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針頭挑起的 「戰火」
自從打完預防針過去了幾天,班級里不少同學打過針的地方都鼓起了大包,看著又紅又腫的,有的甚至還發炎了。大家走路的時候,都刻意把左胳膊微微彎曲著,小心翼翼地護著,就像守護著什麼稀世珍寶一樣,生怕旁人不小心碰到了,又或者哪個調皮搗蛋的同學使壞,故意跑過來拍上那麼一下,那可就疼得要命了。可甄禮卻和大家不太一樣,她的針眼也就是稍微紅腫了兩天,隨後就啥事都沒有了,恢復得那叫一個快,仿佛那預防針在她身上就只是輕輕走過場似的。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了,每次「種花」(卡介苗接種後的一種反應表現,民間常這麼稱呼),到了甄禮這兒,總是沒個結果,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去了。
要說甄禮的姥姥,那可是個細心又負責的人,但凡有預防針要打的時候,從來都不會落下,每次都帶著甄禮按時去接種。按道理來說,這針打得這麼勤,胳膊上怎麼也該留下些痕跡呀,可奇怪的是,甄禮的胳膊上愣是一個疤痕都沒有,光溜溜的,就好像她從來都沒打過預防針一樣。每當同學們聚在一起炫耀著自己胳膊上因為打針留下來的那些「戰績」,這個說自己的疤長得像朵小花,那個又說自己的疤形狀多獨特的時候,甄禮就只能在一旁默默地聽著,因為她連個能拿出來說說的痘印都沒有。甄禮心裡頭也挺納悶兒的,忍不住胡思亂想,暗暗琢磨著:「難道是因為之前每次打預防針的時候,我又哭又踢、罵罵咧咧的,把王大夫給得罪了?所以這預防針打到我身上,就都不管用了?那我那些針不是白挨了麼......」甄禮正在路上琢磨著呢,一抬頭正好看見王大夫背著藥箱從對面走來,心裡一驚,趕忙上去討好地叫道:「舅!你幹啥去?不打針吧?」王大夫看著甄禮笑呵呵地回應道:「放心,不給你打針。」
甄禮對打針的懼怕那可真是到了一種程度,不知是不是因為她胖還是因為小孩子都不容易看見血管,好幾次生病打點滴的時候大夫都說甄禮的血管不好找,常常聽到大夫這麼說有時候大夫第一針沒扎准甄禮都認為是自己有問題。但是一次生病的經歷徹底讓甄禮對打針產生了恐懼。記得那是一個周六的下午,她還像往常一樣在外面開開心心地玩耍著,可玩著玩著,就感覺渾身沒力氣,不太舒服了,困意也一個勁兒地往上涌,她便想著回屋躺一會兒。剛躺下沒幾分鐘,情況就變得糟糕起來,渾身發抖,體溫還蹭蹭往上漲,一下子就發起高燒來了。
姥姥當時正在屋裡忙活著呢,一看到向來歡蹦亂跳的甄禮大白天的居然躺著不動,心裡就覺得不太對勁。趕忙走過去,伸手一摸甄禮的腦門,這一摸可把姥姥嚇了一跳,那腦門燙得厲害,再一看甄禮,已經燒得迷迷糊糊的了,連嘴唇都起了變化,外面一圈都像是被燒糊了似的,乾乾的,還泛著不正常的顏色。顧不上多想,姥姥趕緊大聲叫姥爺,姥爺一聽,也慌了神,趕忙去請大夫。等大夫來了家裡,給甄禮打上了點滴,大家本以為這燒就能慢慢退下去了,可誰知道這高燒反反覆覆的,連著好幾天都不見好。姥姥每天除了配合大夫給甄禮打點滴之外,還想盡了各種辦法來給她降溫。每天晚上姥姥都拿出一個碗,往裡面倒些白酒,然後把碗放在熱水裡溫一溫,等白酒稍微溫熱了些,又小心翼翼地用火柴把白酒給點著。瞬間,藍色的火苗就躥了起來,姥姥也顧不上害怕,趕忙用手蘸著那燒起的白酒,輕輕地給甄禮搓起手心來,一下又一下,搓得可仔細了,搓完手心,又接著給甄禮搓胸口、搓交心,那專注的神情,仿佛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這搓揉的動作上,盼著能讓甄禮快點兒把燒退下去,恢復往日那活蹦亂跳的模樣。
甄禮這一場病,都已經連著打了6天點滴了,在姥姥姥爺那無微不至、悉心周到的照料下,身體基本上好得差不多了。原本甄禮想著這下總算是不用再打點滴了吧,一想到那尖尖的針頭,她心裡就直發怵。可姥爺卻覺得,還是得再打一針鞏固鞏固,爭取讓病徹底好利索了,省得後面又反覆,那可就遭罪了。於是,姥爺又去請大夫來家裡。沒成想,這次來的是一位很年輕的大夫,聽說還是前幾天給甄禮打針的那位李大夫的兒子,李大夫去別的地方出診了,所以這活兒就落到了他剛剛學醫半年的兒子頭上。
這年輕的小李大夫來到甄禮跟前,看著她那肉嘟嘟的小胖手和小胖胳膊,心裡也有點犯嘀咕,不過還是硬著頭皮上手了。只見他在甄禮的手背、胳膊處又是拍又是按的,折騰了老半天,可就是找不准血管的位置。猶豫了一會兒,咬咬牙,試著扎了一針,結果沒扎准,甄禮「哎喲」一聲,疼得小臉都皺成了一團。那大夫也有點著急了,又試著扎了第二針、第三針,可還是扎不准呀,每扎一下,甄禮就覺得像有根刺狠狠地刺進肉里一樣,本來就沒好利索又害怕打針的她疼得她「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別提多委屈、多可憐了。姥爺在一旁看著,心裡也覺得這大夫也太不靠譜了,皺著眉頭說道:「算了,等你爹回來再打吧。」可小李大夫卻還不死心,他覺得自己肯定能行,還信誓旦旦地說:「她太胖了,不好找血管,要不換個地方吧,在腳上容易找血管。」說著,就蹲下來,在甄禮的腳踝處又是左拍拍右拍拍的,然後小心翼翼地扎了下去,結果,連著扎了好幾針,還是沒能成功......
甄禮這會兒又疼又氣,心裡那股火「噌」地就冒起來了,一邊哭著一邊罵還用力地蹬著腿,折騰得滿頭大汗。姥姥在旁邊看著,本來就心疼甄禮,這下更是氣不打一處來,臉色一沉,堅決地說道:「俺們不打了,你快走吧!」那小李大夫見這架勢,也知道自己搞砸了,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不過有些神奇的是,恰恰是因為這次打點滴的事件,意外地治好了她害怕吃藥的毛病。以前的甄禮,那是一吃藥就發愁,對吃藥有著深深的牴觸情緒。每次把藥放到嘴裡,就感覺像是要完成一項無比艱難的任務似的,好不容易鼓足勇氣咽下去了,可那藥到了肚子裡,就好像變成了個「小惡魔」,讓她感覺特別不舒服,胃裡翻江倒海的。沒過一會兒呢,那剛剛咽下去的藥就會不受控制地連同肚子裡的其他東西一起全吐出來,吐完了還不算完,那難受勁兒就一直纏著她,接著吐,吐到最後,吐出來的都是酸水了,仿佛要把肚子裡所有的東西都清空才肯罷休。
把小李大夫趕走後,姥姥和姥爺滿臉擔憂,趕忙湊到甄禮床邊,輕聲與她商量:「妮兒啊,打針你害怕,要不再試試吃藥,行不?」甄禮眼眶還掛著淚,一想到打針的疼,心有餘悸,忙不迭點頭。說來神奇,這次服藥後,以往那種翻江倒海、吐得昏天黑地的情況竟沒再出現。從那以後,甄禮吃藥都順順利利,再沒吐過。也不知是病情本就快好轉,還是藥物真起了奇效,睡到半夜,甄禮感覺身上滾燙的熱度悄然退去。在迷迷糊糊、似夢非夢間,她隱隱約約聽到姥爺的聲音。那聲音好似從枕頭上方的地面傳來,帶著股不容錯辨的急切勁兒。甄禮費了好大的勁,才撐開像灌了鉛般沉重的眼皮,睡眼惺忪中,只見姥爺身形在微光里,不知是蹲著還是跪著,正對著一個火堆,神情嚴肅得如同面對一場重大儀式,滿臉虔誠,嘴裡念念有詞:「妮兒啊,回來吧……」聽到姥爺呼喚,甄禮滿心疑惑,費力抬起頭,懵懵懂懂地問道:「姥爺,你叫誰呢?我在家啊。」這一開口,帶著病中的懵懂與天真,瞬間打破了原本神秘莊重的氛圍。姥爺恐怕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懷著十足心意做的這場「法事」,竟被甄禮這突如其來的一問,攪成了讓人啼笑皆非的鬧劇。
原來,姥爺看著甄禮發燒這麼多天了都沒好利索,還遇到這麼個事兒,手上腳上連扎這麼多針都沒成,怕是惹到什麼不乾淨的東西了,尋思著這光靠醫藥恐怕是不行,說不定還得用些別的法子才行。也不知道他和姥姥私下裡商量了些什麼,總之是決定試一試他們聽說的或許有用的辦法。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紛紛揚揚地落在甄禮的窗前。睡了一夜好覺的甄禮,明顯精神了許多。她不再渾身綿軟無力,眼中也恢復了往日的神采,高燒已然退去,就連多日不見的胃口也回來了。又按醫囑吃了兩天藥,甄禮徹底從病痛中走了出來,只是被扎了好幾針的腳踝,還時不時傳來隱隱約約的疼痛。此後,甄禮腳踝處的那段血管,肉眼可見地比其他地方要粗上一些。每次洗腳時,當她的目光觸及那段凸起的血管,心中便湧起一股難以抑制的怒火,嘴裡也不自覺地開始咬牙切齒地罵起小李大夫:「那個笨蛋,真是害死我了!」
這股怨氣一旦埋下,便如野草般瘋長。不光是在家中,只要一想起那段痛苦的經歷,甄禮就會對著空氣數落小李大夫的不是。而在外面,但凡與小李大夫狹路相逢,無論是走在大街上,還是在商店裡,只要甄禮的視線捕捉到那個熟悉的身影,她的腳踝處仿佛條件反射般,又開始隱隱作痛。瞬間,怒火直衝腦門,她眼睛一翻,毫不客氣地大聲開罵:「笨死了!不會打針還非要給人家打,你就是個壞人!大笨蛋!大傻子……」那些平日裡從大人口中聽來的罵人的詞彙,此刻如連珠炮般,一股腦地朝著小李大夫傾瀉而去。
小李大夫呢,每次一瞧見甄禮這小妮子氣勢洶洶,一副「此仇不報非君子」的架勢,心裡就直發怵。遠遠地瞅見,便腳底抹油,能躲多遠躲多遠,就怕又被她逮個正著,遭受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說來也奇怪,連向來把禮貌掛在嘴邊,三令五申教導甄禮不能罵人的姥姥,在這件事上,卻從來都不阻攔她。或許姥姥心裡也覺得小李大夫就是個笨蛋吧。
要說甄禮的姥姥,那可是個細心又負責的人,但凡有預防針要打的時候,從來都不會落下,每次都帶著甄禮按時去接種。按道理來說,這針打得這麼勤,胳膊上怎麼也該留下些痕跡呀,可奇怪的是,甄禮的胳膊上愣是一個疤痕都沒有,光溜溜的,就好像她從來都沒打過預防針一樣。每當同學們聚在一起炫耀著自己胳膊上因為打針留下來的那些「戰績」,這個說自己的疤長得像朵小花,那個又說自己的疤形狀多獨特的時候,甄禮就只能在一旁默默地聽著,因為她連個能拿出來說說的痘印都沒有。甄禮心裡頭也挺納悶兒的,忍不住胡思亂想,暗暗琢磨著:「難道是因為之前每次打預防針的時候,我又哭又踢、罵罵咧咧的,把王大夫給得罪了?所以這預防針打到我身上,就都不管用了?那我那些針不是白挨了麼......」甄禮正在路上琢磨著呢,一抬頭正好看見王大夫背著藥箱從對面走來,心裡一驚,趕忙上去討好地叫道:「舅!你幹啥去?不打針吧?」王大夫看著甄禮笑呵呵地回應道:「放心,不給你打針。」
甄禮對打針的懼怕那可真是到了一種程度,不知是不是因為她胖還是因為小孩子都不容易看見血管,好幾次生病打點滴的時候大夫都說甄禮的血管不好找,常常聽到大夫這麼說有時候大夫第一針沒扎准甄禮都認為是自己有問題。但是一次生病的經歷徹底讓甄禮對打針產生了恐懼。記得那是一個周六的下午,她還像往常一樣在外面開開心心地玩耍著,可玩著玩著,就感覺渾身沒力氣,不太舒服了,困意也一個勁兒地往上涌,她便想著回屋躺一會兒。剛躺下沒幾分鐘,情況就變得糟糕起來,渾身發抖,體溫還蹭蹭往上漲,一下子就發起高燒來了。
姥姥當時正在屋裡忙活著呢,一看到向來歡蹦亂跳的甄禮大白天的居然躺著不動,心裡就覺得不太對勁。趕忙走過去,伸手一摸甄禮的腦門,這一摸可把姥姥嚇了一跳,那腦門燙得厲害,再一看甄禮,已經燒得迷迷糊糊的了,連嘴唇都起了變化,外面一圈都像是被燒糊了似的,乾乾的,還泛著不正常的顏色。顧不上多想,姥姥趕緊大聲叫姥爺,姥爺一聽,也慌了神,趕忙去請大夫。等大夫來了家裡,給甄禮打上了點滴,大家本以為這燒就能慢慢退下去了,可誰知道這高燒反反覆覆的,連著好幾天都不見好。姥姥每天除了配合大夫給甄禮打點滴之外,還想盡了各種辦法來給她降溫。每天晚上姥姥都拿出一個碗,往裡面倒些白酒,然後把碗放在熱水裡溫一溫,等白酒稍微溫熱了些,又小心翼翼地用火柴把白酒給點著。瞬間,藍色的火苗就躥了起來,姥姥也顧不上害怕,趕忙用手蘸著那燒起的白酒,輕輕地給甄禮搓起手心來,一下又一下,搓得可仔細了,搓完手心,又接著給甄禮搓胸口、搓交心,那專注的神情,仿佛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這搓揉的動作上,盼著能讓甄禮快點兒把燒退下去,恢復往日那活蹦亂跳的模樣。
甄禮這一場病,都已經連著打了6天點滴了,在姥姥姥爺那無微不至、悉心周到的照料下,身體基本上好得差不多了。原本甄禮想著這下總算是不用再打點滴了吧,一想到那尖尖的針頭,她心裡就直發怵。可姥爺卻覺得,還是得再打一針鞏固鞏固,爭取讓病徹底好利索了,省得後面又反覆,那可就遭罪了。於是,姥爺又去請大夫來家裡。沒成想,這次來的是一位很年輕的大夫,聽說還是前幾天給甄禮打針的那位李大夫的兒子,李大夫去別的地方出診了,所以這活兒就落到了他剛剛學醫半年的兒子頭上。
這年輕的小李大夫來到甄禮跟前,看著她那肉嘟嘟的小胖手和小胖胳膊,心裡也有點犯嘀咕,不過還是硬著頭皮上手了。只見他在甄禮的手背、胳膊處又是拍又是按的,折騰了老半天,可就是找不准血管的位置。猶豫了一會兒,咬咬牙,試著扎了一針,結果沒扎准,甄禮「哎喲」一聲,疼得小臉都皺成了一團。那大夫也有點著急了,又試著扎了第二針、第三針,可還是扎不准呀,每扎一下,甄禮就覺得像有根刺狠狠地刺進肉里一樣,本來就沒好利索又害怕打針的她疼得她「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別提多委屈、多可憐了。姥爺在一旁看著,心裡也覺得這大夫也太不靠譜了,皺著眉頭說道:「算了,等你爹回來再打吧。」可小李大夫卻還不死心,他覺得自己肯定能行,還信誓旦旦地說:「她太胖了,不好找血管,要不換個地方吧,在腳上容易找血管。」說著,就蹲下來,在甄禮的腳踝處又是左拍拍右拍拍的,然後小心翼翼地扎了下去,結果,連著扎了好幾針,還是沒能成功......
甄禮這會兒又疼又氣,心裡那股火「噌」地就冒起來了,一邊哭著一邊罵還用力地蹬著腿,折騰得滿頭大汗。姥姥在旁邊看著,本來就心疼甄禮,這下更是氣不打一處來,臉色一沉,堅決地說道:「俺們不打了,你快走吧!」那小李大夫見這架勢,也知道自己搞砸了,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不過有些神奇的是,恰恰是因為這次打點滴的事件,意外地治好了她害怕吃藥的毛病。以前的甄禮,那是一吃藥就發愁,對吃藥有著深深的牴觸情緒。每次把藥放到嘴裡,就感覺像是要完成一項無比艱難的任務似的,好不容易鼓足勇氣咽下去了,可那藥到了肚子裡,就好像變成了個「小惡魔」,讓她感覺特別不舒服,胃裡翻江倒海的。沒過一會兒呢,那剛剛咽下去的藥就會不受控制地連同肚子裡的其他東西一起全吐出來,吐完了還不算完,那難受勁兒就一直纏著她,接著吐,吐到最後,吐出來的都是酸水了,仿佛要把肚子裡所有的東西都清空才肯罷休。
把小李大夫趕走後,姥姥和姥爺滿臉擔憂,趕忙湊到甄禮床邊,輕聲與她商量:「妮兒啊,打針你害怕,要不再試試吃藥,行不?」甄禮眼眶還掛著淚,一想到打針的疼,心有餘悸,忙不迭點頭。說來神奇,這次服藥後,以往那種翻江倒海、吐得昏天黑地的情況竟沒再出現。從那以後,甄禮吃藥都順順利利,再沒吐過。也不知是病情本就快好轉,還是藥物真起了奇效,睡到半夜,甄禮感覺身上滾燙的熱度悄然退去。在迷迷糊糊、似夢非夢間,她隱隱約約聽到姥爺的聲音。那聲音好似從枕頭上方的地面傳來,帶著股不容錯辨的急切勁兒。甄禮費了好大的勁,才撐開像灌了鉛般沉重的眼皮,睡眼惺忪中,只見姥爺身形在微光里,不知是蹲著還是跪著,正對著一個火堆,神情嚴肅得如同面對一場重大儀式,滿臉虔誠,嘴裡念念有詞:「妮兒啊,回來吧……」聽到姥爺呼喚,甄禮滿心疑惑,費力抬起頭,懵懵懂懂地問道:「姥爺,你叫誰呢?我在家啊。」這一開口,帶著病中的懵懂與天真,瞬間打破了原本神秘莊重的氛圍。姥爺恐怕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懷著十足心意做的這場「法事」,竟被甄禮這突如其來的一問,攪成了讓人啼笑皆非的鬧劇。
原來,姥爺看著甄禮發燒這麼多天了都沒好利索,還遇到這麼個事兒,手上腳上連扎這麼多針都沒成,怕是惹到什麼不乾淨的東西了,尋思著這光靠醫藥恐怕是不行,說不定還得用些別的法子才行。也不知道他和姥姥私下裡商量了些什麼,總之是決定試一試他們聽說的或許有用的辦法。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紛紛揚揚地落在甄禮的窗前。睡了一夜好覺的甄禮,明顯精神了許多。她不再渾身綿軟無力,眼中也恢復了往日的神采,高燒已然退去,就連多日不見的胃口也回來了。又按醫囑吃了兩天藥,甄禮徹底從病痛中走了出來,只是被扎了好幾針的腳踝,還時不時傳來隱隱約約的疼痛。此後,甄禮腳踝處的那段血管,肉眼可見地比其他地方要粗上一些。每次洗腳時,當她的目光觸及那段凸起的血管,心中便湧起一股難以抑制的怒火,嘴裡也不自覺地開始咬牙切齒地罵起小李大夫:「那個笨蛋,真是害死我了!」
這股怨氣一旦埋下,便如野草般瘋長。不光是在家中,只要一想起那段痛苦的經歷,甄禮就會對著空氣數落小李大夫的不是。而在外面,但凡與小李大夫狹路相逢,無論是走在大街上,還是在商店裡,只要甄禮的視線捕捉到那個熟悉的身影,她的腳踝處仿佛條件反射般,又開始隱隱作痛。瞬間,怒火直衝腦門,她眼睛一翻,毫不客氣地大聲開罵:「笨死了!不會打針還非要給人家打,你就是個壞人!大笨蛋!大傻子……」那些平日裡從大人口中聽來的罵人的詞彙,此刻如連珠炮般,一股腦地朝著小李大夫傾瀉而去。
小李大夫呢,每次一瞧見甄禮這小妮子氣勢洶洶,一副「此仇不報非君子」的架勢,心裡就直發怵。遠遠地瞅見,便腳底抹油,能躲多遠躲多遠,就怕又被她逮個正著,遭受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說來也奇怪,連向來把禮貌掛在嘴邊,三令五申教導甄禮不能罵人的姥姥,在這件事上,卻從來都不阻攔她。或許姥姥心裡也覺得小李大夫就是個笨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