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孟津之戰見故人(二)
撤退的第9日上午,三花娘娘子秀騎著棗紅馬登上孟津北岸高處。看了孟津渡口片刻,三花娘娘子秀就叫過隨行的兩位隊長莫禮青,莫禮紅。
商王室乃是子姓,三花娘娘名子秀。子秀指著山下問二人,「可看出些緊要之處?」
兩人看了一陣,就見孟津渡口與浮橋上,周軍正在有序撤退。周軍並沒有將道路封死,只是將四十幾輛被拋棄的戰車在通道上橫了三列,用來阻擋騎兵衝擊。
以渡口與浮橋為中心,周軍布置兩道防禦陣地,陣地上擺滿了竹子拼湊成的粗糙拒馬。在拒馬後方,周軍弓箭手整齊排列。準備隨時射擊。
兩人隨著子秀征戰十餘年,從未見過如此針對騎兵的陣仗,只敢答道:「請娘娘示下。」
子秀笑著用馬鞭指向周軍陣地:「陣中上將懂騎兵,擒之,天下可定。」
莫禮紅甚是不解,「既懂騎兵,怎敢留在陣中?不怕被吾等一舉蕩平?」
話音剛落,就有人答道:「既懂騎兵,安敢不在陣中。」
兩位隊長扭頭看去,就見一位雷公臉,羅圈腿的男子到了近前。卻是二旅旅長袁弘。
商朝軍制中有旅和師。其統帥被稱為旅長,師長。旅為直屬王室的正規軍,規模雖然是千人為單位,排序反倒比各諸侯派遣的士卒組成的萬人為單位的「師」更高。
莫禮青,莫禮紅兄弟二人是第一旅的百夫長隊長。雖然對袁弘客客氣氣,卻並不真的服他。莫禮青當即問道:「難道此人以為可以擋住吾軍不成?」
袁弘指著正從浮橋與渡口有序撤退的周軍答道:「那人並不想擋住吾軍,那人只求撤到南岸。此人若是敢不在軍中,周軍定然大亂,無一人可過河。」
子秀本想提拔莫禮青,莫禮紅兄弟,見二人見識如此,便命道:「告知全軍,戰後無論生死,皆賜良田二十畝。若戰死,無姓氏者,賜姓。有姓氏者,賜鉞!」
三花娘娘此次從淮夷處趕回朝歌救援,三千騎兵還能繼續戰鬥的只剩一千二百。一路追殺後,抵達孟津的不過八百。這八百騎兵聽聞賞賜的命令,皆是歡呼,「願為娘娘效死!」
王浩然已經看到了三花娘娘的騎兵趕來,立刻下令,「殿後軍布陣。修工事的兩千士卒,過河。」
河邊,早就為太師姜子牙與太宰姬旦準備好了船隻。姜子牙從昨日起,就指揮撤退的一萬兩千人按照王浩然提供的規劃方案不分晝夜地修建拒馬,挖掘陷馬坑。同時,還指揮部隊有序過河。經過一天一夜的修建與撤退,此時防禦陣地已經成型,修建防禦陣地的士卒也只剩下兩千。接到王浩然的將令,兩千士卒們立刻奔向河岸與浮橋。三千殿後士卒也已經休整了一天一夜,此時雖然有些緊張,卻也有序地擺開陣勢準備應敵。
姜子牙與姬旦上了船,小船劃到河道中央的陸地邊停下。姬旦扶著姜子牙上瞭望樓,就見河岸上的瞭望杆上,周軍士卒打出旗號,向各方示意,三花娘娘的騎兵大約有八百。
姬旦開口問道:「尚父,三花娘娘騎兵不到千人,信有三千士卒,可勝乎?」
姜子牙知道姬旦的心思,閉口不言,只是看著戰場。姬旦也看過去,就見三花娘娘的騎兵們如烏雲壓城般快速行進到防禦陣前。卻沒有直奔通道,而是在距離周軍殿後部隊半里地的防禦陣地邊緣停下,八隊騎兵均勻地分散在防禦陣地前。
距離通道半里地兩側的上百名騎兵下馬,他們解下鐵鎖鏈。鐵鎖鏈頭部有鐵質鉤爪,騎兵拋出鉤爪,抓住竹製拒馬。竹製拒馬本就趕工出來的,被這麼一拉,立刻散架。
在上百名騎兵的努力下,密密麻麻的竹製拒馬陣中很快就出現了兩條通道,不斷向周軍軍陣中延伸。姬旦看得臉色發白,認為可以靠這滿地障礙物阻擋三花娘娘的想法煙消雲散。
殿後的周軍也沒有乾等著,弓箭手們發箭阻擋。三花娘娘的騎兵中立刻又出來了上百人,舉著盾牌為同伴抵擋箭支,讓周軍的弓箭手們阻擋不了商軍破壞拒馬的行動。
不得已,周軍的弓箭手們全都集結在這兩處,用更加密集的箭雨抵擋。位於通道口的騎兵們立刻在隊長莫禮紅的帶領下前進。
以廢棄戰車為掩體的周軍用弓箭阻攔,莫禮紅摘下長弓,與普通的複合弓不同,莫禮紅的弓脊嵌入了鐵條。他箭似流星,一箭就射穿了一名周軍甲士的咽喉。也不看戰果,莫禮紅箭如連珠,片刻間就射殺了十餘名周軍。其餘周軍嚇得不敢抬頭,莫禮紅一揮手,二十餘名騎兵催馬向前趕到戰車附近,隨即跳上戰車,槍出如龍,將守在戰車後的周軍殺地連連後退。
又有十名騎兵衝上去,為首的用鐵鏈纏在前方一輛戰車上,其他騎兵用自己的鐵鏈鉤在鐵鏈上,一聲號令,都縱馬向後方行進。十匹馬的拉動下,那輛戰車直接被扯出了路障。
如此三次,第一道路障上已經出現一個缺口。此時第一道戰車附近的周軍已經被殺退,騎兵們從缺口處縱馬而入。
就在此時,王浩然也下達了撤退的命令。殿後周軍這一天一夜已經訓練多次,接到命令後立刻撤入第二道防禦陣地內。
姬旦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攻防戰,此時已經說不出話來。他突然想起在決定撤退的那晚,姬信被叫到中軍問話的事情。
姜子牙詢問姬信,為何以為三花娘娘的騎兵不可敵。姬信答道:「大周伐蠻夷,蠻夷不知戰車,持兵擋之,遂成齏粉。其非愚也,實不知戰具之變。臣觀三花娘娘騎兵,如蠻夷之見戰車,知其異,卻不知其能。故有此想。」
姬旦當時還覺得自己這庶弟姬信說話是越來越乖巧了。在撤退途中,姬旦經常會想像著如何利用兵力優勢殲滅三花娘娘的騎兵。
在姬旦的想像中,三花娘娘的騎兵們只擅長騎馬衝鋒。只要能遏制住騎兵的衝鋒,就有了勝機。
當親眼看到姬信布置的防禦陣地後,姬信堅信這就是克制騎兵的絕佳手段。
然而三花娘娘騎兵們在行雲流水般的進攻中展現出的種種戰術,讓姬旦明白這種看似牢不可破的防禦只能防禦騎兵們縱馬衝鋒而已。三花娘娘的騎兵們掌握的戰法遠超姬旦所能想像到的那一點點。
論起不知戰爭裝備的變化,姬旦與那些蠻夷們也沒什麼分別。
「信,賢也。」姜子牙贊道。
商王室乃是子姓,三花娘娘名子秀。子秀指著山下問二人,「可看出些緊要之處?」
兩人看了一陣,就見孟津渡口與浮橋上,周軍正在有序撤退。周軍並沒有將道路封死,只是將四十幾輛被拋棄的戰車在通道上橫了三列,用來阻擋騎兵衝擊。
以渡口與浮橋為中心,周軍布置兩道防禦陣地,陣地上擺滿了竹子拼湊成的粗糙拒馬。在拒馬後方,周軍弓箭手整齊排列。準備隨時射擊。
兩人隨著子秀征戰十餘年,從未見過如此針對騎兵的陣仗,只敢答道:「請娘娘示下。」
子秀笑著用馬鞭指向周軍陣地:「陣中上將懂騎兵,擒之,天下可定。」
莫禮紅甚是不解,「既懂騎兵,怎敢留在陣中?不怕被吾等一舉蕩平?」
話音剛落,就有人答道:「既懂騎兵,安敢不在陣中。」
兩位隊長扭頭看去,就見一位雷公臉,羅圈腿的男子到了近前。卻是二旅旅長袁弘。
商朝軍制中有旅和師。其統帥被稱為旅長,師長。旅為直屬王室的正規軍,規模雖然是千人為單位,排序反倒比各諸侯派遣的士卒組成的萬人為單位的「師」更高。
莫禮青,莫禮紅兄弟二人是第一旅的百夫長隊長。雖然對袁弘客客氣氣,卻並不真的服他。莫禮青當即問道:「難道此人以為可以擋住吾軍不成?」
袁弘指著正從浮橋與渡口有序撤退的周軍答道:「那人並不想擋住吾軍,那人只求撤到南岸。此人若是敢不在軍中,周軍定然大亂,無一人可過河。」
子秀本想提拔莫禮青,莫禮紅兄弟,見二人見識如此,便命道:「告知全軍,戰後無論生死,皆賜良田二十畝。若戰死,無姓氏者,賜姓。有姓氏者,賜鉞!」
三花娘娘此次從淮夷處趕回朝歌救援,三千騎兵還能繼續戰鬥的只剩一千二百。一路追殺後,抵達孟津的不過八百。這八百騎兵聽聞賞賜的命令,皆是歡呼,「願為娘娘效死!」
王浩然已經看到了三花娘娘的騎兵趕來,立刻下令,「殿後軍布陣。修工事的兩千士卒,過河。」
河邊,早就為太師姜子牙與太宰姬旦準備好了船隻。姜子牙從昨日起,就指揮撤退的一萬兩千人按照王浩然提供的規劃方案不分晝夜地修建拒馬,挖掘陷馬坑。同時,還指揮部隊有序過河。經過一天一夜的修建與撤退,此時防禦陣地已經成型,修建防禦陣地的士卒也只剩下兩千。接到王浩然的將令,兩千士卒們立刻奔向河岸與浮橋。三千殿後士卒也已經休整了一天一夜,此時雖然有些緊張,卻也有序地擺開陣勢準備應敵。
姜子牙與姬旦上了船,小船劃到河道中央的陸地邊停下。姬旦扶著姜子牙上瞭望樓,就見河岸上的瞭望杆上,周軍士卒打出旗號,向各方示意,三花娘娘的騎兵大約有八百。
姬旦開口問道:「尚父,三花娘娘騎兵不到千人,信有三千士卒,可勝乎?」
姜子牙知道姬旦的心思,閉口不言,只是看著戰場。姬旦也看過去,就見三花娘娘的騎兵們如烏雲壓城般快速行進到防禦陣前。卻沒有直奔通道,而是在距離周軍殿後部隊半里地的防禦陣地邊緣停下,八隊騎兵均勻地分散在防禦陣地前。
距離通道半里地兩側的上百名騎兵下馬,他們解下鐵鎖鏈。鐵鎖鏈頭部有鐵質鉤爪,騎兵拋出鉤爪,抓住竹製拒馬。竹製拒馬本就趕工出來的,被這麼一拉,立刻散架。
在上百名騎兵的努力下,密密麻麻的竹製拒馬陣中很快就出現了兩條通道,不斷向周軍軍陣中延伸。姬旦看得臉色發白,認為可以靠這滿地障礙物阻擋三花娘娘的想法煙消雲散。
殿後的周軍也沒有乾等著,弓箭手們發箭阻擋。三花娘娘的騎兵中立刻又出來了上百人,舉著盾牌為同伴抵擋箭支,讓周軍的弓箭手們阻擋不了商軍破壞拒馬的行動。
不得已,周軍的弓箭手們全都集結在這兩處,用更加密集的箭雨抵擋。位於通道口的騎兵們立刻在隊長莫禮紅的帶領下前進。
以廢棄戰車為掩體的周軍用弓箭阻攔,莫禮紅摘下長弓,與普通的複合弓不同,莫禮紅的弓脊嵌入了鐵條。他箭似流星,一箭就射穿了一名周軍甲士的咽喉。也不看戰果,莫禮紅箭如連珠,片刻間就射殺了十餘名周軍。其餘周軍嚇得不敢抬頭,莫禮紅一揮手,二十餘名騎兵催馬向前趕到戰車附近,隨即跳上戰車,槍出如龍,將守在戰車後的周軍殺地連連後退。
又有十名騎兵衝上去,為首的用鐵鏈纏在前方一輛戰車上,其他騎兵用自己的鐵鏈鉤在鐵鏈上,一聲號令,都縱馬向後方行進。十匹馬的拉動下,那輛戰車直接被扯出了路障。
如此三次,第一道路障上已經出現一個缺口。此時第一道戰車附近的周軍已經被殺退,騎兵們從缺口處縱馬而入。
就在此時,王浩然也下達了撤退的命令。殿後周軍這一天一夜已經訓練多次,接到命令後立刻撤入第二道防禦陣地內。
姬旦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攻防戰,此時已經說不出話來。他突然想起在決定撤退的那晚,姬信被叫到中軍問話的事情。
姜子牙詢問姬信,為何以為三花娘娘的騎兵不可敵。姬信答道:「大周伐蠻夷,蠻夷不知戰車,持兵擋之,遂成齏粉。其非愚也,實不知戰具之變。臣觀三花娘娘騎兵,如蠻夷之見戰車,知其異,卻不知其能。故有此想。」
姬旦當時還覺得自己這庶弟姬信說話是越來越乖巧了。在撤退途中,姬旦經常會想像著如何利用兵力優勢殲滅三花娘娘的騎兵。
在姬旦的想像中,三花娘娘的騎兵們只擅長騎馬衝鋒。只要能遏制住騎兵的衝鋒,就有了勝機。
當親眼看到姬信布置的防禦陣地後,姬信堅信這就是克制騎兵的絕佳手段。
然而三花娘娘騎兵們在行雲流水般的進攻中展現出的種種戰術,讓姬旦明白這種看似牢不可破的防禦只能防禦騎兵們縱馬衝鋒而已。三花娘娘的騎兵們掌握的戰法遠超姬旦所能想像到的那一點點。
論起不知戰爭裝備的變化,姬旦與那些蠻夷們也沒什麼分別。
「信,賢也。」姜子牙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