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秦滅六國(二)
公元前313年,秦國的使臣張儀跟楚懷王說:如果你們楚國能夠和齊國斷絕關係,不再合盟,我們秦國願意割讓秦楚邊境的六百里土地給楚國。
楚懷王當即相信,於是便背叛了齊楚合盟,與齊國斷絕關係,然後秦國背信棄義,只割讓了六里地給楚國。
於是楚懷王惱羞成怒,集結軍隊,派兵去攻打秦國,卻被秦國的將軍魏章阻攔在丹陽。然而楚懷王並不甘心,於是召集全國的能戰之兵,再次向秦國發起進攻,卻再次被秦國阻攔在藍田,楚軍大敗。
而且楚懷王晚年時間被秦昭王騙到秦國去,最終死在咸陽,楚國經此變故,國力迅速衰弱。
公元前293年,秦國在伊闕之戰大敗韓、魏兩國後,秦昭王給楚襄王寫了一封信,信中坦言:你們楚國背叛了與秦國的約定,我們秦國即將率領諸侯聯軍攻打楚國,一決雌雄,希望您儘快召集士兵,整頓軍隊,雙方痛痛快快的打一場。
楚襄王聽聞此消息,很是擔心,於是便打算和秦國講和。經過雙方多次外交,最終在次年,楚國和秦國通過和親的方式講和。
公元前285年,楚襄王和秦昭王在宛再次和親,友好相會。
公元前283年,楚襄王和秦昭王在楚國的別都鄢城(今湖北省宜城市東南)友好相會,同年的秋季,又在秦國的穰(今河南鄧州)相會。
一時間秦、兩國格外友好。
-----------------(鄢郢之戰)
公元前281年,在楚國有一位善於用獵弓去狩獵北歸大雁的的人,楚襄王聽聞覺得驚奇,於是就叫他來,詢問射中大雁的經過。
這個人就回答說:我只是喜歡射小雁、小鳥這些小玩意,這是獵弓的作用,這些小玩意怎麼值得向大王說呢?而且憑藉著楚國這廣袤的土地,加上大王的賢能聖明,所要狩獵的肯定也不是這小小的小雁、小鳥這些小玩意。
見楚襄王低頭沉思,此人繼續說到:秦國就像一隻大鳥,背靠著西方大陸居住,面向著東方的中原,左邊是趙國,右邊是楚國的鄢郢,正東方是韓、魏兩國,而且妄想以一己之力吞併整個中原。而且他地理位置處於優勢,輻射範圍又廣,由此可見,楚國想憑藉自身去牽制甚至擊敗秦國是不可能的。
楚襄王聽了此人的話,甚是覺得憤怒,又想起了自己的父親被秦昭王騙到秦國,最終客死在咸陽。於是,楚襄王就派出使者聯繫北方的各路諸侯,重新結成聯盟,討伐秦國。
秦國聽聞這個消息,決定先發制人,直接派兵去攻打楚國。
公元前280年,秦國大將司馬錯率領軍隊從隴西郡發兵,攻占了楚國的黔中郡,楚襄王被迫割讓了上庸和漢江以北的大片土地給秦國。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命令白起率領大軍攻占楚國。
白起率領數萬將士沿著漢江向東行軍,攻取了漢江沿岸的重鎮,掠奪漢水流域豐富的糧草以補給軍需,這樣就可以出其不意的攻入楚國境內。
同時白起還讓秦國的軍隊在過河之後將橋樑拆掉、船隻焚毀,切斷自己的後路,以表示自己決一死戰的信心。
而楚軍身後卻是各自的家庭,沒有陷陣之志,無法抵擋秦國精銳士卒的猛攻,節節敗退。
於是秦國軍隊在白起的帶領下長驅直入,迅速的攻占了楚國在漢水流域的鄧(今湖北襄陽北)等地,一直到楚國的別都鄢城。
而在鄢城,楚國早已集結重兵,想要阻止秦國南下進攻楚國都城郢城。
秦軍在鄢城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屢攻不克,而秦軍孤軍深入,缺少糧草,不易持久作戰。於是利用水淹城池的方法:上游蓄水、下游修長渠,引夷水入鄢城。最終鄢城被破,城中百姓死傷數十萬。
占領鄢城後,白起又率軍攻打占領了西陵(今湖北宜昌),把控長江咽喉部位,截斷了郢城與西面巫郡之間的聯繫。
公元前278年,白起再次率兵攻打楚國,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攻陷楚國國都郢城。楚襄王兵敗之後,只能潰逃至陳縣(今河南淮陽縣),被迫遷都自保。
-----------------(華陽之戰)
公元前273年,趙軍與魏軍聯合進攻韓國,包圍韓國重要城邑華陽。韓國無力抵擋,只能求助於秦國,然後秦國卻拒絕了韓國的求救。
韓國的相國對即將出使秦國秦國的大臣陳筮說:這個事情非常緊急,我知道您現在還身體抱恙,但是還是希望您連夜趕到秦國去說服秦王派兵救援我魏國。
於是陳筮連夜出發,抵達秦國後率先會見了秦國的穰候魏冉。
魏冉看見來人說:韓國的事情現在很著急嗎?還特地派您前來。
陳筮說:不急呀。
魏冉有些生氣,說:像您這樣,韓國國君怎麼讓你來求援呢?你們韓國的官員馬不停蹄的跑到秦國來求救,向我們君王說你們韓國情況危機,需要救援。您現在來了卻說情況並不危機,這是為什麼呢?
陳筮說:要是韓國真的情況危機,估計已經改變了立場,去投靠趙魏兩國了,正是因為情況不那麼危機,所以才能派我再一次來到秦國向秦王求援呀。
魏冉聽罷,覺得有道理,又不能將韓國逼到趙魏同一戰線,於是說到:您就不用面見秦王了,我替您去請求秦王發兵支援韓國。
於是魏冉連夜上報秦王,陳明利害關係,請求秦王發兵救援。
秦王收到密信就派遣穰候魏冉、客卿胡陽、武安君白起率領軍隊救援韓國。
因為趙魏聯軍和韓軍在華陽膠著,華陽又距離秦國較遠,趙魏聯軍也認為秦軍不可能短時間內趕到,就沒有在意。
白起決定讓秦軍從咸陽出發,以日行百里的速度急行軍遠途奔襲,僅八天時間便已到華陽城下。趁著趙魏聯軍疏於防範,立即向聯軍發起進攻,一舉殲滅趙魏韓軍15萬餘人,生擒趙國將領,魏國宰相芒卯敗逃。
緊接著又進攻趙國再次派兵來援的趙將賈偃,經過激戰,依舊大敗趙軍,並且將趙軍兩萬俘虜沉入黃河之中。
公元前274年,秦國大將胡傷攻打魏國,斬殺敵人四萬餘人,秦軍隨後攻略魏國卷縣、蔡陽、長社和中陽以及趙國的關津等地,並與韓軍圍攻了魏國都城大梁。
最終魏國無力再戰,魏國將軍段乾子希望能夠把南陽割讓給秦國求和。而秦國聽聞燕國、趙國準備聯合起兵來救援魏國,於是就答應了魏國的求和。
楚懷王當即相信,於是便背叛了齊楚合盟,與齊國斷絕關係,然後秦國背信棄義,只割讓了六里地給楚國。
於是楚懷王惱羞成怒,集結軍隊,派兵去攻打秦國,卻被秦國的將軍魏章阻攔在丹陽。然而楚懷王並不甘心,於是召集全國的能戰之兵,再次向秦國發起進攻,卻再次被秦國阻攔在藍田,楚軍大敗。
而且楚懷王晚年時間被秦昭王騙到秦國去,最終死在咸陽,楚國經此變故,國力迅速衰弱。
公元前293年,秦國在伊闕之戰大敗韓、魏兩國後,秦昭王給楚襄王寫了一封信,信中坦言:你們楚國背叛了與秦國的約定,我們秦國即將率領諸侯聯軍攻打楚國,一決雌雄,希望您儘快召集士兵,整頓軍隊,雙方痛痛快快的打一場。
楚襄王聽聞此消息,很是擔心,於是便打算和秦國講和。經過雙方多次外交,最終在次年,楚國和秦國通過和親的方式講和。
公元前285年,楚襄王和秦昭王在宛再次和親,友好相會。
公元前283年,楚襄王和秦昭王在楚國的別都鄢城(今湖北省宜城市東南)友好相會,同年的秋季,又在秦國的穰(今河南鄧州)相會。
一時間秦、兩國格外友好。
-----------------(鄢郢之戰)
公元前281年,在楚國有一位善於用獵弓去狩獵北歸大雁的的人,楚襄王聽聞覺得驚奇,於是就叫他來,詢問射中大雁的經過。
這個人就回答說:我只是喜歡射小雁、小鳥這些小玩意,這是獵弓的作用,這些小玩意怎麼值得向大王說呢?而且憑藉著楚國這廣袤的土地,加上大王的賢能聖明,所要狩獵的肯定也不是這小小的小雁、小鳥這些小玩意。
見楚襄王低頭沉思,此人繼續說到:秦國就像一隻大鳥,背靠著西方大陸居住,面向著東方的中原,左邊是趙國,右邊是楚國的鄢郢,正東方是韓、魏兩國,而且妄想以一己之力吞併整個中原。而且他地理位置處於優勢,輻射範圍又廣,由此可見,楚國想憑藉自身去牽制甚至擊敗秦國是不可能的。
楚襄王聽了此人的話,甚是覺得憤怒,又想起了自己的父親被秦昭王騙到秦國,最終客死在咸陽。於是,楚襄王就派出使者聯繫北方的各路諸侯,重新結成聯盟,討伐秦國。
秦國聽聞這個消息,決定先發制人,直接派兵去攻打楚國。
公元前280年,秦國大將司馬錯率領軍隊從隴西郡發兵,攻占了楚國的黔中郡,楚襄王被迫割讓了上庸和漢江以北的大片土地給秦國。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命令白起率領大軍攻占楚國。
白起率領數萬將士沿著漢江向東行軍,攻取了漢江沿岸的重鎮,掠奪漢水流域豐富的糧草以補給軍需,這樣就可以出其不意的攻入楚國境內。
同時白起還讓秦國的軍隊在過河之後將橋樑拆掉、船隻焚毀,切斷自己的後路,以表示自己決一死戰的信心。
而楚軍身後卻是各自的家庭,沒有陷陣之志,無法抵擋秦國精銳士卒的猛攻,節節敗退。
於是秦國軍隊在白起的帶領下長驅直入,迅速的攻占了楚國在漢水流域的鄧(今湖北襄陽北)等地,一直到楚國的別都鄢城。
而在鄢城,楚國早已集結重兵,想要阻止秦國南下進攻楚國都城郢城。
秦軍在鄢城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屢攻不克,而秦軍孤軍深入,缺少糧草,不易持久作戰。於是利用水淹城池的方法:上游蓄水、下游修長渠,引夷水入鄢城。最終鄢城被破,城中百姓死傷數十萬。
占領鄢城後,白起又率軍攻打占領了西陵(今湖北宜昌),把控長江咽喉部位,截斷了郢城與西面巫郡之間的聯繫。
公元前278年,白起再次率兵攻打楚國,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攻陷楚國國都郢城。楚襄王兵敗之後,只能潰逃至陳縣(今河南淮陽縣),被迫遷都自保。
-----------------(華陽之戰)
公元前273年,趙軍與魏軍聯合進攻韓國,包圍韓國重要城邑華陽。韓國無力抵擋,只能求助於秦國,然後秦國卻拒絕了韓國的求救。
韓國的相國對即將出使秦國秦國的大臣陳筮說:這個事情非常緊急,我知道您現在還身體抱恙,但是還是希望您連夜趕到秦國去說服秦王派兵救援我魏國。
於是陳筮連夜出發,抵達秦國後率先會見了秦國的穰候魏冉。
魏冉看見來人說:韓國的事情現在很著急嗎?還特地派您前來。
陳筮說:不急呀。
魏冉有些生氣,說:像您這樣,韓國國君怎麼讓你來求援呢?你們韓國的官員馬不停蹄的跑到秦國來求救,向我們君王說你們韓國情況危機,需要救援。您現在來了卻說情況並不危機,這是為什麼呢?
陳筮說:要是韓國真的情況危機,估計已經改變了立場,去投靠趙魏兩國了,正是因為情況不那麼危機,所以才能派我再一次來到秦國向秦王求援呀。
魏冉聽罷,覺得有道理,又不能將韓國逼到趙魏同一戰線,於是說到:您就不用面見秦王了,我替您去請求秦王發兵支援韓國。
於是魏冉連夜上報秦王,陳明利害關係,請求秦王發兵救援。
秦王收到密信就派遣穰候魏冉、客卿胡陽、武安君白起率領軍隊救援韓國。
因為趙魏聯軍和韓軍在華陽膠著,華陽又距離秦國較遠,趙魏聯軍也認為秦軍不可能短時間內趕到,就沒有在意。
白起決定讓秦軍從咸陽出發,以日行百里的速度急行軍遠途奔襲,僅八天時間便已到華陽城下。趁著趙魏聯軍疏於防範,立即向聯軍發起進攻,一舉殲滅趙魏韓軍15萬餘人,生擒趙國將領,魏國宰相芒卯敗逃。
緊接著又進攻趙國再次派兵來援的趙將賈偃,經過激戰,依舊大敗趙軍,並且將趙軍兩萬俘虜沉入黃河之中。
公元前274年,秦國大將胡傷攻打魏國,斬殺敵人四萬餘人,秦軍隨後攻略魏國卷縣、蔡陽、長社和中陽以及趙國的關津等地,並與韓軍圍攻了魏國都城大梁。
最終魏國無力再戰,魏國將軍段乾子希望能夠把南陽割讓給秦國求和。而秦國聽聞燕國、趙國準備聯合起兵來救援魏國,於是就答應了魏國的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