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在國外留下的禮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89章 在國外留下的禮物

  「沒有,種子流傳到國內,品種特性應該是差不多的,對土壤和耗水會有同樣的影響。」郭陽沉吟道:「所以一定要嚴防死守,不能讓種子流入國內!」

  大領導點了點頭,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但很快又感覺哪裡不對,「天禾是不是同樣想以此為契機進行打假?」

  郭陽想了想,說道:「打假不是應該的嗎?只有少了偽劣產品才能保持育種創新的活力。」

  大領導說:「不對,那是正常情況,現在以你的能力,全世界哪家育種機構能趕上天禾的研發能力,別人生存的土壤都被破壞掉了,不反抗才不對勁。」

  「額……」

  好像是這麼回事。

  何況現在郭陽又得到了國家機構的幫助,根本不存在缺少自然能量的情況。

  只要種子商店還能繼續育種,任何育種機構、企業、個人的努力都成了無用功。

  他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大領導說:「一定的仿製也是必要的,得給別人生存空間,萬一哪天你的功能消失了呢?」

  「仿製也能提高各科研單位的研發創新水平,就像天玉系列,改變了國內的育種方向,讓國內的玉米育種技術水平提升了一大截。

  與其一直依靠玄而又玄的能力,把它轉化為現實的科技和技術,可能對社會生產力的進步會更有利。」

  郭陽笑了笑,開口道:「領導,你說以後有沒有可能全球統一,走向宇宙?」

  「哈哈哈,說不定真有可能,但前提是你能培育出能生產宇宙飛船材料的種子。」

  郭陽眼前一亮,「這是個不錯的方向。」

  大領導訝然,「你還當真了?」

  「當然。」郭陽笑著點頭,「不過我得知道相關的一些指標,現在我是一竅不通。」

  「這個以後再說。」

  郭陽知道自己還沒有得到完全的信任,但他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

  在會客廳和領導的交流很短暫,領導還得去田間走訪慰問,郭陽沒有伴隨,但也沒有離開張掖。

  經過多年的發展,張掖依然是全國玉米制種產業高地。

  產業化程度頂尖、聯結農戶範圍最廣、民眾收入占比最大、綜合效益最為顯著……

  然而,其統治力其實在下降。

  天禾種業現在常年擁有一定數量完全自有的制種基地。

  這對制種戶形成了較大的壓力。

  也逼著制種戶去改變耕作方式,去學習最前沿的技術,去遵守天禾在意的節水和輪作休耕。

  而且,天禾的制種基地隨時還能擴大,這多少有『擁兵自重』的嫌疑。

  雖然現在還沒人提,但現在郭陽很敏感。

  一個企業你可以富有強大,但最起碼不能威脅到統治者吧。

  現在嘉禾明顯擁有這種能力。

  「有點把自己架起來了……」

  現場響起了群眾的掌聲、笑聲和歡呼聲,而郭陽在人群外圍發出了呢喃。

  時間一天天過去。

  由於林可青的懷孕,郭陽也取消了去向陽湖冰釣的行程,老老實實呆在酒泉。

  冬去春來。

  郭陽又一次從他專屬的育種實驗室走了出來。

  離上一次育種已經是兩年前,這換積累的自然能量極為可觀,一共積累了超過5萬點能量。

  郭陽大致推算了,相比此前,積累的速度更快了。

  這也是應該的,畢竟生態環境治理也是個緩慢的過程,越到後面,效果越佳。

  自然能量足夠,但需要用到的地方也很多,後續給其它國家添堵也需要能量,還有能提供全新材料的植物種子。

  如果是按上層的想法,就應該把所有能量都用到後兩者身上。

  這應該才是對他們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不過,不治理生態環境,就沒自然能量,這是一個繞不開的死循環。

  所以,郭陽此次培育的種子依然以改善生態環境為主。


  尤其是與祁連山水源涵養、河流水源涵養、改善小氣候有關的品種。

  結果也是好的。

  一大批特性類似、強悍的植物種子被他培育了出來。

  有些品種強悍到讓郭陽都有目瞪口呆,甚至一度懷疑是不是可以不需要紅旗河?

  單憑改善氣候,增加降雨量就有可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

  然而,在思考了一陣後,他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的確,植被群落可以增加不少的降雨量,甚至還有未來的降雨帶北移等等現象。

  但想完全改變西北的戈壁、荒漠等大片土地,水資源依然不夠用。

  只有改善了西北的生態環境,才能積攢夠足夠的自然能量,才能有足夠的實力和力量挑戰全球。

  「紅旗河是一定要修的!」

  在完成育種後,郭陽便將種子分散交給牛虎林、畢強、陸漢斌、謝時傑等人去處理。

  幾人也早都熟門熟路。

  但也被這次的種子數量所驚訝到了。

  這也是郭陽的計劃之一,以量取勝,減少擴繁需要的時間,直接在項目地點播種,以後再收集種子。

  拿到種子後,各公司就開始行動了起來。

  剛好春天到了,氣候陸續回暖,有些地區已經可以開始播種栽苗。

  在不計投入,各部門配合的情況下,整個祁連山和河西走廊的播種栽苗,以常人難以想像的速度在往前推動。

  同一時間,北方的文冠果、南方的麻風樹,種植面積也在急速擴大中。

  把荒山變青山,

  將沙海變綠洲,

  各地都在煥發生機……

  在種樹這件事情上,沒人想到國人可以如此瘋狂。

  能源造林、灌木造林、喬木造林、封沙育林、荒山荒地造林……

  在大多數國人還在疲於上班,忙於工作時,在國內廣大偏僻地區,一場生態和能源革命正在演變。

  ……

  2012年6月17日。

  溫度一天天開始變炎熱。

  在遙遠的巴西里約熱內盧,在地球首腦會議20年後,世界各國領導人再次聚集到了一起。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也簡稱『里約+20峰會』。

  原本郭陽是有被邀請參加會議的,因為在峰會前有一項頒獎原本是準備頒發給他:聯合國環境與發展獎。

  但郭陽『被動拒絕了』。

  在峰會開始前,他就來到了里約熱內盧,接受了一場採訪。

  也許這是一場特意策劃的採訪,有人問了他嘉禾是不是一定要推動修建紅旗河,即使破壞環境也在所不惜?

  其實這時候郭陽已經反應過來了,但他依然回答了是。

  然後,環境與發展獎就與他擦肩而過,最終頒給了同樣來自華夏的億利資源集團的王文彪。

  億利集團在庫布齊沙漠綠化了5000多平方公里,約七八百萬畝,更為難得的是,在這些森林覆蓋地帶,出現了明顯的生物多樣性,部分沙地已經出現了土壤的特徵。

  嘉禾做得比億利集團更好。

  不僅在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治理了上千萬畝的沙漠,還征服了鹽鹼地、戈壁、高原、石漠化等惡劣的環境。

  可以說在治理生態環境上做到了極致,但他提了紅旗河。

  從郭陽和領導溝通了後,華夏上層也出現了討論紅旗河的聲音。

  這比什麼都重要。

  也讓這小半年裡,有關紅旗河的討論熱度持續高漲,河流涉及的地方省市縣、高校、科研機構、民間組織等等都在討論。

  在國外也掀起了巨大波瀾。

  反對,抗議,浪潮一浪接一浪的,各種組織都跳了出來。

  紅旗河穿過了青藏高原和橫斷山區,經過許多自然保護區,有很多風景名勝、珍稀動植物、森林,都可能在這一超級工程中遭到破壞。

  現下全球變暖又愈演愈烈。

  地球這顆藍色星球最近幾十年可不太平靜,氣溫越來越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越來越多。


  對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農業,也有著巨大的影響。

  氣候變暖將導致嚴重缺水,儘管各項農業灌溉工程可以彌補一些損失,但降水的多少直接影響水源。

  此外,森林火災,暖冬天氣讓害蟲更容易過冬……

  總之,氣候變暖威脅著整個星球。

  里約+20峰會召開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應對如今的全球變暖。

  而郭陽在這裡大談特談紅旗河,引起了不好的反響。

  他也沒轍,總不能要上面來抗面對問題吧。

  出席這次峰會的是另一位領導,也是要在會上發言的。

  因此,只能郭陽來大放厥詞,躲是躲不掉的。

  六月二十日,會議開幕。

  在會上,累計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利堅,與當前能源消費後來居上的東方大國,都受到了格外關注。

  在氣候變化談判中,老美長期扮演著拖後腿的角色,這是全球公認的。

  但奧觀海上來後,有轉守為攻的趨勢,在氣候變化談判中變得更為積極。

  一是想迫使新興國家減少碳排放。

  另外,則和其能源獨立戰略有關,能源獨立可以大致理解為開源節流。

  主要是想通過多開採頁岩氣,以及從退出《京都議定書》的加拿大購買能源,又能藉機應對外部局勢。

  而在國內,社會各界對氣候變化的認識更為模糊、充滿分歧。

  有人認為全球變暖不存在,有人認為這就是個陰謀,是為了壓制華夏發展。

  然而,對華夏來說,比氣候變化威脅更迫在眉睫的是能源依賴海外。

  依賴海外,就受制於人。

  在價格的穩定性和供應的穩定性上都是如此。

  為了保證華夏經濟引擎不因「缺油」而「熄火」,我國被迫投入巨大外交資源,在高風險地區開採油氣資源,在西部和北部建立多條能源進口通道。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一邊是付出巨大代價爭取能源進口,另一邊卻是高能耗和浪費。

  大量的浪費,抵消了華夏的「外交投資」。

  這不是氣候問題,而是能源問題,每減少一點碳排放,也就節約了更多的能源。

  同時,也更顯得生物能源林戰略的難能可貴。

  在這一點上,郭陽和出席峰會的二長老交流過。

  也是從高層的口中,他才能知道為了保障能源供應,國內在外交上做了多少讓步。

  二長老也讓嘉禾在能源林上放心大膽的干,只要有必要,紅旗河也未嘗不可以修!

  郭陽估摸著,二長老應該已經知道了他的秘密,只是兩人心照不宣的沒有說出來。

  在峰會上,出席會議的二長老也積極的響應了大會的號召。

  同時,也展示了國內作出的努力,比如說種樹,在植樹數量和面積上,華夏可以說是一騎絕塵。

  很多國家也都知道華夏的生物能源戰略。

  但目前真正跟進的並不多。

  美利堅的頁岩油技術才取得了突破,其它國家的能源也並沒有那麼緊缺。

  除了少部分國家,真正在意華夏能源林的國家還比較少。

  會議進行了三天。

  期間,郭陽並沒有呆在會場,而是去了南半球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嘉禾糧油在港口有一些投資。

  天禾收購的陶氏巴西,如今改名為天禾巴西的公司總部也在聖保羅。

  和阿三全是小農場主不一樣,巴西絕大多數都是大農場,面積個頂個的大。

  在天禾巴西公司的帶領下,郭陽在聖保羅鄉下的農場考察了兩三天,順利的留下了不算友好的禮物。

  隨後返回里約熱內盧。

  與二長老一起踏上了下一個訪問地點:紐約。

  紐約州也是美利堅重要的農牧業洲之一。

  郭陽同樣順利取得了樣本,甚至沒有去城郊,就在城裡就達到了目的。

  紐約密集的人口,既讓城市寸土寸金,也讓農產品價格高到了極致,由此催生了城市屋頂農業的發展。


  如法炮製,郭陽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都留下了禮物。

  相比阿三,這幾次留下的禮物也不算貴重,因為郭陽也並不想世界大亂。

  他只是為了利益。

  所以也留下了相應的解決之法。

  不過解決方法他還沒有交出去,至少也得讓子彈飛一會兒後,嘉禾或者華夏再以救世主的身份站出來。

  關於最近幾次在海外留下的禮物,郭陽沒有瞞著領導。

  武器在不同人手裡發揮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高層可以利用這些籌碼做更多的事。

  在海外奔走了幾個月,回到酒泉時又是一年夏末。

  也許是他的錯覺,他感覺大地變得更綠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