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自信心爆表的阿三
第488章 自信心爆表的阿三
又廋又硬的土地無人在意,來年照樣可以耕種。
除了公路交通樞紐艾哈邁德訥格爾,程迪還冒險去了馬邦的多個城市,乃至其他邦。
老實說,阿三對華人不太友好,尤其是在國內紅旗河熱度日漸高漲的情況下,阿三從上到下都形成了一股反對浪潮。
一路走來,他遭到了太多的針對。
幸好他是跟著孟買大學的薩特南教授,如今,薩特南在阿三享譽盛高,走到哪,都會受到熱情款待。
阿三是一個強行拼湊起來的鬆散聯邦,各邦之間的認同感不強。
但農業都是各邦的重要產業,所有人都希望擁有產量更高的甘蔗和棉花種子。
薩特南因此得到了很多邀請,程迪也得以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去看了許多的農場。
馬邦、卡邦、喀拉拉邦、中央邦、安德拉邦……
絕大多數人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少數人即使注意到了異樣,也很快就會被淹沒。
有這功夫,還不如多罵兩句紅旗河呢。
在暗中觀察了足夠多的農場後,程迪也越發驚詫!
這究竟是什麼種子!
產量雖說翻了幾倍,但耗水量也在成倍增加,對土壤肥力的消耗更是堪稱『斷子絕孫』,在短期內絕對難以恢復。
無論哪一個,對阿三都是致命的。
阿三各邦之間關於土地和水源的爭鬥從來都沒有停歇過,乃至為此發生槍械爭鬥。
如果現有的兩個品種徹底擴散開來,很難想像阿三的未來,走向分裂也未必不可能。
種子是哪裡來的?
老闆想做什麼?
老闆或者嘉禾背後還有誰?
一個又一個問題被程迪藏在了心底,連晚上睡覺的時候都不安生,也不敢和國內聯繫。
一直到元旦過後,阿三的甘蔗和棉花全部入庫,甘蔗也全部進入了榨糖廠,程迪才踏上了回國路。
當最終抵達嘉峪關那一刻,他才徹底的放鬆了下來。
冬季的西北顯得有些荒涼,綠戈壁上的沙棘林掉光了葉子。
但到了嘉禾總部附近後,卻總能看到充滿生機的植物。
正當他準備走進大樓時,卻看到大樓里走出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辛苦了。」
程迪連忙小跑兩步,「老闆。」
郭陽和其握了握手,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走,先上樓,坐著慢慢聊。」
程迪心裡湧現出一絲暖意。
回了辦公室,程迪幾次想開口,郭陽都說不急,不慌不忙的按標準流程泡了一壺茶。
「先喝杯茶緩緩。」
程迪一飲而盡。
郭陽笑了笑,開口道:「現在可以說了,看樣子,應該是好消息。」
程迪沉吟道:「我不敢做檢測,只能目測,應該也不會有錯,耗水和土壤如老闆所預料。」
「我預料了什麼?」
「呃……」
的確是只讓他觀察,並沒有告訴他結果,但這不明擺著的嗎!
郭陽笑道:「記住,這都是薩特南教授的功勞,和天禾沒有關係,和你也沒有關係。」
程迪沉吟了下,問道:「我還需要回去嗎?」
「怕了?」
「嗯……我覺得我還是更適合搞研究,當初去阿三前也沒想到有這一遭。」
「但你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程迪頓時有些糾結。
郭陽輕輕搖了搖頭,「主要是你就這麼一去不回也不太好,容易引起人懷疑,所以確實還需要你回去一趟,營造出天禾在阿三投資不順,被迫退出的假象。」
程迪說:「太複雜了。」
郭陽笑道:「其實不難,天禾會投資一筆錢,留出破綻,讓當地吞了,自然就有名義退出。」
程迪有點訝然,「沒必要吧,這樣虧一筆錢多不划算。」
郭陽沉吟道:「有必要,留點東西,以後在國際上和你打嘴仗至少表面上有合理的藉口,這件事由你來做也應該比較合適,畢竟他們可能已經給你打上了軟弱的標籤。」
程迪苦笑了陣,兩個強力的新品種品種權就這麼被吞了,不是軟弱是什麼。
最終他還是點頭同意了下來。
郭陽也知道了阿三如今國內的情況,一邊是農業上形勢大好,另一邊是反紅旗河浪潮高漲。
國內每次掀起有關紅旗河的討論,都會引起阿三國內的激烈反對、抗議。
各種電視台、媒體、民間組織、團體機構仿佛都找到了統一的矛盾宣洩點。
鬧吧,鬧吧,使勁鬧吧!
看你能鬧多久!
程迪還真是掐著時間點回來的,拿捏得極其精準,其回來的第二天,阿三本季的甘蔗入榨數量就新鮮出爐。
累計入榨甘蔗約1.92億噸,淨食糖產量也有接近1300萬噸,雙雙同比增長超30%!
阿三全國製糖工廠聯合會也將2011/12榨季的食糖產量預估調整為3500萬噸。
同比增長800多萬噸!
堪稱爆炸性增長!
這種爆炸性增長也讓阿三舉國沸騰!民族自豪感爆棚!
媒體、大眾、官方都表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全世界人民都應該記住這一天。
有些時候阿三就是迷之自信。
其國家領導人在參與一場國際會議時,在會場上大放厥詞。
「阿三是超級人口大國,在軍事和經濟上也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我們的光輝戰機已經在研製中。」
「我們的農業發展也取得了卓越成就,我們是世界第二的農產品出口大國,因為我們低調,從不說自己是世界第一。」
「但現在很難再低調下去了,我們的大米和白糖出口已經世界第一,棉花也在大幅增長,我們不允許美利堅再說自己是世界第一。」
這種莫名的自信充滿了喜感。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而且阿三總是喜歡把自己和華夏比,如今甘蔗取得了大豐收,恨不得讓全華夏的人知道。
有阿三網友在國內社交媒體上頻頻發帖。
「向世界展示我們的富有,別的國家看到我們用兩頭牛耕地一定會很羨慕。」
「華夏人根本想像不到如今的阿三有多強大,光輝戰機可以將碾壓華夏的殲十!」
「聽說華夏人每年要進口幾百萬噸白糖,真可憐,不像我們,早就實現了白糖自由。」
「毫無疑問,阿三農業已經趕超了華夏。」
「不僅是農業,在軍事上,阿三也超越了除美利堅和俄羅斯之外的任何國家,包括華夏,華夏人沒有任何爭奪的話語權。」
「還有紅旗河,華夏人根本沒有能力修建這種超級工程,反而我們,即將在布拉瑪普特拉河上修建大量的大壩和水電站!」
一條條帖子被轉載到了國內。
在藏南和雅魯藏布江問題上,關注到這件事的網友和群眾都極度憤怒。
紛紛揚言應該動真招。
「譴責,嚴厲譴責,一年又一年都只會譴責,殲十拿來幹什麼的?殲二十都首飛快一年了,怎麼就不能拿出來遛一遛了!」
「窩囊!」
「真氣啊,阿三都快跳到頭上來拉屎了!」
但對阿三的迷之自信又大感無語,TND,光輝戰機都吹了多少年了,結果還是光輝戰機,真的上戰場,只怕還沒見面,就自己墜機了。
不過面對阿三信誓旦旦的自我吹噓,上面又不真打揭開它虛偽的面紗。
戰天鬥地的網友也大感頭疼,只能在外網上留下了一句句名言。
「啊,你說的對。」
「地球的未來在阿三。」
阿三國內一片火熱,國內也為此爭吵不休,雖然有種種問題,但阿三在甘蔗上取得突破是事實。
相比之下,國內在白糖上有點弱了,每年都需要進口幾百萬噸。
而且,阿三甘蔗產量增加是因為平均畝產量大幅增加。
換言之,其生產成本更低了,這對國內的糖廠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國內的甘蔗和甜菜種植成本,一直都遠高於國際平均成本,現在又出現了阿三這樣的怪物,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更為殘酷的是,從阿三公布數據後,國際白糖期貨現貨直接暴跌!瀑布式的下跌!
短短几個交易日,白糖期貨就出現了自由落體。
爆倉此起彼伏,國內外糖廠都有大量的糖廠面臨著經營危機。
面對可能出現的機會,初成立的嘉禾糖業也在全球開啟了目標篩選。
並且,也籌備著在國內建設甜菜和甘蔗原料基地,再度在頹勢期逆流而上。
「這就是你所說的準備,確定不是嘉禾在趁機進行斂財?」
借著節日慰問和考察種子產業發展的名義,大領導出現在了張掖,在一處會客間裡召見了郭陽。
郭陽笑了笑,拿出了這些天程迪整理的圖文資料。
「斂財只是順帶的,有錢不賺王八蛋,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項目需要很多很多錢,而且事情的目的也達到了。」
大領導拿起了文件。
圖片、文字、數據、地點……
最讓其關注的是一句描述:將在兩三年內耗盡地力,數年內難以生產任何農產品,同時所耗費的水資源也難以計數,以現目前各邦的水資源矛盾糾紛,有很大概率出現內戰乃至國家分裂……
大領導定了定神,開口道:「真實性我就不讓人去確認了,只看最後的結果。」
郭陽笑道:「最多再有兩年,阿三就再也不可能抑制住這種擴散。」
「哼,就算它想控制,也不能讓他控制住了。」大領導頓了頓,又問:「如果蔓延到國內,有辦法克制沒?」
(本章完)
又廋又硬的土地無人在意,來年照樣可以耕種。
除了公路交通樞紐艾哈邁德訥格爾,程迪還冒險去了馬邦的多個城市,乃至其他邦。
老實說,阿三對華人不太友好,尤其是在國內紅旗河熱度日漸高漲的情況下,阿三從上到下都形成了一股反對浪潮。
一路走來,他遭到了太多的針對。
幸好他是跟著孟買大學的薩特南教授,如今,薩特南在阿三享譽盛高,走到哪,都會受到熱情款待。
阿三是一個強行拼湊起來的鬆散聯邦,各邦之間的認同感不強。
但農業都是各邦的重要產業,所有人都希望擁有產量更高的甘蔗和棉花種子。
薩特南因此得到了很多邀請,程迪也得以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去看了許多的農場。
馬邦、卡邦、喀拉拉邦、中央邦、安德拉邦……
絕大多數人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少數人即使注意到了異樣,也很快就會被淹沒。
有這功夫,還不如多罵兩句紅旗河呢。
在暗中觀察了足夠多的農場後,程迪也越發驚詫!
這究竟是什麼種子!
產量雖說翻了幾倍,但耗水量也在成倍增加,對土壤肥力的消耗更是堪稱『斷子絕孫』,在短期內絕對難以恢復。
無論哪一個,對阿三都是致命的。
阿三各邦之間關於土地和水源的爭鬥從來都沒有停歇過,乃至為此發生槍械爭鬥。
如果現有的兩個品種徹底擴散開來,很難想像阿三的未來,走向分裂也未必不可能。
種子是哪裡來的?
老闆想做什麼?
老闆或者嘉禾背後還有誰?
一個又一個問題被程迪藏在了心底,連晚上睡覺的時候都不安生,也不敢和國內聯繫。
一直到元旦過後,阿三的甘蔗和棉花全部入庫,甘蔗也全部進入了榨糖廠,程迪才踏上了回國路。
當最終抵達嘉峪關那一刻,他才徹底的放鬆了下來。
冬季的西北顯得有些荒涼,綠戈壁上的沙棘林掉光了葉子。
但到了嘉禾總部附近後,卻總能看到充滿生機的植物。
正當他準備走進大樓時,卻看到大樓里走出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辛苦了。」
程迪連忙小跑兩步,「老闆。」
郭陽和其握了握手,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走,先上樓,坐著慢慢聊。」
程迪心裡湧現出一絲暖意。
回了辦公室,程迪幾次想開口,郭陽都說不急,不慌不忙的按標準流程泡了一壺茶。
「先喝杯茶緩緩。」
程迪一飲而盡。
郭陽笑了笑,開口道:「現在可以說了,看樣子,應該是好消息。」
程迪沉吟道:「我不敢做檢測,只能目測,應該也不會有錯,耗水和土壤如老闆所預料。」
「我預料了什麼?」
「呃……」
的確是只讓他觀察,並沒有告訴他結果,但這不明擺著的嗎!
郭陽笑道:「記住,這都是薩特南教授的功勞,和天禾沒有關係,和你也沒有關係。」
程迪沉吟了下,問道:「我還需要回去嗎?」
「怕了?」
「嗯……我覺得我還是更適合搞研究,當初去阿三前也沒想到有這一遭。」
「但你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程迪頓時有些糾結。
郭陽輕輕搖了搖頭,「主要是你就這麼一去不回也不太好,容易引起人懷疑,所以確實還需要你回去一趟,營造出天禾在阿三投資不順,被迫退出的假象。」
程迪說:「太複雜了。」
郭陽笑道:「其實不難,天禾會投資一筆錢,留出破綻,讓當地吞了,自然就有名義退出。」
程迪有點訝然,「沒必要吧,這樣虧一筆錢多不划算。」
郭陽沉吟道:「有必要,留點東西,以後在國際上和你打嘴仗至少表面上有合理的藉口,這件事由你來做也應該比較合適,畢竟他們可能已經給你打上了軟弱的標籤。」
程迪苦笑了陣,兩個強力的新品種品種權就這麼被吞了,不是軟弱是什麼。
最終他還是點頭同意了下來。
郭陽也知道了阿三如今國內的情況,一邊是農業上形勢大好,另一邊是反紅旗河浪潮高漲。
國內每次掀起有關紅旗河的討論,都會引起阿三國內的激烈反對、抗議。
各種電視台、媒體、民間組織、團體機構仿佛都找到了統一的矛盾宣洩點。
鬧吧,鬧吧,使勁鬧吧!
看你能鬧多久!
程迪還真是掐著時間點回來的,拿捏得極其精準,其回來的第二天,阿三本季的甘蔗入榨數量就新鮮出爐。
累計入榨甘蔗約1.92億噸,淨食糖產量也有接近1300萬噸,雙雙同比增長超30%!
阿三全國製糖工廠聯合會也將2011/12榨季的食糖產量預估調整為3500萬噸。
同比增長800多萬噸!
堪稱爆炸性增長!
這種爆炸性增長也讓阿三舉國沸騰!民族自豪感爆棚!
媒體、大眾、官方都表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全世界人民都應該記住這一天。
有些時候阿三就是迷之自信。
其國家領導人在參與一場國際會議時,在會場上大放厥詞。
「阿三是超級人口大國,在軍事和經濟上也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我們的光輝戰機已經在研製中。」
「我們的農業發展也取得了卓越成就,我們是世界第二的農產品出口大國,因為我們低調,從不說自己是世界第一。」
「但現在很難再低調下去了,我們的大米和白糖出口已經世界第一,棉花也在大幅增長,我們不允許美利堅再說自己是世界第一。」
這種莫名的自信充滿了喜感。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而且阿三總是喜歡把自己和華夏比,如今甘蔗取得了大豐收,恨不得讓全華夏的人知道。
有阿三網友在國內社交媒體上頻頻發帖。
「向世界展示我們的富有,別的國家看到我們用兩頭牛耕地一定會很羨慕。」
「華夏人根本想像不到如今的阿三有多強大,光輝戰機可以將碾壓華夏的殲十!」
「聽說華夏人每年要進口幾百萬噸白糖,真可憐,不像我們,早就實現了白糖自由。」
「毫無疑問,阿三農業已經趕超了華夏。」
「不僅是農業,在軍事上,阿三也超越了除美利堅和俄羅斯之外的任何國家,包括華夏,華夏人沒有任何爭奪的話語權。」
「還有紅旗河,華夏人根本沒有能力修建這種超級工程,反而我們,即將在布拉瑪普特拉河上修建大量的大壩和水電站!」
一條條帖子被轉載到了國內。
在藏南和雅魯藏布江問題上,關注到這件事的網友和群眾都極度憤怒。
紛紛揚言應該動真招。
「譴責,嚴厲譴責,一年又一年都只會譴責,殲十拿來幹什麼的?殲二十都首飛快一年了,怎麼就不能拿出來遛一遛了!」
「窩囊!」
「真氣啊,阿三都快跳到頭上來拉屎了!」
但對阿三的迷之自信又大感無語,TND,光輝戰機都吹了多少年了,結果還是光輝戰機,真的上戰場,只怕還沒見面,就自己墜機了。
不過面對阿三信誓旦旦的自我吹噓,上面又不真打揭開它虛偽的面紗。
戰天鬥地的網友也大感頭疼,只能在外網上留下了一句句名言。
「啊,你說的對。」
「地球的未來在阿三。」
阿三國內一片火熱,國內也為此爭吵不休,雖然有種種問題,但阿三在甘蔗上取得突破是事實。
相比之下,國內在白糖上有點弱了,每年都需要進口幾百萬噸。
而且,阿三甘蔗產量增加是因為平均畝產量大幅增加。
換言之,其生產成本更低了,這對國內的糖廠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國內的甘蔗和甜菜種植成本,一直都遠高於國際平均成本,現在又出現了阿三這樣的怪物,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更為殘酷的是,從阿三公布數據後,國際白糖期貨現貨直接暴跌!瀑布式的下跌!
短短几個交易日,白糖期貨就出現了自由落體。
爆倉此起彼伏,國內外糖廠都有大量的糖廠面臨著經營危機。
面對可能出現的機會,初成立的嘉禾糖業也在全球開啟了目標篩選。
並且,也籌備著在國內建設甜菜和甘蔗原料基地,再度在頹勢期逆流而上。
「這就是你所說的準備,確定不是嘉禾在趁機進行斂財?」
借著節日慰問和考察種子產業發展的名義,大領導出現在了張掖,在一處會客間裡召見了郭陽。
郭陽笑了笑,拿出了這些天程迪整理的圖文資料。
「斂財只是順帶的,有錢不賺王八蛋,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項目需要很多很多錢,而且事情的目的也達到了。」
大領導拿起了文件。
圖片、文字、數據、地點……
最讓其關注的是一句描述:將在兩三年內耗盡地力,數年內難以生產任何農產品,同時所耗費的水資源也難以計數,以現目前各邦的水資源矛盾糾紛,有很大概率出現內戰乃至國家分裂……
大領導定了定神,開口道:「真實性我就不讓人去確認了,只看最後的結果。」
郭陽笑道:「最多再有兩年,阿三就再也不可能抑制住這種擴散。」
「哼,就算它想控制,也不能讓他控制住了。」大領導頓了頓,又問:「如果蔓延到國內,有辦法克制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