想了想,又把送信人喊來問話。
送信人又補充稟報了一些情況。本來倭寇裝成生意人正常和「裕祥慶」做買賣,按說還難以察覺他們的偽裝,但前陣子倭寇欠了帳款一直賴著不付,「裕祥慶」派人去收帳時,雙方發生了衝突。衝突中有倭寇罵了倭語,並且動用了刻有「春日大明神」字樣的倭刀。
數十年前,福建是倭寇襲擾的重災區,當地人對倭寇印象深刻,且「裕祥慶」的客商來自四面八方,不乏呂宋人、倭國人等外國人,是以倭寇一說倭語便暴露了身份。此外這些倭寇持有的倭刀製作精良,不是隨便就可以仿照的,應該是真倭無疑。
周心勤當下按捺不住,進言道:「稟掌門,倭亂事件至今都沒有什麼線索,這封來信可謂真是及時雨。弟子也以為信中提到的倭寇很像是我們要找的人,即便不是我們要找的倭寇,也不容他們猖狂。咱們霹靂堂是名門正派,道義為先,眾兄弟都摩拳擦掌,只等掌門一聲令下,必當踏碎硝煙、活捉倭酋,以慰常師兄、焦師弟在天之靈。」
這番話說的慷慨激揚,翟敬承和王敬得都點頭稱道,齊友禮、姚善瑞和常志捷交好,聞言更是激動不已、紛紛請戰。
大家意見一致,秦敬泉當即定下了千里追剿倭寇的決心,眾人隨即商量行動計策。
秦敬泉本來準備親赴福建,被王敬得勸止。王敬得認為掌門貴為一派之尊,不容閃失,應當坐鎮霹靂堂,這樣也可以防止倭寇故意放風,卻行聲東擊西之計,趁霹靂堂精銳盡出,內部空虛而偷襲霹靂堂。幾次交道下來,倭寇奸滑狡詐且又大膽冒險,給眾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得不防。
最後商議下來的結果,秦敬泉和翟敬承在家坐鎮,王敬得人脈熟,福建朋友多,由他率領周心勤、齊友禮和姚善瑞三大弟子,另外再挑十名武功硬朗的徒弟趕赴福建。了解到倭寇假扮的商人人數不多,才4、5個人,這樣的陣容足可以對付了。
大家都是江湖漢子,說走就走。當日申時,王敬得即率隊直下福建。
臨別之際,秦敬泉再三叮囑王敬得要小心行事,王敬得揮揮手中的金算盤,道:「師兄放心,我在江湖上的名號,可不是憑空得來的。再說跟著我去的弟子,個個都精悍幹練,對付幾個倭寇,還不是手到擒來?」言罷仰脖一口乾了送行酒,跨馬揚鞭,率隊絕塵而去。
看著同門師兄弟意氣飛揚的模樣,陳家旺熱血沸騰,恨不能也隨行同去。但憑目前的武功,只能是大家的累贅,只好收起心中的激情,老老實實待著。
王敬得他們走了之後,一連好多天霹靂堂上上下下都在談論這個話題,各種各樣的猜測都有。有沒有遇見倭寇?倭寇首領到底是不是柳幫主?能抓住幾個倭寇?…
一開始大家情緒都比較樂觀,忽忽過了一旬還沒有聽到消息傳過來,漸漸生出些憂慮。
二姝也有些心思不寧,陳家旺及時寬慰她們,讓她們放心。確實從部署安排上看,這次是有備而去,三大弟子全部出動,其他人也個個都是武功好手。如果遇到的不是柳幫主,普通倭寇擋不住他們的雷霆一擊,如果真是柳幫主,他受傷之餘也翻不了風浪。而且王敬得黑白兩道認識的人多,根據情況需要,隨時可以邀請當地武林朋友助拳,還可以請動當地官府協助,可說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秦敬泉和翟敬承的臉色越來越凝重。因為根據事前的約定,一旦接敵,不管情況如何,都要立即派人將情況通過軍情驛站迅速傳至霹靂堂。
無論怎麼算,王敬得一行也該到目的地了,不應該悄無聲息。又過了兩日,還是沒有隻言片語傳回來。秦敬泉心裡開始有些焦灼,還不能表露出來,只能自我安慰,有可能是福建地方太大,王敬得等人說不定正在四處尋找倭寇蹤跡。這樣想一想,心裡才算踏實一些。
再過了些天,還是音訊皆無。緊張的氣息越來越濃,不過再心焦也毫無辦法,此時就是想派人打探信息或者增加援兵,都無從做起,只能幹等。
這一日午後,陳家旺正在書房苦讀,忽然門外傳來一陣悸動,不斷有人慌裡慌張匆匆奔走。這裡靠近垂柳堂和內宅,按說絕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他走到書房門口查探情況,正見賈先生陪著二姝向外走去。小纖走在最後,看見了他,匆匆向西邊竹林方向指了一指。
陳家旺忽然感到一陣強烈的不安,直覺大事不妙。他匆忙鎖上書房門,向竹林方向奔去。
剛走到鄧敬華宅院門口,便見祠堂外站了不少人,人群中傳來陣陣哭聲。
陳家旺心裡「咯噔」一下,走到近前一看,卻見祠堂寬敞的大廳里,齊整的擺放了兩排嶄新的棺木。周心勤和程籌量跪地嗚咽不止,秦敬泉拉著王敬得的手,口中說著什麼,王敬得失神的站在棺木前,一言不發。
一個多月不見,王敬得簡直像變了個人。他臉色灰敗,眼睛空洞無物,於周遭事物不聞不問,仿佛七竅都已經封閉了,只有一個空殼軀體站在那裡。
秦敬泉師兄弟四人,王敬得脾氣最好,也最為樂觀,陳家旺從來沒見過他像這樣失神落魄。
一排是五口棺木、另一排是六口,兩排就是十一口棺木,陳家旺情不自禁雙腿發抖,心裡仿佛壓了一塊大石頭,喘不過氣來。
這次王敬得帶隊,隨行的有三大弟子、十個門人,共計十四人。去的十個門人中,程籌量是被選中了,本來名單中還應該有單思南,恰巧那一天單思南家中有事,人不在場。
這十四個人,可以說是霹靂堂一門的精華。現場有十一口棺木,也就是說幾乎有去無回,全軍覆沒。陳家旺一顆心沉了下去,不敢想像後果。
從父親意外離世開始,這一年多的人生劫難可謂是驚心動魄、跌宕起伏。坎坷的經歷逼的他老成了許多,越是紛亂意外,越能保持冷靜鎮定。
他長吸一口氣,穩定了下情緒,如今不是悲傷痛哭的時候,需要協助師父儘快處理善後事宜。
他剛向前走了兩步,突然人群中一個少年越眾而出,向秦敬泉、翟敬承行禮,操一口不標準的官話道:「請二位師父節哀,事情千頭萬緒,當務之急還是先料理後事。此處不是說話的所在,請師父移步,詳情容晚輩稟報。」
說話的少年膚色微黑,年齡比陳家旺稍大,鼻樑挺直,嘴唇削薄,眼神銳利而靈活,身穿一件袖口和下擺都鑲有精緻金邊花紋的白色錦服,看上去衣冠楚楚、落落大方。
祠堂一般只有本門子弟才能到此,面前這少年卻面貌陌生,以前從來沒見過。
秦敬泉初見這幅慘景,也是絲毫沒有心理準備,但他畢竟是一派之尊,聽了那少年的話,從最初的震驚、哀痛中很快恢復了理智,當下喊來胡管家,把如何料理後事的相關事項作了初步吩咐。
交代完畢,秦敬泉喊翟敬承、王敬得兩人去內室,並把周心勤、程籌量和這少年一併喊過去,要聽聽當時的情況。陳家旺有半個弟子的身份,與鶯夢、小纖一起跟了過去。
幾位師父的背影透出一股無言的落寞孤單。以往有事弟子服其勞,經常是常志捷等一幫弟子簇擁在師父身邊,哪裡像今日此番景象?
看到王敬得步履蹣跚,竟然連路都走得不利索了,陳家旺心中難過,趕緊上前扶住他。那少年也甚乖巧,搶步上來扶住了王敬得另外一隻胳膊。
進了內室,少年恭恭敬敬的行了大禮,把來龍去脈向秦敬泉等人稟報。
少年姓孫名兵衛,祖上世代經商,是福建長樂縣一戶富商。前些日子,他和父親及保鏢帶了貨物,途徑長樂縣太平港附近的一處山嶺時,正遇上王敬得等人被倭寇伏擊。孫氏父子起了俠義之心,出手相助,雖然最終殺退了倭寇,可孫兵衛的父親卻在這一戰中不幸遇難。
說到此處,孫兵衛雙眼泛紅,一顆顆淚珠順著臉頰滾落下來。在場眾人不禁大起同情之心。
孫兵衛身體抽搐、悲痛不已,忽然一下子撲倒在秦敬泉面前,咚咚直磕響頭,道:「我與倭寇讎恨不共戴天,請掌門收我為徒,我要替父報仇!」
秦敬泉伸手攙他,安慰道:「孩子,起來說話。」
孫兵衛不肯起身,磕頭不止,道:「掌門不收我,我報不了仇,沒有臉面起來。」
秦敬泉手上用力,想先把他扶起來,卻沒有效果。他咦了一聲,又加了一成力。孫兵衛上身晃動,但還是努力俯下身子,又磕了一個頭。
孫兵衛一個少年居然能抗下自己三成功力,對他這個年紀來說,已經十分罕見。秦敬泉心裡微微吃驚,見他額頭又紅又紫,腫起了一大塊,顯然這個頭磕的太實在了,忙道:「我知道了,先起來說話。」
孫兵衛哭倒在地,道:「我父死在倭寇之手,此仇不共戴天,請掌門收容,日後為父報仇!」
秦敬泉長嘆一聲,點頭道:「好,你用心在霹靂堂學藝,我們遲早要和倭寇算這筆帳!」
眾人見孫兵衛神情悽慘,均感同身受,心中倍感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