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第一章:幸與不幸無關緊要
你不能說K如今的生活是不快樂的,快樂算得了什麼呢?幸與不幸無關緊要,他是詩人。他想寫超出於他的詩,寫出有關生命新內容的詩。他不想成為秋日後一片打卷的葉子,在孤獨的黃昏中任風卷撫。如今的日子完全以另一種樣子在他身上突顯,他在前廳飛一般的穿梭於餐桌與餐桌之間,人與人之間,他服務於他們,就是服務於生活。生活也給他意外的回報,他遇見了他的老師。
他想去老師那裡借些書看,像讀書時那樣。每天晚上他便窩在自己的小房間裡一邊讀書一邊寫詩,他已經不去費盡心思的思考生活的問題。除了白天的工作讓他渾身疲憊以及占用他過多時間以外,他似乎並沒有什麼不滿。母親偶爾發來信息,他會選擇性的回覆,讓她相信他現在過得很好就是所有信息的最終目的。母親並不知道他現在的工作,他跟她說他在學校教課。但老師是目之所及的,老師心疼K的勞累,更心疼他那點可憐的創作時間。
「我準備開一個書店。」有一天老師對他說。「我家裡的書太多了,也看不過來,還不如開個書店給需要的人看。」
「可是那些書都是您幾十年收藏的珍品。把它們賣了不可惜嗎?」
「物不盡用才是可惜。我占有它們有何意義?」
「怎麼開?」
「你來開。」
「為什麼是我?」
「為什麼不能是你?除了你還有誰可以幫我?」
「好。可是我不知道怎麼開。」
「你想怎麼開就怎麼開,唯有一點就是得保證自己能活下來。」
K當然明白老師的用意,他沒有為了自己可憐的自尊心而拒絕老師。他知道那是他更想擁有的生活,他只想有更多的時間讀書,寫作。寫什麼不知道,總之,他需要寫下去。他去了解了一切開書店的手續,所需的條件。是的,我們都能想到,書店的選址沒有任何懸念,就是那個神秘的巷道。那個巷道一直在他的身體裡,腦海里,直到這一刻的顯現。他很輕易地就在那個巷道的五金店旁找到一個小店面,說是店面,還不如說是一件只有一個窗戶和一扇門的屋子。
因為沒有展示面以及面積很小,這間屋子一直沒有租出去。房東是住在巷道邊的一位胖胖的老太太,就是我們常常看到的那種熱情善良又八卦的老太太,鼻尖上戴著個金色小眼鏡。她說她以前在這裡開了個專門給人補衣服的鋪子,現在歲數大了,干不動了,只想圖個輕省。K從旁邊五金店大哥那裡要來了老太太的聯繫方式,打過電話去。老太太一聽是個年輕小伙的聲音,立馬來了精神。噔噔噔不一會兒功夫就從家趕來了,用她依舊炯爍的眼睛上上下下地打量了K好一會兒,就像是給自己選女婿。
「行,租給你了,房租1500塊一個月,一次交半年,一次簽三年。」老太太打量完K以後爽快而利索地說道。
K不知道這個價格是高還是低,於是告訴老太太回去跟自己的老闆匯報一下,明天之前給她答覆。老太太一聽不高興了。
「怎麼,嫌高啊,我告訴你,別人都是2000,我看你是個俊俏小孩兒,樂得稀罕你才給你1500。」
「不不不,我真需要跟老闆匯報一下。」K趕緊解釋,生怕誤了這事兒。「我這就給老闆打電話去。」K轉過背給老師撥過電話,用手捂住電話悄悄地把情況跟老師說明。
「那就租下來吧,這價格不高,你定吧。」老師在電話那頭匆匆說完就把電話掛掉了,不是他有急事,只是他想把這事全權地交給K。其實他心裡早有打算,以他現在在學校的工資,除去自己的必要生活開支,剩下的都準備投入到這個書店裡去。至少現在他不用花太多錢去購書,只需要慢慢地補進就可以了。
「行,我老闆同意了,我這就跟您簽合約。」K轉過身跟老太太回復到,自己心裡也感到很開心,他感覺自己在實實在在地干一件事,而這件事是由他去選擇,去行動,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老師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他的意見是可以被重視的,這個感覺是他從未在父母,在以前體會過的。以前他都只能在懷疑和反對的聲音中堅持己見,反叛者是他長期被定義的角色,而現在他居然感受到了一種順流而下的快感。
接下來的事也按部就班地在K的認真安排下得以落地,老師給了他一筆啟動資金,作為學理科出身的K對於有條有條理地嚴謹做事還是得心應手的。他去舊貨市場根據房間的面積以及空間挑選了適合的木頭書架,又添置了一張同色系的書桌作為書店的前台。以及辦理書店的手續證照,購買一些必要的用品。等一切就緒後,他再去老師家裡和老師一起挑選書籍。
他們一起把這些舊書打包放進紙箱,再登記造冊,定價。在定價的時候K和老師都犯難了,因為老師完全忘記了買這些書的價格,尤其是一些珍貴的絕版舊書,好多都是老師從國外購置的。對於一些在市場上常見的書籍,他們根據書籍的新舊程度按照書籍標價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標價。
在籌備書店的這段時間,K沒有讀書也沒有寫詩,他感到無比充實,也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生活此時變成了具體的內容漸漸充實了時間。或者說,時間此時於他並不存在,他只是在按照他心裡的所思所想全力而專注地行動,直至把書都擺放完畢,小書店已具備開業條件,K才發覺一個月過去了。他很驚嘆自己居然能把這一切弄起來,這對於之前的他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在這期間,他和隔壁五金店的大哥,蔬果店的大姐都混熟了,那麼自然的熟,不是刻意營造的友好,也不是刻意保持距離的疏離。他們經常幫著K搬東西,接收快遞,他們喜歡這個踏實肯乾的小伙,大哥還教他怎麼使用各種工具和器具,比如電鑽、電焊,怎麼刷漆等等,他們一起把門刷成綠色。蔬果店的大姐經常拿來水果,是一些品相不太好但依舊新鮮的梨或者香蕉,她總說吃吧吃吧,不吃也扔了。連房東老太太也時而過來看看,她想看看這個小伙究竟要幹什麼。
總之,這是一次新的發生,以K完全不熟悉和意料之外的方式。
雖然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但這是他第一次心手合一地投入到一件具體的事中,當他看到這些書,這些物品明明白白地在他手中被安排,被調動,他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確定感和成就感,他由衷地感謝老師給他的支持,感謝周邊大哥大姐的幫助。他知道老師拿出了他本就不多的積蓄來支持他做這件事,但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將這書店經營好,一想到此,他心裡又生出一種憂慮。
自他斷絕以前的生活以來,他完全邁入了另一個新的時空,這時空的一切都既陌生又熟悉,還沒來得及適應,生活又悄然為他改換了場景。K清晰地感到了這種一次又一次的位移所發生的既不可思議又似乎恰如其分,生活的每一天都仿佛是從天上突如而至地掉在他身上的。就像這書店,這對他來說目前的景況來說是萬萬不可能的,頂多算是他夢想的一種可能性,但他驀地就被置入其中,仿佛本來就應該是這樣似的,這種不可能和可能同時占有著他的體驗,超出了他可理解的範疇。
日子本朝他想像中的軌道向死亡無限地延伸,就像他曾經所寫下的:我該如何度過漫長腥臭的時光。而現在,外來的一把剪刀咔嚓一聲將其原有的軌道剪斷,並在上方置入一扇敞開的門,這門外是完全不同的境地。這境地不是一片已有的存在,既不是霧茫茫的一片,也不是一眼望到頭的死寂,更不是不可希翼的幻象,而是在他腳下一步一步生成的,就像是在腳步落下的瞬間長出來的。他忘記了思考,忘記了低頭,甚至他都忘記了腳步,只是專注地行,否則就將是腳下無盡的深淵和不可承受的恐懼。當他回望時,他才如一個旁觀者看到在他身上發生的事情,就像沒有他參與而發生的一切,看到自己走過的腳步,可丈量的路途。他始終只能站在腳下這一步往前回望,那些腳步所形成的圖景使他迷惘、驚異乃至暈眩,這一切竟如此地發生了?!
我突然醒來,
不再面對時間的報復,
也不再恐懼地笑,
就像一部古典戲劇匆匆散場,
夢被幾處事件撞破。
他想去老師那裡借些書看,像讀書時那樣。每天晚上他便窩在自己的小房間裡一邊讀書一邊寫詩,他已經不去費盡心思的思考生活的問題。除了白天的工作讓他渾身疲憊以及占用他過多時間以外,他似乎並沒有什麼不滿。母親偶爾發來信息,他會選擇性的回覆,讓她相信他現在過得很好就是所有信息的最終目的。母親並不知道他現在的工作,他跟她說他在學校教課。但老師是目之所及的,老師心疼K的勞累,更心疼他那點可憐的創作時間。
「我準備開一個書店。」有一天老師對他說。「我家裡的書太多了,也看不過來,還不如開個書店給需要的人看。」
「可是那些書都是您幾十年收藏的珍品。把它們賣了不可惜嗎?」
「物不盡用才是可惜。我占有它們有何意義?」
「怎麼開?」
「你來開。」
「為什麼是我?」
「為什麼不能是你?除了你還有誰可以幫我?」
「好。可是我不知道怎麼開。」
「你想怎麼開就怎麼開,唯有一點就是得保證自己能活下來。」
K當然明白老師的用意,他沒有為了自己可憐的自尊心而拒絕老師。他知道那是他更想擁有的生活,他只想有更多的時間讀書,寫作。寫什麼不知道,總之,他需要寫下去。他去了解了一切開書店的手續,所需的條件。是的,我們都能想到,書店的選址沒有任何懸念,就是那個神秘的巷道。那個巷道一直在他的身體裡,腦海里,直到這一刻的顯現。他很輕易地就在那個巷道的五金店旁找到一個小店面,說是店面,還不如說是一件只有一個窗戶和一扇門的屋子。
因為沒有展示面以及面積很小,這間屋子一直沒有租出去。房東是住在巷道邊的一位胖胖的老太太,就是我們常常看到的那種熱情善良又八卦的老太太,鼻尖上戴著個金色小眼鏡。她說她以前在這裡開了個專門給人補衣服的鋪子,現在歲數大了,干不動了,只想圖個輕省。K從旁邊五金店大哥那裡要來了老太太的聯繫方式,打過電話去。老太太一聽是個年輕小伙的聲音,立馬來了精神。噔噔噔不一會兒功夫就從家趕來了,用她依舊炯爍的眼睛上上下下地打量了K好一會兒,就像是給自己選女婿。
「行,租給你了,房租1500塊一個月,一次交半年,一次簽三年。」老太太打量完K以後爽快而利索地說道。
K不知道這個價格是高還是低,於是告訴老太太回去跟自己的老闆匯報一下,明天之前給她答覆。老太太一聽不高興了。
「怎麼,嫌高啊,我告訴你,別人都是2000,我看你是個俊俏小孩兒,樂得稀罕你才給你1500。」
「不不不,我真需要跟老闆匯報一下。」K趕緊解釋,生怕誤了這事兒。「我這就給老闆打電話去。」K轉過背給老師撥過電話,用手捂住電話悄悄地把情況跟老師說明。
「那就租下來吧,這價格不高,你定吧。」老師在電話那頭匆匆說完就把電話掛掉了,不是他有急事,只是他想把這事全權地交給K。其實他心裡早有打算,以他現在在學校的工資,除去自己的必要生活開支,剩下的都準備投入到這個書店裡去。至少現在他不用花太多錢去購書,只需要慢慢地補進就可以了。
「行,我老闆同意了,我這就跟您簽合約。」K轉過身跟老太太回復到,自己心裡也感到很開心,他感覺自己在實實在在地干一件事,而這件事是由他去選擇,去行動,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老師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他的意見是可以被重視的,這個感覺是他從未在父母,在以前體會過的。以前他都只能在懷疑和反對的聲音中堅持己見,反叛者是他長期被定義的角色,而現在他居然感受到了一種順流而下的快感。
接下來的事也按部就班地在K的認真安排下得以落地,老師給了他一筆啟動資金,作為學理科出身的K對於有條有條理地嚴謹做事還是得心應手的。他去舊貨市場根據房間的面積以及空間挑選了適合的木頭書架,又添置了一張同色系的書桌作為書店的前台。以及辦理書店的手續證照,購買一些必要的用品。等一切就緒後,他再去老師家裡和老師一起挑選書籍。
他們一起把這些舊書打包放進紙箱,再登記造冊,定價。在定價的時候K和老師都犯難了,因為老師完全忘記了買這些書的價格,尤其是一些珍貴的絕版舊書,好多都是老師從國外購置的。對於一些在市場上常見的書籍,他們根據書籍的新舊程度按照書籍標價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標價。
在籌備書店的這段時間,K沒有讀書也沒有寫詩,他感到無比充實,也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生活此時變成了具體的內容漸漸充實了時間。或者說,時間此時於他並不存在,他只是在按照他心裡的所思所想全力而專注地行動,直至把書都擺放完畢,小書店已具備開業條件,K才發覺一個月過去了。他很驚嘆自己居然能把這一切弄起來,這對於之前的他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在這期間,他和隔壁五金店的大哥,蔬果店的大姐都混熟了,那麼自然的熟,不是刻意營造的友好,也不是刻意保持距離的疏離。他們經常幫著K搬東西,接收快遞,他們喜歡這個踏實肯乾的小伙,大哥還教他怎麼使用各種工具和器具,比如電鑽、電焊,怎麼刷漆等等,他們一起把門刷成綠色。蔬果店的大姐經常拿來水果,是一些品相不太好但依舊新鮮的梨或者香蕉,她總說吃吧吃吧,不吃也扔了。連房東老太太也時而過來看看,她想看看這個小伙究竟要幹什麼。
總之,這是一次新的發生,以K完全不熟悉和意料之外的方式。
雖然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但這是他第一次心手合一地投入到一件具體的事中,當他看到這些書,這些物品明明白白地在他手中被安排,被調動,他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確定感和成就感,他由衷地感謝老師給他的支持,感謝周邊大哥大姐的幫助。他知道老師拿出了他本就不多的積蓄來支持他做這件事,但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將這書店經營好,一想到此,他心裡又生出一種憂慮。
自他斷絕以前的生活以來,他完全邁入了另一個新的時空,這時空的一切都既陌生又熟悉,還沒來得及適應,生活又悄然為他改換了場景。K清晰地感到了這種一次又一次的位移所發生的既不可思議又似乎恰如其分,生活的每一天都仿佛是從天上突如而至地掉在他身上的。就像這書店,這對他來說目前的景況來說是萬萬不可能的,頂多算是他夢想的一種可能性,但他驀地就被置入其中,仿佛本來就應該是這樣似的,這種不可能和可能同時占有著他的體驗,超出了他可理解的範疇。
日子本朝他想像中的軌道向死亡無限地延伸,就像他曾經所寫下的:我該如何度過漫長腥臭的時光。而現在,外來的一把剪刀咔嚓一聲將其原有的軌道剪斷,並在上方置入一扇敞開的門,這門外是完全不同的境地。這境地不是一片已有的存在,既不是霧茫茫的一片,也不是一眼望到頭的死寂,更不是不可希翼的幻象,而是在他腳下一步一步生成的,就像是在腳步落下的瞬間長出來的。他忘記了思考,忘記了低頭,甚至他都忘記了腳步,只是專注地行,否則就將是腳下無盡的深淵和不可承受的恐懼。當他回望時,他才如一個旁觀者看到在他身上發生的事情,就像沒有他參與而發生的一切,看到自己走過的腳步,可丈量的路途。他始終只能站在腳下這一步往前回望,那些腳步所形成的圖景使他迷惘、驚異乃至暈眩,這一切竟如此地發生了?!
我突然醒來,
不再面對時間的報復,
也不再恐懼地笑,
就像一部古典戲劇匆匆散場,
夢被幾處事件撞破。