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辦公室政治真諦(一)
得知姬信已經出發前往封地,還留在鎬京採購的姬豐冷哼一聲。旁邊的姬慶則忍不住嘲諷道:「便等著看姬信如何得鬼神相助!」
與兩人看法相同的諸侯也有不少。眾人都等著看笑話。
姬信自己其實很是惴惴,路上詢問王浩然,「鬼君,真能三個月練出騎兵?」
「當然能。」王浩然答道。
姬信大喜,卻聽王浩然繼續說道:「大王可有滿意,是大王的事。」
姬信立刻又苦了臉,他明顯聽出王浩然的意思,那就是姬發肯定不會滿意。
王浩然沒搭理姬信這個傻小子。商周時代的人很質樸,並沒有21世紀那種辦公室經驗。王浩然雖然沒怎麼上過班,卻也知道,想讓領導滿意,那是永遠都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姬發這樣的人物也不會免俗。
正因為如此,按照辦公室政治的經驗,反倒更需要儘快將階段性成果拿出來給領導罵。
兩個月的時間過得飛快,姬信率領著兩百騎兵直奔鎬京而來。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姬信也逐漸習慣了現代漢語,他嘆道:「我女兒還小。」
「那你就成親。」王浩然宛如過年的家長一樣開始催婚。
姬信立刻搖頭,死活不同意,卻也不說原因。其實原因很簡單,姬信覺得王浩然好像一直在他身邊,成親倒是沒什麼,但是做起夫妻之事,卻有人隨時在旁邊看著,姬信光是想想,就覺得渾身不自在。
王浩然倒是沒想到這點,見姬信貌似不開竅,只能解釋其中關鍵。
諸侯們到了封地,一般都要讓兒子為人質,沒兒子就得讓兄弟去王都為質。姬信妻子去世,只有兩個四歲都不到的女兒。那就非得讓他女兒當人質。才能堵住來自這方面的攻擊。
姬信覺得王浩然這鬼君想法太多,他的兄長姬發正在王都鎬京當周王。而且戰爭近在眼前,大臣也不至於無聊到指責這種小事吧。
但回想王浩然之前的遠見,姬信只能看了看身後大車上正在好奇地左看右看的女兒們,無奈地嘆息一聲。
此時負責探路的騎兵趕回來稟報,「公子,就要到鎬京了。」
姬信點點頭,隨即一抖韁繩,喊了聲「駕」,催動馬匹直奔前方。
撥給姬信的騎兵都是從直屬於姬發的士卒中選出,姬信的封地距離鎬京不過50里。簡直是在鎬京眼皮底下,消息十分暢通。
周王姬發等人已經接到消息,就在城外等候。三花娘娘給姬旦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遠遠看到周國騎兵整齊列隊,姬旦就生出一絲熟悉的危險感覺。
但隨著騎兵接近,姬旦感受到了新訓練出來的騎兵們的確大大不同,卻遠沒有給姬信帶來三花娘娘騎兵身上那種危險的感覺。
正如王浩然所料,姬發並沒讓騎兵入城,而是命令騎兵在姬發麵前開始操演。等騎兵們完成了行軍,持槍衝鋒,騎射的操演。姬發並沒有露出絲毫喜悅,眉頭反倒皺起。
姬信心中不禁惴惴,卻聽王浩然命道:「老老實實等著挨罵。放心,罵完了,該幹啥幹啥。」
果然,姬發詢問起姬信關於新騎兵與商軍騎兵的對比。聽聞雙方的差距,姬發臉色越來越難看,最後說了一句,「如此騎兵也敢帶回鎬京?!」就轉身而去。
這些天姬信對王浩然的警惕已經大大消散,王浩然已經可以共享姬信的視線。見到姬發搞出這麼一出,王浩然心中很是淡定。一般來說,越是不懂的領導,反倒會糾結各種細節。姬發這樣有能力的強勢領導,才能這麼大而化之的批評。畢竟姬發懂兵。
若是姬發真的有替換姬信的人選,他自己不會開口,只會讓這個替換人選出來提技術性問題。
姬發如此失望的發言,恰恰證明姬發已經面對現實,並且要在這個現實的基礎上擴軍,或者投入資源進行提升。不管是哪一種,這關算是過了。
姬旦與姜子牙此時到了姬信面前各種詢問,他們提出的意見可就細緻得多。姜子牙問道:「吾見商國騎兵們使用利刃,不知吾軍何時能有。」
這個問題切中了要害。姬信趕緊答道:「尚父,吾稱此利刃為馬刀……」
說著,姬信叫了騎兵過來,使用木質馬刀模型給姜子牙等人演示。眾人都覺得姬信帶出來的騎兵的確遠不如商國騎兵,此時見過馬刀各種作戰演示,才收起了輕視之心。
姜子牙原本還對與姬信神交的鬼神不是很有信心,看完馬刀演示後,這才終於放下心來。
姬旦則問道:「天外隕鐵,大周也有。只是冶鐵術,卻無。」
「冶鐵耗費時日,臣暫時做不得。」姬信趕緊答道。
姬旦這些日子來全力整理來自商國的消息,尤其是關於三花娘娘的傳聞。很快就發現了關於冶鐵術的內容。但這些內容十分空泛,只能讓姬旦明確了鐵器的存在。
周國近百年來,一直想方設法從商國獲取冶金技術,以及戰車技術。獲益極大。但是冶鐵術卻牢牢掌握在商王子授予三花娘娘子秀手中。完全不知道絲毫細節。
聽姬信的意思,竟然可以冶鐵,登時大喜。但話到嘴邊,姬旦卻忍住了。只是說道:「還請尚父詢問。」
姜子牙也不客氣,繼續詢問起姬信對於戰車的看法。雖然戰車明顯不是騎兵對手,姜子牙還是想廢物利用一下。
姬信立刻叫過隊伍最後的大車,大臣們當即看傻了眼。就見一匹馬拉著一輛平板車過來,平板車上坐著兩名女僕,女僕懷裡抱著姬信的一雙女兒。
讓大臣們驚訝的不是這四位女眷,而是他們生平第一次見到一匹馬就能拉動的雙轅車。
轅,是車輛前方探出的一根木桿。一根轅上最少綁一匹馬,一般都是綁兩匹。而雙轅車就是戰車,一根轅上綁兩匹馬,兩根轅上綁四匹。
而姬信叫出來的馬車,馬身上放了一個馬鞍狀的固定器,固定器兩端連接在馬車左右兩側相同長度的兩根轅上。
固定器並非綁在馬脖子上,而是固定在馬匹肩胛上方。馬的肩胛承受這種固定器從上往下的分量,馬匹前胸的綁帶牽引馬車向前。
現在馬車上已經有四位女眷,加上坐在馬車前方駕車的車夫,證明這種新奇的馬車至少能夠拉動不少人。
接下來姬信又讓四名甲士上了馬車,這分量已經到了兩匹馬拉動的輕型單轅戰車的極限。然而拉車的馬匹竟然還能不算吃力地拉動馬車。
在一眾大臣們的感嘆中,姜子牙興奮地問道:「三花娘娘用的就是此車?」
「是。」
「馬車是從五十里外趕來麼?」姜子牙兩眼放光地追問。
「載著小女與女僕行進五十里。」姬信講得非常詳細。
姜子牙也不再多問,只說了一句,「進宮。」就拉著姬旦與大臣們上了另外兩輛雙轅車。
一炷香之後,已經得到通知的周王姬發就與王后邑姜在宮中庭院內見到了這些馬車。
王后邑姜等姬信見禮後,就上前抱起了姬信的女兒們。小傢伙們雖然第一次見到邑姜,但是她們記事後極少與當過母親的成年女性接觸。很快就和邑姜親近起來。
姬發則圍著馬車看了一番,又看過馬車輕便有力地在庭院中走了幾圈。這才板著臉問道:「信,汝愈是大膽!竟不與吾看此車!」
「大王,臣所練騎兵遠不如商軍。」姬信率直地答道。
姬發覺得姬信的確越來越可靠,哼了一聲後問道:「吾欲賞汝,汝可有所想?」
姬信想都不想,立刻答道。「臣單身一人,願請王后代為養育吾女。」
姬發心中大為滿意。這兩個月來,有不少人就姬信不送質子的事情說三道四。姬發知道姬信的秉性,也不願意此時再刺激姬信。見姬信總算是迷途知返,便笑道:「吾等乃是兄弟,汝女便是吾女。此事何須相求?但說便可。」
說罷,姬發就想去抱姬信的長女。然而小姑娘剛開始習慣了與王后邑姜相處,見到一個高大的老男人逼近,嚇得小姑娘趕緊躲到王后邑姜身後。
眾人被逗得大笑,儘是兄友弟恭的景象。
王后邑姜抱起姬信的兩個女兒,對姬發笑道:「大王,何不為公子再娶個女子。」
姬發此時雖然心中不願,怕姬信沉迷女色,耽誤了訓練騎兵的重任。但這話卻是非得接過來不可。
卻不承想,姬信立刻答道:「謝王后。然臣不願再娶。」
王后邑姜的妙目盯著姬信看了片刻,見姬信神色中沒有絲毫欺騙的樣子,這才溫聲問道:「公子為何不願再娶?」
姬信答道:「謝過王后美意。然,大商未滅,何以為家。」
一時間,眾人皆是不語,盡數看向姬信。只有姬信的兩個女兒拉著往後邑姜的手,不解地看著眾人。
姬信是轉述王浩然的話,也的確感受到這話中的慷慨。但是在眾人目光中,姬信還是有些不自在,想低下頭。
就聽王浩然命道:「不要低頭。抬起頭,看大王。」
姬信不得不抬頭看向姬發,就見姬發正用審視的目光看著自己,心中不覺對王浩然的思路有些感悟。
姬發真的不敢相信自己輕佻的弟弟竟然能成長為棟樑之材,一時竟然想不明白姬信是為了表達什麼意思。將兩個女兒獻為質子,已經足夠了。自己不娶,那就意味著光棍一條的姬信,要捨生忘死地打仗。
此時王后邑姜嘆息道:「公子忠義,妾身從所未見。」
這句話讓場面立刻重新恢復過來,群臣皆稱讚起姬信的忠誠。等群臣讚嘆完,姬發跟著說道:「信,不必如此,汝之忠義,吾在牧野已知。」
看著這場面,王浩然覺得辦公室政治的確是幾千年文化沉澱的產物。果然好用。
與兩人看法相同的諸侯也有不少。眾人都等著看笑話。
姬信自己其實很是惴惴,路上詢問王浩然,「鬼君,真能三個月練出騎兵?」
「當然能。」王浩然答道。
姬信大喜,卻聽王浩然繼續說道:「大王可有滿意,是大王的事。」
姬信立刻又苦了臉,他明顯聽出王浩然的意思,那就是姬發肯定不會滿意。
王浩然沒搭理姬信這個傻小子。商周時代的人很質樸,並沒有21世紀那種辦公室經驗。王浩然雖然沒怎麼上過班,卻也知道,想讓領導滿意,那是永遠都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姬發這樣的人物也不會免俗。
正因為如此,按照辦公室政治的經驗,反倒更需要儘快將階段性成果拿出來給領導罵。
兩個月的時間過得飛快,姬信率領著兩百騎兵直奔鎬京而來。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姬信也逐漸習慣了現代漢語,他嘆道:「我女兒還小。」
「那你就成親。」王浩然宛如過年的家長一樣開始催婚。
姬信立刻搖頭,死活不同意,卻也不說原因。其實原因很簡單,姬信覺得王浩然好像一直在他身邊,成親倒是沒什麼,但是做起夫妻之事,卻有人隨時在旁邊看著,姬信光是想想,就覺得渾身不自在。
王浩然倒是沒想到這點,見姬信貌似不開竅,只能解釋其中關鍵。
諸侯們到了封地,一般都要讓兒子為人質,沒兒子就得讓兄弟去王都為質。姬信妻子去世,只有兩個四歲都不到的女兒。那就非得讓他女兒當人質。才能堵住來自這方面的攻擊。
姬信覺得王浩然這鬼君想法太多,他的兄長姬發正在王都鎬京當周王。而且戰爭近在眼前,大臣也不至於無聊到指責這種小事吧。
但回想王浩然之前的遠見,姬信只能看了看身後大車上正在好奇地左看右看的女兒們,無奈地嘆息一聲。
此時負責探路的騎兵趕回來稟報,「公子,就要到鎬京了。」
姬信點點頭,隨即一抖韁繩,喊了聲「駕」,催動馬匹直奔前方。
撥給姬信的騎兵都是從直屬於姬發的士卒中選出,姬信的封地距離鎬京不過50里。簡直是在鎬京眼皮底下,消息十分暢通。
周王姬發等人已經接到消息,就在城外等候。三花娘娘給姬旦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遠遠看到周國騎兵整齊列隊,姬旦就生出一絲熟悉的危險感覺。
但隨著騎兵接近,姬旦感受到了新訓練出來的騎兵們的確大大不同,卻遠沒有給姬信帶來三花娘娘騎兵身上那種危險的感覺。
正如王浩然所料,姬發並沒讓騎兵入城,而是命令騎兵在姬發麵前開始操演。等騎兵們完成了行軍,持槍衝鋒,騎射的操演。姬發並沒有露出絲毫喜悅,眉頭反倒皺起。
姬信心中不禁惴惴,卻聽王浩然命道:「老老實實等著挨罵。放心,罵完了,該幹啥幹啥。」
果然,姬發詢問起姬信關於新騎兵與商軍騎兵的對比。聽聞雙方的差距,姬發臉色越來越難看,最後說了一句,「如此騎兵也敢帶回鎬京?!」就轉身而去。
這些天姬信對王浩然的警惕已經大大消散,王浩然已經可以共享姬信的視線。見到姬發搞出這麼一出,王浩然心中很是淡定。一般來說,越是不懂的領導,反倒會糾結各種細節。姬發這樣有能力的強勢領導,才能這麼大而化之的批評。畢竟姬發懂兵。
若是姬發真的有替換姬信的人選,他自己不會開口,只會讓這個替換人選出來提技術性問題。
姬發如此失望的發言,恰恰證明姬發已經面對現實,並且要在這個現實的基礎上擴軍,或者投入資源進行提升。不管是哪一種,這關算是過了。
姬旦與姜子牙此時到了姬信面前各種詢問,他們提出的意見可就細緻得多。姜子牙問道:「吾見商國騎兵們使用利刃,不知吾軍何時能有。」
這個問題切中了要害。姬信趕緊答道:「尚父,吾稱此利刃為馬刀……」
說著,姬信叫了騎兵過來,使用木質馬刀模型給姜子牙等人演示。眾人都覺得姬信帶出來的騎兵的確遠不如商國騎兵,此時見過馬刀各種作戰演示,才收起了輕視之心。
姜子牙原本還對與姬信神交的鬼神不是很有信心,看完馬刀演示後,這才終於放下心來。
姬旦則問道:「天外隕鐵,大周也有。只是冶鐵術,卻無。」
「冶鐵耗費時日,臣暫時做不得。」姬信趕緊答道。
姬旦這些日子來全力整理來自商國的消息,尤其是關於三花娘娘的傳聞。很快就發現了關於冶鐵術的內容。但這些內容十分空泛,只能讓姬旦明確了鐵器的存在。
周國近百年來,一直想方設法從商國獲取冶金技術,以及戰車技術。獲益極大。但是冶鐵術卻牢牢掌握在商王子授予三花娘娘子秀手中。完全不知道絲毫細節。
聽姬信的意思,竟然可以冶鐵,登時大喜。但話到嘴邊,姬旦卻忍住了。只是說道:「還請尚父詢問。」
姜子牙也不客氣,繼續詢問起姬信對於戰車的看法。雖然戰車明顯不是騎兵對手,姜子牙還是想廢物利用一下。
姬信立刻叫過隊伍最後的大車,大臣們當即看傻了眼。就見一匹馬拉著一輛平板車過來,平板車上坐著兩名女僕,女僕懷裡抱著姬信的一雙女兒。
讓大臣們驚訝的不是這四位女眷,而是他們生平第一次見到一匹馬就能拉動的雙轅車。
轅,是車輛前方探出的一根木桿。一根轅上最少綁一匹馬,一般都是綁兩匹。而雙轅車就是戰車,一根轅上綁兩匹馬,兩根轅上綁四匹。
而姬信叫出來的馬車,馬身上放了一個馬鞍狀的固定器,固定器兩端連接在馬車左右兩側相同長度的兩根轅上。
固定器並非綁在馬脖子上,而是固定在馬匹肩胛上方。馬的肩胛承受這種固定器從上往下的分量,馬匹前胸的綁帶牽引馬車向前。
現在馬車上已經有四位女眷,加上坐在馬車前方駕車的車夫,證明這種新奇的馬車至少能夠拉動不少人。
接下來姬信又讓四名甲士上了馬車,這分量已經到了兩匹馬拉動的輕型單轅戰車的極限。然而拉車的馬匹竟然還能不算吃力地拉動馬車。
在一眾大臣們的感嘆中,姜子牙興奮地問道:「三花娘娘用的就是此車?」
「是。」
「馬車是從五十里外趕來麼?」姜子牙兩眼放光地追問。
「載著小女與女僕行進五十里。」姬信講得非常詳細。
姜子牙也不再多問,只說了一句,「進宮。」就拉著姬旦與大臣們上了另外兩輛雙轅車。
一炷香之後,已經得到通知的周王姬發就與王后邑姜在宮中庭院內見到了這些馬車。
王后邑姜等姬信見禮後,就上前抱起了姬信的女兒們。小傢伙們雖然第一次見到邑姜,但是她們記事後極少與當過母親的成年女性接觸。很快就和邑姜親近起來。
姬發則圍著馬車看了一番,又看過馬車輕便有力地在庭院中走了幾圈。這才板著臉問道:「信,汝愈是大膽!竟不與吾看此車!」
「大王,臣所練騎兵遠不如商軍。」姬信率直地答道。
姬發覺得姬信的確越來越可靠,哼了一聲後問道:「吾欲賞汝,汝可有所想?」
姬信想都不想,立刻答道。「臣單身一人,願請王后代為養育吾女。」
姬發心中大為滿意。這兩個月來,有不少人就姬信不送質子的事情說三道四。姬發知道姬信的秉性,也不願意此時再刺激姬信。見姬信總算是迷途知返,便笑道:「吾等乃是兄弟,汝女便是吾女。此事何須相求?但說便可。」
說罷,姬發就想去抱姬信的長女。然而小姑娘剛開始習慣了與王后邑姜相處,見到一個高大的老男人逼近,嚇得小姑娘趕緊躲到王后邑姜身後。
眾人被逗得大笑,儘是兄友弟恭的景象。
王后邑姜抱起姬信的兩個女兒,對姬發笑道:「大王,何不為公子再娶個女子。」
姬發此時雖然心中不願,怕姬信沉迷女色,耽誤了訓練騎兵的重任。但這話卻是非得接過來不可。
卻不承想,姬信立刻答道:「謝王后。然臣不願再娶。」
王后邑姜的妙目盯著姬信看了片刻,見姬信神色中沒有絲毫欺騙的樣子,這才溫聲問道:「公子為何不願再娶?」
姬信答道:「謝過王后美意。然,大商未滅,何以為家。」
一時間,眾人皆是不語,盡數看向姬信。只有姬信的兩個女兒拉著往後邑姜的手,不解地看著眾人。
姬信是轉述王浩然的話,也的確感受到這話中的慷慨。但是在眾人目光中,姬信還是有些不自在,想低下頭。
就聽王浩然命道:「不要低頭。抬起頭,看大王。」
姬信不得不抬頭看向姬發,就見姬發正用審視的目光看著自己,心中不覺對王浩然的思路有些感悟。
姬發真的不敢相信自己輕佻的弟弟竟然能成長為棟樑之材,一時竟然想不明白姬信是為了表達什麼意思。將兩個女兒獻為質子,已經足夠了。自己不娶,那就意味著光棍一條的姬信,要捨生忘死地打仗。
此時王后邑姜嘆息道:「公子忠義,妾身從所未見。」
這句話讓場面立刻重新恢復過來,群臣皆稱讚起姬信的忠誠。等群臣讚嘆完,姬發跟著說道:「信,不必如此,汝之忠義,吾在牧野已知。」
看著這場面,王浩然覺得辦公室政治的確是幾千年文化沉澱的產物。果然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