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父不知子!
好!李克用可以選擇相信他,但他今天要聽一句實話,洹水之戰時,他是不是有餘力未用,故意坐視兄長被俘。
李存勖挺直了上
可他也有非做不可的理由,李落落仁厚和氣,放在和平年景,由他來繼承晉藩,再合適不過了,他一定能完成保境安民的使命。
但做王有代價的,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孤家寡人。王者是註定是孤獨的,行事中無所依憑,沒有後援,精神上人格分裂,備受摧殘,時時刻刻處於險境。
稍有行差踏錯,要面對的就是死亡,藩鎮父子叔侄相殘、節度使與部下反目,幾乎每一天都在上演。
他們像豺狼一樣永無止境的互相撕咬,裂土竊國,滋生出了一批批所謂的諸侯,將天下拖進無盡的紛亂之中,使本孱弱的大唐更加積重難返。
太原到長安一個往返,讓李存勖見到了太多的悽苦,聽過了無數蒼白的吶喊,他明白了,上天為什麼又讓他重來一次,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到底是什麼!
跪在地上李存勖站了起來,神情激動的對李克用說:「父王,你責備我見死不救,可你知道我要做什麼,你知道我要做什麼嗎?」
「我今天做的事情,遠遠高於廉恥,我要結束這個亂世,我要結束這藩鎮割據的局面,我要親手打造一個超越開皇、開元的盛世!」
「只要能讓天下的百姓,食有糧、居有所,功有賞罪有罰;只要能還天下一個太平,只要能重新完成大一統,兒子不懼千夫所指,遺臭萬年!」
現在是什麼時節,李克用應該比他更清楚,大廈將傾,國將不國,天下百姓又不知道要在水深火熱中熬多久。
大爭之世,各藩伐交頻繁,強則強,弱則亡。晉藩想要保住基業,想要庇護三晉子民,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以李落落仁厚的脾性,能保住晉藩嗎?
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統天。李存勖與德王有君子之約,一內一外,重匡社稷,再復盛唐雄風,所以他不得不爭。
李克用驚詫的看著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兒子,他原以為李存勖在意不過是晉王之位,卻不曾想到他竟然的野心這麼大,竟然志在天下!
「所以,你這幾年,就在晉、汾二州,幹了那些奇奇怪怪的事?」
乾寧元年,邢州之戰後,晉軍失去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李存孝,從此由盛轉衰,十年來,一直處於被動的局面,左右支應是越來越難。
李存勖熟讀《貞觀政要》,深知治國如種樹,本根不搖則枝繁葉茂,培育軍馬,訓練軍隊,親仁善鄰,此乃國之根本!而治國之道必先富民,國無三年之食者,國非其國。足食足兵,才是治國大略。
在眼下這種不利的局面下,即要耐下心思積蓄力量,也要適時的進取,積水成川,步步蠶食。
李克用盯著兒子看了很久,最後嘆了口氣,慨嘆道:「為父終於知道,聖人為什麼給你取名為亞子了,你夠狠,也有野心!」
又對著李存勖的胸口點了點:「等你當上晉王,用不了幾年,就會超過為父。」
李克用這一番說得李存勖一愣,捅破這層窗戶紙,不就是要廢了他嗎?
見李存勖愣在原地,李克用搖了搖頭:「於私,為父該讓侍衛把你拖下去砍了。」
「可你說的對,落兒的確不合適,為父是晉藩的王,可老夫不僅是你們的父親,更是三晉百姓的父親,我有責任為他們選擇一個合適的王!」
李克用可以把這件事藏在心裡,也不會再讓任何人去查當年的事。這麼作,既是出於父子之情,更是為了晉藩。從今天開始李存勖領晉陽令、河東節度副使,他這個世子該名副其實了。
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快,德王死了,李存勖「攜天子以令諸侯」的計劃破產了,他還想與朱全忠爭霸又缺少了一個重要砝碼,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提到德王,李存勖的臉上浮現了黯淡的神情,搖頭對李克用說道:「父王,你把兒臣看扁了,我是很卑鄙,但從沒想過做曹操。」
李落落之後,李裕又走了,他在世上最後一個朋友也沒了,李存勖如今算是明白了什麼叫孤家寡人。深吸兩口氣,強行平復了心情,對李克用說:「父王放心,兒臣一定會向您證明,我比大哥更合適這個位置。」
看著李存勖離開,李克用踉蹌的回到王位,人一下仿佛蒼老了十歲,他今天算是體會了高祖皇帝在玄武門之變中的那徹骨錐心之痛。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寄希望於今天的選擇沒有錯。
就在李克用頭痛之際,身後便有一雙的手開始輕輕的揉著他的太陽穴。李克用嘆道:「當年,你勸我立亞子為嗣,是不是看出他的野心?」
王妃劉氏則是輕聲回了一句:「翼聖,其實你早該發現,亞子與其他的孩子,是不一樣的!」
劉氏出身大族,又隨李克用征戰多年,見識自然不凡,也常常為丈夫出謀劃策。作為正室,她不僅在立嗣的問題上有發言權,更不會胡亂指人。
劉氏無子,其與側妃曹氏感情甚篤,情似親生姐妹,所以便從曹氏手中接過撫育李存勖的責任。從三尺長養到大,沒有人比她更了解這個二郎。
李存勖有頭疾,發作起來如刀砍斧剁疼痛難忍;可有誰見過李存勖因為疼痛哭喊過一句?
連王府的醫者們都時常說,二公子吞刀忍性,非常人也!
不僅能忍常人所不能,李存勖還異常的好學;李家是沙坨族,子弟也多隨族人習性好勇鬥狠,狗馬戈獵,沒人能像他一樣,安靜的坐下來讀書。
李克用事務繁忙沒有時間去兒子的院子,更不會知道李存勖的書房中,上至諸子百家,下至各朝史料,整整十五排書架。他把所有玩樂的時間,都放在學習上。
而那年,他從長安回來,帶回了兩本書,一本是《春秋》,另一本則是高宗注釋的《貞觀政要》。
「看到那本《貞觀政要》時,妾身就知道這孩子已經找到了他人生的目標。舉薦他為嗣,妾身也是深思熟慮過的,不是大王以為的個人感情。」
是啊,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李克用也的確有些後悔了,他要是平時多關心一下兒子們生活,多去了解他們,也就不會盲目的定下長子,不僅害了落兒,更是讓亞子背上這麼沉重的包袱。
見丈夫還沒有從傷痛中走出來,劉氏把手放在李克用的肩膀輕輕按了起來,溫聲說道:「都是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們做父母的當然背都捨不得。」
「這孩子的性格是陰鷙了一些,不過也不用太擔心,等曦姑娘過了門,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做了父親,他會體諒你的苦衷的。」
搖了搖頭,相比於與韓氏聯姻,李克用更關心積極到來的巨變,鑾駕東遷,天下震動,各鎮眼睛都瞪紅了,想從中牟利的又何止李存勖一人。
「亞子的眼光不錯,晉藩能否崛起,這的確是個契機。事情搞明白了,心定了,為夫也該為晉藩鋪鋪路了。」
李存勖挺直了上
可他也有非做不可的理由,李落落仁厚和氣,放在和平年景,由他來繼承晉藩,再合適不過了,他一定能完成保境安民的使命。
但做王有代價的,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孤家寡人。王者是註定是孤獨的,行事中無所依憑,沒有後援,精神上人格分裂,備受摧殘,時時刻刻處於險境。
稍有行差踏錯,要面對的就是死亡,藩鎮父子叔侄相殘、節度使與部下反目,幾乎每一天都在上演。
他們像豺狼一樣永無止境的互相撕咬,裂土竊國,滋生出了一批批所謂的諸侯,將天下拖進無盡的紛亂之中,使本孱弱的大唐更加積重難返。
太原到長安一個往返,讓李存勖見到了太多的悽苦,聽過了無數蒼白的吶喊,他明白了,上天為什麼又讓他重來一次,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到底是什麼!
跪在地上李存勖站了起來,神情激動的對李克用說:「父王,你責備我見死不救,可你知道我要做什麼,你知道我要做什麼嗎?」
「我今天做的事情,遠遠高於廉恥,我要結束這個亂世,我要結束這藩鎮割據的局面,我要親手打造一個超越開皇、開元的盛世!」
「只要能讓天下的百姓,食有糧、居有所,功有賞罪有罰;只要能還天下一個太平,只要能重新完成大一統,兒子不懼千夫所指,遺臭萬年!」
現在是什麼時節,李克用應該比他更清楚,大廈將傾,國將不國,天下百姓又不知道要在水深火熱中熬多久。
大爭之世,各藩伐交頻繁,強則強,弱則亡。晉藩想要保住基業,想要庇護三晉子民,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以李落落仁厚的脾性,能保住晉藩嗎?
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統天。李存勖與德王有君子之約,一內一外,重匡社稷,再復盛唐雄風,所以他不得不爭。
李克用驚詫的看著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兒子,他原以為李存勖在意不過是晉王之位,卻不曾想到他竟然的野心這麼大,竟然志在天下!
「所以,你這幾年,就在晉、汾二州,幹了那些奇奇怪怪的事?」
乾寧元年,邢州之戰後,晉軍失去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李存孝,從此由盛轉衰,十年來,一直處於被動的局面,左右支應是越來越難。
李存勖熟讀《貞觀政要》,深知治國如種樹,本根不搖則枝繁葉茂,培育軍馬,訓練軍隊,親仁善鄰,此乃國之根本!而治國之道必先富民,國無三年之食者,國非其國。足食足兵,才是治國大略。
在眼下這種不利的局面下,即要耐下心思積蓄力量,也要適時的進取,積水成川,步步蠶食。
李克用盯著兒子看了很久,最後嘆了口氣,慨嘆道:「為父終於知道,聖人為什麼給你取名為亞子了,你夠狠,也有野心!」
又對著李存勖的胸口點了點:「等你當上晉王,用不了幾年,就會超過為父。」
李克用這一番說得李存勖一愣,捅破這層窗戶紙,不就是要廢了他嗎?
見李存勖愣在原地,李克用搖了搖頭:「於私,為父該讓侍衛把你拖下去砍了。」
「可你說的對,落兒的確不合適,為父是晉藩的王,可老夫不僅是你們的父親,更是三晉百姓的父親,我有責任為他們選擇一個合適的王!」
李克用可以把這件事藏在心裡,也不會再讓任何人去查當年的事。這麼作,既是出於父子之情,更是為了晉藩。從今天開始李存勖領晉陽令、河東節度副使,他這個世子該名副其實了。
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快,德王死了,李存勖「攜天子以令諸侯」的計劃破產了,他還想與朱全忠爭霸又缺少了一個重要砝碼,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提到德王,李存勖的臉上浮現了黯淡的神情,搖頭對李克用說道:「父王,你把兒臣看扁了,我是很卑鄙,但從沒想過做曹操。」
李落落之後,李裕又走了,他在世上最後一個朋友也沒了,李存勖如今算是明白了什麼叫孤家寡人。深吸兩口氣,強行平復了心情,對李克用說:「父王放心,兒臣一定會向您證明,我比大哥更合適這個位置。」
看著李存勖離開,李克用踉蹌的回到王位,人一下仿佛蒼老了十歲,他今天算是體會了高祖皇帝在玄武門之變中的那徹骨錐心之痛。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寄希望於今天的選擇沒有錯。
就在李克用頭痛之際,身後便有一雙的手開始輕輕的揉著他的太陽穴。李克用嘆道:「當年,你勸我立亞子為嗣,是不是看出他的野心?」
王妃劉氏則是輕聲回了一句:「翼聖,其實你早該發現,亞子與其他的孩子,是不一樣的!」
劉氏出身大族,又隨李克用征戰多年,見識自然不凡,也常常為丈夫出謀劃策。作為正室,她不僅在立嗣的問題上有發言權,更不會胡亂指人。
劉氏無子,其與側妃曹氏感情甚篤,情似親生姐妹,所以便從曹氏手中接過撫育李存勖的責任。從三尺長養到大,沒有人比她更了解這個二郎。
李存勖有頭疾,發作起來如刀砍斧剁疼痛難忍;可有誰見過李存勖因為疼痛哭喊過一句?
連王府的醫者們都時常說,二公子吞刀忍性,非常人也!
不僅能忍常人所不能,李存勖還異常的好學;李家是沙坨族,子弟也多隨族人習性好勇鬥狠,狗馬戈獵,沒人能像他一樣,安靜的坐下來讀書。
李克用事務繁忙沒有時間去兒子的院子,更不會知道李存勖的書房中,上至諸子百家,下至各朝史料,整整十五排書架。他把所有玩樂的時間,都放在學習上。
而那年,他從長安回來,帶回了兩本書,一本是《春秋》,另一本則是高宗注釋的《貞觀政要》。
「看到那本《貞觀政要》時,妾身就知道這孩子已經找到了他人生的目標。舉薦他為嗣,妾身也是深思熟慮過的,不是大王以為的個人感情。」
是啊,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李克用也的確有些後悔了,他要是平時多關心一下兒子們生活,多去了解他們,也就不會盲目的定下長子,不僅害了落兒,更是讓亞子背上這麼沉重的包袱。
見丈夫還沒有從傷痛中走出來,劉氏把手放在李克用的肩膀輕輕按了起來,溫聲說道:「都是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們做父母的當然背都捨不得。」
「這孩子的性格是陰鷙了一些,不過也不用太擔心,等曦姑娘過了門,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做了父親,他會體諒你的苦衷的。」
搖了搖頭,相比於與韓氏聯姻,李克用更關心積極到來的巨變,鑾駕東遷,天下震動,各鎮眼睛都瞪紅了,想從中牟利的又何止李存勖一人。
「亞子的眼光不錯,晉藩能否崛起,這的確是個契機。事情搞明白了,心定了,為夫也該為晉藩鋪鋪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