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大石求婚
耶律大石走了,顏宗文回到房間,見著妹妹正坐在房中出神,當下就道:「東珍,你有心事?」
顏東珍回過神來,忙道:「並不是,我沒有心事。」
顏宗文察其神情,心中暗嘆,故意道:「我看大石此番必是有了意中人,或許在為太孫選妃相關的事傷神呢。」
顏東珍一喜:「真的。」
顏宗文道:「你這麼高興幹嘛。」
顏東珍道:「我,我……
顏宗文道:「你不會是喜歡上他了吧。」
顏東珍道:「才沒有呢。」
顏宗文道:「沒有最好,你不要忘記我們的身份,他是大遼皇族子弟,咱們是外族人,是不可能與他有結果的。」
顏東珍臉一沉,勉強道:「我自然知道,何須你來說。」
顏宗文嘆息一聲:「東珍,我們不是生於中京的人,不要說大石這樣的皇族子弟,便是這些路人,都比我們幸運。他們生於大國的羽翼庇佑之下,而我們生於風暴雨雪中,只能在強者的夾縫空隙里生存。而這個夾縫空隙,還須是你我去尋找和謀求,你懂嗎。」
顏東珍哽咽道:「哥哥,你不必說了,我都明白的,我知道自己的身份,我不會做這樣妄想。」
她捂著臉跑回自己房間。
顏宗文聽著妹妹的哭聲,心中刀絞。
可是,誰也無法選擇出生。有些人一生下來,就註定得不到另一些人視若平常的東西。
只等到夕陽西下,諸姐妹都回來了。
姐妹之中,蕭琳琅與蕭瑟瑟最為交好,便急忙來找蕭瑟瑟,來說今日之事。
卻原來她們一早出門,並不是直接到宮中就能賞花,而是先在一間宮殿等了半日,又有宮人帶著她們去御苑賞花,但卻不見賢妃,只叫她們賞花。
大太陽底下,諸女哪裡有心思賞花,只勉強假裝著在花間走動幾下,都不住地打量著別人,又怕花了自己妝容,十分地侷促。
過了一會兒,就見著有宮女悄悄地喚了幾個人走,走了的人,並不見回來,再過得片刻,又喚走幾人,人漸漸地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了一半,餘下的人都不安起來。且時間越晚,這妝面越難保持,又不曾帶著鏡子,又不曾有地方補妝。
有幾個家境相對普通些的姑娘用的脂粉不夠好,妝容都有些花了,其他人看著,也頓時覺得自己妝容難保。
正不安的時候,來了個女官,將眾人都請了過去另一間宮殿,等了一會兒,就見著賢妃來,勉勵各人一番,賜了一匣南邊來的宮花,就送了諸人出去。
蕭琳琅排在後頭,連賢妃的面都沒見著,就只見著賢妃的儀仗和裙尾了。
一匣子宮花,於姐妹眾多家境普通的蕭房家女兒來說,算得一件禮物,若對於那些得勢的後族門第女兒來說,那就不值一提了。
「幸而妹妹你今天沒去,」蕭琳琅吁了口氣,坐下來:「實在是沒意思透了,人早就內定了,還叫我們過來白消遣。」
「內定了?」蕭瑟瑟問:「內定了誰家的?」
蕭琳琅手一攤:「還能是誰家的?大父房一家,少父房一家,一個是蕭奉先的妹妹,另一個是先皇后娘家的。」
蕭瑟瑟點了點頭:「情理之中——」
這邊蕭家姐妹入宮之事塵埃落定,另一邊耶律大石知道此番蕭瑟瑟未入選,深恐夜長夢多,在幾個小兄弟慫恿下,就跑到族中一個長輩面前,請他代為向蕭房家提親。
那老族人上下打量了他一下,問:「你要我替你向國舅大父房求婚?」
耶律大石忙鞠躬道:「求伯父成全。」
老族人又看看他,長嘆了一聲:「大石啊,做人要腳踏實地,不要心氣太高。你想想啊,人家什麼門第,你什麼門第?雖然姑娘的父親因乙辛案暫時被貶官了,可她們家的女兒,嫁的最差也是皇族近支,手底下沒有千戶,也有百戶,父兄總有個四品官以上。你有什麼啊,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阿保機的八世孫,太孫伴讀。可要人沒人,要地沒地,要官沒官,一根光杆。人家姑娘嫁你吃什麼,喝西北風啊?「
耶律大石漲紅了臉道:「我年紀輕,這些我將來都會掙過來的。」
老族人冷笑:「你拿什麼掙?軍功嗎?咱們跟南朝是兄弟之邦,早一百年不打仗了。若說北邊那些還拿著木棍的小部落,我中京城便是連個討飯的都比他們強些。」
耶律大石緊張得額頭汗都出來了:「伯父,國子監的先生說,我文章寫得很好,我,我想去考科舉。」
老族人笑了:「啥?科舉?哈哈哈哈,你要笑死我。咱們契丹人就沒長這個腦子,那都是給南人們做官設的。大遼開國這麼多年,我還從沒聽過契丹人能考科舉考過南人的。」
耶律大石認真道:「祖制上並沒有規定契丹人不能考,只不過大家因為有祖蔭不肯吃苦讀書罷了。我本來準備下一科的,如今為了瑟瑟,我想爭取這科能中。這是我寫的文章,伯父,您看看。」
說著就把自己的文章呈給老族人,老族人拿起看了一會兒,漸漸改觀:「嗯,不錯,不錯。主上傾慕漢學,將來只要你努力,總有上進的機會。既這樣,我也敢厚著臉皮,替你走一趟。」
當下老族人令耶律大石打了一對活雁來,一起到蕭房府中。
兩人下馬正欲從側門問訊,忽然見得正門大開,蕭房笑吟吟地扶著一人出來,後頭跟著耶律余睹與一行從人。
兩人忙閃過一邊,就聽得蕭房滿口奉承那人,稱之為「大悲奴學士」,便知此人是翰林學士、殿前都點檢耶律大悲奴。這人在宗室中輩份高,威望也高,又是難得的文武雙全之人,如今到蕭房府中,那自然也算得是迂尊降貴了。
耶律大石與那老族人面面相覷,不由地怯了。
那老族人低聲道:「他來做什麼?」
耶律大石看著在後面喜形於色的耶律余睹,低聲道:「想來是給耶律余睹提親的。」
兩人心裡思忖,論身家富貴,耶律大石遠比不得耶律余睹一家子在朝,論提親身份,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區區老族人,如何比得上宗室近支德高望重的重臣耆老。
老族人心裡想著就打起了退堂鼓。
但見蕭房拱手與耶律大悲奴作別,耶律余睹接手扶著耶律大悲奴上轎,一行儀仗去了之後,自己再上馬而去,他身邊八名侍從跟著上馬而去,赫赫揚揚,富貴之至。」
蕭房面含微笑,不住點頭,轉身欲入內,這時候避在一邊的耶律大石忙拉著老族人走近。
耶律大石疾行一步,向著蕭房行禮:「見過蕭伯父?」
蕭房站住,看了看兩人寒酸的馬具和普通的衣著,再探頭看看遠處竟沒有侍從,臉色微變,勉強堆笑:「二位是……「
耶律大石恭敬遞上拜貼:「在下耶律大石,是太祖八世孫,如今為太孫伴讀,這位是從小照顧我的族叔,今日特來拜會蕭學士,向伯父請安。」
蕭房看了一下拜貼,嘴角微抽動一下:「請進。」
進了前廳以後,蕭房就問:「不知足下前來,卻是有何指教?」
那老族人就道:「不瞞蕭學士,我是受大石之請,來向閣下府中求娶令千金的。」
蕭房當即道:「不巧,我家四娘,剛剛因著大悲奴點檢提親,已許配與耶律余睹郎君。」
老族人一怔,忙看向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微微搖頭,向他伸出五個指頭。
老族人忙道:「恭喜恭喜,好教學士喜上加喜,我們是向尊府的五娘提親的。」
蕭房頓時色變,他膝下五個女兒,夭折了兩個,剩下兩個都許了宗室貴戚,唯余蕭瑟瑟最得他意,也是他手中的底牌,滿心要將女兒嫁於更富貴的門第,豈是一個落魄到只剩「太祖八世孫」的名字的無權無勢之人。
老族人亦是見過許多人情世面的,見蕭房色變,忙道:「大石雖然父母早亡,無所支援,但卻是從小心志極高,奮發圖強,街坊鄰里族中無不讚揚,既得兀納宰相看重,從小教以文武,又得惕隱大人親自推薦到主上面前,成為太孫伴讀,哦,就是與方才的耶律余睹郎君,亦是同窗好友。他文武雙全,如今身為太孫伴讀今年還有意下場去參加科舉,,將來必有前途。您不妨先看看他的文章。」
蕭房拒絕的話還未出口,先被塞上一篇文章。蕭房只得接了去看,邊看心裡也是邊讚嘆,這樣的文章,莫說是在契丹宗室內,便是放到漢人中,也是難得的好文章。
只可惜如今太平已久,不但軍功難立,便是才華文章,也是難以出頭。朝堂上的官,要不就是以出身門第論,宗室近支,後族嫡系,早就占了大半,剩餘的這些就是人情關係,論資排輩。
別看耶律大石與耶律余睹如今都是太孫伴讀,但真正要論到官職,若沒有忽發大戰,或者政治上的大清洗,只怕要比耶律余睹多爬二十年,才能夠與蕭房其他兩個女婿有平起平坐的資格。但若是後者的情況下,也是那種心思靈巧又心狠手辣到沒有底線的人才能上位。
而這個耶律大石,眼神是一眼可見到底的清澈中透著愚蠢,屬於機會塞到手裡也會推出去的人。
這種人的政治前途,別看有這個那個大人物會賞識,但再賞識也只能是為人作嫁的份兒。
顏東珍回過神來,忙道:「並不是,我沒有心事。」
顏宗文察其神情,心中暗嘆,故意道:「我看大石此番必是有了意中人,或許在為太孫選妃相關的事傷神呢。」
顏東珍一喜:「真的。」
顏宗文道:「你這麼高興幹嘛。」
顏東珍道:「我,我……
顏宗文道:「你不會是喜歡上他了吧。」
顏東珍道:「才沒有呢。」
顏宗文道:「沒有最好,你不要忘記我們的身份,他是大遼皇族子弟,咱們是外族人,是不可能與他有結果的。」
顏東珍臉一沉,勉強道:「我自然知道,何須你來說。」
顏宗文嘆息一聲:「東珍,我們不是生於中京的人,不要說大石這樣的皇族子弟,便是這些路人,都比我們幸運。他們生於大國的羽翼庇佑之下,而我們生於風暴雨雪中,只能在強者的夾縫空隙里生存。而這個夾縫空隙,還須是你我去尋找和謀求,你懂嗎。」
顏東珍哽咽道:「哥哥,你不必說了,我都明白的,我知道自己的身份,我不會做這樣妄想。」
她捂著臉跑回自己房間。
顏宗文聽著妹妹的哭聲,心中刀絞。
可是,誰也無法選擇出生。有些人一生下來,就註定得不到另一些人視若平常的東西。
只等到夕陽西下,諸姐妹都回來了。
姐妹之中,蕭琳琅與蕭瑟瑟最為交好,便急忙來找蕭瑟瑟,來說今日之事。
卻原來她們一早出門,並不是直接到宮中就能賞花,而是先在一間宮殿等了半日,又有宮人帶著她們去御苑賞花,但卻不見賢妃,只叫她們賞花。
大太陽底下,諸女哪裡有心思賞花,只勉強假裝著在花間走動幾下,都不住地打量著別人,又怕花了自己妝容,十分地侷促。
過了一會兒,就見著有宮女悄悄地喚了幾個人走,走了的人,並不見回來,再過得片刻,又喚走幾人,人漸漸地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了一半,餘下的人都不安起來。且時間越晚,這妝面越難保持,又不曾帶著鏡子,又不曾有地方補妝。
有幾個家境相對普通些的姑娘用的脂粉不夠好,妝容都有些花了,其他人看著,也頓時覺得自己妝容難保。
正不安的時候,來了個女官,將眾人都請了過去另一間宮殿,等了一會兒,就見著賢妃來,勉勵各人一番,賜了一匣南邊來的宮花,就送了諸人出去。
蕭琳琅排在後頭,連賢妃的面都沒見著,就只見著賢妃的儀仗和裙尾了。
一匣子宮花,於姐妹眾多家境普通的蕭房家女兒來說,算得一件禮物,若對於那些得勢的後族門第女兒來說,那就不值一提了。
「幸而妹妹你今天沒去,」蕭琳琅吁了口氣,坐下來:「實在是沒意思透了,人早就內定了,還叫我們過來白消遣。」
「內定了?」蕭瑟瑟問:「內定了誰家的?」
蕭琳琅手一攤:「還能是誰家的?大父房一家,少父房一家,一個是蕭奉先的妹妹,另一個是先皇后娘家的。」
蕭瑟瑟點了點頭:「情理之中——」
這邊蕭家姐妹入宮之事塵埃落定,另一邊耶律大石知道此番蕭瑟瑟未入選,深恐夜長夢多,在幾個小兄弟慫恿下,就跑到族中一個長輩面前,請他代為向蕭房家提親。
那老族人上下打量了他一下,問:「你要我替你向國舅大父房求婚?」
耶律大石忙鞠躬道:「求伯父成全。」
老族人又看看他,長嘆了一聲:「大石啊,做人要腳踏實地,不要心氣太高。你想想啊,人家什麼門第,你什麼門第?雖然姑娘的父親因乙辛案暫時被貶官了,可她們家的女兒,嫁的最差也是皇族近支,手底下沒有千戶,也有百戶,父兄總有個四品官以上。你有什麼啊,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阿保機的八世孫,太孫伴讀。可要人沒人,要地沒地,要官沒官,一根光杆。人家姑娘嫁你吃什麼,喝西北風啊?「
耶律大石漲紅了臉道:「我年紀輕,這些我將來都會掙過來的。」
老族人冷笑:「你拿什麼掙?軍功嗎?咱們跟南朝是兄弟之邦,早一百年不打仗了。若說北邊那些還拿著木棍的小部落,我中京城便是連個討飯的都比他們強些。」
耶律大石緊張得額頭汗都出來了:「伯父,國子監的先生說,我文章寫得很好,我,我想去考科舉。」
老族人笑了:「啥?科舉?哈哈哈哈,你要笑死我。咱們契丹人就沒長這個腦子,那都是給南人們做官設的。大遼開國這麼多年,我還從沒聽過契丹人能考科舉考過南人的。」
耶律大石認真道:「祖制上並沒有規定契丹人不能考,只不過大家因為有祖蔭不肯吃苦讀書罷了。我本來準備下一科的,如今為了瑟瑟,我想爭取這科能中。這是我寫的文章,伯父,您看看。」
說著就把自己的文章呈給老族人,老族人拿起看了一會兒,漸漸改觀:「嗯,不錯,不錯。主上傾慕漢學,將來只要你努力,總有上進的機會。既這樣,我也敢厚著臉皮,替你走一趟。」
當下老族人令耶律大石打了一對活雁來,一起到蕭房府中。
兩人下馬正欲從側門問訊,忽然見得正門大開,蕭房笑吟吟地扶著一人出來,後頭跟著耶律余睹與一行從人。
兩人忙閃過一邊,就聽得蕭房滿口奉承那人,稱之為「大悲奴學士」,便知此人是翰林學士、殿前都點檢耶律大悲奴。這人在宗室中輩份高,威望也高,又是難得的文武雙全之人,如今到蕭房府中,那自然也算得是迂尊降貴了。
耶律大石與那老族人面面相覷,不由地怯了。
那老族人低聲道:「他來做什麼?」
耶律大石看著在後面喜形於色的耶律余睹,低聲道:「想來是給耶律余睹提親的。」
兩人心裡思忖,論身家富貴,耶律大石遠比不得耶律余睹一家子在朝,論提親身份,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區區老族人,如何比得上宗室近支德高望重的重臣耆老。
老族人心裡想著就打起了退堂鼓。
但見蕭房拱手與耶律大悲奴作別,耶律余睹接手扶著耶律大悲奴上轎,一行儀仗去了之後,自己再上馬而去,他身邊八名侍從跟著上馬而去,赫赫揚揚,富貴之至。」
蕭房面含微笑,不住點頭,轉身欲入內,這時候避在一邊的耶律大石忙拉著老族人走近。
耶律大石疾行一步,向著蕭房行禮:「見過蕭伯父?」
蕭房站住,看了看兩人寒酸的馬具和普通的衣著,再探頭看看遠處竟沒有侍從,臉色微變,勉強堆笑:「二位是……「
耶律大石恭敬遞上拜貼:「在下耶律大石,是太祖八世孫,如今為太孫伴讀,這位是從小照顧我的族叔,今日特來拜會蕭學士,向伯父請安。」
蕭房看了一下拜貼,嘴角微抽動一下:「請進。」
進了前廳以後,蕭房就問:「不知足下前來,卻是有何指教?」
那老族人就道:「不瞞蕭學士,我是受大石之請,來向閣下府中求娶令千金的。」
蕭房當即道:「不巧,我家四娘,剛剛因著大悲奴點檢提親,已許配與耶律余睹郎君。」
老族人一怔,忙看向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微微搖頭,向他伸出五個指頭。
老族人忙道:「恭喜恭喜,好教學士喜上加喜,我們是向尊府的五娘提親的。」
蕭房頓時色變,他膝下五個女兒,夭折了兩個,剩下兩個都許了宗室貴戚,唯余蕭瑟瑟最得他意,也是他手中的底牌,滿心要將女兒嫁於更富貴的門第,豈是一個落魄到只剩「太祖八世孫」的名字的無權無勢之人。
老族人亦是見過許多人情世面的,見蕭房色變,忙道:「大石雖然父母早亡,無所支援,但卻是從小心志極高,奮發圖強,街坊鄰里族中無不讚揚,既得兀納宰相看重,從小教以文武,又得惕隱大人親自推薦到主上面前,成為太孫伴讀,哦,就是與方才的耶律余睹郎君,亦是同窗好友。他文武雙全,如今身為太孫伴讀今年還有意下場去參加科舉,,將來必有前途。您不妨先看看他的文章。」
蕭房拒絕的話還未出口,先被塞上一篇文章。蕭房只得接了去看,邊看心裡也是邊讚嘆,這樣的文章,莫說是在契丹宗室內,便是放到漢人中,也是難得的好文章。
只可惜如今太平已久,不但軍功難立,便是才華文章,也是難以出頭。朝堂上的官,要不就是以出身門第論,宗室近支,後族嫡系,早就占了大半,剩餘的這些就是人情關係,論資排輩。
別看耶律大石與耶律余睹如今都是太孫伴讀,但真正要論到官職,若沒有忽發大戰,或者政治上的大清洗,只怕要比耶律余睹多爬二十年,才能夠與蕭房其他兩個女婿有平起平坐的資格。但若是後者的情況下,也是那種心思靈巧又心狠手辣到沒有底線的人才能上位。
而這個耶律大石,眼神是一眼可見到底的清澈中透著愚蠢,屬於機會塞到手裡也會推出去的人。
這種人的政治前途,別看有這個那個大人物會賞識,但再賞識也只能是為人作嫁的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