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嫉妒
第456章 嫉妒
反壟斷調查是巨頭們合併的最後一道阻礙。
雖然反壟斷很多時候也是資本的玩具,但不得不承認,它還是有一些作用。
這個調查不僅局限在美利堅,在其它各國也有,巴西、阿根廷、華夏、印度……
所以為了應付調查,合併的巨頭需要出售一些資產。
比如為了安撫華夏市場,孟山就把聖尼斯種業出售給了中化。
這就是博弈的一環。
實際上對孟山都的影響也不大,因為先正達也是蔬菜種業的巨頭。
但這一切讓化工集團的任建新感覺到噁心。
錯失先正達已成定局,他已經將失敗的情緒隱藏了下來。
但憑什麼中化都沒怎麼用力,就拿下了聖尼斯種業!
而努力了幾個月的化工集團,最終卻什麼都沒有得到。
化工集團和中化集團可以說是孿生兄弟,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多矛盾。
攀比心、嫉妒心……
網上不是說嘛,既怕兄弟過得不好,又怕兄弟開上路虎。
笑你無,恨你有。
任建新現在就是這種心態。
國內的化工市場也已飽和,化工和中化現在是競爭關係,即使沒有收購先正達事件,兩者未來也會走向合併。
只是是誰主導的問題。
「既然如此,就讓化工來兼併中化吧,反正你也快退休了。」
任建新陰沉著臉,在他身前,還放著一份關於中種集團收購聖尼斯種業的資料。
化工集團主導收購先正達失敗,而中化卻在一點點發展壯大。
他任建新被稱為併購狂人,在一眾央企的管理層中,也給上面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在這一次博弈中成為了劉德樹的墊腳石,這他讓無法忍受。
在暗自琢磨中,他下定了決心。
不一會兒,農業經濟學教授林松來到了他辦公室。
「任總,這次是什麼事?」
任建新瞥了他一眼,壓下了心底對林松的不滿,有些事情還得讓他去吹風。
「你這樣……沒問題吧!」
林松笑了笑,「任董,你放心,這次鐵定辦得妥妥的。」
「希望如此。」
在任建新的安排下,林松很快又上了一個經濟類的節目。
在節目上,林松詳細解讀了六大巨頭變四大巨頭將帶來的影響。
其認為四大的存在,將進一步壓縮國內相關企業的生存空間。
即使拜耳和巴斯夫沒有合併,但這兩家的體量本來就更大。
專注農化的拜耳在整合前,市值就超過900億美元,最近整合又讓其小幅上升。
巴斯夫也是同理。
兩者的體量並不比合併後的陶氏杜邦和孟山都小。
在國內,沒有企業可以和四大抗衡,國內的農化市場很可能會淪陷。
同時,林松還為化工集團未能參與收購先正達感到惋惜。
曾經,他們的希望是很大的。
他們的出價不比孟山都低,先正達也垂涎國內更多的市場,化工集團收購先正達後,也可以靠著國內市場發展得更好。
另外,先正達還擁有各種先進技術。
總之,在林松的嘴裡,他把錯失先正達說成了一個天大的遺憾。
如果有了先正達,國內的糧食生產再也沒有後顧之憂,同時也站在了世界農化行業的巔峰。
但現在,國內首先需要思考,如何面對來自四大巨頭的衝擊。
他認為,巨頭們的併購整合還只是一個開始,國內也需要整合有實力的企業和力量。
國內的農化和種子企業都太多了,一共有七八千家中小企業,就仿佛一盤散沙,在面對巨頭們的衝擊時,根本沒有反手之力。
鼓勵整合併購是必然之舉。
但僅僅這樣依然不夠,國內也需要有農化行業的巨頭。
其中辦法之一,就是讓有份量的企業合併,林松提到了化工和中化,也提到了嘉禾。
「農藥的技術研發投入非常大,風險也高,沒有強大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資本做後盾,要想在世界上站住腳非常困難。小公司維持不下去,大公司只有兼併擴展才有出路。」
「我知道有人又要提全王生物,提嘉禾,生物農藥的確是很偉大的嘗試,全王生物也確實是其中的佼佼者,速殺、青刈、新葉也改變了很多農民的施藥方式。
但它依然是小眾產品,一年的銷售額也不夠二三十億,這只能說是九牛一毛。
另外,根據國際機構的統計,研製一種農藥新的活性成份,從開始研發到實現產業化,平均需要9.1年,研發費用達到2.1億美元。
研髮型企業的最大優勢在於企業能憑藉產品專利保護在保護期內獲得獨家生產權力,從而獲得巨額壟斷利潤,而在專利保護到期後,這些企業在產品上的技術水平仍要高於紡織型企業,其產品毛利率也將長期高於業內平均水平。
目前,除孟山都外,其餘五大巨頭新型農藥研發費用在銷售額中的占比都約為7%。
但即使這樣,高投入、高風險也使得六大巨頭越來越難以承受。
在全球創新型農藥原有產品不斷失去專利保護的同時,新藥推出速度卻明顯減緩。
最終導致六大巨頭走向了合併。
其實,這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在90年代末的農藥行業低谷期,通過一系列的資產重組,十家世界大型農藥公司最終只剩下六家。
如今只不過是從六變成了四。
全王生物不過是走了大運,從植物中發現了新的活性成份,但這種事是能持久的嗎?
植物學這門學科已經發展了上百年,生物成分的研究國外也積累了數十年,要想找到新的成份難如登天!
並且,由於作物存在抗藥性,任何農藥都有其使用周期,農藥需求無法單獨依靠專利產品得到滿足,所以才有了仿製藥四小龍。
一旦全王生物的新型生物農藥研發不能跟上,其也將被掩埋在歷史塵埃當中!
杜邦、先正達、巴斯夫等等都深耕國內市場20餘年,在價格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憑藉環保高質量的產品、受專利保護的農藥品種,占據了國內中高端農藥市場。
在過去的20年,巴斯夫在華夏的累計投機超過20億歐元,未來3~4年,巴斯夫在亞太地區還將投入20億歐元!
巴斯夫只是一個例子。
還有人盡皆知的陶氏杜邦合併,孟山都收購先正達,他們都盯上了國內的農化市場。
所以,我們需要自己的農化巨頭來守護糧食安全,生物農藥承擔不了這個重任,農化企業中也只有化工和中化能這個實力!」
林松的發言於普通人而言遙不可及,但在農化圈子裡引起了廣泛關注,也製造了一些恐慌,引發了對此糧食安全的擔憂。
郭陽也看到了林松的發言,嘉禾在其中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但很明顯其想傳達的意思是中化和化工的合併,他思考片刻後就把電話打給了劉德樹。
「劉總,這次中化好像成了獵物?」
「是獵物,還是獵人,不是化工集團說了算的。」
在一間明亮的辦公室里,劉德樹也在看著林松的發言,心底里有些不屑。
「化工集團這兩年的業績不行,只能採用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郭陽笑了笑,「中化反而在蒸蒸日上,看來即使要合併,也是中化占主導。」
劉德樹說:「但我最多還有兩三年就退休了。」
兩個央企的合併,即使都屬於體制內,但也不是那麼容易,一兩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劉德樹面臨退休,那其他的候選人中最有機會的是誰呢?
自然是化工的任建新。
對任建新,郭陽是天然的不喜歡,不只是他主導收購先正達,也因為潛在的矛盾。
嘉禾和中化也有業務衝突,但劉德樹的占有欲並不強,更喜歡合則兩利。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而任建新更像是一個資本家。
郭陽聽明白了劉德樹的意思,「如果他上位,嘉禾和中化的合作未來會走向何種地步,難以預料。」
「但還有時間,這期間足夠做出很多成績。」
「有人選嗎?」
劉德樹說:「有。」
「這兩年嘉禾會和中化保持合作。」
「有心了。」
在這個位置呆了那麼多年,中化留下了他很多痕跡,自然也有他想推上去的人。
只是這並不容易。
有一份好看的業績自然是助力,而嘉禾的生物柴油,以及海外農藥市場的開拓,都是極有增長潛力的市場。
才傳出合併消息,郭陽就打來電話,這讓劉德樹有一點合作的感覺了。
在林松之後,也接連有人渲染四大巨頭的強大,仿佛全球農化市場都被四巨頭壟斷了一樣。
國內資本市場也充斥著悲觀的氣息,農化企業的代工現象再次被人提及。
國內農藥企業前100強90%以上都是代工廠,而先正達就占據了四五十家,現在這些企業都屬於孟山都。
在農藥產業鏈的競爭中,國內企業沉淪於低端,而孟山都、先正達站在利潤的頂端。
一個典型的例子,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巴斯夫在去年的銷售額同比下降約30%,但其農用解決方案部門卻表現強勁,銷售額反而同比增加21%。
這種現象也發生在拜耳、先正達等巨頭的身上。
這讓巨頭們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然而,即使這樣,陶氏杜邦、孟山都、先正達最終也因為業績壓力走向了合併。
在世界金融危機大潮下,華夏的農村、農業、農民、農產品市場相當穩定,這讓世界刮目相看。
但這並不能改變國內農化企業羸弱的現實。
不得不說,任建新很會挑時機,林松也很有煽動性,這讓他們贏得了眾多的支持。
也讓此前很多支持收購先正達的人站了出來。
梅隆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新京報的記者,以調查性新聞見長。
一直以來,他就是化工集團收購先正達的支持者,這將是改變國內農業的舉措。
這期間,他也寫了幾篇文章,但遭到了反對者的攻擊,這些人一一例舉了先正達在轉基因和百草枯等方面犯下的『罪行』。
但他認為這是革命道路上必要的犧牲,轉基因也是趨勢。
只是反對者的呼聲越來越高,最終,他認慫了,但也在進行進一步的搜集調查。
只是隨著孟山都率先達成簽約,這讓他的工作成果只能放在某個柜子里吃灰。
然而,在巨頭們收購合併的聽證會之後,事情迎來了變化。
農化行業六巨頭變成了四巨頭,農業經濟學專家林松出來強調農化行業的危機。
至於化工和中化合併,梅隆不是很在乎,他更在乎這份『危機感』。
這讓他感覺到了爽。
「一群傻子,早點支持收購先正達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嗎?」梅隆罵了一句,但心裡卻很輕鬆得意。
這讓他感覺他之前寫的文章很有先見之明,可惜沒人提及。
於是他決定再寫一篇,那是他去歐洲考察的經歷,只有他才知道先正達的強大。
無論行業怎麼變,媒體怎麼渲染,都影響不到春耕的到來。
什麼『六巨頭』,還是『四巨頭』,仿佛都和農民沒什麼關係。
他們只知道季節一到,就要開始播種,翻地、備種備肥成了當下最為重要的大事。
這也是農資銷售最旺盛的季節。
趙華又一次來到了山城。
這裡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地勢起伏極大,導致山城依然是以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為主,蔬菜種植更是如此。
農戶的購種量都很少,還喜歡便宜貨。
這讓習慣了魯省大戶模式的榮華貿易公司極其不適應。
但沒辦法,沿海地區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作為天禾種業的下級經銷商,不僅要面臨其它品牌,還要面臨天禾的『欺壓』。
況且天禾不止有榮華一個銷售渠道,還有德農農資,榮華有的天禾牌種子,德農也有,雙方只能在技服上競爭。
農業大省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榮華最終只能往西部擴張。
比如說山城,對趙華來說,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而且,經過兩三年耕耘,榮華貿易公司在山城逐漸站穩了腳跟,當地的蔬菜規模化生產也在快速推廣。
像山城這樣的地區市場開拓,榮華貿易還有好幾個。
綜合下來,榮華貿易的收入其實也不低,在非上市種業公司里屬於次頂流。
趙華走進了南坪種子市場榮華貿易的銷售點,靠近大門口的櫥窗內,擺放的是三排蔬菜種子。
這都是天禾的品種。
每一樣品種都賣得比本地品種貴數倍乃至十倍以上,在沿海地區一直賣得不錯,現在在山城也打開了市場,每年銷售額增幅都在30%以上。
這時已到了下午五點過,店裡沒有客人,只有店老闆坐在櫃檯後的椅子上看報紙,看得很專注,眉頭微微皺起。
「陶老闆,最近生意怎麼樣?」
(本章完)
反壟斷調查是巨頭們合併的最後一道阻礙。
雖然反壟斷很多時候也是資本的玩具,但不得不承認,它還是有一些作用。
這個調查不僅局限在美利堅,在其它各國也有,巴西、阿根廷、華夏、印度……
所以為了應付調查,合併的巨頭需要出售一些資產。
比如為了安撫華夏市場,孟山就把聖尼斯種業出售給了中化。
這就是博弈的一環。
實際上對孟山都的影響也不大,因為先正達也是蔬菜種業的巨頭。
但這一切讓化工集團的任建新感覺到噁心。
錯失先正達已成定局,他已經將失敗的情緒隱藏了下來。
但憑什麼中化都沒怎麼用力,就拿下了聖尼斯種業!
而努力了幾個月的化工集團,最終卻什麼都沒有得到。
化工集團和中化集團可以說是孿生兄弟,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多矛盾。
攀比心、嫉妒心……
網上不是說嘛,既怕兄弟過得不好,又怕兄弟開上路虎。
笑你無,恨你有。
任建新現在就是這種心態。
國內的化工市場也已飽和,化工和中化現在是競爭關係,即使沒有收購先正達事件,兩者未來也會走向合併。
只是是誰主導的問題。
「既然如此,就讓化工來兼併中化吧,反正你也快退休了。」
任建新陰沉著臉,在他身前,還放著一份關於中種集團收購聖尼斯種業的資料。
化工集團主導收購先正達失敗,而中化卻在一點點發展壯大。
他任建新被稱為併購狂人,在一眾央企的管理層中,也給上面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在這一次博弈中成為了劉德樹的墊腳石,這他讓無法忍受。
在暗自琢磨中,他下定了決心。
不一會兒,農業經濟學教授林松來到了他辦公室。
「任總,這次是什麼事?」
任建新瞥了他一眼,壓下了心底對林松的不滿,有些事情還得讓他去吹風。
「你這樣……沒問題吧!」
林松笑了笑,「任董,你放心,這次鐵定辦得妥妥的。」
「希望如此。」
在任建新的安排下,林松很快又上了一個經濟類的節目。
在節目上,林松詳細解讀了六大巨頭變四大巨頭將帶來的影響。
其認為四大的存在,將進一步壓縮國內相關企業的生存空間。
即使拜耳和巴斯夫沒有合併,但這兩家的體量本來就更大。
專注農化的拜耳在整合前,市值就超過900億美元,最近整合又讓其小幅上升。
巴斯夫也是同理。
兩者的體量並不比合併後的陶氏杜邦和孟山都小。
在國內,沒有企業可以和四大抗衡,國內的農化市場很可能會淪陷。
同時,林松還為化工集團未能參與收購先正達感到惋惜。
曾經,他們的希望是很大的。
他們的出價不比孟山都低,先正達也垂涎國內更多的市場,化工集團收購先正達後,也可以靠著國內市場發展得更好。
另外,先正達還擁有各種先進技術。
總之,在林松的嘴裡,他把錯失先正達說成了一個天大的遺憾。
如果有了先正達,國內的糧食生產再也沒有後顧之憂,同時也站在了世界農化行業的巔峰。
但現在,國內首先需要思考,如何面對來自四大巨頭的衝擊。
他認為,巨頭們的併購整合還只是一個開始,國內也需要整合有實力的企業和力量。
國內的農化和種子企業都太多了,一共有七八千家中小企業,就仿佛一盤散沙,在面對巨頭們的衝擊時,根本沒有反手之力。
鼓勵整合併購是必然之舉。
但僅僅這樣依然不夠,國內也需要有農化行業的巨頭。
其中辦法之一,就是讓有份量的企業合併,林松提到了化工和中化,也提到了嘉禾。
「農藥的技術研發投入非常大,風險也高,沒有強大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資本做後盾,要想在世界上站住腳非常困難。小公司維持不下去,大公司只有兼併擴展才有出路。」
「我知道有人又要提全王生物,提嘉禾,生物農藥的確是很偉大的嘗試,全王生物也確實是其中的佼佼者,速殺、青刈、新葉也改變了很多農民的施藥方式。
但它依然是小眾產品,一年的銷售額也不夠二三十億,這只能說是九牛一毛。
另外,根據國際機構的統計,研製一種農藥新的活性成份,從開始研發到實現產業化,平均需要9.1年,研發費用達到2.1億美元。
研髮型企業的最大優勢在於企業能憑藉產品專利保護在保護期內獲得獨家生產權力,從而獲得巨額壟斷利潤,而在專利保護到期後,這些企業在產品上的技術水平仍要高於紡織型企業,其產品毛利率也將長期高於業內平均水平。
目前,除孟山都外,其餘五大巨頭新型農藥研發費用在銷售額中的占比都約為7%。
但即使這樣,高投入、高風險也使得六大巨頭越來越難以承受。
在全球創新型農藥原有產品不斷失去專利保護的同時,新藥推出速度卻明顯減緩。
最終導致六大巨頭走向了合併。
其實,這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在90年代末的農藥行業低谷期,通過一系列的資產重組,十家世界大型農藥公司最終只剩下六家。
如今只不過是從六變成了四。
全王生物不過是走了大運,從植物中發現了新的活性成份,但這種事是能持久的嗎?
植物學這門學科已經發展了上百年,生物成分的研究國外也積累了數十年,要想找到新的成份難如登天!
並且,由於作物存在抗藥性,任何農藥都有其使用周期,農藥需求無法單獨依靠專利產品得到滿足,所以才有了仿製藥四小龍。
一旦全王生物的新型生物農藥研發不能跟上,其也將被掩埋在歷史塵埃當中!
杜邦、先正達、巴斯夫等等都深耕國內市場20餘年,在價格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憑藉環保高質量的產品、受專利保護的農藥品種,占據了國內中高端農藥市場。
在過去的20年,巴斯夫在華夏的累計投機超過20億歐元,未來3~4年,巴斯夫在亞太地區還將投入20億歐元!
巴斯夫只是一個例子。
還有人盡皆知的陶氏杜邦合併,孟山都收購先正達,他們都盯上了國內的農化市場。
所以,我們需要自己的農化巨頭來守護糧食安全,生物農藥承擔不了這個重任,農化企業中也只有化工和中化能這個實力!」
林松的發言於普通人而言遙不可及,但在農化圈子裡引起了廣泛關注,也製造了一些恐慌,引發了對此糧食安全的擔憂。
郭陽也看到了林松的發言,嘉禾在其中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但很明顯其想傳達的意思是中化和化工的合併,他思考片刻後就把電話打給了劉德樹。
「劉總,這次中化好像成了獵物?」
「是獵物,還是獵人,不是化工集團說了算的。」
在一間明亮的辦公室里,劉德樹也在看著林松的發言,心底里有些不屑。
「化工集團這兩年的業績不行,只能採用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郭陽笑了笑,「中化反而在蒸蒸日上,看來即使要合併,也是中化占主導。」
劉德樹說:「但我最多還有兩三年就退休了。」
兩個央企的合併,即使都屬於體制內,但也不是那麼容易,一兩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劉德樹面臨退休,那其他的候選人中最有機會的是誰呢?
自然是化工的任建新。
對任建新,郭陽是天然的不喜歡,不只是他主導收購先正達,也因為潛在的矛盾。
嘉禾和中化也有業務衝突,但劉德樹的占有欲並不強,更喜歡合則兩利。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而任建新更像是一個資本家。
郭陽聽明白了劉德樹的意思,「如果他上位,嘉禾和中化的合作未來會走向何種地步,難以預料。」
「但還有時間,這期間足夠做出很多成績。」
「有人選嗎?」
劉德樹說:「有。」
「這兩年嘉禾會和中化保持合作。」
「有心了。」
在這個位置呆了那麼多年,中化留下了他很多痕跡,自然也有他想推上去的人。
只是這並不容易。
有一份好看的業績自然是助力,而嘉禾的生物柴油,以及海外農藥市場的開拓,都是極有增長潛力的市場。
才傳出合併消息,郭陽就打來電話,這讓劉德樹有一點合作的感覺了。
在林松之後,也接連有人渲染四大巨頭的強大,仿佛全球農化市場都被四巨頭壟斷了一樣。
國內資本市場也充斥著悲觀的氣息,農化企業的代工現象再次被人提及。
國內農藥企業前100強90%以上都是代工廠,而先正達就占據了四五十家,現在這些企業都屬於孟山都。
在農藥產業鏈的競爭中,國內企業沉淪於低端,而孟山都、先正達站在利潤的頂端。
一個典型的例子,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巴斯夫在去年的銷售額同比下降約30%,但其農用解決方案部門卻表現強勁,銷售額反而同比增加21%。
這種現象也發生在拜耳、先正達等巨頭的身上。
這讓巨頭們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然而,即使這樣,陶氏杜邦、孟山都、先正達最終也因為業績壓力走向了合併。
在世界金融危機大潮下,華夏的農村、農業、農民、農產品市場相當穩定,這讓世界刮目相看。
但這並不能改變國內農化企業羸弱的現實。
不得不說,任建新很會挑時機,林松也很有煽動性,這讓他們贏得了眾多的支持。
也讓此前很多支持收購先正達的人站了出來。
梅隆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新京報的記者,以調查性新聞見長。
一直以來,他就是化工集團收購先正達的支持者,這將是改變國內農業的舉措。
這期間,他也寫了幾篇文章,但遭到了反對者的攻擊,這些人一一例舉了先正達在轉基因和百草枯等方面犯下的『罪行』。
但他認為這是革命道路上必要的犧牲,轉基因也是趨勢。
只是反對者的呼聲越來越高,最終,他認慫了,但也在進行進一步的搜集調查。
只是隨著孟山都率先達成簽約,這讓他的工作成果只能放在某個柜子里吃灰。
然而,在巨頭們收購合併的聽證會之後,事情迎來了變化。
農化行業六巨頭變成了四巨頭,農業經濟學專家林松出來強調農化行業的危機。
至於化工和中化合併,梅隆不是很在乎,他更在乎這份『危機感』。
這讓他感覺到了爽。
「一群傻子,早點支持收購先正達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嗎?」梅隆罵了一句,但心裡卻很輕鬆得意。
這讓他感覺他之前寫的文章很有先見之明,可惜沒人提及。
於是他決定再寫一篇,那是他去歐洲考察的經歷,只有他才知道先正達的強大。
無論行業怎麼變,媒體怎麼渲染,都影響不到春耕的到來。
什麼『六巨頭』,還是『四巨頭』,仿佛都和農民沒什麼關係。
他們只知道季節一到,就要開始播種,翻地、備種備肥成了當下最為重要的大事。
這也是農資銷售最旺盛的季節。
趙華又一次來到了山城。
這裡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地勢起伏極大,導致山城依然是以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為主,蔬菜種植更是如此。
農戶的購種量都很少,還喜歡便宜貨。
這讓習慣了魯省大戶模式的榮華貿易公司極其不適應。
但沒辦法,沿海地區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作為天禾種業的下級經銷商,不僅要面臨其它品牌,還要面臨天禾的『欺壓』。
況且天禾不止有榮華一個銷售渠道,還有德農農資,榮華有的天禾牌種子,德農也有,雙方只能在技服上競爭。
農業大省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榮華最終只能往西部擴張。
比如說山城,對趙華來說,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而且,經過兩三年耕耘,榮華貿易公司在山城逐漸站穩了腳跟,當地的蔬菜規模化生產也在快速推廣。
像山城這樣的地區市場開拓,榮華貿易還有好幾個。
綜合下來,榮華貿易的收入其實也不低,在非上市種業公司里屬於次頂流。
趙華走進了南坪種子市場榮華貿易的銷售點,靠近大門口的櫥窗內,擺放的是三排蔬菜種子。
這都是天禾的品種。
每一樣品種都賣得比本地品種貴數倍乃至十倍以上,在沿海地區一直賣得不錯,現在在山城也打開了市場,每年銷售額增幅都在30%以上。
這時已到了下午五點過,店裡沒有客人,只有店老闆坐在櫃檯後的椅子上看報紙,看得很專注,眉頭微微皺起。
「陶老闆,最近生意怎麼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