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衛靈公厚祿孔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孔子在魯國從政不順,新政之路終於走不下去,罷了,還是換個環境換個活法繼續求索。公元前497年,孔子率眾弟子離開魯國,開啟了週遊天下的歷程。

  孔子離開魯國後首先去的是衛國。那麼為什麼首先選擇了衛國呢?

  魯國的北面是齊國。孔子40多歲的時候,去過齊國,而且住了近三年。在齊國受到齊景公的款待,但卻沒有被重用,又遭到一幫大臣的擠兌,甚至於要暗殺他,不得不倉惶奔逃回國。孔子對齊國本來沒有好印象,加之前不久齊魯夾谷會盟,孔子為維護魯國利益又開罪了齊國,在這時候就更不能去齊國了。

  魯國的南國是邾國,這是一個小國,彈丸之地,豈能立足?

  而魯國和衛國,號稱兄弟之國。魯國是周初分封的重要姫姓諸侯國之一,到任的首位國君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兒子伯禽。衛國,也是周朝的姬姓諸侯國,都城朝歌,曾做過商城都城,歷史優久之地。最初受封的國君是周文王嫡九子康叔。魯國和衛國可謂是同宗同源。

  衛國當時在位的國君是衛靈公,有禮敬賢士的名聲。衛靈公是春秋時期衛國一位很有作為又很有性格的國君,在位時間長達42年,從公元前534年至公元前493年。在他統治期間,衛國很富庶強盛。

  因此衛國在諸侯國中贏得了多君子賢人的美譽。衛靈公手下的大臣中,彌子瑕很有才幹,信義而孝道,深受靈公喜歡;林國見賢必舉薦,還把自己的俸祿分給未出仕的賢者;慶足遇大事則起而治之,無事則退而容賢。靈公對林國和慶足信任而尊重。大夫史狗、史魚、蘧伯玉等人,都是有名的君子。衛靈公用這些有才華的人輔佐朝政,衛國呈現民主和諧,經濟繁榮的景象。

  孔子一進入到衛國,看見衛地人煙稠密,與他到過的其它國家對比鮮明,不禁脫口而出說道:「這裡人口真多啊!」

  在出魯國奔衛國的路上,孔子與弟子們一路討論治國為政之道,一半是討論在魯國為政失利的教訓,一半是討論諸侯各國的政治得失,弟子們爭先恐後發表自己的看法。聽孔子說衛國人口多,前面駕車的冉有立刻轉過頭來問道:「人口多了,應該怎麼辦呢?」

  「使他們富裕起來。」孔子回答。

  冉有又問:「民眾富裕起來以後,又該怎麼辦呢?」

  孔子不加思索地說:「對他們施行教育。」

  孔子「庶—富—教」的治國方案,正是善治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人口多了,首先要讓百姓富起來,富起來後要施行教化,既要有富裕的物質生活,又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社會才能健康有序地發展。

  孔子之所以選擇到衛國,還因為衛國是富而不弱,國家不大,但在諸侯國中頗有地位。衛靈公很有軍事才能,打起仗來很勇猛。公元前502年,衛國聯合齊國攻打晉國,衛國與晉國在中牟對峙,衛靈公帶兵車五百乘,而晉國有兵車千乘。衛靈公對將士們說:「我們衛國的兵車只有晉國的一半,我本人可以抵他們的另一半,我們足以和他們匹敵!大家前進吧!」。率領衛國軍隊氣勢洶洶地衝上去。

  晉國軍隊中有一位從衛國叛逃過去的褚師圃,他跟晉軍將領說:「衛國的兵力雖少,但衛靈公親臨前線,他們士氣旺盛,是不容易戰勝的,我們不如避開他們,回頭對付齊國的軍隊。」於是,晉軍避開衛國軍隊,去攻擊齊軍,結果獲得了勝利,繳獲齊國的戰車五百乘。

  孔子對衛國持有良好的印象,還在於衛國文化發達,和魯國有些相似,禮、樂盛行,當時文化上有「鄭衛之音「的說法,即指鄭、衛二國的音樂聞名於諸侯各國。秦國承相李斯曾上書秦始皇,建議:棄叩缶擊瓮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意思是大力推廣源自衛國的韶樂和虞樂。

  孔子選擇來到衛國還有個最現實的原因:衛國與魯國相距很近,大夫士人之間經常往來走動,保持各種密切的聯繫。衛國的很多大夫士人都是孔子的朋友,孔子的學生子路的妻兄顏涿聚即衛國的大夫。孔子的弟子中,子夏、子貢等得意門生就來自於衛國。

  孔子到了衛國後,顏回與子路首先來到顏涿聚家。顏涿聚是衛國的賢大夫,家資豐厚,在衛國有很有社會地位和影響。顏回與顏涿聚同為小邾子顏友的後人,他和子路過去就和顏涿聚多有往來,在顏涿聚被囚禁時還幫助過他。

  顏回、子路告知孔子到衛國來的真實情況,希望顏涿聚能把孔子一行推薦給衛君。顏涿聚不但答應了二人的請求,還把孔子一行安排在自己家中食宿。

  孔子住在顏涿聚的家裡後,顏涿聚拜孔子為師,虛心向他學習。隨著對孔子了解的深入,他非常佩服孔子的博學與仁德,顏涿聚說:周成王曾和戲子侏儒一起玩耍,非常盡興,但解決重大問題時,必找有德之人商談,所以能將天下治理好。季氏雖有十數個孔子弟子為家臣,但要解決重大問題時,卻找戲子和侏儒商量,所以不得善終。

  經顏涿聚及孔子的朋友蘧伯玉等人的推薦,衛靈公接見了孔子及顏回、子路一行。

  衛靈公與孔子談論國家治理之道,孔子侃侃而談,從仁、義、禮,到庶、富、教,說地衛靈公連連點頭。衛靈公開始非常尊重孔子,他問孔子:「你在魯國的官俸是多少?」孔子回答說:「官俸是粟子六萬小斗。」衛靈公也給了孔子六萬小斗粟子的俸祿。於是孔子一行從顏涿聚家搬出自立館舍居住。

  衛靈公非常仰慕孔子的才能和名聲,但是,作為一位長期執政,老於世故的國君,他對孔子不是非常信任。孔子是魯國的高官,突然間帶一幫文武能人來到小國衛國,不能不讓衛靈公懷疑。所以,衛靈公沒有讓孔子參與到衛國的朝政中。

  顏回隨孔子在衛國住了十個月。有人向衛靈公進言說:「孔子是魯定公的股肱之臣,能言善謀,以齊國這個能臣倍出的強國,在夾谷之會上都敗給了孔子,被迫割讓了土地,如果孔子他們是為魯國圖謀衛國而來,該怎麼辦?」

  衛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遂派公孫余假暗中監視孔子師徒,公孫余假帶了兵仗在孔子那兒走出走進。

  孔子恐受其害,便匆忙離開衛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