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七0後還沒有像父輩們那樣經歷過命運多舛,我們完全不明白故土對他們的意義,父輩們的青春常寄於相冊、日記本、書籤和褪色捨不得丟棄的老舊物件里,不會對我們訴說。
他們年輕時候,或也想過志得意滿回歸家鄉,或也有失意嘆命運不公,無論是哪種情緒,在真正回到家鄉的那一刻,哪怕是一捧土,一脈葉芽,都能勾起他們最真摯地回憶,哪怕鄉音已改,哪怕鬢毛已衰。
家鄉是流水,在父輩們心頭上流淌著的小溪,一如既往的清澈,家鄉是小巷,在父輩們夢境裡撫摸過的老牆,始終如一的斑駁。離開與留下的矛盾之間艱難抉擇,家鄉是歌謠,喚起沉睡的炊煙和青苔石板路。前人栽種的大葉子枇杷在家鄉祠堂前枝繁葉茂,兩人難以環抱,它守過如梭的歲月,靜待著蹉跎半生的遊子們,貼近它才能感受到家鄉的脈搏,也正如《景德傳燈錄》里說的:「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七0後是在陪伴中成長起來的,可我們卻丟失了對前輩人的理解和認同感,我們敞開懷抱迎接時代里的變革的同時,卻又經常忘記了父輩們磨礪又難以掙脫的生活,來時的路,待歸來時依舊漫長。
我們的情感和關注點,總是被不斷變化中出現的新奇玩意所吸引。父母們在而立之年,要像頂樑柱一樣擎起一個家,他們所有的期盼只為了讓生活過得更好。
七0後的我們常忽視了細心去體察過,有些東西真的不是父母們不能放手,而是不願意放手的。他們守護著我們七0後慢慢地長大,他們希望我們能安穩一生,這與七0後轉瞬即逝、隨意切換的理想和孤傲的性格,卻有著方向之別。
人生道路走得匆忙,父母們還沒有時間停下來欣賞風景,已經蹉跎半生。
從小就有反叛精神的七0後,在不諳世事的年紀,卻想憑藉自己以為的無所畏懼,去對抗這風波潮起的人生旅途,我們曾天真的以為我們勇氣滿滿,堅強無比,無所不能,心中那五彩的夢想會非常輕易地實現。我們不屑於父輩們四平八穩的生活,更不願苟活在像他們一樣,早九晚五且重複單調的生活中。道路能有幾多艱辛未可知,但是我們終究還是忘記了,父母們始終寸步不離地在我們身邊,為我們披荊斬棘,遮風擋雨。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七0後成長的過程中不是孤獨無依的。
這個在農村度過的年裡,我們和村里同齡人很容易就玩到一塊,摘椰子、烤地瓜、摘野生山竹,騎水牛走過耕田,用鞭炮炸牛糞、田鼠洞,還在狗窩雞圈旁,炸得小動物們雞飛狗跳,過得還相當愜意。
過年省親歸來的途中,之前聽說過一些不要命的傢伙會在國道上攔路搶劫,在返回東方縣的歸途中,我們在儋州境內居然還真的遇見了兩個這樣的歹徒,手裡拿著棍棒想要攔下我們車子的傢伙。六叔一腳油門踩到底,疾馳通過,我們從車背玻璃看到了想要追的身影,他們還撿拾著路邊的石塊惡狠狠地在後面追趕,朝我們的麵包車扔來。
六叔邊開車邊咒罵這兩個膽大妄為的傢伙,就應該被綁縛在解放牌軍綠卡車上,像嚴打那樣,胸前掛上罪名木牌,進行公審和遊街。那段時間,城鎮郊區或偏遠路段,確實很不安全。
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轉型期除了不安定的因素成長以外,人們的思潮也受到了影響。「遵守重教「一直以來都是七0後秉承的習慣,但是在這個年頭裡,「搞飛彈的不如搞茶葉蛋」「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等一些順口溜,開始在社會上流傳,這與長久以來人們保守、求穩的認知截然不同。
社會經濟上,以往一改就立馬見效的鄉鎮企業,也慢慢失去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儘管大件家電已經很難再看到採取預約模式購買,打招呼,批條又出現了,攤派,巧立名目的現象出現的頻次更多了,有些企業經營實際上已經不那麼順暢,就連國有企業的發展也有潛在的隱患。
大政策鼓勵要大膽地嘗試各種大力發展經濟,八所港務局越來越多原來閒賦在家的職工家屬們,走向市場,面向社區,從事著各種商品的零售買賣。
探索前行的社會裡,思潮解放,自由得就像漩渦那般美麗而又透露著不安的感覺。
投機倒把在當下已經不是原罪,在社會層面相當包容,加上倒爺們的投機取巧地利用政策漏洞,囤積現象在商品購銷環節也不難看到。市場上商品的流動性下降了,導致原來供應就不足的零售商品更加奇貨可居,國家執行的對農副產品的價格補貼已經有些力不從心,農副產品和生產資料價格在快速上漲。
最直接反映在八所鎮中心市場上的是討價還價好像比以往更難了,作為家庭主婦的母親,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市場上轉悠,買到性價比高的農副產品。
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論,還未完全消停。深圳起拍了第一家國有土地使用權,在決策部門在發展經濟時可以更大膽一些的感召下,一些國企單位職工毅然決然選擇了下海,和以往的情況略微不同的是,那時候,有了一個時髦又一目了然新的詞彙「停薪留職」,這個詞彙七0後也熟然於心。採取這樣方式出外單幹的人員,在八所港務局也有不少。人們的心態在目睹過早年倒爺和個體戶的成功,已經有了微妙的心裡變化,帶上一種幸災樂禍的心裡,觀望著那些再次闖蕩的那些人。
這時的七0後已經閱讀生活生活,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不再淺白如紙。我們看得見各種現象的起源,卻因閱歷尚淺無法探究更深層次的根源,在這個多樣化的轉型期里,我們再次觸類旁通地成長。
1987年是一個濃墨重彩的特殊年份,當籌建建省的消息公布後,要求下海南的分配信函或個人求職信,把一個原本比較平靜的海島攪了個熱火朝天,於是,就是形成了後來的「十萬人才下海南」這麼一個局面。
在八十年代裡,海南的大型企業里外籍職工在歷經83、84年大回遷原籍後,又一次出現史詩般的大回流;但是這兩次大流動的人群的目的性是不相同的。第一次的大回遷,基本上是企業職工的平級調動;而1987年開始的人才大遷移,簡單的說更多的就是帶著發家致富的夢想來的,源頭並沒那麼複雜。因為,這個年頭裡,政策往下的渠道比以前年份通暢了不少,這得歸功於那些準時準點的報紙和期刊,人們開始接受政策的感召,先行發家致富的人已經做出過榜樣。
然而,海南做為一個對政策不太敏銳的地方,城鎮人們習慣於百無聊賴的早茶時間,兩元一壺的茶水,過著平靜而簡單的生活。
人們更關心的是買電視機是選擇黑白的還是彩色的,關注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高低,選擇存活期還是定期還是當時人們更緊要的選擇,拽緊票根,用儲蓄解決各項硬需求,是父輩們的一種習慣。
他們年輕時候,或也想過志得意滿回歸家鄉,或也有失意嘆命運不公,無論是哪種情緒,在真正回到家鄉的那一刻,哪怕是一捧土,一脈葉芽,都能勾起他們最真摯地回憶,哪怕鄉音已改,哪怕鬢毛已衰。
家鄉是流水,在父輩們心頭上流淌著的小溪,一如既往的清澈,家鄉是小巷,在父輩們夢境裡撫摸過的老牆,始終如一的斑駁。離開與留下的矛盾之間艱難抉擇,家鄉是歌謠,喚起沉睡的炊煙和青苔石板路。前人栽種的大葉子枇杷在家鄉祠堂前枝繁葉茂,兩人難以環抱,它守過如梭的歲月,靜待著蹉跎半生的遊子們,貼近它才能感受到家鄉的脈搏,也正如《景德傳燈錄》里說的:「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七0後是在陪伴中成長起來的,可我們卻丟失了對前輩人的理解和認同感,我們敞開懷抱迎接時代里的變革的同時,卻又經常忘記了父輩們磨礪又難以掙脫的生活,來時的路,待歸來時依舊漫長。
我們的情感和關注點,總是被不斷變化中出現的新奇玩意所吸引。父母們在而立之年,要像頂樑柱一樣擎起一個家,他們所有的期盼只為了讓生活過得更好。
七0後的我們常忽視了細心去體察過,有些東西真的不是父母們不能放手,而是不願意放手的。他們守護著我們七0後慢慢地長大,他們希望我們能安穩一生,這與七0後轉瞬即逝、隨意切換的理想和孤傲的性格,卻有著方向之別。
人生道路走得匆忙,父母們還沒有時間停下來欣賞風景,已經蹉跎半生。
從小就有反叛精神的七0後,在不諳世事的年紀,卻想憑藉自己以為的無所畏懼,去對抗這風波潮起的人生旅途,我們曾天真的以為我們勇氣滿滿,堅強無比,無所不能,心中那五彩的夢想會非常輕易地實現。我們不屑於父輩們四平八穩的生活,更不願苟活在像他們一樣,早九晚五且重複單調的生活中。道路能有幾多艱辛未可知,但是我們終究還是忘記了,父母們始終寸步不離地在我們身邊,為我們披荊斬棘,遮風擋雨。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七0後成長的過程中不是孤獨無依的。
這個在農村度過的年裡,我們和村里同齡人很容易就玩到一塊,摘椰子、烤地瓜、摘野生山竹,騎水牛走過耕田,用鞭炮炸牛糞、田鼠洞,還在狗窩雞圈旁,炸得小動物們雞飛狗跳,過得還相當愜意。
過年省親歸來的途中,之前聽說過一些不要命的傢伙會在國道上攔路搶劫,在返回東方縣的歸途中,我們在儋州境內居然還真的遇見了兩個這樣的歹徒,手裡拿著棍棒想要攔下我們車子的傢伙。六叔一腳油門踩到底,疾馳通過,我們從車背玻璃看到了想要追的身影,他們還撿拾著路邊的石塊惡狠狠地在後面追趕,朝我們的麵包車扔來。
六叔邊開車邊咒罵這兩個膽大妄為的傢伙,就應該被綁縛在解放牌軍綠卡車上,像嚴打那樣,胸前掛上罪名木牌,進行公審和遊街。那段時間,城鎮郊區或偏遠路段,確實很不安全。
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轉型期除了不安定的因素成長以外,人們的思潮也受到了影響。「遵守重教「一直以來都是七0後秉承的習慣,但是在這個年頭裡,「搞飛彈的不如搞茶葉蛋」「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等一些順口溜,開始在社會上流傳,這與長久以來人們保守、求穩的認知截然不同。
社會經濟上,以往一改就立馬見效的鄉鎮企業,也慢慢失去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儘管大件家電已經很難再看到採取預約模式購買,打招呼,批條又出現了,攤派,巧立名目的現象出現的頻次更多了,有些企業經營實際上已經不那麼順暢,就連國有企業的發展也有潛在的隱患。
大政策鼓勵要大膽地嘗試各種大力發展經濟,八所港務局越來越多原來閒賦在家的職工家屬們,走向市場,面向社區,從事著各種商品的零售買賣。
探索前行的社會裡,思潮解放,自由得就像漩渦那般美麗而又透露著不安的感覺。
投機倒把在當下已經不是原罪,在社會層面相當包容,加上倒爺們的投機取巧地利用政策漏洞,囤積現象在商品購銷環節也不難看到。市場上商品的流動性下降了,導致原來供應就不足的零售商品更加奇貨可居,國家執行的對農副產品的價格補貼已經有些力不從心,農副產品和生產資料價格在快速上漲。
最直接反映在八所鎮中心市場上的是討價還價好像比以往更難了,作為家庭主婦的母親,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市場上轉悠,買到性價比高的農副產品。
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論,還未完全消停。深圳起拍了第一家國有土地使用權,在決策部門在發展經濟時可以更大膽一些的感召下,一些國企單位職工毅然決然選擇了下海,和以往的情況略微不同的是,那時候,有了一個時髦又一目了然新的詞彙「停薪留職」,這個詞彙七0後也熟然於心。採取這樣方式出外單幹的人員,在八所港務局也有不少。人們的心態在目睹過早年倒爺和個體戶的成功,已經有了微妙的心裡變化,帶上一種幸災樂禍的心裡,觀望著那些再次闖蕩的那些人。
這時的七0後已經閱讀生活生活,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不再淺白如紙。我們看得見各種現象的起源,卻因閱歷尚淺無法探究更深層次的根源,在這個多樣化的轉型期里,我們再次觸類旁通地成長。
1987年是一個濃墨重彩的特殊年份,當籌建建省的消息公布後,要求下海南的分配信函或個人求職信,把一個原本比較平靜的海島攪了個熱火朝天,於是,就是形成了後來的「十萬人才下海南」這麼一個局面。
在八十年代裡,海南的大型企業里外籍職工在歷經83、84年大回遷原籍後,又一次出現史詩般的大回流;但是這兩次大流動的人群的目的性是不相同的。第一次的大回遷,基本上是企業職工的平級調動;而1987年開始的人才大遷移,簡單的說更多的就是帶著發家致富的夢想來的,源頭並沒那麼複雜。因為,這個年頭裡,政策往下的渠道比以前年份通暢了不少,這得歸功於那些準時準點的報紙和期刊,人們開始接受政策的感召,先行發家致富的人已經做出過榜樣。
然而,海南做為一個對政策不太敏銳的地方,城鎮人們習慣於百無聊賴的早茶時間,兩元一壺的茶水,過著平靜而簡單的生活。
人們更關心的是買電視機是選擇黑白的還是彩色的,關注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高低,選擇存活期還是定期還是當時人們更緊要的選擇,拽緊票根,用儲蓄解決各項硬需求,是父輩們的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