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初回朝雄辯定糧價
次日寅時。
上朝之前,馬良今日回朝的消息便已經傳的人盡皆知。幾個關係較好的大臣聚在宮前偷偷議論,見諸葛亮走來,便也旋即住口。
「諸位在議論何事?怎麼還不讓我聽得?」
對方也是坦率:
「回丞相,我們正在閒聊侍中馬季常之事。他與您私交甚密,我們私下言行多有冒犯之處,讓您聽得,恐怕尷尬。」
「無妨。他此番回來,我也有許多地方對他疑惑。正好今日在朝中,且聽聽陛下與諸位的意見。」
諸臣不再言語,齊齊地走到朝中。
到了上朝的時間,龍椅之上卻不見劉禪。
「陛下呢?」
「回丞相,聖上他今日身體不適,說是不來了。如有事情,聖上說由您自行決斷。」
「……」
諸葛亮皺了皺眉頭。
當著百官的面,他也不好多說什麼。
既然如此,他便先是上表,將楊儀要領兵平南的事和大家說了,之後便談起成都內部糧食的問題。
「昨日我向鄉里察去,發現糧食的價格越來越高。一石糧米,近五百錢。如此一來,百姓如何生活的下去?」
百官沉默。
諸葛亮環視一圈,見無人抬頭敢與他對視,便拿大司農孟光開刀:
「孟司農,此為你分內之事,你且說來。」
「回丞相,您說這般現象,我實不知。還望等下朝之後,我親自去查證了再議。」
「是不知,還是不敢知?」
孟光抬起頭,發現質疑自己的竟是那剛剛回朝的馬良。
「大司農宦海浮沉幾十年,詩書飽讀的同時,這為人處世也開始變得圓滑了。你若是有話不敢說,不妨聽聽我的?」
「侍中此言如含利劍,卻不知因何而出此言?」
「司農莫急,且聽我一一向你說了。良雖身陷武陵許久,但是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蜀鄉。我這裡有一份近幾個月來,成都糧食價格變化的趨勢,還請諸位傳閱一番。」
他將一份早已備在衣袖裡的書簡拿出,呈到諸葛亮手裡。諸葛亮輕輕掃了幾眼,便遞給孟光。
「這……」
孟光接過竹簡,並不打開看,也不傳給別人,只是站在原地。
「怎麼?司農大人不用看,就知道我這簡上寫了什麼?」
「……」
孟光蒼老的臉上浮過一絲為難。半晌之後,他還是緩緩地打開了書簡。
上面並未寫幾個字,但卻清楚地呈現了成都糧價一路走高的事實。
「司農看完了,可向兩側傳去。」
馬良見他不行動,便出言催促。
孟光聽到他言語,方才重新將書簡捲起,遞給身旁的人。
如此磨磨唧唧傳了一圈,書簡總算是傳回了馬良手中。
「此簡內容,大家也都看到了。剛剛有幾位並不曾打開,我也都看得真切。蜀地田野肥沃,種出糧食的農民卻吃不飽飯;蠶桑遮天蔽日,餵蠶制錦的勞工卻身著粗布。此番背後有多少諸位之功勞?」
孟光張了張嘴,卻沒出聲。
他不出聲,有人會替他出聲:
「侍中此言,頗有不實。」
尚書令李嚴從兩側走出,用眼睛的餘光瞥了一眼馬良:
「你不在朝中許久,怎得知道近來情況?自陛下登基以來,益州各地生產有序,並無亂象,實乃陛下光耀所致。你如今捏造危言,是何居心?」
「那想必這南中各地反叛,都盡在李尚書手中,不日即可平抑吧。」
馬良沖他挑了挑眉。
「你什麼意思?」
「我沒什麼意思。按照李尚書的說法,想必雍闓、孟獲等人乃是太平盛世之能臣,而太守正昂乃是作奸之人理應被除;張君嗣、呂季平等便是負隅頑抗之亂臣了。」
「馬良!丞相面前你如此毀謗,豈敢把政論當做兒戲?」
「李尚書休要血口噴人。南中各地百姓仍於水火之中,你卻在朝堂中言一片祥和,到底是誰在將政論當做兒戲?」
「你!」
「二位都且少說兩句。」
諸葛亮見二人劍拔弩張,再多說幾句就要打起來,連忙出言將他們勸開。
「我今日既然提起,便是想著手解決此事。馬侍中剛剛說的雖有誇大,但著實存在。見微知著,莫要等民怨四起,才想起今日之失。」
「前幾日江陽太守劉邕來使,為朝中敬獻了一批金銀,以緩國事。我欲將此用於市,買些糧米散於百姓,以諸位之見可行呼?」
花錢的事那自然是沒有不同意的,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錢。
聽諸葛亮這般說法,剛剛一個個還愁眉苦臉的官員此刻紛紛露出笑容,有的還兼有一些貪婪:
這些錢既然要買些糧食,那就得找賣糧食的人。
那到底是誰在賣這些糧食呢?
「孟司農,權且替我放出風聲去,好透給那些賣糧的大戶,看看他們是何態度。」
「是。」
「丞相。」
「怎麼,馬侍中,你有想法?」
「且不必麻煩司農大人瞎折騰。依我看,這糧價其實就在朝中。」
「如何見得?」
「以古覽之,谷賤傷民,谷貴亦傷民。但如今,谷價是既便宜又貴:從產地收取的價格便宜,此為一傷;而售到他處的價格又高,此為二傷。若不能將這高低兩個價格合在一起,那便永不可破困境。」
「以你之見,該如何?」
馬良的眼睛往一旁的人身上輕輕掃了一眼,然後露出一個不懷好意的笑容。
「李尚書如此上心百姓,而孟司農又肩負平抑物價之責。為何不讓此二人商量決斷?
李尚書家中頗有廣袤田產,不如由李尚書來定糧食收購的價錢;
孟司農深諳農產轉運成本,不如由孟司農來定糧食銷售的價格。
隨後丞相便令孟司農審查周遭糧食收購,低於李尚書價格的一律治罪;這時由您親自去收糧,糧價自然無人敢高於孟司農定價。
有二位相助,糧價多少,我看也合理呀。」
「既然馬侍中這般說了,二位,可有意見?」
李嚴和孟光面面相覷。
馬良這是擺明了給他倆下套。但是現在當著諸葛亮的面,誰也不敢多說什麼,只得忍氣吞聲,等下了朝再從長計議。
「既然二位都不發話,此事就這麼定了。江陽財幣約摸兩天之後能運達成都,下次上朝,還望二位能報出價格。口腹之事,拖延不得。還請二位多加上心。」
「是。」
上朝之前,馬良今日回朝的消息便已經傳的人盡皆知。幾個關係較好的大臣聚在宮前偷偷議論,見諸葛亮走來,便也旋即住口。
「諸位在議論何事?怎麼還不讓我聽得?」
對方也是坦率:
「回丞相,我們正在閒聊侍中馬季常之事。他與您私交甚密,我們私下言行多有冒犯之處,讓您聽得,恐怕尷尬。」
「無妨。他此番回來,我也有許多地方對他疑惑。正好今日在朝中,且聽聽陛下與諸位的意見。」
諸臣不再言語,齊齊地走到朝中。
到了上朝的時間,龍椅之上卻不見劉禪。
「陛下呢?」
「回丞相,聖上他今日身體不適,說是不來了。如有事情,聖上說由您自行決斷。」
「……」
諸葛亮皺了皺眉頭。
當著百官的面,他也不好多說什麼。
既然如此,他便先是上表,將楊儀要領兵平南的事和大家說了,之後便談起成都內部糧食的問題。
「昨日我向鄉里察去,發現糧食的價格越來越高。一石糧米,近五百錢。如此一來,百姓如何生活的下去?」
百官沉默。
諸葛亮環視一圈,見無人抬頭敢與他對視,便拿大司農孟光開刀:
「孟司農,此為你分內之事,你且說來。」
「回丞相,您說這般現象,我實不知。還望等下朝之後,我親自去查證了再議。」
「是不知,還是不敢知?」
孟光抬起頭,發現質疑自己的竟是那剛剛回朝的馬良。
「大司農宦海浮沉幾十年,詩書飽讀的同時,這為人處世也開始變得圓滑了。你若是有話不敢說,不妨聽聽我的?」
「侍中此言如含利劍,卻不知因何而出此言?」
「司農莫急,且聽我一一向你說了。良雖身陷武陵許久,但是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蜀鄉。我這裡有一份近幾個月來,成都糧食價格變化的趨勢,還請諸位傳閱一番。」
他將一份早已備在衣袖裡的書簡拿出,呈到諸葛亮手裡。諸葛亮輕輕掃了幾眼,便遞給孟光。
「這……」
孟光接過竹簡,並不打開看,也不傳給別人,只是站在原地。
「怎麼?司農大人不用看,就知道我這簡上寫了什麼?」
「……」
孟光蒼老的臉上浮過一絲為難。半晌之後,他還是緩緩地打開了書簡。
上面並未寫幾個字,但卻清楚地呈現了成都糧價一路走高的事實。
「司農看完了,可向兩側傳去。」
馬良見他不行動,便出言催促。
孟光聽到他言語,方才重新將書簡捲起,遞給身旁的人。
如此磨磨唧唧傳了一圈,書簡總算是傳回了馬良手中。
「此簡內容,大家也都看到了。剛剛有幾位並不曾打開,我也都看得真切。蜀地田野肥沃,種出糧食的農民卻吃不飽飯;蠶桑遮天蔽日,餵蠶制錦的勞工卻身著粗布。此番背後有多少諸位之功勞?」
孟光張了張嘴,卻沒出聲。
他不出聲,有人會替他出聲:
「侍中此言,頗有不實。」
尚書令李嚴從兩側走出,用眼睛的餘光瞥了一眼馬良:
「你不在朝中許久,怎得知道近來情況?自陛下登基以來,益州各地生產有序,並無亂象,實乃陛下光耀所致。你如今捏造危言,是何居心?」
「那想必這南中各地反叛,都盡在李尚書手中,不日即可平抑吧。」
馬良沖他挑了挑眉。
「你什麼意思?」
「我沒什麼意思。按照李尚書的說法,想必雍闓、孟獲等人乃是太平盛世之能臣,而太守正昂乃是作奸之人理應被除;張君嗣、呂季平等便是負隅頑抗之亂臣了。」
「馬良!丞相面前你如此毀謗,豈敢把政論當做兒戲?」
「李尚書休要血口噴人。南中各地百姓仍於水火之中,你卻在朝堂中言一片祥和,到底是誰在將政論當做兒戲?」
「你!」
「二位都且少說兩句。」
諸葛亮見二人劍拔弩張,再多說幾句就要打起來,連忙出言將他們勸開。
「我今日既然提起,便是想著手解決此事。馬侍中剛剛說的雖有誇大,但著實存在。見微知著,莫要等民怨四起,才想起今日之失。」
「前幾日江陽太守劉邕來使,為朝中敬獻了一批金銀,以緩國事。我欲將此用於市,買些糧米散於百姓,以諸位之見可行呼?」
花錢的事那自然是沒有不同意的,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錢。
聽諸葛亮這般說法,剛剛一個個還愁眉苦臉的官員此刻紛紛露出笑容,有的還兼有一些貪婪:
這些錢既然要買些糧食,那就得找賣糧食的人。
那到底是誰在賣這些糧食呢?
「孟司農,權且替我放出風聲去,好透給那些賣糧的大戶,看看他們是何態度。」
「是。」
「丞相。」
「怎麼,馬侍中,你有想法?」
「且不必麻煩司農大人瞎折騰。依我看,這糧價其實就在朝中。」
「如何見得?」
「以古覽之,谷賤傷民,谷貴亦傷民。但如今,谷價是既便宜又貴:從產地收取的價格便宜,此為一傷;而售到他處的價格又高,此為二傷。若不能將這高低兩個價格合在一起,那便永不可破困境。」
「以你之見,該如何?」
馬良的眼睛往一旁的人身上輕輕掃了一眼,然後露出一個不懷好意的笑容。
「李尚書如此上心百姓,而孟司農又肩負平抑物價之責。為何不讓此二人商量決斷?
李尚書家中頗有廣袤田產,不如由李尚書來定糧食收購的價錢;
孟司農深諳農產轉運成本,不如由孟司農來定糧食銷售的價格。
隨後丞相便令孟司農審查周遭糧食收購,低於李尚書價格的一律治罪;這時由您親自去收糧,糧價自然無人敢高於孟司農定價。
有二位相助,糧價多少,我看也合理呀。」
「既然馬侍中這般說了,二位,可有意見?」
李嚴和孟光面面相覷。
馬良這是擺明了給他倆下套。但是現在當著諸葛亮的面,誰也不敢多說什麼,只得忍氣吞聲,等下了朝再從長計議。
「既然二位都不發話,此事就這麼定了。江陽財幣約摸兩天之後能運達成都,下次上朝,還望二位能報出價格。口腹之事,拖延不得。還請二位多加上心。」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