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三位院士
進入實驗室。
剛推開門,首先映入王帆眼帘的是三位年紀和自家導師差不多的老人,進來之前,他們都在各自位置上認真的閱讀著相關文獻,或者是正在打電話和自己的課題組溝通事宜。
不過,在進門的一瞬間。
他們同時放下手中的事,轉過身來,一齊看向門口的王帆。
其中一位個人風格非常明顯,給王帆的印象最深。
這位老爺子不同於其他兩位穿著白大褂,反而是一身軍綠色戎裝,肩膀上的臂章掛著一顆星,整個人站在那裡不怒自威,非常嚴肅。
另外兩位,和這一位相比,就顯得比較和氣一些了。
王帆進來之後,他們臉上帶著笑容的看著,眼神上下打量著,就像是丈母娘看女婿一樣,那是越看越滿意,恨不得自己取代張老爺子,真正的收王帆作為弟子。
「老師們好。」
王帆走了進去,首先打了一個招呼。
他知道,眼前的這三位應該就是聯合培養中的三位院士了,有一說一,這都是學術圈內的大佬,平日裡,放在外面都難得一見。
就算是到了地方,也得有相應的市級領導接見。
聞言,看著王帆一副懂事的模樣,三位院士點點頭,臉上的笑意更甚。
「王帆,都還不怎麼認識吧,來,我來給你簡單介紹一下。」
「你應該也知道了,這是上面專門為你調過來的三位院士前輩,在你讀研的三年時間裡,專門指導你的課題研究。」
這時,張老爺子來到老爺子們的面前,開始挨個挨個的給王帆介紹起來。
首先是一身戎裝的楊生。
「這是楊生楊院士,目前和你一樣在部隊掛職,從事高能密度二次電池,超級電容器方向的開發,未來將會在你的矽碳負極離子電池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楊老,您好,以後還請多多指教。」
王帆笑著走上前去,握了握手。
「不錯,幹得非常不錯。」
「前兩天,我聽陳強首長說起過你,他對你的評價非常高」
「客觀上來說,在你這個年齡,能做出這種成績,在咱們國內甚至世界上,都可以說是基本上是頭一遭了,不過千萬不能因此翹尾巴,還是得戒驕戒躁,繼續保持下去,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就。」
「後面研究方面,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可以隨時過來問我。」
「不用嫌麻煩。」
或許是在軍中的原因,楊老顯得很是豪邁,說話直來直去,並沒有繞什麼彎子,他直接拍了拍王帆的肩膀,和藹可親的開口。
眼前楊生對於王帆的態度,讓其他兩位院士看到後有一些吃驚,甚至可以說是感到有一點意外。
因為在他們的印象里。
楊生可從來沒有這麼好脾氣過。
就算是對待後輩也是如此,儘管他抱著善意和熱心。
但由於性格原因,表現出來還是非常嚴肅,標準的部隊作風。
一板一眼,堅持原則。
哪裡有眼前的這番和藹可親,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
聞言,王帆一下子就反應了過來。
敢情這位院士認識陳強啊。
再聯想到剛剛自家老師介紹的研究方向。
他馬上就明白了。
楊老應該也一定程度上參與了白帝空天戰機的研發工作,尤其是在提出的第二套能源供給系統上,只不過因為性能參數方面,並沒有被採納。
剛剛一番話里的誇讚,估計也就是他順利設計並完成了白帝空天戰機的第二套能源供給系統。
「楊老,您放心吧,以後保證以後尾巴。」
「時刻端正態度。」
王帆站直了身子,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聲音洪亮的道。
話音落下,又小聲的開口說道:
「楊老,以後可能會常到您那裡嘮叨」
「沒事,多來才好,交流交流才會有新的想法。」
楊老擺了擺手,這般開口說道。
「這是吳風院士,和你的研究方向基本上一模一樣,從事新能源材料環境材料以及綠色二次電池方面的研究和產業化開發。」
「後面有關於矽碳負極材料的離子電池的集群規模化,不止我一個人在背後出力,吳院士也幫了很多忙,你得好好謝謝吳老。」
張老爺子又介紹道。
「吳老,多謝多謝。」
「感謝您一直以來的支持。」王帆連忙走上前去感謝道。
說實在話。
有關於矽碳負極材料離子電池的一輪協商。
他沒出什麼力,也就是溝通了一下份額,那一會兒正在795基地改善白帝空天戰機,基本上都是自家老師和幾位院士幫忙操作的。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王帆都得好好的感謝一下。
吳老看著王帆,微微的點點頭,緩緩開口道:
「有關於矽碳負極材料離子電池的產業集群,後面我會和你老師一組,專門來負責,中間要是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過來找我。」
接著,張老爺子來到最後一位院士面前。
「這是陳泉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固體離子學和能源材料,從事鋰電池的研發工作。」
「他是863計劃,七五儲能材料項目的總負責人,和你的矽碳負極材料離子電池一脈相承,同時他也是國內率先研製出鋰電子電池,實現鋰離子電池產業化…………」
王帆點點頭,和剛剛的兩位一樣打了招呼。
三位院士。
可以說是國內甚至世界上能源材料行業的大拿。
做出的成就,一個比一個嚇人。
頭銜也是長長的一串。
就比如最後這一位陳老。
要是沒有他的話,國內的鋰離子電池產業化還得等上十來年,十來年一耽誤,那麼在新能源方面的彎道超車也就無從談起。
「看來,上面對矽碳負極離子材料的重視,比我想像的還要高上幾分啊。」
王帆心裡暗暗想到:「這是好事。」
「有利於後面的計劃推進。」
在實驗室,王帆和自家老師以及三位院士溝通了一會兒之後,就正式開始接手自己的實驗室和課題組。
比如課題組準備研究的項目課題。
後續的離子電池第二輪協商以及具體的生產計劃。
在這些基礎上,如何能達到最大的文明進度影響。
這都是王帆接下來需要考慮的東西。
同一時間。
795基地的直屬部門,總裝系統總部。
正在召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技術討論。
剛推開門,首先映入王帆眼帘的是三位年紀和自家導師差不多的老人,進來之前,他們都在各自位置上認真的閱讀著相關文獻,或者是正在打電話和自己的課題組溝通事宜。
不過,在進門的一瞬間。
他們同時放下手中的事,轉過身來,一齊看向門口的王帆。
其中一位個人風格非常明顯,給王帆的印象最深。
這位老爺子不同於其他兩位穿著白大褂,反而是一身軍綠色戎裝,肩膀上的臂章掛著一顆星,整個人站在那裡不怒自威,非常嚴肅。
另外兩位,和這一位相比,就顯得比較和氣一些了。
王帆進來之後,他們臉上帶著笑容的看著,眼神上下打量著,就像是丈母娘看女婿一樣,那是越看越滿意,恨不得自己取代張老爺子,真正的收王帆作為弟子。
「老師們好。」
王帆走了進去,首先打了一個招呼。
他知道,眼前的這三位應該就是聯合培養中的三位院士了,有一說一,這都是學術圈內的大佬,平日裡,放在外面都難得一見。
就算是到了地方,也得有相應的市級領導接見。
聞言,看著王帆一副懂事的模樣,三位院士點點頭,臉上的笑意更甚。
「王帆,都還不怎麼認識吧,來,我來給你簡單介紹一下。」
「你應該也知道了,這是上面專門為你調過來的三位院士前輩,在你讀研的三年時間裡,專門指導你的課題研究。」
這時,張老爺子來到老爺子們的面前,開始挨個挨個的給王帆介紹起來。
首先是一身戎裝的楊生。
「這是楊生楊院士,目前和你一樣在部隊掛職,從事高能密度二次電池,超級電容器方向的開發,未來將會在你的矽碳負極離子電池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楊老,您好,以後還請多多指教。」
王帆笑著走上前去,握了握手。
「不錯,幹得非常不錯。」
「前兩天,我聽陳強首長說起過你,他對你的評價非常高」
「客觀上來說,在你這個年齡,能做出這種成績,在咱們國內甚至世界上,都可以說是基本上是頭一遭了,不過千萬不能因此翹尾巴,還是得戒驕戒躁,繼續保持下去,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就。」
「後面研究方面,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可以隨時過來問我。」
「不用嫌麻煩。」
或許是在軍中的原因,楊老顯得很是豪邁,說話直來直去,並沒有繞什麼彎子,他直接拍了拍王帆的肩膀,和藹可親的開口。
眼前楊生對於王帆的態度,讓其他兩位院士看到後有一些吃驚,甚至可以說是感到有一點意外。
因為在他們的印象里。
楊生可從來沒有這麼好脾氣過。
就算是對待後輩也是如此,儘管他抱著善意和熱心。
但由於性格原因,表現出來還是非常嚴肅,標準的部隊作風。
一板一眼,堅持原則。
哪裡有眼前的這番和藹可親,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
聞言,王帆一下子就反應了過來。
敢情這位院士認識陳強啊。
再聯想到剛剛自家老師介紹的研究方向。
他馬上就明白了。
楊老應該也一定程度上參與了白帝空天戰機的研發工作,尤其是在提出的第二套能源供給系統上,只不過因為性能參數方面,並沒有被採納。
剛剛一番話里的誇讚,估計也就是他順利設計並完成了白帝空天戰機的第二套能源供給系統。
「楊老,您放心吧,以後保證以後尾巴。」
「時刻端正態度。」
王帆站直了身子,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聲音洪亮的道。
話音落下,又小聲的開口說道:
「楊老,以後可能會常到您那裡嘮叨」
「沒事,多來才好,交流交流才會有新的想法。」
楊老擺了擺手,這般開口說道。
「這是吳風院士,和你的研究方向基本上一模一樣,從事新能源材料環境材料以及綠色二次電池方面的研究和產業化開發。」
「後面有關於矽碳負極材料的離子電池的集群規模化,不止我一個人在背後出力,吳院士也幫了很多忙,你得好好謝謝吳老。」
張老爺子又介紹道。
「吳老,多謝多謝。」
「感謝您一直以來的支持。」王帆連忙走上前去感謝道。
說實在話。
有關於矽碳負極材料離子電池的一輪協商。
他沒出什麼力,也就是溝通了一下份額,那一會兒正在795基地改善白帝空天戰機,基本上都是自家老師和幾位院士幫忙操作的。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王帆都得好好的感謝一下。
吳老看著王帆,微微的點點頭,緩緩開口道:
「有關於矽碳負極材料離子電池的產業集群,後面我會和你老師一組,專門來負責,中間要是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過來找我。」
接著,張老爺子來到最後一位院士面前。
「這是陳泉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固體離子學和能源材料,從事鋰電池的研發工作。」
「他是863計劃,七五儲能材料項目的總負責人,和你的矽碳負極材料離子電池一脈相承,同時他也是國內率先研製出鋰電子電池,實現鋰離子電池產業化…………」
王帆點點頭,和剛剛的兩位一樣打了招呼。
三位院士。
可以說是國內甚至世界上能源材料行業的大拿。
做出的成就,一個比一個嚇人。
頭銜也是長長的一串。
就比如最後這一位陳老。
要是沒有他的話,國內的鋰離子電池產業化還得等上十來年,十來年一耽誤,那麼在新能源方面的彎道超車也就無從談起。
「看來,上面對矽碳負極離子材料的重視,比我想像的還要高上幾分啊。」
王帆心裡暗暗想到:「這是好事。」
「有利於後面的計劃推進。」
在實驗室,王帆和自家老師以及三位院士溝通了一會兒之後,就正式開始接手自己的實驗室和課題組。
比如課題組準備研究的項目課題。
後續的離子電池第二輪協商以及具體的生產計劃。
在這些基礎上,如何能達到最大的文明進度影響。
這都是王帆接下來需要考慮的東西。
同一時間。
795基地的直屬部門,總裝系統總部。
正在召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技術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