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陽虎亂魯孔子拒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魯昭公三十二年,即公元前510年,流亡在外的魯昭公在晉國乾侯病死。當時執國政的季平子推立昭公的弟弟為君,即魯定公。孔子從政的高光時刻即在魯定公時期。

  魯定公五年,季平子死了,他的兒子季孫斯繼承了相國的職位,即季桓子。季氏的家臣陽虎,勇猛過人,智謀百出,在三桓與魯昭公的爭鬥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取得季平子的信賴,權力日漸增大。季平子死後,再沒人能控制他,陽虎由季氏家的老大進而控制了整個國家,成為魯國的上大夫,這就是孔子所說的「陪臣執國命」:國家命運掌握在卿大夫的家臣手裡。

  孔子從齊國歸來後,雖然沒能在齊國從政,但差點被齊景公任命為上卿的經歷,被弟子們一宣傳,著實為孔子增譽不少。去周都洛邑跟老子學過禮,在經濟強國齊國留過學,孔子身上的光環增多,聲名日隆,弟子越來越多,有不少人專門從遠方來求學。

  陽虎很想拉攏孔子進入自己的圈子,以鞏固提高自己的地位,可是孔子不願意。孔子與陽虎的政見不同,孔子的政治觀念,是恢復建立有秩序的制度,君君臣臣,井然有序,如今卻是陪臣執國命,卿大夫控制了國家,家臣又控制了卿大夫,這不是孔子的期望。

  陽虎多次要求見孔子,孔子都避而不見。陽虎就想出了一個主意,利用當時的禮俗逼迫孔子見面。

  陽虎趁孔子不在家時將一個蒸熟的小豬送給孔子,按禮孔子必須到他家來道謝。孔子知道陽虎的意圖,便等到陽虎不在家時前去拜訪,不料卻在回來的路上遇上陽虎。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怕什麼來什麼。

  陽虎把孔子拉到一邊,似怪非怪地說道:「自己有德才,而聽任國事迷茫,這樣的人能算是仁人嗎?」孔子不會說假話,回答道:「不是」。

  陽虎又說:「自己有為政的理想,而又屢失時機,這樣的人能算智者嗎?「孔子道:」不算「。

  陽虎接著說:」時光一天天過去,歲月不會等人啊!你還是到我這裡來干一番事業吧」。孔子此時已無法再推辭,便說:「好吧,您讓我考慮一下「。

  這實際上是孔子使的緩兵之計,他一直拖著沒有回覆陽虎。不過過了不久,陽虎自己那邊的大事接連而至,以致沒有機會問孔子出仕的事了。

  在季氏家,握有兵權的陽虎與掌控財權的另一位家臣仲梁懷兩人互相看不起,矛盾越積越深。陽虎一心想把仲梁懷趕走。正巧在這個時候,替季氏鎮守費邑的魯國大夫公山不狃因仲梁懷故意為難自己而對其恨之入骨。公山不狃跑來聯絡陽虎,對他說:「仲梁懷真是個公報私仇的小人,您是不是打算趕走仲梁懷?我願意一起干。」

  陽虎一聽,喜出望外,有地方實力派加盟,正求之不得呢。陽虎開始大膽地策劃倒仲行動。仲梁懷是季桓子的寵臣,乾脆兩位一起收拾!於是,陽虎與公山不狃發動兵變,把季桓子軟禁起來,強迫季桓子認可陽虎的老大地位。仲梁懷倉皇出逃齊國。

  陽虎的兵變,引起了季氏族人的激烈反抗,陽虎一不做二不休,軟禁季桓子的堂兄公父歜,殺死季氏族人公何藐,並趕走季氏的親戚秦遄,季氏的權力完全落入陽虎手中。

  接下來幾年,陽虎野心勃勃,在魯國政壇呼風喚雨,他逼迫魯定公、季孫、叔叔、孟孫三氏與之訂立盟誓,使自己執政合法化。

  陽虎得勢,連「三桓」家族的重要人物也來投靠他。季孫氏的族人季寐、公鉏極,叔孫氏族人叔孫輒、叔仲志都成了陽虎的人。

  季家的主人季桓子時刻想扳倒陽虎,奪回統治地位。陽虎感到有季桓子在,自己權力就不穩。於是打算除掉季桓子,甚至幻想終結「三桓」當權的歷史。當時三桓家族的當家人分別是季桓子、叔孫州仇和孟懿子。

  魯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冬,陽虎在蒲園設宴請季桓子,想尋機襲殺季桓子。在赴宴的途中,季桓子感到形勢不妙,前面車上坐著陽虎,左右都是陽虎的親兵,後面是陽虎的弟弟陽越駕車跟隨,這哪裡是赴宴,和赴刑場差不多。

  季桓子極力控制住驚恐的心情,勸說給自己駕車的林楚,趕緊把自己送到孟孫家。此時唯有孟孫家族中沒有人投靠陽虎,孟懿子和家臣公斂處父治理有方,勢力能與陽虎有一拼。

  林楚祖輩都是季氏的家丁,受到季氏照顧。此時季桓子的性命,就掌握在林楚手中。季桓子對林楚說:「你的家族世代忠心,季家對你們悉心照顧,現在是你表現的時候了」。林楚終於沒有背叛季桓子,他回答道:「我會誓死效忠於您,只是今天形勢如此,成不成功,就看上天了」。

  到了前面十字路口,林楚猛地橫拉韁繩,馬車調頭橫衝出來,沿著岔道奔去。後面陽越急喊:快追!別讓叛臣跑了。帶一班人車緊追不捨,同時放箭亂射。好在季桓子的馬好,林楚駕車熟練,沒有被射中。

  兵變的前一天,孟氏的家臣,得力幹將公斂處父看到陽虎指揮季氏的軍隊緊張地調動,便起了疑心,趕忙向孟懿子報告。身為國之重臣的孟懿子竟然不知道調兵的事。公斂處父便警告孟懿子:「怕是要發生叛亂了,請您趕緊作準備,我去成邑召集軍隊,儘快趕來。」孟懿子挑選強壯的家僕,假裝修建房子,暗地戒備。

  果然不出所料,負責觀望戒備的人突然看見季桓子的馬車疾奔而來,後面還有追兵。孟懿子把季桓子的馬車讓進府後,轟隆一聲關閉大門。陽越帶人攻打孟府,孟氏家丁從大門後射出冷箭,正中陽越的心窩,他一頭倒下,死了。

  季桓子跑了,弟弟陽越被射死,陽虎的如意盤算初師失利。他改變主意,集中兵力攻打疏於戒備的叔孫州仇,這時叔孫武叔也公然反叛,與陽虎合流。叔孫州仇不敵,很快成為階下囚。陽虎又闖入宮中,劫持魯定公,搶走了鎮國寶玉和寶弓。

  陽虎從孟懿子處撤兵攻打叔孫,給孟懿子喘息之機。公斂處父率領成邑的軍隊殺入城中,與陽虎的軍隊在都城南門發生激戰,陽虎軍隊被打敗,撤退到棘下。

  陽虎的叛亂激起了魯國貴族的激烈反對,各家發兵圍攻陽虎。「三桓」家族更是一致對敵,聯合進攻陽虎據守的陽關。陽虎抵擋不住,放火燒毀城門,乘亂突圍逃往齊國。順便把自己占據的汶陽、龜陰幾座與齊相鄰的城邑,作為見面禮,送給了齊國。

  在齊國,陽虎獻城有功,加上他賄賂權臣,不久就得到齊景公的重視和召見。陽虎勸齊景公借給他兵力,趁魯國內亂攻打魯國。齊景公照樣徵求大臣的意見。重臣鮑國提醒齊景公說:「陽虎很有才幹,依靠季氏獲得了魯國權力,但他卻想殺死季氏,進而禍亂魯國。這個人的信條是『為富不仁』,可見他是一個唯利是圖不講道義的人。現在魯國人趕走了這個禍害,您卻要收留他,並聽信於他,這不是引狼入室嗎?」

  齊景公恍然有所悟,就下令逮捕陽虎,把他囚禁在齊都臨淄。陽虎發揮聰明才智,兩次越獄脫逃,最後終於逃到了晉國,得到了趙簡子的重用。

  孔子聽說陽虎到了晉國,成為趙簡子的座上客,就說:「趙氏恐怕以後要永無寧日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