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孟津之戰見故人(一)
從朝歌(河南鶴壁淇縣)到孟津(河南洛陽)的道路有300里。姜子牙計劃10天走完,到了第8天上午,姜子牙就率領著殿後部隊抵達了孟津。
大河(黃河)在孟津的河道中有一塊露出水面的陸地,將大河河道分為兩股,每一股的河面較窄。在枯水期,會有人在孟津上架起兩座浮橋供人通行。
去年,周王姬發就在孟津會盟諸侯,率領諸侯從孟津渡過黃河。今年,伐商大軍通過孟津浮橋抵達大河北岸,向著朝歌進發。
此時,長龍般的浮橋上滿滿的都是撤退的周軍兵卒。船隻在浮橋兩側往來穿梭,竭盡全力將周軍儘快運過大河。
在牧野之戰戛然而止的那一晚,姬發、姬旦、姜子牙進行一次對談。姬信自然沒資格知道三人談了什麼。只是對談結束後,被調給姬旦當隨從的姬信就被調給了姜子牙。
跟在尚父姜子牙身後重新看到孟津浮橋的時候,姬信覺得自己終於要安全了。聽太宰姬旦對姜子牙說道:「請尚父過河,旦來殿後。」姬信更是恨不得能立刻攙扶著尚父姜子牙趕緊過河。如果有必要的話,姬信願意背著姜子牙走過浮橋。
姜子牙卻不同意,「太宰,吾當斷後。」
姬信覺得尚父未免太逞強,心中正焦急,就聽許久不言語的王浩然開口了,「姬信,你看此地有多少人?過河需多久?」
姬信在姜子牙身邊待了這麼幾天,倒是不至於什麼都不知道。稍一思索,便答道:「一萬五千士卒。兩日!」
王浩然繼續問道:「你知道是兩日,太宰與尚父也知道,三花娘娘同樣知道。從昨天開始,她的騎兵就沒有全力壓迫,你以為是為了什麼?」
聽了這個問題,姬信直覺地感受到事情不對頭,連忙答道:「吾不知。吾也不想知。」
王浩然一點都不想哄著姬信,便揭開了殘酷的真相,「若無太宰或尚父主持,未過河的周軍定然亂作一團,誰都過不了河。非得留下一人在軍中統一指揮。」
姬信覺得這話很有道理,但貌似有漏洞,連忙問道:「若是請太宰與尚父立於橋頭。」
「你傻麼!」王浩然嘲諷起來:「兩位在橋頭,眾軍自知兩位欲逃。怎能真心殿後布陣。三花娘娘一至,眾人皆知生死未卜,必奮力沖向橋上。擁擠下,太宰或尚父又怎能過橋?」
「……太宰與尚父乃是英雄。」姬信膽戰心驚地憋出一句讚美,因為他感覺到王浩然這個敢去劫持姬發的傢伙好像又要提出危險的要求了。
王浩然笑道。「呵呵,你弄錯了。太宰與尚父都不是英雄,而你,姬信,我的朋友,你才是真正的英雄!」
姬信聽到這話就本能地想逃走,不等他有所行動,就被王浩然擠到了意識角落。姬信連忙在黑暗中大喊道:「鬼君,汝前日教導,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切不可妄動啊!」
「姬信,你知道什麼是噹噹噹噹麼?」
姬信顫抖著聲音問道:「噹噹噹噹……是敲磬麼?」
「噹噹噹噹就是,背黑鍋我來,送死你去,合力救周軍,犧牲也值得!」
「犧牲?」姬信訝異地反問。反問的同時,祭祀時擺在供桌上,被殺死的生靈模樣浮現在姬信眼前。姬信恍然大悟,自己要被王浩然當成犧牲,殺死後送上供桌了。他連忙大聲喊道:「鬼君,吾……吾家還有兩個幼女要養,吾不願做犧牲!」
不管姬信再怎麼呼喊,王浩然都不予回應。之所以這麼戲弄姬信倒不是王浩然閒得無聊,而是王浩然也不得不放鬆一下心情了。
姜子牙做了能做的各種防備,組建起嚴密的殿後編制,森林密布的環境更不利於騎兵作戰。但是在三花娘娘騎兵不停地追擊與穿過森林實施的側擊下,殿後的周軍損失了近萬士卒。
殿後的周軍就如一條尾部被不斷削短的長龍,中間部分不時被砍掉一截。姜子牙指揮著尾部部隊加速前行,將中部的缺口補上。這才會出現10天的撤退,8天就完成的局面。節省出來的每一刻時間都是用周軍士卒的性命換來的。
如果可以的話,王浩然完全不想在這種緊要關頭站出來。但是周軍已經損失了一萬士卒,孟津又地勢開闊,一旦讓三花娘娘的騎兵衝殺起來,這一萬五千士卒只怕得全軍覆沒。
若是周軍損失兩萬五千士卒,王浩然也不敢保證能夠抵擋住大商接下來的全力猛攻。哪怕王浩然不願意站出來,此時也由不得他了。
姜子牙與姬旦都已經決定由自己承擔指揮殿後部隊的責任,所以互不相讓。卻見姬信上前一步,拱手說道:「若尚父與太宰不棄,臣願領軍殿後。」
半個時辰後,還在大河以北的周軍在帥旗前列隊。太師姜子牙登上戰車,宣布了由姬信擔任殿後軍將領的任命。大多數士卒根本沒聽說過姬信的名字,只是漠然地等著姜子牙接下來的命令。
姜子牙跳下戰車,站到了聽命的位置上。在姜子牙身邊的姬旦看著「姬信」登上戰車,低聲對姜子牙埋怨,「尚父為何如此?」
「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人。」姜子牙平靜地答道。
「為何不令信將其退兵之法盡數講出,由尚父指揮撤軍?」姬旦很是不解。
姜子牙並不奢求姬旦有統領大軍的能耐,便耐心解釋道:「為將者各有側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王浩然登上戰車,看著密密麻麻的周軍,發覺自己並沒有特別緊張。閉上眼睛,穩定了一下心神。睜開眼睛的時候,王浩然沒有停頓,對著全軍朗聲說道:「吾等皆從孟津過河,應知浮橋狹窄。吾等萬餘人若無秩序,爭搶之下,無一人可過。吾等知之,商軍亦知。商軍正等候吾等自亂。」
甲士們將王浩然的話傳達給全軍,士卒們顯然明白了現狀,卻無一人出列請求殿後。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此次撤軍,周公旦與姜子牙都力主周軍殿後,諸侯先撤。在過去8天中,那些勇於請纓殿後的周軍都被三花娘娘一批批擊敗,不知所終。此時再沒有人願意主動站出來送死。
王浩然自然明白這些,繼續大聲命道:「諸軍聽令!父子俱在軍中,父出列。兄弟俱在軍中,兄出列。獨子無兄弟者,出列!」
隨著王浩然的命令被傳遞與執行,不斷有周軍士卒出列。最後只剩下近三千人留在原本的隊列位置上。王浩然的聲音冷酷無情,「隊列中士卒,為全軍殿後。出列士卒,由尚父指揮,修建路障!」
姜子牙聽完「姬信」的命令,又轉頭看向姬旦。就見姬旦神色複雜,姜子牙低聲對姬旦說道:「有將如此,天助大周。」
這些天,姬信已經成了姬旦心頭的一根刺。聽姜子牙如此讚賞姬信,姬旦勉強擠出一個笑容,「既然信可用,就請尚父先過河。大王已經催了不知多少回。」
姜子牙搖搖頭,「太宰可聽到信的將令,吾需指揮不殿後的士卒過河。請太宰安心,一旦士卒過河,吾必隨行。」
大河(黃河)在孟津的河道中有一塊露出水面的陸地,將大河河道分為兩股,每一股的河面較窄。在枯水期,會有人在孟津上架起兩座浮橋供人通行。
去年,周王姬發就在孟津會盟諸侯,率領諸侯從孟津渡過黃河。今年,伐商大軍通過孟津浮橋抵達大河北岸,向著朝歌進發。
此時,長龍般的浮橋上滿滿的都是撤退的周軍兵卒。船隻在浮橋兩側往來穿梭,竭盡全力將周軍儘快運過大河。
在牧野之戰戛然而止的那一晚,姬發、姬旦、姜子牙進行一次對談。姬信自然沒資格知道三人談了什麼。只是對談結束後,被調給姬旦當隨從的姬信就被調給了姜子牙。
跟在尚父姜子牙身後重新看到孟津浮橋的時候,姬信覺得自己終於要安全了。聽太宰姬旦對姜子牙說道:「請尚父過河,旦來殿後。」姬信更是恨不得能立刻攙扶著尚父姜子牙趕緊過河。如果有必要的話,姬信願意背著姜子牙走過浮橋。
姜子牙卻不同意,「太宰,吾當斷後。」
姬信覺得尚父未免太逞強,心中正焦急,就聽許久不言語的王浩然開口了,「姬信,你看此地有多少人?過河需多久?」
姬信在姜子牙身邊待了這麼幾天,倒是不至於什麼都不知道。稍一思索,便答道:「一萬五千士卒。兩日!」
王浩然繼續問道:「你知道是兩日,太宰與尚父也知道,三花娘娘同樣知道。從昨天開始,她的騎兵就沒有全力壓迫,你以為是為了什麼?」
聽了這個問題,姬信直覺地感受到事情不對頭,連忙答道:「吾不知。吾也不想知。」
王浩然一點都不想哄著姬信,便揭開了殘酷的真相,「若無太宰或尚父主持,未過河的周軍定然亂作一團,誰都過不了河。非得留下一人在軍中統一指揮。」
姬信覺得這話很有道理,但貌似有漏洞,連忙問道:「若是請太宰與尚父立於橋頭。」
「你傻麼!」王浩然嘲諷起來:「兩位在橋頭,眾軍自知兩位欲逃。怎能真心殿後布陣。三花娘娘一至,眾人皆知生死未卜,必奮力沖向橋上。擁擠下,太宰或尚父又怎能過橋?」
「……太宰與尚父乃是英雄。」姬信膽戰心驚地憋出一句讚美,因為他感覺到王浩然這個敢去劫持姬發的傢伙好像又要提出危險的要求了。
王浩然笑道。「呵呵,你弄錯了。太宰與尚父都不是英雄,而你,姬信,我的朋友,你才是真正的英雄!」
姬信聽到這話就本能地想逃走,不等他有所行動,就被王浩然擠到了意識角落。姬信連忙在黑暗中大喊道:「鬼君,汝前日教導,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切不可妄動啊!」
「姬信,你知道什麼是噹噹噹噹麼?」
姬信顫抖著聲音問道:「噹噹噹噹……是敲磬麼?」
「噹噹噹噹就是,背黑鍋我來,送死你去,合力救周軍,犧牲也值得!」
「犧牲?」姬信訝異地反問。反問的同時,祭祀時擺在供桌上,被殺死的生靈模樣浮現在姬信眼前。姬信恍然大悟,自己要被王浩然當成犧牲,殺死後送上供桌了。他連忙大聲喊道:「鬼君,吾……吾家還有兩個幼女要養,吾不願做犧牲!」
不管姬信再怎麼呼喊,王浩然都不予回應。之所以這麼戲弄姬信倒不是王浩然閒得無聊,而是王浩然也不得不放鬆一下心情了。
姜子牙做了能做的各種防備,組建起嚴密的殿後編制,森林密布的環境更不利於騎兵作戰。但是在三花娘娘騎兵不停地追擊與穿過森林實施的側擊下,殿後的周軍損失了近萬士卒。
殿後的周軍就如一條尾部被不斷削短的長龍,中間部分不時被砍掉一截。姜子牙指揮著尾部部隊加速前行,將中部的缺口補上。這才會出現10天的撤退,8天就完成的局面。節省出來的每一刻時間都是用周軍士卒的性命換來的。
如果可以的話,王浩然完全不想在這種緊要關頭站出來。但是周軍已經損失了一萬士卒,孟津又地勢開闊,一旦讓三花娘娘的騎兵衝殺起來,這一萬五千士卒只怕得全軍覆沒。
若是周軍損失兩萬五千士卒,王浩然也不敢保證能夠抵擋住大商接下來的全力猛攻。哪怕王浩然不願意站出來,此時也由不得他了。
姜子牙與姬旦都已經決定由自己承擔指揮殿後部隊的責任,所以互不相讓。卻見姬信上前一步,拱手說道:「若尚父與太宰不棄,臣願領軍殿後。」
半個時辰後,還在大河以北的周軍在帥旗前列隊。太師姜子牙登上戰車,宣布了由姬信擔任殿後軍將領的任命。大多數士卒根本沒聽說過姬信的名字,只是漠然地等著姜子牙接下來的命令。
姜子牙跳下戰車,站到了聽命的位置上。在姜子牙身邊的姬旦看著「姬信」登上戰車,低聲對姜子牙埋怨,「尚父為何如此?」
「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人。」姜子牙平靜地答道。
「為何不令信將其退兵之法盡數講出,由尚父指揮撤軍?」姬旦很是不解。
姜子牙並不奢求姬旦有統領大軍的能耐,便耐心解釋道:「為將者各有側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王浩然登上戰車,看著密密麻麻的周軍,發覺自己並沒有特別緊張。閉上眼睛,穩定了一下心神。睜開眼睛的時候,王浩然沒有停頓,對著全軍朗聲說道:「吾等皆從孟津過河,應知浮橋狹窄。吾等萬餘人若無秩序,爭搶之下,無一人可過。吾等知之,商軍亦知。商軍正等候吾等自亂。」
甲士們將王浩然的話傳達給全軍,士卒們顯然明白了現狀,卻無一人出列請求殿後。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此次撤軍,周公旦與姜子牙都力主周軍殿後,諸侯先撤。在過去8天中,那些勇於請纓殿後的周軍都被三花娘娘一批批擊敗,不知所終。此時再沒有人願意主動站出來送死。
王浩然自然明白這些,繼續大聲命道:「諸軍聽令!父子俱在軍中,父出列。兄弟俱在軍中,兄出列。獨子無兄弟者,出列!」
隨著王浩然的命令被傳遞與執行,不斷有周軍士卒出列。最後只剩下近三千人留在原本的隊列位置上。王浩然的聲音冷酷無情,「隊列中士卒,為全軍殿後。出列士卒,由尚父指揮,修建路障!」
姜子牙聽完「姬信」的命令,又轉頭看向姬旦。就見姬旦神色複雜,姜子牙低聲對姬旦說道:「有將如此,天助大周。」
這些天,姬信已經成了姬旦心頭的一根刺。聽姜子牙如此讚賞姬信,姬旦勉強擠出一個笑容,「既然信可用,就請尚父先過河。大王已經催了不知多少回。」
姜子牙搖搖頭,「太宰可聽到信的將令,吾需指揮不殿後的士卒過河。請太宰安心,一旦士卒過河,吾必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