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歸來
天聖四年,初夏
紫宸殿,出遊了一年多的韓琦和王素等人終於回來了。趙禎在此設宴歡迎眾人。
「官家聖安。」眾人施禮,親政的皇帝威嚴了不少,韓琦頗為感慨。
「平身吧。大家入坐。」趙禎甚是開心,「此次遠遊,大家辛苦了,朕設宴慰勞大家,不必拘禮。」。
「稚圭,你是帶隊,你先說說。」待眾人落座,趙禎問向韓琦。
「官家,此次出遊,學生對世界的認識與以往大不同,確實有諸多領悟要與官家言說。」韓琦黑了瘦了,也成熟了不少。
「甚好,說吧。」
「此番出遊,最大的感悟是世界之大,國家之多,實在讓我覺得以前是坐井觀天,自以為是。學生西行最遠到了黑衣大食的蘇哈爾港,現時他們自稱叫層檀國,黑衣大食只是各國的共主,對大食的城市只收稅,並不派官員管理。蘇哈爾港口的商人說由此上陸西行,便可到黑衣大食的京城白達(巴格達),白達人口百萬,軍力強大,是大食最大的城市。只是與官家相約要今年回大宋,只得放棄西行而返。」
「哦,蘇哈爾可有火油?」趙禎心念念的是那阿拉伯沙漠裡流淌的石油。
「官家英明,這層檀國確有火油一物,常常用在造船時塗於木頭表面防水,或者用來點燃火把。」韓琦答道。
「王素來信說朱羅國正在攻打三佛齊,你等回淡馬錫可曾遇到?」
「不論大食波斯還是天竺,三佛齊,皆是小國林立,或尊一共主,或就自立,彼此攻伐不斷,但皆不會停止商路貿易,商貿是這些小國立國之本,並不似大宋以農為本。我等商船隻要繳納商稅,不會遇到刁難。」韓琦答道。
「如此倒還是仲儀受苦最多了。」趙禎笑道。
「官家,小的確實受苦了。」王素迫不及待答道,「這南天酷暑難耐,常有風暴,小的在船上吃了一個多月袋鼠肉,此肉味同嚼蠟,實在苦得很。」
「仲儀怕是大宋第一個食袋鼠肉之人,可載史冊。」趙禎對王素笑說。
「你等出發之日,朕不曾相送,韓琦將各位細細介紹與我,朕要書寫嘉獎。」趙禎說道。
「學生國子監生富弼,乃韓琦好友。」富弼行禮道。
「學生國子監生歐陽修,乃韓琦好友。」歐陽修行禮道。
「小的王質,乃王素族弟。」王質行禮道。
「哦,王質,你可帶淡馬錫夫人與孩子回京?」趙禎記起了王素信中所寫。
「回稟官家,小的帶夫人孩子回大宋認祖歸宗自是緊要的很,夫人與孩子在小的府上歇息。不曾覲見。」
「這異域女子與大宋女子差別甚大吧?」趙禎笑道。
「不然,淡馬錫與大宋往來頗多,很多當地人皆有漢家血統,王質的夫人祖上亦是福建路去的漢家,亦是讀四書五經的。」王素搶先答道。
「此等心繫中原之地,大宋不該以路途遙遠為由而忽視不管啊。」趙禎感嘆。
「來,舉杯,諸君年少持重,大宋之幸。」趙禎舉杯笑道,君臣盡歡。
次日,紫宸殿後閣,常起居。
蔡齊奏道:「明州守臣報說倭國有使臣來覲見官家,卻沒有國書,問內閣如何處置。」
薛奎說道:「這倭國對北遼暗通款曲,卻每年多次來大宋朝貢,拿些個海珠,獸皮換得大量絲綢瓷器,實在是貪得無厭,如今又來,卻又沒有倭國國王國書認證,怕又是來占便宜的,官家自不必理會。」
趙禎沉吟道:「這以前朕沒有親政,自是不便過問,如今倒是請幾位給朕好好說說這朝貢制度究竟是在做甚?」
「大宋泱泱中央大國,周邊小國皆真心誠服遣使朝拜,以示歸服王化,是為外服。」呂夷簡解釋道。
「既是皆歸服,為何高麗,倭國,安南,大理來,而大食,波斯,拂菻(東羅馬)不來呢?」趙禎問道。
「這些國家地處偏遠,西部道路被党項控制,自是不便前來。」呂夷簡回道。
「即如此,為何北遼每次來藉以上國自居?高麗,倭國皆亦向北遼納貢?難道說這中央大國有兩個?這党項又何敢阻斷各國來朝?」趙禎問道。
「這……」呂夷簡怎麼敢說實話,一時啞口。
「小國畏威而不懷德,有小禮而無大義。北遼鐵騎遠勝大宋,自是小國要奉迎依附,党項亦是不懂孔孟大義,乃是只圖利益。」薛奎倒是義正言辭。
「哈哈,既然都是些不懷德,無大義的蠻邦,大宋何必回贈百倍於貢品價值的回禮?這些貨品賣掉開辦幾個書院,醫院不是更好?」趙禎笑道。
「這若是斷了朝貢體制,小國不來了,又如何聆聽天子教化呢?」王曾問道。
「這高麗本是大漢樂浪郡,這安南本是大漢交趾郡,這設書院日日教化之地都自立了,來幾次朝貢就教化了?」趙禎搖頭。
「官家是有何安排?」呂夷簡問道,心想你說咋辦就咋辦,本來也是花錢買你皇帝一個高興,你不高興就不搞唄。
「朕說愛來不來,既日起,各國前來朝貢,貢品與回贈禮品價值必須相等,此外,大宋商品各國喜愛皆可購買,納稅即可帶走,送,朕是不會送的。」趙禎想了一下,「倭國現時國王是誰?朕好書信於他。」
「這,臣等不知。」蔡齊為難道。
「這般不通信息,不知底細,禮部倒是清閒得很那。」趙禎努努嘴,「禮部要設立一個情報司,這各國發生什麼都不知道,如何讓內閣做出決斷?以後在大宋周邊各國,要派大宋禮部官員常駐,及時與國內聯絡情報,大宋有需要告知各國的,也通過官員告知各國王室。」
「喏,臣回去就安排。」蔡齊恨不得有個地洞鑽下去。
「告訴明州守臣,倭國使者不必覲見,在明州採辦商品直接回去吧,派使臣隨倭國使者一同去一下倭國和高麗,大宋先在這兩國設立使館,若效果良好,再推廣各國。」趙禎說道。
紫宸殿,出遊了一年多的韓琦和王素等人終於回來了。趙禎在此設宴歡迎眾人。
「官家聖安。」眾人施禮,親政的皇帝威嚴了不少,韓琦頗為感慨。
「平身吧。大家入坐。」趙禎甚是開心,「此次遠遊,大家辛苦了,朕設宴慰勞大家,不必拘禮。」。
「稚圭,你是帶隊,你先說說。」待眾人落座,趙禎問向韓琦。
「官家,此次出遊,學生對世界的認識與以往大不同,確實有諸多領悟要與官家言說。」韓琦黑了瘦了,也成熟了不少。
「甚好,說吧。」
「此番出遊,最大的感悟是世界之大,國家之多,實在讓我覺得以前是坐井觀天,自以為是。學生西行最遠到了黑衣大食的蘇哈爾港,現時他們自稱叫層檀國,黑衣大食只是各國的共主,對大食的城市只收稅,並不派官員管理。蘇哈爾港口的商人說由此上陸西行,便可到黑衣大食的京城白達(巴格達),白達人口百萬,軍力強大,是大食最大的城市。只是與官家相約要今年回大宋,只得放棄西行而返。」
「哦,蘇哈爾可有火油?」趙禎心念念的是那阿拉伯沙漠裡流淌的石油。
「官家英明,這層檀國確有火油一物,常常用在造船時塗於木頭表面防水,或者用來點燃火把。」韓琦答道。
「王素來信說朱羅國正在攻打三佛齊,你等回淡馬錫可曾遇到?」
「不論大食波斯還是天竺,三佛齊,皆是小國林立,或尊一共主,或就自立,彼此攻伐不斷,但皆不會停止商路貿易,商貿是這些小國立國之本,並不似大宋以農為本。我等商船隻要繳納商稅,不會遇到刁難。」韓琦答道。
「如此倒還是仲儀受苦最多了。」趙禎笑道。
「官家,小的確實受苦了。」王素迫不及待答道,「這南天酷暑難耐,常有風暴,小的在船上吃了一個多月袋鼠肉,此肉味同嚼蠟,實在苦得很。」
「仲儀怕是大宋第一個食袋鼠肉之人,可載史冊。」趙禎對王素笑說。
「你等出發之日,朕不曾相送,韓琦將各位細細介紹與我,朕要書寫嘉獎。」趙禎說道。
「學生國子監生富弼,乃韓琦好友。」富弼行禮道。
「學生國子監生歐陽修,乃韓琦好友。」歐陽修行禮道。
「小的王質,乃王素族弟。」王質行禮道。
「哦,王質,你可帶淡馬錫夫人與孩子回京?」趙禎記起了王素信中所寫。
「回稟官家,小的帶夫人孩子回大宋認祖歸宗自是緊要的很,夫人與孩子在小的府上歇息。不曾覲見。」
「這異域女子與大宋女子差別甚大吧?」趙禎笑道。
「不然,淡馬錫與大宋往來頗多,很多當地人皆有漢家血統,王質的夫人祖上亦是福建路去的漢家,亦是讀四書五經的。」王素搶先答道。
「此等心繫中原之地,大宋不該以路途遙遠為由而忽視不管啊。」趙禎感嘆。
「來,舉杯,諸君年少持重,大宋之幸。」趙禎舉杯笑道,君臣盡歡。
次日,紫宸殿後閣,常起居。
蔡齊奏道:「明州守臣報說倭國有使臣來覲見官家,卻沒有國書,問內閣如何處置。」
薛奎說道:「這倭國對北遼暗通款曲,卻每年多次來大宋朝貢,拿些個海珠,獸皮換得大量絲綢瓷器,實在是貪得無厭,如今又來,卻又沒有倭國國王國書認證,怕又是來占便宜的,官家自不必理會。」
趙禎沉吟道:「這以前朕沒有親政,自是不便過問,如今倒是請幾位給朕好好說說這朝貢制度究竟是在做甚?」
「大宋泱泱中央大國,周邊小國皆真心誠服遣使朝拜,以示歸服王化,是為外服。」呂夷簡解釋道。
「既是皆歸服,為何高麗,倭國,安南,大理來,而大食,波斯,拂菻(東羅馬)不來呢?」趙禎問道。
「這些國家地處偏遠,西部道路被党項控制,自是不便前來。」呂夷簡回道。
「即如此,為何北遼每次來藉以上國自居?高麗,倭國皆亦向北遼納貢?難道說這中央大國有兩個?這党項又何敢阻斷各國來朝?」趙禎問道。
「這……」呂夷簡怎麼敢說實話,一時啞口。
「小國畏威而不懷德,有小禮而無大義。北遼鐵騎遠勝大宋,自是小國要奉迎依附,党項亦是不懂孔孟大義,乃是只圖利益。」薛奎倒是義正言辭。
「哈哈,既然都是些不懷德,無大義的蠻邦,大宋何必回贈百倍於貢品價值的回禮?這些貨品賣掉開辦幾個書院,醫院不是更好?」趙禎笑道。
「這若是斷了朝貢體制,小國不來了,又如何聆聽天子教化呢?」王曾問道。
「這高麗本是大漢樂浪郡,這安南本是大漢交趾郡,這設書院日日教化之地都自立了,來幾次朝貢就教化了?」趙禎搖頭。
「官家是有何安排?」呂夷簡問道,心想你說咋辦就咋辦,本來也是花錢買你皇帝一個高興,你不高興就不搞唄。
「朕說愛來不來,既日起,各國前來朝貢,貢品與回贈禮品價值必須相等,此外,大宋商品各國喜愛皆可購買,納稅即可帶走,送,朕是不會送的。」趙禎想了一下,「倭國現時國王是誰?朕好書信於他。」
「這,臣等不知。」蔡齊為難道。
「這般不通信息,不知底細,禮部倒是清閒得很那。」趙禎努努嘴,「禮部要設立一個情報司,這各國發生什麼都不知道,如何讓內閣做出決斷?以後在大宋周邊各國,要派大宋禮部官員常駐,及時與國內聯絡情報,大宋有需要告知各國的,也通過官員告知各國王室。」
「喏,臣回去就安排。」蔡齊恨不得有個地洞鑽下去。
「告訴明州守臣,倭國使者不必覲見,在明州採辦商品直接回去吧,派使臣隨倭國使者一同去一下倭國和高麗,大宋先在這兩國設立使館,若效果良好,再推廣各國。」趙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