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設後續輕言解朱褒
「丞相。」
蔣琬一向識大體,光是這語氣異常的一聲稱呼,他便知道蔣琬有要事向他稟報。
諸葛亮揮手,示意周圍人退下。
距離馬良向他陳述自己的宏圖大志已經過去了幾日。向劉禪上奏的奏章也已經奏了,練兵的事也已向魏延、吳懿二人下了令。但唯獨這南中的事,諸葛亮遲遲拿不定主意。
「公琰何事?」
蔣琬先是行禮,然後向前兩步:
「您還記得那朱褒嗎?」
「記得。押入大牢後,可審出什麼來?」
「不曾。」
「那便繼續先押著就是。牂牁剛定,人心不穩,不方便殺他。」
「但此人從幾天前,便開始不吃不喝;今日已是他絕食的第三天了。據獄卒回報,此人剛剛已暈倒在牢中了。」
「這是為何?此人我察其言行,乃是畏死之人。可是用刑太重?」
蔣琬搖頭。
「那是為何?」
本來是一件並不太特別的小事,但蔣琬特意要讓諸葛亮迴避左右,自然是有他的道理:
「不知。獄卒暗中向我通氣,說是在他絕食之前,侍中馬良曾來探望過他一次。」
「嗯?」
「而且還給他帶了一筐水果。」
「水果?」
諸葛亮摸著下巴,細細品味其中的意思:
「還有別的嗎?」
「馬侍中密會他時,特意讓獄卒們都先迴避了,所以並沒留下什麼內容;但是他走之後,朱褒將送來的水果中的橘子全都吃了,其他的一概沒動。」
「哦!呵呵呵呵。」
諸葛亮恍然大悟。
「公琰可知這是什麼意思?」
「橘生淮南則為橘。略有揣摩,但不敢下定論。」
「我想季常也是這個意思。他自己不便出面,便想讓我去招攬他。」
「丞相。」
「怎麼?」
蔣琬猶豫了一番,還是說出了口:
「我覺得此人不堪大用。他心不在漢室存亡,而在其個人榮辱。其能因利益領一郡將士齊叛一次,便能有第二次。」
「公琰說的有理。」
諸葛亮眯起眼:
「難道是季常算錯了?」
「……」
蔣琬見諸葛亮這幅表情,便知道他們的腦電波已經對上了,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若是丞相真想用他,應當以忠誠之士提攜之,否則恐生變化。」
「那以公琰之看法,應該用誰比較合適?」
「楊儀楊參軍如何?」
「威公剛於牂牁回來,二人交戰並非是武官惺惺相惜,如今共事恐計較前塵舊事。不可。」
「那馬謖如何?幼常是馬侍中從弟,行事也可方便。」
「這豈不是置季常用人唯親之嫌?」
「這……」
蔣琬不再說話。
他沉默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沒有別的人選,而是他知道諸葛亮心中已經有答案了,不需要他再多說。
早在之前諸葛亮就對自己說過,「思惟背親舍德」,是「眾人既不隱於心,實又使遠近不解其義」的錯誤舉動。
他如今自己改變言辭,就是為了讓自己明白,後續的事情他早已想好。
「公琰勿憂此事。且讓相府隨從為我備車馬,我去見一見這朱褒。」
「是。」
車馬顛簸,行至大獄時,朱褒已經被獄卒用涼水潑醒了。
「宿寐將醒,與亮這舟車勞頓相比,不知哪個更難受些?」
諸葛亮揮手斥退左右。
「咳。」
朱褒用孱弱的聲音擠出一個聲音來,證明自己聽到了他說話。
「朱郡丞若有冤屈,何必用如此行徑來殘害自己?亂世之中,吃飽飯尚不容易,活下來更是艱辛。」
「我不如此……如何見得到丞相?」
朱褒挪到監獄門前,調整了半天姿勢,終於擺正了身軀跪下:
「丞相,我實有冤。」
「你說吧。」
「褒的確有鎖郡不納之事,但實在是為了百姓。自打先帝夷陵之敗以來,賦稅徭役的壓力雖無變化,但豪強的壓迫卻日益嚴重。單是那南中蠻族雍闓、高定、孟獲等人,無一不威脅著我郡……
在馬侍中到來的前幾日,牂牁太守剛剛被那奸賊雍闓所害。其人張狂豪橫,領的卻是以成都的名義。小的不敢不從,便順著他的心領下了這牂牁郡大小事務。
兩個月前楊參軍領著一隊兵馬至我牂牁,二話不說便全力攻城。我初以為是成都與我有誤會,便差信使向參軍陳明實情;可參軍卻將我的信使斬了去。
逼不得已,才冒死固守。落得如今境地,實乃奸賊雍闓所害!」
「是這樣。來人,給朱郡丞備些飲食。」
諸葛亮惋惜地將他扶起。
「原來其中有如此內情,亮實不知。雖說郡丞心思不壞,但叛事仍是事實。待亮將此事奏請陛下,看陛下如何定奪。
不過亮事前未能詳細取證,也實有責任。為補過錯,定在陛下面前,為郡丞美言幾句。」
「多謝丞相!」
「不必客氣。你我同為漢官,自當互相理解。稍後將飯食吃了歇息幾日,等下次上朝,我便將此事奏陳。」
獄卒將一份餐食送到朱褒面前,朱褒立刻開始狼吞虎咽。
諸葛亮見他這幅模樣於心不忍,便拉過獄卒囑咐:
「你這幾日,為朱郡丞備些餐食,標準仍以郡丞水平待之。」
「是!」
回丞相府的路上,諸葛亮主動開口,將他在監獄中與朱褒對話的其中細節都與蔣琬說了。
「公琰覺得我此番行事,可算妥當?」
「妥當。」
「公琰這是看透我的意思了。」
諸葛亮呵呵一笑。
蔣琬將細節全都聽了,便逐漸理解了諸葛亮的安排:
「丞相與侍中,是想將此人故意放回牂牁,以備後用。」
若是真心想策反一個敵對勢力的人,首先必須確認他的心思有可能和自己在一邊。
如果對方只憑花言巧語便改變了你的想法,那麼他只會因為自己的小聰明而洋洋自得,並不會感謝你的慷慨。
而諸葛亮便就是如此輕浮地答應了朱褒將他放出來。
這就已經能證明,諸葛亮並非想要他真心歸順。
「你說的沒錯,此人的確不堪大用。但也正因如此,我們他手裡破城的可能性,便比其他人要小得多;如此一來,便能沿著他的身體,劈開整個南中的防線。」
諸葛亮拉開車簾輕輕閉上眼睛,感受八月夜間的涼風吹拂在自己臉上。
「他既身為棋子,破碎之前,便讓他吃些好的吧。」
蔣琬一向識大體,光是這語氣異常的一聲稱呼,他便知道蔣琬有要事向他稟報。
諸葛亮揮手,示意周圍人退下。
距離馬良向他陳述自己的宏圖大志已經過去了幾日。向劉禪上奏的奏章也已經奏了,練兵的事也已向魏延、吳懿二人下了令。但唯獨這南中的事,諸葛亮遲遲拿不定主意。
「公琰何事?」
蔣琬先是行禮,然後向前兩步:
「您還記得那朱褒嗎?」
「記得。押入大牢後,可審出什麼來?」
「不曾。」
「那便繼續先押著就是。牂牁剛定,人心不穩,不方便殺他。」
「但此人從幾天前,便開始不吃不喝;今日已是他絕食的第三天了。據獄卒回報,此人剛剛已暈倒在牢中了。」
「這是為何?此人我察其言行,乃是畏死之人。可是用刑太重?」
蔣琬搖頭。
「那是為何?」
本來是一件並不太特別的小事,但蔣琬特意要讓諸葛亮迴避左右,自然是有他的道理:
「不知。獄卒暗中向我通氣,說是在他絕食之前,侍中馬良曾來探望過他一次。」
「嗯?」
「而且還給他帶了一筐水果。」
「水果?」
諸葛亮摸著下巴,細細品味其中的意思:
「還有別的嗎?」
「馬侍中密會他時,特意讓獄卒們都先迴避了,所以並沒留下什麼內容;但是他走之後,朱褒將送來的水果中的橘子全都吃了,其他的一概沒動。」
「哦!呵呵呵呵。」
諸葛亮恍然大悟。
「公琰可知這是什麼意思?」
「橘生淮南則為橘。略有揣摩,但不敢下定論。」
「我想季常也是這個意思。他自己不便出面,便想讓我去招攬他。」
「丞相。」
「怎麼?」
蔣琬猶豫了一番,還是說出了口:
「我覺得此人不堪大用。他心不在漢室存亡,而在其個人榮辱。其能因利益領一郡將士齊叛一次,便能有第二次。」
「公琰說的有理。」
諸葛亮眯起眼:
「難道是季常算錯了?」
「……」
蔣琬見諸葛亮這幅表情,便知道他們的腦電波已經對上了,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若是丞相真想用他,應當以忠誠之士提攜之,否則恐生變化。」
「那以公琰之看法,應該用誰比較合適?」
「楊儀楊參軍如何?」
「威公剛於牂牁回來,二人交戰並非是武官惺惺相惜,如今共事恐計較前塵舊事。不可。」
「那馬謖如何?幼常是馬侍中從弟,行事也可方便。」
「這豈不是置季常用人唯親之嫌?」
「這……」
蔣琬不再說話。
他沉默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沒有別的人選,而是他知道諸葛亮心中已經有答案了,不需要他再多說。
早在之前諸葛亮就對自己說過,「思惟背親舍德」,是「眾人既不隱於心,實又使遠近不解其義」的錯誤舉動。
他如今自己改變言辭,就是為了讓自己明白,後續的事情他早已想好。
「公琰勿憂此事。且讓相府隨從為我備車馬,我去見一見這朱褒。」
「是。」
車馬顛簸,行至大獄時,朱褒已經被獄卒用涼水潑醒了。
「宿寐將醒,與亮這舟車勞頓相比,不知哪個更難受些?」
諸葛亮揮手斥退左右。
「咳。」
朱褒用孱弱的聲音擠出一個聲音來,證明自己聽到了他說話。
「朱郡丞若有冤屈,何必用如此行徑來殘害自己?亂世之中,吃飽飯尚不容易,活下來更是艱辛。」
「我不如此……如何見得到丞相?」
朱褒挪到監獄門前,調整了半天姿勢,終於擺正了身軀跪下:
「丞相,我實有冤。」
「你說吧。」
「褒的確有鎖郡不納之事,但實在是為了百姓。自打先帝夷陵之敗以來,賦稅徭役的壓力雖無變化,但豪強的壓迫卻日益嚴重。單是那南中蠻族雍闓、高定、孟獲等人,無一不威脅著我郡……
在馬侍中到來的前幾日,牂牁太守剛剛被那奸賊雍闓所害。其人張狂豪橫,領的卻是以成都的名義。小的不敢不從,便順著他的心領下了這牂牁郡大小事務。
兩個月前楊參軍領著一隊兵馬至我牂牁,二話不說便全力攻城。我初以為是成都與我有誤會,便差信使向參軍陳明實情;可參軍卻將我的信使斬了去。
逼不得已,才冒死固守。落得如今境地,實乃奸賊雍闓所害!」
「是這樣。來人,給朱郡丞備些飲食。」
諸葛亮惋惜地將他扶起。
「原來其中有如此內情,亮實不知。雖說郡丞心思不壞,但叛事仍是事實。待亮將此事奏請陛下,看陛下如何定奪。
不過亮事前未能詳細取證,也實有責任。為補過錯,定在陛下面前,為郡丞美言幾句。」
「多謝丞相!」
「不必客氣。你我同為漢官,自當互相理解。稍後將飯食吃了歇息幾日,等下次上朝,我便將此事奏陳。」
獄卒將一份餐食送到朱褒面前,朱褒立刻開始狼吞虎咽。
諸葛亮見他這幅模樣於心不忍,便拉過獄卒囑咐:
「你這幾日,為朱郡丞備些餐食,標準仍以郡丞水平待之。」
「是!」
回丞相府的路上,諸葛亮主動開口,將他在監獄中與朱褒對話的其中細節都與蔣琬說了。
「公琰覺得我此番行事,可算妥當?」
「妥當。」
「公琰這是看透我的意思了。」
諸葛亮呵呵一笑。
蔣琬將細節全都聽了,便逐漸理解了諸葛亮的安排:
「丞相與侍中,是想將此人故意放回牂牁,以備後用。」
若是真心想策反一個敵對勢力的人,首先必須確認他的心思有可能和自己在一邊。
如果對方只憑花言巧語便改變了你的想法,那麼他只會因為自己的小聰明而洋洋自得,並不會感謝你的慷慨。
而諸葛亮便就是如此輕浮地答應了朱褒將他放出來。
這就已經能證明,諸葛亮並非想要他真心歸順。
「你說的沒錯,此人的確不堪大用。但也正因如此,我們他手裡破城的可能性,便比其他人要小得多;如此一來,便能沿著他的身體,劈開整個南中的防線。」
諸葛亮拉開車簾輕輕閉上眼睛,感受八月夜間的涼風吹拂在自己臉上。
「他既身為棋子,破碎之前,便讓他吃些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