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龐統鐵鏈鎖船,徐庶回歸有望(求追讀)
安陸黃氏,和荊州的蔡氏、蒯氏、王氏等豪族一樣,選擇投附曹操。
這是慕強使然。
更何況,曹操現在挾天子令諸侯,代表皇帝劉協行事,更讓荊州地方豪強反抗不能。
有黃氏與黃蓋私下來往的確鑿證據,黃蓋被周瑜鞭笞,也就在情理之中。
「黃蓋,黃公覆,干之希望,看來還是要寄以你的身上。」
蔣干大喜過望,將這封密報仔細看過之後,又準備悄悄的塞回到原處。
但隨後,他又猶豫起來,決定把這封密報收入懷中,軍情緊迫,也不待周瑜醒來,蔣干即匆匆出了大營,乘一小舟,往曹操大營而去。
「蔣子翼,莫要怪我利用你。你來找我,不也是利用?」
周瑜等蔣干離開之後,才慢慢的張開眼睛,眸中早已醉意全無,有的只有凌厲的果決殺意。
苦肉計。
成與不成。
就看蔣干能否取信於曹操。
......
烏林。
曹操大營。
蔣干匆匆返回,將黃蓋被周瑜鞭笞,並被懷疑的密報呈上。
曹操叫來校事府主事司馬懿,詢問江夏郡黃祖、黃射家族的態度,司馬懿不久前,剛剛去過江夏郡黃家,對此甚是熟悉。
「丞相,黃家因為黃射之死,對孫權、劉備恨之入骨,諸葛亮的丈人黃承彥,更是被逐出了黃家,黃蓋要是被奉為家主,招降大有希望。」
司馬懿信誓旦旦保證。
此時的司馬懿,還不是傳說中的冢虎。
渴望早早立下功勞的他,極希望能通過黃家這條線,策反黃蓋。
這樣一來,一個黃蓋,再加上一個韓綜,江東軍內部,他就有了兩條暗線。
「仲達,你去一趟西城,和黃家好好談一談,就說,要能說動黃蓋來降,我保黃家子弟在朝中任職.....。」
曹操滿意的看向司馬懿,交待道。
比起老狐狸賈詡,司馬懿雖經年輕,但衝勁十足,有這份幹事的心思,曹操覺得,司馬懿是一個能培養的幹才。
蔣干迴轉曹營之後不久,龐統也跟著到來,在表明了願意回歸的心意之後,龐統向曹操進獻了鎖鏈橫船的計策。
按龐統的話來說,大江不比北方的河流,這裡風高浪急,北方將士在船上行走,如同飄在半空之中,站立不穩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
而數十艘戰船,甚至上百艘戰船鎖在一起之後,抵抗風浪的能力大增,行走於船甲板上,如履平地一般。
龐統這一獻策,曹操眾謀士,眾說紛紜。
「丞相,龐統此計甚妙,於我北人來說,腳下若是不穩,不用交戰,就已膽怯矣。」
新任水軍都督毛玠喜形於色。
接了蔡瑁、張任之職後,他更換了水軍的一眾將校,用北方將領代替。
這麼一來,忠誠度倒是能保證了,但戰鬥力又下去了。
這讓毛玠很是苦惱。
而蔡瑁、張允這兩個降將,嘴上說得好聽,背地裡盡使絆子,這讓毛玠很是苦惱。
「龐統去而復還,又獻此計,安不知是為孫權、周瑜張目,丞相,龐統此人,不可信,其所獻計策,也不能採納。」
曹操身邊,同樣出身荊州的謀士蒯越站了出來反駁。
跟隨劉琮投降曹操以來,蒯越一反常態,很是低調,平時曹操問計,也多不發一言。
原因就是擔心被人惦記,蒯家被人針對,進而打擊報復。
但現在,曹操大軍面臨重大決擇之際,蒯越要是再不表現,地位就有可能不保,這一點,從蔡瑁被撤了水軍都督就能知曉。
「元直,你以為,龐士元之計如何?」
曹操微點下頭,捋須詢問進營之後,一言不發的徐庶。
「稟丞相,庶乃北人,不諳水戰,實無法回答。」
徐庶向曹操一躬身,施禮回答。
徐母自縊之後,徐庶打定了主意,不為曹操獻一策,但這並不代表,他一句話也不說,而他這一句回答,也是讓曹操抓不到把柄。
「元直這是心裡還有鬱氣,無妨,你先下去,等以後心情好了,再來獻計也是不遲。」
曹操和顏悅色朝徐庶一揮手,示意其退下。
徐庶獻不獻計。
其實,曹操並不在乎。
他真正想要的,是徐庶留在自己身邊,不能再給劉備出謀劃策。
毛玠之後,曹操又詢問了其他曹軍將領意見,最後還是決定採納龐統鐵鏈鎖船的諫議,這也是沒辦法,不這麼做,曹軍將卒在船上根本無法作戰。
至於說,萬一江東軍火攻。
曹軍上下一致認為,這不可能。
冬季吹的風,只有西北風,沒有東南風。
江東軍要是放火,除了燒著自己之外,燒不到曹營這邊。
.....
徐庶從曹操中軍大帳離開,心中悵然。
他現在身陷囹圄,脫身不得,曹操對他雖然禮遇,但身邊安排有監視之人,想去哪裡,完全沒有自由。
這也是徐庶名頭太響,並且幫助劉備打勝了博望坡之戰的緣故,要是徐庶沒有顯露出真正的本事,曹操根本不會重視。
就比如龐統,雖然有臥龍鳳雛的雅號,但在曹操看來,充其量也就是荊州眾多名士中的一員。
要是真有本事,早被劉表、劉備重用了,而不會等現在還未出仕。
「元直,留步。」
龐統領了劉斗說服徐庶留下的任務,等在徐庶回寢帳的必經之路上。
「士元,你也投奔丞相了?」
徐庶一臉苦澀,他是因為徐母被擄,不得不投降曹操。
而龐統看來也是一樣,龐德公被傅巽所騙,到襄陽之後被軟禁,龐統要是不來投奔,龐德公怕是會有不測。
「元直,你我同病相憐,志向一致,如今一同入了丞相營中,當同舟共濟,相互扶持才是。」
龐統眨了眨眼睛,向徐庶使了個眼色。
當著曹軍將校的面,他無法與徐庶明講,但相互扶持這樣的官話,說一說,不會有什麼問題。
「士元,有勞了。」
徐庶拱手,兩人是知交好友,他自然是能聽懂龐統的意思。
或許是有了脫困的希望,徐庶接下來的表現,要比之前積極許多,他不僅主動的與曹純、毛玠等將領攀談,而且還接掌了部分軍中主薄的職責。
以徐庶的能力,幹些輔助工作,自然手到擒來。
曹操得知此事,以為徐庶回心轉意,心情一時大好。
......
這是慕強使然。
更何況,曹操現在挾天子令諸侯,代表皇帝劉協行事,更讓荊州地方豪強反抗不能。
有黃氏與黃蓋私下來往的確鑿證據,黃蓋被周瑜鞭笞,也就在情理之中。
「黃蓋,黃公覆,干之希望,看來還是要寄以你的身上。」
蔣干大喜過望,將這封密報仔細看過之後,又準備悄悄的塞回到原處。
但隨後,他又猶豫起來,決定把這封密報收入懷中,軍情緊迫,也不待周瑜醒來,蔣干即匆匆出了大營,乘一小舟,往曹操大營而去。
「蔣子翼,莫要怪我利用你。你來找我,不也是利用?」
周瑜等蔣干離開之後,才慢慢的張開眼睛,眸中早已醉意全無,有的只有凌厲的果決殺意。
苦肉計。
成與不成。
就看蔣干能否取信於曹操。
......
烏林。
曹操大營。
蔣干匆匆返回,將黃蓋被周瑜鞭笞,並被懷疑的密報呈上。
曹操叫來校事府主事司馬懿,詢問江夏郡黃祖、黃射家族的態度,司馬懿不久前,剛剛去過江夏郡黃家,對此甚是熟悉。
「丞相,黃家因為黃射之死,對孫權、劉備恨之入骨,諸葛亮的丈人黃承彥,更是被逐出了黃家,黃蓋要是被奉為家主,招降大有希望。」
司馬懿信誓旦旦保證。
此時的司馬懿,還不是傳說中的冢虎。
渴望早早立下功勞的他,極希望能通過黃家這條線,策反黃蓋。
這樣一來,一個黃蓋,再加上一個韓綜,江東軍內部,他就有了兩條暗線。
「仲達,你去一趟西城,和黃家好好談一談,就說,要能說動黃蓋來降,我保黃家子弟在朝中任職.....。」
曹操滿意的看向司馬懿,交待道。
比起老狐狸賈詡,司馬懿雖經年輕,但衝勁十足,有這份幹事的心思,曹操覺得,司馬懿是一個能培養的幹才。
蔣干迴轉曹營之後不久,龐統也跟著到來,在表明了願意回歸的心意之後,龐統向曹操進獻了鎖鏈橫船的計策。
按龐統的話來說,大江不比北方的河流,這裡風高浪急,北方將士在船上行走,如同飄在半空之中,站立不穩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
而數十艘戰船,甚至上百艘戰船鎖在一起之後,抵抗風浪的能力大增,行走於船甲板上,如履平地一般。
龐統這一獻策,曹操眾謀士,眾說紛紜。
「丞相,龐統此計甚妙,於我北人來說,腳下若是不穩,不用交戰,就已膽怯矣。」
新任水軍都督毛玠喜形於色。
接了蔡瑁、張任之職後,他更換了水軍的一眾將校,用北方將領代替。
這麼一來,忠誠度倒是能保證了,但戰鬥力又下去了。
這讓毛玠很是苦惱。
而蔡瑁、張允這兩個降將,嘴上說得好聽,背地裡盡使絆子,這讓毛玠很是苦惱。
「龐統去而復還,又獻此計,安不知是為孫權、周瑜張目,丞相,龐統此人,不可信,其所獻計策,也不能採納。」
曹操身邊,同樣出身荊州的謀士蒯越站了出來反駁。
跟隨劉琮投降曹操以來,蒯越一反常態,很是低調,平時曹操問計,也多不發一言。
原因就是擔心被人惦記,蒯家被人針對,進而打擊報復。
但現在,曹操大軍面臨重大決擇之際,蒯越要是再不表現,地位就有可能不保,這一點,從蔡瑁被撤了水軍都督就能知曉。
「元直,你以為,龐士元之計如何?」
曹操微點下頭,捋須詢問進營之後,一言不發的徐庶。
「稟丞相,庶乃北人,不諳水戰,實無法回答。」
徐庶向曹操一躬身,施禮回答。
徐母自縊之後,徐庶打定了主意,不為曹操獻一策,但這並不代表,他一句話也不說,而他這一句回答,也是讓曹操抓不到把柄。
「元直這是心裡還有鬱氣,無妨,你先下去,等以後心情好了,再來獻計也是不遲。」
曹操和顏悅色朝徐庶一揮手,示意其退下。
徐庶獻不獻計。
其實,曹操並不在乎。
他真正想要的,是徐庶留在自己身邊,不能再給劉備出謀劃策。
毛玠之後,曹操又詢問了其他曹軍將領意見,最後還是決定採納龐統鐵鏈鎖船的諫議,這也是沒辦法,不這麼做,曹軍將卒在船上根本無法作戰。
至於說,萬一江東軍火攻。
曹軍上下一致認為,這不可能。
冬季吹的風,只有西北風,沒有東南風。
江東軍要是放火,除了燒著自己之外,燒不到曹營這邊。
.....
徐庶從曹操中軍大帳離開,心中悵然。
他現在身陷囹圄,脫身不得,曹操對他雖然禮遇,但身邊安排有監視之人,想去哪裡,完全沒有自由。
這也是徐庶名頭太響,並且幫助劉備打勝了博望坡之戰的緣故,要是徐庶沒有顯露出真正的本事,曹操根本不會重視。
就比如龐統,雖然有臥龍鳳雛的雅號,但在曹操看來,充其量也就是荊州眾多名士中的一員。
要是真有本事,早被劉表、劉備重用了,而不會等現在還未出仕。
「元直,留步。」
龐統領了劉斗說服徐庶留下的任務,等在徐庶回寢帳的必經之路上。
「士元,你也投奔丞相了?」
徐庶一臉苦澀,他是因為徐母被擄,不得不投降曹操。
而龐統看來也是一樣,龐德公被傅巽所騙,到襄陽之後被軟禁,龐統要是不來投奔,龐德公怕是會有不測。
「元直,你我同病相憐,志向一致,如今一同入了丞相營中,當同舟共濟,相互扶持才是。」
龐統眨了眨眼睛,向徐庶使了個眼色。
當著曹軍將校的面,他無法與徐庶明講,但相互扶持這樣的官話,說一說,不會有什麼問題。
「士元,有勞了。」
徐庶拱手,兩人是知交好友,他自然是能聽懂龐統的意思。
或許是有了脫困的希望,徐庶接下來的表現,要比之前積極許多,他不僅主動的與曹純、毛玠等將領攀談,而且還接掌了部分軍中主薄的職責。
以徐庶的能力,幹些輔助工作,自然手到擒來。
曹操得知此事,以為徐庶回心轉意,心情一時大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